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监测方案江南体育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42360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坡监测方案江南体育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边坡监测方案江南体育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边坡监测方案江南体育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边坡监测方案江南体育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边坡监测方案江南体育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边坡监测方案江南体育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边坡监测方案江南体育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坡监测方案江南体育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边坡监测方案江南体育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通过对边坡变形进行动态监测、跟踪,了解其稳性变化特征。

主要任务有:

1、对边坡的变形趋势进行动态跟踪,了解其稳定性变化特征。

进行平面位移与垂直位移变形监测;

2、通过监测数据获得边坡整体和局部的变形及变形发展趋势,预测边坡的稳定状况;

3、提出预警报告。

2、地质环境特征

监测区拟建场地位于重庆市南岸区,为丘陵地区剥蚀残丘斜坡地貌。

3、监测执行的技术规范与依据

3.1监测执行标准

(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2)《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GB12898-91);

(3)《工程测量规范》(DB2006-99)。

3.2网点布设

3.2.1平面控制网点的布设要求如下:

1.控制网采用测角网、测边网;

布网网形强度,长短边不宜悬殊过大。

2.基准点(包括控制网的基线端点)、工作点(包括控制网中的工作点、基准线端点、导线端点等)以及联系点、检核点和定向点共40个。

3.控制点采用预埋观测墩,并根据使用仪器和照准标志的类型,顾及观测精度要求,配备强制对中装置。

强制对中装置的对中误差最大不超过正负0.1mm。

3.2.2垂直控制网点的布设要求如下:

1、控制网采用闭合环的高程路线。

2、基准点、工作点以及联系点、检核点共5个。

3、控制点采用预埋混凝土水准标石法。

水准点和观测点在同一高程面上并各点间的高差最大不超过正负1cm。

3.3主要技术要求

为了监测布点及以后分析方便,本次监测采用重庆独立坐标系和1956年黄海高程系。

由于本次监测是重要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属于中等精度要求变形监测的建筑物。

基准点等级为三级,监测点等级为三级。

3.3.1观测点的水平位移监测

最终水平位移量的观测中误差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对位移(如基础的位移差、转动绕曲等)、局部地基位移(如受施工影响的位移)的观测中误差,均不应超过其变形允许分量的1/20(分量值按变形允许ⅠⅡ什的1/√2倍采用)。

2.边坡整体变形(如边坡的顶部水平位移、全高垂直度偏差、工程设施水平轴线偏差等)的观测中误差,不应超过变形允许值分量的1/10。

3.结构段变形的观测中误差,不应超过其变形允许值分量的1/6。

4.平面控制精度等级应严格按以下公式执行:

μ=ms/√2Qx

μ=mΔs/√2QΔx

式中ms—位移分量s的观测中误差(mm);

mΔs—位移分量差Δs的观测中误差(mm);

Qx—网中最弱观测点坐标的权倒数;

QΔx—网中待求观测点间坐标差的权倒数。

3.3.2观测点的垂直位移监测

最终垂直位移量的观测中误差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对垂直位移(如沉降差、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等)及其它变形等观测中的误差,均不应超过其变形允许值的1/20。

2.边坡的整体性变形(如工程施工中)的观测中误差,均不应超过允许垂直偏差的1/10。

4.高程控制精度等级应严格按以下公式执行:

μ=ms/√2QH

μ=mΔs/√2QΔh

QH—网中最弱观测点高程H的权倒数;

QΔH—网中待求观测点间高差h的权倒数。

4、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工作量布设

4.1监测内容

此次边坡的动态监测包括边坡的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变形监测。

相对位移监测内容为回填边坡的工程设施遭受破坏变形的情况和变形发展趋势对回填边坡的正常运行。

4.2监测方法

1、各观测点的水平位移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

2、垂直位移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

4.2.1监测期限

从由委托方通知开始实施监测。

4.2.2监测周期

位移沉降观测

从施工期间每7天监测一次,施工完成后,1~6月应每月监测一次、7~12月每两个月监测一次,13~24个月每一季度监测一次(如位移量大应加密监测次数),并提交相应的监测报告。

