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463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25 七律·长征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

    长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

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

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

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

《汉书?

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

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

  教学过程

诵读品悟,领略诗境

   ◆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相关的诗歌知识

   指导朗读:

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讨论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26 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

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

建立新的国家;典: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

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

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

(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

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

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

四个“传到”。

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

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

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

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业本6、7题,交流。

  5、学习“单元提示”。

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

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教学过程

  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导入:

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

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反馈自学情况.

    读字词:

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读诗句: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在四人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互相帮助,纠正出现的问题.

   ◆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a.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

从哪里看出的?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2)“‘岸英!

岸英!

’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体会要点:

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b.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

从哪里看出的?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体会要点:

作为一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他强忍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情感.)

    c.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

从哪里看出来的?

     

(1)“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2)“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体会要点:

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中的一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

    d.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

从哪里看出的?

     

(1)“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体会要点: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

  感情朗读.深化感悟

   师:

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

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

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布置作业,领悟写法

   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28 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2.了解课文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了解课文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二)分清课文内容详写和略写的地方。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二)分清课文内容详写和略写的地方。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毛主席是谁吗?

他就是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领袖,有一首歌叫《东方红》,唱的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这首歌没有专业的词曲作家,是陕北的一位老农发自内心唱出来,唱出了陕北,唱遍了全中国。

它的丰功伟绩,说也说不完。

这篇课文,讲的就是1948年春夏之交,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发生在“花山”的几件小事(边说边板书:

毛主席在花山)。

  

(二)提出学习要求。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用本单元学过的学习方法独立阅读课文,在充分理解课文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