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材料精编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3403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93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专题材料精编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高考专题材料精编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高考专题材料精编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高考专题材料精编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高考专题材料精编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专题材料精编doc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专题材料精编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专题材料精编docWord文档格式.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专题材料精编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一、注重考查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007年山东理综试题的第9题和2008年高考的第9题位置相同,命题角度也相同,考查的都是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及应用。

因此有理由相信:

此题型在2009年山东高考中会继续保留。

与2008年6月1日颁布的《禁塑令》相关的白色污染问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相关的燃料问题,在2008年高考中都已涉及;

因此,2008年度的几大社会热点问题:

“神七飞天”燃料及相关材料、“三鹿奶粉事件”及三聚氰胺的结构与性质、2008年度美国华裔化学家钱永键因为发现和发展绿色荧光蛋白(GFP)而获得化学诺贝尔奖,其中涉及的荧光蛋白及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等问题,极有可能成为2009年高考命题的背景材料。

因此,在迎考复习中,要重视与它们相关的化学题目,深挖相关的知识点;

注意搜集2009年高考前与化学相关的新闻、科技、发明创造等,特别关注日益突出的环保问题。

二、“三大平衡常数”仍将是高考命题的“新宠”

这里所说的“三大平衡”指的是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考查应用“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公式进行的相关计算及影响因素,分别在2007年和2008年的高考中已出现,估计它们仍将成为2009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

化学平衡移动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与热点,预测它在2009年的高考化学命题中仍将具有下列特点:

一是与平衡常数结合,二是问题设置立体化,涉及到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等多个方面,三是结合图象进行,考查学生对图象、数据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沉淀溶解平衡理论在2008年高考已出现,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高考凸显对考试大纲中新增热点内容的考查,因此,“盖斯定律求算反应热、化学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等内容仍将成为2009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

三、重视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主干知识内容的考查。

1、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2008年山东高考化学试题的第13题,考查的是电子转移数目;

第28题第

(1)问,考查被还原的元素。

故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电子转移的数目的计算,仍将是2009年高考考查的主要角度之一。

2、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

因为此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覆盖面大,一直备受高考青睞。

它仍将成为2009年高考命题的首选,考查角度主要有:

气体摩尔体积、原子结构(量的关系、成键情况)、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数目)等。

高考对气体摩尔体积的考查仍有两种方式:

一是以它为工具,计算标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

二是考查对概念的理解,如研究对象一定为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是混合气体等。

3、考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2008年高考的第11题,考查的是元素非金属性质的规律及粒子半径,而2007年高考考查的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知识,考查内容有所侧重和转移。

预测2009年高考的命题仍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原子结构中粒子的量的关系(易结合阿伏加德罗常数考查);

二是元素周期律(元素的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的强弱的规律体现),它主要涉及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碱性、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粒子半径的大小比较等;

三是元素原子间的成键情况(如成键的键型及是否满足8电子结构等)

4、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盐类水解知识

2008年高考对此部分的考查,对应题目为2008年第13题、29题的第(3)、(4)两问,分别涉及了盐类水解、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多元弱酸的水解与电离程度强弱的比较问题。

预测在2009年的高考中,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物料守恒与电荷守恒的应用),弱酸(碱)与强碱(酸)的中和及PH值的计算、盐类的水解规律及应用等知识,仍将是2009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

5、考查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008年第29题第

(2)问,考查的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命题角度为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离子的移动方向,而2007年考查的是原电池的应用(根据给定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

2009年山东高考的命题角度仍是: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流或电子的流向、电解质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原电池的设计等,其他各地高考往往以新型的燃料电池为载体进行考查;

2008年的第30题第(3)问,考查的是氯碱工业,因此电解原理的其他应用:

如铜的精炼,电镀、电冶金的原理都容易成为2009年高考的命题热点,当然,电解原理及规律更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应特别注意:

硝酸银、硫酸铜、饱和食盐水电解方程式的书写及原理。

6、考查运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2008年高考的第29题

(1)问、2007年高考的第28题的第

(2)问,考查的都是应用盖斯定斯求算反应热问题。

因其属于考试大纲中的新增热点,故备受高考命题的青睐,预测它在2009年的高考中将继续出现。

四、有机选择题目会保留,且知识点考查具有“立体化”的特点

2008年第12题,考查的是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发生的反应类型、乙烯和苯的获取过程等,主要停留在了解、识记层次,相比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而言,难度较低,因用它实现高考对有机化学部分(必修2)的考查,有理由相信:

此题目在2009年高考中仍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五、加大了对课本实验的考查力度,突出了中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考查:

2008年高考化学实验很注重考查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2008年第28题第(3)问和第30题第

(1)问,考查的是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第28题的第(4)问,考查是常见离子的检验;

第30题的第

(2)问,考查的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第(3)问,考查氯碱工业的电解原理与过程;

第(4)问,借助装置的选择考查实验室制取氢气和氯气的原理。

涉及实验之多,组合之巧妙,实属罕见。

可以预测,2009年的高考化学实验命题,仍是课本许多实验的巧妙组合,问题设计难度可能有所加强,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有所加大。

因此,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与复习中,一定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不要脱离了课本,同时重视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物质的颜色

物质分类

颜色

单质

名称

颜色

石墨

黑色

金刚石

无色

灰黑色

白磷

白或黄色

红磷

红棕色

淡黄色

F2

淡黄绿色

Cl2

黄绿色

Br2

深红棕色

I2

紫黑色

紫红色

金色

氧化物

NO2

N2O4

Na2O2

FeO

Fe2O3

Fe3O4

MnO2

CuO

Cu2O

红色

HgO

Ag2O

棕黑色

酸或碱

碱(固体)

白色

碱(晶体)

Fe(OH)2

Fe(OH)3

红褐色

Cu(OH)2

蓝色

FeS

FeS2

黄色

CuS

Cu2S

HgS

PbS

FeCl3·

6H2O棕褐色

FeSO4·

7H2O绿色

CuCl2

棕黄色

CuSO4

Cu2(OH)2CO3绿色

CuSO4·

5H2O蓝色

AgCl

AgBr

AgI

Ag2CO3

Ag3PO4

KMnO4

水合离子或

络离子

Cu2+

Fe2+

浅绿色

Fe3+

MnO4-

[CuCl4]2-黄色

Fe(SCN)2+红色

颜色反应

Na+

K+

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注:

(1)Fe(OH)2变成Fe(OH)3的中间产物为灰绿色。

(2)CuCl2稀溶液为蓝色,浓溶液呈绿色。

附表1卤素单质及其溶液(由稀到浓)颜色

卤素

气态

液态

固态

水溶液

有机溶液

黄→橙色

橙红→红棕色

棕黄→褐色

紫→紫红色

(1)常见有机溶剂为密度小于水的苯、酒精、汽油;

密度大于水的CCl4、CS2等,它们均为无色。

(2)碘酒:

褐色

附表2常用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

指示剂

PH范围

酸色

碱色

甲基橙

3.1~4.4橙色

红色(pH<3.1)

黄色(pH>4.4)

甲基红

4.4~6.2橙色

红色(pH<4.4)

黄色(pH>6.2)

石蕊

5.0~8.0紫色

红色(pH<5.0)

蓝色(pH>8.0)

酚酞

8.2~10.0粉红色

无色(pH<8.2)

红色(pH>10.0)

(1)蓝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

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

(2)pH试纸(黄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其它

1.久置的浓硝酸(溶有NO2)呈黄色,工业盐酸(含杂质Fe3+)呈黄色。

2.粗溴苯(含杂质Br2)呈褐色,粗硝基苯(含杂质NO2)呈淡黄色。

3.无色的苯酚晶体露置空气中可被氧化成粉红色的有机物。

4.苯酚与Fe3+作用呈紫色。

5.I2与淀粉溶液作用呈蓝色。

6.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呈黄色。

二、俗名总结

序号物质俗名序号物质俗名

1甲烷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11Na2CO3纯碱、苏打

2乙炔电石气12NaHCO3小苏打

3乙醇酒精13CuSO4•5H2O胆矾、蓝矾

4丙三醇甘油14SiO2石英、硅石

5苯酚石炭酸15CaO生石灰

6甲醛蚁醛16Ca(OH)2熟石灰、消石灰

7乙酸醋酸17CaCO3石灰石、大理石

8三氯甲烷氯仿18Na2SiO3水溶液(水玻璃)

9NaCl食盐19KAl(SO4)2•12H2O明矾

10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20CO2固体干冰

三、《金属及其化合物部分》考点揭秘

钠及其化合物:

(一)、钠

1.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命题角度为是否违反电荷守恒定律。

2.Na的保存:

放于煤油中而不能放于水中,也不能放于汽油中;

实验完毕后,要放回原瓶,不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

3.Na、K失火的处理:

不能用水灭火,必须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4.Na、K的焰色反应:

颜色分别黄色、紫色,易作为推断题的推破口。

注意做钾的焰色反应实验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避免钠黄光的干扰。

5.Na与熔融氯化钾反应的原理:

因钾的沸点比钠低,钾蒸气从体系中脱离出来,导致平衡能向正反应移动。

(Na+KCl(熔融)=NaCl+K

(二)、氢氧化钠

1.俗名:

火碱、烧碱、苛性钠

2.溶解时放热:

涉及到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将浓氨水滴加到氢氧化钠固体上,其反应原理为:

一是NaOH溶解放出大量的热,促进了氨水的分解,二是提供的大量的OH-,使平衡朝着生成NH3的方向移动。

与之相似的还有:

将浓氨水或铵盐滴加到生石灰上。

涉及到的方程式为NH4++OH-

NH3·

H2O

NH3↑H2O

3.与CO2的反应:

主要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CO2少量和过量时,产物不同)

4.潮解:

与之相同的还有CaCl2、MgCl2

(三)、过氧化钠

1.非碱性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因其与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外,还有氧气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4HCl=4NaCl+2H2O+O2↑

2.过氧化钠中微粒的组成:

1mol过氧化钠中所含有离子的数目为3NA,或说它们的微粒个数之比为2:

1,命题角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3.过氧化钠与水、CO2的反应:

一是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二是考查电子转移的数目(以氧气的量为依据)。

4.强氧化性:

加入过氧化钠后溶液离子共存的问题;

过氧化钠与SO2反应产物实验探究。

(四)、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Na2CO3(纯碱、苏打);

NaHCO3(小苏打)

2.除杂:

CO2(HCl):

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而不是饱和Na2CO3溶液。

3.NaHCO3(少量与过量)与石灰水的反应:

命题角度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

4.鉴别:

用BaCl2、CaCl2或加热的方法,不能用石灰水。

5.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问题:

因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顺序为c(Na+)>c(HCO3-)>c(OH-)>c(H+)>c(CO32-),也有c(CO32-)<c(H2CO3)。

(五)、氯化钠:

1.除杂:

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而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利用二者的差异情况,进行分离。

NaCl(KNO3):

蒸发、结晶、过滤;

KNO3(NaCl):

降温、结晶、过滤。

2.氯碱工业:

电解饱和的食盐水,以此为载体,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

题目的突破口为:

一是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判断此极为电解池的阳极;

二是在电解后的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液变红,判断此极为电解池的阴极。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

因其是高中化学中的第一个定量实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主要命题角度为:

一是计算所需的物质的质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

点评:

钠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碳酸氢钠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电解饱和的食盐水已成为高考的热点。

铝及其化合物:

(一)、铝

1.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

因它是唯一能与碱反应的金属,具有代表性,易成高考的热点,主要涉及除杂问题。

2.铝箔的燃烧:

现象是铝箔熔化,失去光泽,但不滴落。

原因是铝表面的氧化膜保护了铝,氧化铝的熔点(2050℃)远远高于铝(660℃)的熔点。

3.铝、铁钝化:

常温下,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发生化学反应)不是不反应,因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

但在加热条件下,则能继续反应、溶解。

4.铝热反应:

实验现象:

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光芒,放出大量的热,有大量的熔化物落下来。

引燃剂:

镁条、氯酸钾;

铝热剂:

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5.离子共存:

加入铝能产生氢气的溶液,说明此溶液含有大量的H+或OH-,酸溶液中不能含有NO3-、AlO2-,溶液中一旦有了NO3-,溶液就成了HNO3,它与铝将不再产生氢气;

碱溶液中不能含有Al3+、NH4+,但可含有AlO2-。

(二)、氧化铝

1.熔点高:

作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验仪器等。

2.两性氧化物:

因它是化学中唯一的两性氧化物,特别与碱的反应,更应引起重视。

3.工业制备铝:

2Al2O3(熔融)

4Al+3O2↑

(三)、氢氧化铝

1.制备原理:

命题角度为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强调用氨水,而不能用强碱。

2.两性氢氧化物:

因它是化学中唯一的两性氢氧化物,特别与碱反应,更应引起重视。

3.治疗胃酸过多:

因其碱性不强,不会对胃壁产生强剌激作用,但可与胃酸(盐酸)反应,不能用强碱如NaOH。

4.明矾净水原理:

因溶液中的铝离子发生水解,生成Al(OH)3胶体,它可以和悬浮水中的泥沙形成不溶物沉降下来,故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铝及其化合物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如铝与碱的反应、Al2O3、Al(OH)3分别是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

利用铝能与碱反应而其他金属不能,经常出现在实验题中,有关Al、Al3+、AlO2-的离子共存问题,也是高考的热点。

铁及其化合物:

(一)、铁

1.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可能设计成探究实验,探究产物等。

2.铁的生锈:

纯铁不易生锈,生铁放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原理是发生电化学腐蚀,涉及的主要反应原理:

Fe-2e-=Fe2+(负极),2H2O+O2+4e-=4OH-(正极),

4Fe(OH)2+O2+2H2O=4Fe(OH)3,2Fe(OH)3.xH2O=Fe2O3.nH2O+(2x-n)H2O

3.铁与氯气、盐酸反应:

产物分别为FeCl2、FeCl3,且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在推断题和实验题的除杂中经常出现。

(二)、氧化物

1.铁的氧化物成分:

废铁屑的主要成分Fe2O3;

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nH2O;

黑色晶体、磁性氧化铁为Fe3O4;

红棕色粉未,俗称铁红,作红色油漆和涂料的为Fe2O3,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2O3,它是炼铁的原料。

铁在氧气燃烧与铁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都是Fe3O4。

以上知识,往往容易出现在推断题和实验题中。

(三)、氢氧化物

1.实验室制备Fe(OH)2:

现象:

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沉淀。

命题角度为:

为较长时间的看到Fe(OH)2白色沉淀,采取的防护措施:

一是煮沸,二是将胶头滴管插入液面以下,三是加一层油膜,如苯、汽油等。

2.Fe(OH)3的受热分解:

2Fe(OH)3

Fe2O3+3H2O,与此相以的还有Cu(OH)2、Al(OH)3。

3.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因其具有独特性,制备胶体的过程和对应的方程式是高考的重点与热点。

实验操作要点:

四步曲:

①先煮沸,②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

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强调之一是用等号,强调之二是标明胶体而不是沉淀,强调之三是加热。

(四)、铁盐与亚铁盐

1.Fe2+、Fe3+的检验:

(1)Fe2+:

一是碱液法:

先生成白色沉淀,又迅速转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二是先加入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入氯水后,出现血红色。

(注意:

此处不用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其具有紫色)

(2)Fe3+:

一碱液法:

加入碱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二是加入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离子方程式为:

Fe3++3SCN-=Fe(SCN)3(络合物)

2.铁盐与亚铁盐的配制:

因Fe2+、Fe3+易水解,且Fe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配制过程为:

先将它们溶解在对应的酸中,然后加水冲稀到指定的浓度。

配制亚铁盐溶液时,要加入少量的铁粉,以防止Fe2+的氧化)

3.制印刷电路板常用FeCl3作腐蚀液:

一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违反电荷守恒定律),二是利用此反应式设计成原电池,考查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4.离子共存:

不能与Fe2+共存的离子:

(H+、NO3-)、(MnO4-)、(ClO-);

不能与Fe3+共存的离子有:

I-、SO32-、SCN-。

主要是对Fe2+的还原性、Fe3+的氧化性的考查,此点是离子共存问题和实验题的常见命题点。

5.Na2FeO4(高铁酸钠)作新型净水剂:

原理是高价铁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

同时生成Fe(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杂质悬浮物,因此它是一种新型的净水剂.

6.Fe2+、Fe3+、Cu2+、Al3+的除杂:

这是近几年高考实验命题的热点。

原理是利用Fe3+、Cu2+、Al3+水解完全生成沉淀所需的PH范围不同。

一般操作方法是:

先是加入氧化剂(氯气或H2O2),将Fe2+氧化成Fe3+,然后加入CuO、Cu(OH)2、CuCO3等其他物质(以不引入杂质离子为准),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待Fe3+水解完全生成沉淀(此时其他离子不水解),过滤除去。

它和其他金属及其化合物相比,知识点多,高考命题往往将知识、实验、化学概念与理论考查集于一身,设计成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因此,它在高考中的霸主地位不可动摇。

铜及其化合物

1.铜绿的形成:

2Cu+O2+CO2+H2O=Cu2(OH)2CO3,为了避免青铜器生成铜绿,采用的方法是

(1)将青铜器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

(2)不能将青铜器与银质(金属活性差的金属)接触,避免发生电化学腐蚀。

2.波尔多液消毒:

主要应用在农业植物杀菌和公共场合的消毒。

其主要成分组分CuSO4溶液、石灰水,原理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

重金属还有Ba、Pb、Hg、Cd、Ag、Au等

3.粗铜的精炼:

重在考查精炼原理:

考查角度为电极材料,电极反应及溶液浓度变化等。

精炼原理为:

电解池中,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电解质为硫酸铜溶液。

阳极反应:

Cu-2e-==Cu2+、Fe-2e-=Fe2+、Ni-2e-=Ni2+;

阴极反应:

Cu2++e-==Cu,硫酸铜溶液浓度降低。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