4.2.3监测的等级

本次监测按《规程》变形测量等级划分的三级精度执行(即:

沉降观测时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

平面位移观测时观测点坐标中误差≤3.0mm)。

用于监测变形观测点所需的基准点按三级精度执行(即:

4.3布设监测工作量

根据边坡规模、变形特征根据相应规范要求共布设如下工作量:

1、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共5个;

2、水平位移变形监测点共20个;

3、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点共5个;

4、垂直位移变形监测点共20个。

工作量布置见监测平面布置图,在保证能达到监测效果的前提下,须根据实地通视条件、施工条件进行调整,并尽可能做到经济、合理、可行。

5、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5.1监测系统基准网及监测网的建立、实施

5.1.1监测系统基准网及监测网的建立

监测基准点坐标系统采用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独立高程系。

本次5个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编号以流水编号前面冠以JB如JB1~JB5。

20个水平位移监测点,编号以流水编号前面冠以BJ如BJ1~BJ20。

5个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点,编号以流水编号前面冠以JB如JB1~JB5。

20个垂直位移监测点,编号以流水编号前面冠以BJ如BJ1~BJ20。

5.1.2基准网、监测网的实施

1、选点

基准点,点位选在稳固、能较长期保存不受干扰不易被自然条件所损坏、施工区外稳定的地方预埋观测墩。

根据图上设计的点位(在满足上述条件情况,最好选在设计位置)。

在选点时应考虑四等点的组成,基准点和监测点必须按规范。

观测点位按监测平面布置图布置,在保证能达到监测效果的前提下,须根据实地通视条件、施工条件进行调整,并尽可能做到经济、合理、可行。

2、标石埋设

各平面、高程基准点、工作基点、变形观测点的埋设方法及标石标志规格都按下图要求作业,埋设要稳固。

监测基准点埋设如下图:

上图单位为毫米

5.2监测基准网施测

5.2.1导线观测计算

观测使用四等控制全站仪(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3mm+2ppm.D),测前对仪器必须经专业场地检验,(要求有关数据资料齐全),符合要求方可提交使用。

观测需待所有埋设的水泥桩稳固后才能进行作业。

否则将直接影响以后变形点的观测质量。

平面观测按“规程”表4.2.4-3中四等控制精度要求进行施测。

A、水平角观测

观测方向三个以内不归零。

(方向观测法四测回)方向少于三个时应按左、右角各观测两测回。

左、右角闭合差不应大于4″,导线方位角闭合差不大于4√n(n为测站数),观测技术要求按“规程”表4.2.4-3及表4.3.1-1相应级别项进。

B、距离测量

每一侧站应测量一次气象元素,气温读取0.2°

C,气压读0.5mm/Hg,将改正值置入仪器自动更正。

距离施测四测回(一测回是指照准目标读取四次的过程)

垂直角施测四测回

距离、垂直角均应往返施测。

其测距技术要求按“规程”表4.4.1四等控制执行。

垂直角测回较差及指标差较差均不大于10″。

C、计算

经检验各项观测值限差均符合要求后(测距应经加、乘常数改正后,用经两差改正后的垂直角进行倾斜改正后的距离参与计算),对导线进行严密的平差计算。

对于计算点、工作点用三角高程法求得成果。

5.2.2高程测量

高程以三角高程法进行

观测资料经检查,各项限差符合要求后进行严密平差计算。

平面及高程成果资料需要经专职人员检查验收后,方须提交使用。

5.3变形观测点施测

5.3.1观测点水平位移量测

使用经鉴定后的全站仪(精度与导线仪器同),以测线光电极坐标法进行作业。

在基准点上或工作基点上设置仪器对各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距离、垂直角均单程施测四测回。

测距要求:

