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528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

《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

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主体工程

1.模板工程

1.1基础模板

1.1.1质量通病:

1)条形基础模板长度方向上口不直,宽度不一;

2)上阶侧模下口陷入混凝土内,拆模后产生“烂脖子”;

3)侧向胀模、松动、脱落;

1.1.2防治措施:

1)条形基础支模时,应通长拉线并挂线找准,以保证模板上口垂直。

上口应定位,以控制条形基础上口宽度。

2)上阶侧模应支承在预先设置的钢筋支架或预制混凝土垫块上,并支撑牢靠,使侧模高度保持一致。

不允许将脚手板直接搁置在模板上。

从侧模下口溢出来的混凝土应及时铲平至侧模下口,防止侧模下口被混凝土卡牢,拆模时造成混凝土的缺陷。

3)侧模中部应设置斜撑,下部应用台楞固定。

支承在土坑边上的支撑应垫木板,扩大接触面。

浇注混凝土前须复查模板和支撑,浇注混凝土时,应沿模板四周均衡浇捣。

混凝土呈塑性状态时,忌用操作工具在模板外侧拍打,以免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

1.2柱模板

1.2.1质量通病:

1)模板位移;

2)倾斜、扭曲;

3)胀模、鼓肚、漏浆;

1.2.2防治治理:

1)支模前应先校正钢筋位置,弹线时对成排柱子的位置应找中、规方。

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经校直、复核后,拉通柱顶基准线,依线按序立各个柱模。

在柱模底部应设定位盘和垫木,以保证柱底位置准确。

柱距较小时,柱间采用剪刀撑和水平撑;大柱距则应单独设置四面斜撑,以保证各柱模位置准确。

2)柱模应妥善堆放,使用前应检查、修整,分段支模连接应紧固,以防止柱模竖向倾斜、扭曲。

3)柱箍间距应根据柱子断面的大小及高度设置,木楞胶合板模应采用定形枋木加强阳角部位;组合钢模板在配板时,端头的接缝应错开布置,以增加柱模的整体刚度。

角部的每个连接孔都应用U形卡卡牢,两侧的对拉螺栓应紧靠模板,如有缝隙应用木楔塞紧,以免扣件滑移,使拼缝处产生拉力,造成漏浆。

1.3墙模板

1.3.1质量通病:

1)模板倾斜、胀模;

2)模板底部和阴角部位不易拆除,墙根外侧挂浆,内侧“烂根”;

1.3.2防治措施:

1)墙模板应按配板图组装,横竖背肋间距应按模板设计布置,对拉螺栓规格一般为Φ12~≯16。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对拉螺栓是否收紧,采用不易被挤压振碎的套管,墙模顶部应设置上拉杆,以保证墙体厚度一致。

木模或胶合板模的背肋宜设置在板面拼缝处。

2)采取导墙支模时,按墙厚先浇筑150~200mm高的导墙作为墙模板底部的内支撑,导墙混凝土两侧应平整;采取预制导墙块做内支撑时,找平砂浆应平整。

3)阴角模板的角不应呈锐角,应按拆模时间和顺序拆模。

1.4楼梯模板

1.4.1质量通病:

1)楼梯底部不平整,楼梯梁板歪斜,轴线位移;

2)侧向模板松动、胀模;

1.4.2防治措施:

1)楼梯底板模拼装要平整,支撑应牢靠。

2)侧向拼缝应严密,钢木混合模板的配板刚度应一致,细长比过大的支撑应增设剪刀撑。

3)应对模板、支撑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

1.5梁模板

1.5.1质量通病:

1)梁模板底板下挠,侧向胀模。

圈梁上口宽度不足。

2)底模端部嵌入梁柱间混凝土内,不易拆除。

3)梁柱模板接头处跑模漏浆。

1.5.2防治措施:

1)圈梁木模的上口必须设临时撑头,以保证梁上口宽度。

2)斜撑应与上口横档钉牢,并拉通长直线,保持圈梁上口平直。

3)组合钢模板采用挑扁担支模施工时,枋木或钢管扁担长度为墙厚加2倍梁高。

4)梁底模应按规定起拱。

支撑在泥土地面时,应夯实并铺放通长垫木,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梁底支撑间距应保证在钢筋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

当梁高超过600mm,侧模应加设钢管围檩。

2.钢筋工程

2.1钢筋位置

2.1.1质量通病:

柱、梁、板、墙主筋位置及保护层偏差超标。

2.1.2防治措施:

1)钢筋绑扎或焊接必须牢固,固定钢筋措施可靠有效。

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垫块要沿主筋方向摆放,位置、数量准确。

对柱头外伸主筋部分要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绑扎好,然后用Φ8~Φ10钢筋焊成的井字形铁卡固定。

对墙板钢筋应设置可靠的钢筋定位卡。

2)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尽量不碰撞钢筋,严禁砸压、踩踏钢筋和直接顶撬钢筋。

浇捣过程中要有专人随时检查钢筋位置,及时校正。

2.2焊接接头

2.2.1质量通病:

接头处轴线弯折或轴线偏心过大,并有烧伤及裂纹。

2.2.2防治措施:

1)焊接前应矫正或切除钢筋端部过于弯折或扭曲的部分,并予以清除干净,钢筋端面应磨平。

2)钢筋加工安装应由持证焊工进行,安装钢筋时要注意钢筋或夹具轴线是否在同一直线上,钢筋是否安装牢固,过长的钢筋安装时应有置于同一水平面的延长架,如机具损坏,特别是焊接夹具垫块损坏应及时修理或更换,经验收合格后方准焊接。

3)根据《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合理选择焊接参数,正确掌握操作方法。

焊接完成后,应视情况保持冷却1~2min后,待接头有足够的强度时再拆除机具或移动。

4)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

5)焊接完成后必须坚持自检。

对接头弯折和偏心超过标准的及未焊透的接头,应切除热影响区后重新焊接或采取补强焊接措施;对脆性断裂的接头应按规定进行复验,不合格的接头应切除热影响区后重新焊接。

2.3直螺纹接头

2.3.1质量通病:

套丝丝扣有损坏;接头拧紧后外露丝扣超过一个完整扣。

2.3.2防治措施:

1)应用砂轮片切割机下料,以保证钢筋断面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宜用气割切断钢筋。

2)钢筋套丝质量必须逐个用牙形规与卡规检查,经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将其一端拧上塑料保护帽,另一端按规定的力矩值,用扭力扳手拧紧连接套。

3)连接之前应检查钢筋直螺纹及连接套直螺纹是否完好无损。

如发现丝头上有杂物或锈蚀,可用铁刷清除。

同径或异径接头连接时,应采用二次拧紧连接方法;连接水平钢筋时,必须先将钢筋托平对正,用手拧紧;再按规定的力矩值,用力矩扳手拧紧接头。

4)连接完的接头必须立即用油漆做上标记,防止漏拧。

5)对丝扣有损坏的,应将其切除一部分或全部,重新套丝,对外露丝扣超过一个完整扣的接头,应重新拧紧接头或进行加固处理,加固处理方法可采用电弧焊贴角焊缝加以补强。

补焊的焊缝高度不得小于5mm,焊条可采用E5015。

当连接钢筋为Ⅲ级钢时,必须先做可焊性试验,经试验合格后,方可采用焊接补强方法。

3.混凝土工程

3.1混凝土坍落度

3.1.1质量通病:

混凝土坍落度太小,不能满足泵送、振捣成形等施工要求。

3.1.2防治措施:

1)正确进行配合比设计,保证合理的坍落度指标,充分考虑因气候、运输距离、泵送的垂直和水平距离等因素造成的坍落度损失。

2)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及时在浇筑地点取样检测其坍落度值,有问题时,及时由搅拌站进行调整,严禁在浇注时随意加水。

