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风云5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3392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3.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洲风云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非洲风云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非洲风云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非洲风云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非洲风云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非洲风云5Word文档格式.docx

《非洲风云5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洲风云5Word文档格式.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非洲风云5Word文档格式.docx

新政权们大多仍然倾向于其原来的宗主国,不过来自东方阵营的影响力也不可小视。

与此同时,同样来自东方阵营的两大对手中国与俄罗斯,也在非洲努力争取自己的支持者。

这样的局面显然给了非洲的领导人不少的机会,很多领导人开始利用各方利益的争夺,来谋求自己以及国家的好处。

1963年,三十一个非洲政权成立了非洲联合组织OAU。

这个组织被给予了太多的理想主义,太多的目标,比如解放白人统治之下的南部非洲,比如在世界舞台上发出属于非洲的一致的声音。

OAU大会

OAU的创建者

独立之初的非洲被寄予了太多的希望。

政党们竞选时候的承诺种类繁多,什么免费教育,什么免费医疗,什么人人都有工作,什么人人都有土地,应有尽有,给了人们巨大的希望。

为了实现这些承诺,这些新兴政权们几乎立刻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发展计划,宏大的计划被提出来,聪明能干的年轻人迅速得到提升。

工业化几乎成了非洲领导人们的唯一选择。

新领袖们认识到非洲需要摆脱对殖民者的依赖,需要实现经济上的真正独立,就要改变出口种类单一,大量消费品和工业用品需要进口的局面。

在一些国家,基于殖民时期种植业的非洲农业已经逐步走向了现代化,但是农业被认为不可能为国家经济增长带来太大的帮助,不能解决众多人口的就业问题。

这就意味着非洲必须发展自己的工业,自给自足,特别是要发展替代进口产品的工业。

而在几乎没有工业基础的地方发展工业,就必须要求政府强有力的导向作用,甚至直接干涉,也就使得这些非洲新政权都在不同程度上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也很简单,世界上基础差的地方完成工业化的例子并不多,最成功的一个,就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苏联。

自然会有人为这个选择寻求理论依据。

非洲著名的社会主义者,坦桑尼亚的总统尼雷尔,就认为非洲的传统社会中本来就存在着西方民主的概念,而社会主义更是扎根于非洲人传统中的,本来就不是外来事物。

非洲的社会主义理论家尼雷尔

不过非洲的社会主义,的确与其他地方的社会主义有太多的不同,实际上,对于很多政府而言,社会主义仅仅是一个标签而已,比如肯尼亚的肯雅塔描述的非洲社会主义道路,实在与资本主义没有什么不同,而科特迪瓦索性直接承认自己搞的就是国家资本主义。

几乎所有的非洲新兴政权都走上了部分程度的国有化的道路,在一段时期内,埃及的纳塞尔,阿尔及利亚的本贝拉,几内亚的杜黑(SekouToure)索性进行了完全国有化。

非洲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化,也涌现了诸多理论,对于殖民者留下的体制,有众多学者提出了批评,有的认为认为需要彻底打碎旧的体制,才能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

在非洲继续进行革命,似乎也成了热门话题。

非洲领袖们。

1963

支持非洲继续革命的国家,正经还是有几个的,自己刚刚摆脱殖民主义压迫不久的共产党中国,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与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俄罗斯相比,中国缺少资源和财力支持非洲的革命,但是中国确有完善的思想体系可以输出,有成功的革命的经验。

中国人看中了那些不同政见者,比如西非尼日尔的萨瓦巴运动(Sawaba),比如中部非洲小国布隆迪的图西人流亡者,比如肯尼亚的反对派等等,都成了中国人支持的对象。

而布隆迪与刚果的联系,使得中国直接介入了刚果的内战。

1964年,通过在布隆迪的大使馆,中国人支持着卢蒙巴派的刚果反政府力量,包括在基辅(Kivu)省和马尼埃玛(Maniema)省活跃的苏米亚洛特(GastonSoumialot)以及迅速控制了刚果大部分国土的穆雷雷。

虽然中国在非洲的力量有限,却不容忽视。

1963年十二月到1964年二月,新中国的总理周恩来出访非洲十国,受到了受访地的欢迎。

周恩来访问非洲期间,正式提出了与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相互关系的五项原则,以及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

在访问的最后一站索马里的摩加迪休,周恩来宣布,非洲大陆上的革命形势一片大好,这个宣言正经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担心。