一测回读数较差≤3mm、单程测回较差≤4mm,垂直角互差及指标差之差不大于15″。

每测站测定一次气象元素(要求与导线施测同)

测距应经加、乘常数改正后,用经两差改正后的垂直角进行倾斜改正后的距离参与计算)。

5.3.2观测点垂直位移测量

以在测量水平位移的同时进行观测点垂直位移测量,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法进行。

作业过程中应定时对高程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检测。

观测成果经检查各项限差符合要求后(高差应加入尺长、正高改正后)进行计算。

以上基准点、观测点及各项计算数据取值0.1cm,最后成果取1mm.

在整个监测过程中,要定期向主管部门提交工作报告,报告中要以文字和数据通报监测情况。

监测系统的监测基准网及监测网零周期结束后待成果资料整理齐全上交主管部门审核时提一份书面报告。

每次监测完工后提交综合报告。

6、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

6.1监测数据的整理

每次监测结束后,应及时对观测点进行计算。

在对观测数据整理时,以各观测点的零周期观测值为初始值,以后的每次观测值对初始值及上次观测值之差,求得观测点从开始监测至此次监测期间内总的变形量和观测点每次的变形量。

6.2监测数据的分析

根据整理后的观测数据,以观测点相邻两次观测值之差与最大误差(取中误差的两倍)进行比较,如观测值之差小于最大误差则须认为观测点在这一周期内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

但要注意,即使每相邻周期观测值之差很小,当利用回归方程发现有异常观测值和呈现一定趋势时,也应视观测点有变形。

监测报告中须对边坡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并提出处置措施的建议。

6.3险情预警标准

在每次监测结束后及时对观测点进行数据整理计算。

当监测期间内总的变形量和阶段突变量发展到一定数值时,应及时向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进行通报。

其累计总变形量和阶段突变量的标准须初定如下:

各点在监测过程中,从监测曲线上反映出突然变化时,观测的监测点均发生位移,须向建设施工方提出监测预警(监测预警值按相关规范要求执行及时报警)。

7、人员与设备组织

人员与设备组织表

人员与仪器

数量

合计

变形测量组

观测员

1人

3人

记录员

质检

测角精度2″以上电子全站仪

1台

气温气压表

1个

电脑

平差软件

1套

8、提交成果资料

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下列成果资料:

1、控制点与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2、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

3、仪器检查资料

4、平差计算、成果质量评定资料及测量成果表

6、观测成果分析说明资料

7、技术报告(含各种应有的精度统计)

9工作数量统计

1、边坡水平位移及垂直变形监测。

建网:

预埋监测桩25个。

10附表:

作业技术规定:

1、二级导线精度指标

导线最弱点点位中误差

+4.2mm

导线长度

1200m

平均边长

200m

测角中误差

+2.0”

测边中误差

+2.8mm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1/4.5万

一测回2c值互相差

13”

测回较差

8”

左、右角闭合差

≤4”

导线方位角闭合差

≤4

注:

n为测站数

2、水准测量

等级

视距长度m

前后视距差m

前后视累计差m

视线高度m

往返测线闭合差mm

检测较差

二级

≤50

≤2.0

≤3.0

≥0.2

≤1.0

≤1.5

三级

≤75

≤5.0

≤8.0

≤4.5

目录

1、前言3

1.1任务由来3

1.2监测目的与任务3

2、地质环境特征3

3、监测执行的技术规范与依据3

3.1监测执行标准3

3.2网点布设4

3.3主要技术要求4

4、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工作量布设6

4.1监测内容6

4.2监测方法6

4.3布设监测工作量7

5、监测工作实施方案7

5.1监测系统基准网及监测网的建立、实施7

5.2监测基准网施测8

5.3变形观测点施测10

6、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11

6.1监测数据的整理11

6.2监测数据的分析11

6.3险情预警标准11

7、人员与设备组织12

8、提交成果资料12

9工作数量统计12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