3)所用原材料如砂、石的颗粒级配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对于泵送混凝土碎石最大粒径不应大于泵管内径的1/3;细骨料通过0.35mm筛孔的组分应不少于15%;通过0.16mm筛孔的组分应不少于5%。

4)外加剂掺量及其对水泥的适应性应通过试验确定。

3.2混凝土离析

3.2.1质量通病:

混凝土入模前后产生离析或运输时产生离析。

3.2.2防治措施:

1)通过对混凝土拌和物中砂浆稠度和粗骨料含量的检测,及时掌握并调整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

2)控制运输小车的运送距离,并保持路面的平整畅通,小车卸料后应拌匀后方可入模。

3)浇注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先在底部浇50~1OO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竖向落料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超过时应采用串筒、溜管落料。

4)正确选用振捣器和振捣时间。

3.3混凝土凝结时间过长

3.3.1质量通病:

混凝土初、终凝时间过长,使得表面压光及养护工作无法及时进行。

3.3.2防治措施:

1)正确设计配比,尽可能采用较小的水灰比,工地上发现混凝土和易性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与搅拌站联系,采取调整措施,严禁任意往混凝土中加水。

2)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的合理掺量,对于高效缓凝型减水剂应事先进行与所用水泥的适应性试验,以确定合理掺量。

3.4混凝土面层

3.4.1质量通病:

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蜂窝及孔洞。

3.4.2防治措施:

1)模板使用前应进行表面清理,保持表面清洁光滑,钢模应进行整形,保证边框平直,组合后应使接缝严密,必要时可用胶带加强,浇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

2)按规定要求合理布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3)对局部配筋或铁件过密处,应事先制定处理方案(如开门子板、后扎等)以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顺利通过。

3.5混凝土表面裂缝

3.5.1质量通病:

1)混凝土表面出现有一定规律的裂缝,对于板类构件有的甚至上下裂通。

2)混凝土表面出现无规律的龟裂,且随时间推移不断发展。

3)大体积混凝土纵深裂缝。

3.5.2防治措施:

1)按施工规程及时进行养护,浇注完毕后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时间不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d)。

大体积混凝土如初凝后发生表面风干裂纹,应进行二次抹面或压实。

2)所有水泥必须经复检合格后才能使用。

3)对大体积混凝土在浇捣前务必制定妥善的温控方案,控制内外温差在规定值以内。

气温变化时应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

二、砌体工程

1.砌筑砂浆

1.1质量通病:

施工中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强度低于设计要求;砂浆强度波动大,匀质性差。

1.2防治措施:

1)砂浆配合比的确定,宜按《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并结合现场实际材质情况和施工要求,由试验室试配确定。

2)建立施工用计量器具校验、维修、保管制度。

3)砂浆搅拌时应分两次投料,先加入部分砂子、水和全部塑化材料,通过搅拌,再投入其余的砂和水泥。

4)试块的制作养护和抗压强度取值必须按《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规定执行。

2.砌体组砌方式

2.1质量通病:

砌体组砌方法混乱,砖柱垛采用包心砌法,出现通缝。

2.2防治措施:

1)应使操作者了解砌墙组砌形式:

墙体中砖搭接长度不得少于1/3砖长,内外皮砖层最多隔五皮砖就应有一皮丁砖拉结(五顺一丁)。

允许使用半砖头,但也应满足1/4砖长的搭接要求,半砖头应分散砌于混水墙中或非承重墙中。

2)砖柱的组砌方法,应根据砖柱断面和实际使用情况统一考虑,但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3)砖柱横、竖向灰缝的砂浆都必须饱满,每砌完一皮砖,都要进行一次竖缝刮浆塞缝工作,以提高砌体强度。

4)墙体组砌形式的选用,应根据所砌部位的受力性质和砖的规格尺寸误差而定,一般清水墙面常选用一顺一丁和梅花丁组砌方法;由于一般砖长度正偏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