另一个热心支持非洲革命事业的是古巴。

受到阿尔及利亚的影响,古巴的年轻领袖卡斯特罗直接支持了刚果的反政府力量,拥有整套游击战理论的切格瓦拉亲自率领上百古巴人深入非洲丛林进行武装斗争。

不过非洲斗争的现实最终浇灭了切格瓦拉领导非洲人民革命的希望,正如纳塞尔所预期的:

白人领导黑人进行民族解放运动,是不可能的。

1964年周恩来出访马里

无论如何,这个时候的非洲仍然是世界上最贫困,发展最差的地方。

非洲大陆的气候并不好,大干旱是家常便饭,仅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就有两次遍及整个大陆的干旱。

半个大陆上都降雨不足,土壤稀薄,缺乏养分。

非洲大陆上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依靠原始农业生活、没有教育机会、没有基本的卫生设施,疾病横行。

虽然现代医学逐渐解决了非洲的天花、黄热等疾病的问题,但是疟疾、昏睡病等仍然给非洲人带来灾难,特别是昏睡病直接导致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富饶土地无法得到利用。

在1960年,非洲大陆上的婴儿死亡率仍然位居世界最高,平均预期寿命仅有三十九岁,世界最低。

昏睡病的分布范围

非洲高素质的劳动力也奇缺,整个大陆上,成年人的识字率仅有百分之十六。

在1950年代末期的黑非洲,两亿人口里面,仅有八千人中学毕业,其中的一半来自加纳和尼日利亚。

有机会得到中学教育机会的,不足百分之三,上小学的,也仅有适龄人口的三分之一。

在前法国殖民地,还没有一所大学。

独立之初的非洲,政府、企业界的高级岗位,仍然有四分之三由白人来担任。

人口增长却越来越快。

随着一些医疗卫生状况的改善,非洲的人口增长率从1945年的每年百分之一增加到了1960年的每年百分之三,每个妇女平均一生生产六个子女,到了1970年代的肯尼亚,这个数字达到了八个。

从1950年到1980年三十年间,非洲人口增加到三倍,三分之二的人口增长来自于贫穷偏远的地区,加剧了本来就已经严重的土地问题。

土地的压力使得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使得非洲大陆上城市人口增加飞快,三十五个非洲国家的首都的平均人口增长率达到了百分之八点五,也就是说平均每十年人口翻一番。

1945年的时候,非洲大陆仅有四十九个城市人口超过十万,其中二十五个在北非,十一个在南非,黑非洲仅有十三个,其中还有四个在人口密集的尼日利亚。

到1955年,黑非洲人口最多的城市是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五十一万,然后是尼日利亚的拉格斯,三十一万,刚果的利奥波德维尔(金沙萨),三十万。

到了1980年代初期,拉格斯和金沙萨的人口都已经超过了三百万,亚的斯亚贝巴,阿比让,阿卡拉等城市人口都超过了一百万。

快速的城市化使得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基本的自来水,卫生条件都不能满足,道路、电力缺乏,几百万人口居住在简易的铁皮棚屋里,生活艰难,就业机会渺茫。

贫民区

非洲国家的发展计划宏伟,包罗万象,却缺乏必要的资金。

虽然新独立的时期非洲经济发展不错,但是基数实在太低。

刚刚独立的非洲的贸易仅占世界贸易的百分之三,美国的三大巨型企业通用汽车、杜邦和美洲银行的产值都超过整个非洲大陆的国民生产总值。

由于出口产品单一,产品的价格严重影响着非洲国家政府的收入。

1955年到1963年八年之间,加纳的平均每年的出口税收变化,达到了正负百分之二十八。

黑非洲真正工业化的地方很少,大部分还都是矿业发达的地区,比如刚果的加丹加地区,以及赞比亚的铜矿区。

非洲内陆的绝大部分仍然没有任何开发的痕迹,与现代世界没有任何联系。

非洲国家中有十五个没有出海口,货物只能通过其他国家,走几百上千公里才能到达出海口。

非洲内陆交通不便,通行艰难

殖民时代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主要是为了方便殖民者统治来进行的,非洲国家与欧洲宗主国的联系还算通畅,但是非洲国家之间的联系,就非常麻烦。

多哥第一任总统奥林匹奥SylvanusOlympio描述说,他可以很方便地在办公室里要通通往巴黎的电话,但是想打给二百五十英里之外的拉格斯,却完全不可能。

向巴黎寄一封航空信件花不了几天,而寄往132英里外的阿卡拉,却至少需要七天的时间。

铁路的建设距离边境遥远,道路一般集中在滨海地区,也没有把非洲各个经济中心连接起来,距离不远的多哥,达荷美(贝宁)以及加纳,看起来处在不同的世界里一样。

西非海岸国家距离相距不远,却如同处在各自的世界里面,没有联系

非洲的经济基本上仍然在外国大企业的手上。

现代制造业、银行、进出口、船运、矿业、种植业、林业这些重要的支柱产业,基本上都由外国公司运营,也严重依赖国外市场,技术和资金同样来自于国外。

外国的投资基本上集中在矿业和贸易,对于其他的领域,特别是制造业,非洲的投资风险仍然过大,市场仍然太小,无法吸引外国投资。

非洲各国的人均GDP。

2002年

非洲新国家内部的民族融合也是非常大的问题。

由于国家的边界依据的是殖民地的边界,里面人口复杂,民族语言众多,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阶段,很多还是宿敌。

这样,这些新的国家往往不会代表某个单一民族,把这些人口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历史渊源,没有经济关系,没有社会关系,实在是一盘散沙。

在反抗殖民主义的时代,这些人口还可以团结起来,为共同的目标奋斗。

现在殖民者走了,内部矛盾就充分暴露,部族的影响力在非洲政治中日益加大。

非洲的主要民族大类

被殖民之前的非洲,存在着不同的部族,村落,部落,王国,统治者不同的区域,但是非洲人很少有完整的部族意识,除了贵族家庭,往往对于谁来统治,并不关心。

这也是欧洲殖民者可以轻而易举控制非洲如此广袤土地的原因之一。

非洲人的文化、传统、语言等等,往往随着地域逐渐变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很难为某个文化某个部族划分出一个明确的界限。

实际上很多政权控制的边缘地区,归属感也是很模糊的。

进入了殖民时期之后,统治者为了管理方便,开始按照欧洲人的习惯,把非洲人划分成了不同的部落,在部落的基础上,形成了所谓的非洲民族。

这样对于殖民者来说,这样的划分是很方便统治的,但是对于非洲人来讲,就带来了没有必要的隔阂。

很多所谓的不同部落,实际上是享有共同文化传统的同一人群。

殖民者划分部族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有的按照地域划分,有的是用一些部落的特征,有的根据不同的生活习惯。

很多部族,一直到欧洲人强制要求每个部族都有自己的酋长以便于统治,才出现。

赞比亚的一个小酋长曾经这样描述过:

“我的人民,一直到1937年地区长官告诉我们,才知道我们属于索里族Soli”。

传教士们也制造了不少新的部族。

非洲民族基本上没有形成文字,为土著民族创造文字,就成了传教士们喜欢做的一项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传教士们把不同的方言总结成了不同的语言,往往同一个语言被划分成几个语言,而使用不同语言的,也就成了不同的部族。

传教士们也经常纪录所见到的一些非洲传统,并在自己的学校中讲述这些传统,在传教中加强非洲人的部族意识。

这样教育出来的非洲教师,也就成了部族意识的传播者,而受众中是否都有这样的传统,却成了另外一个问题。

在尼日利亚,就有传教士把不同的部族灌输出来了同样的传统,成了同一个部族。

东非的主要部族分布

非洲的城市化也加强了这个过程。

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往往寻找自己相识的人,通过部族的关系来寻找住所、寻找工作、寻找做生意的机会,部族意识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加强。

与此同时,不同工作的人们,比如铁路工人,士兵,小商贩等等,也成了某个部族最方便进入的职业,进而被某个部族垄断,部族隔阂逐渐加强。

非洲的主要语言/部族分布

在反殖民主义的斗争当中,绝大多数的非洲人民族主义团体,政党,也都是利用部族的关系来寻求支持,打上民族主义的旗号,刚刚得到投票权利的非洲选民也往往按照部族来选择自己所支持的政党,对于政治主张,绝大多数人并不关心,也没有能力判断和选择。

随着非洲政治发展,代表部族的团体越来越多,参与投票的人数越来越多,这种按照部族进行投票的方法越来越常见,而选举的口号也越来越倾向于部族化,极端的民族主义言论越来越能够得到普通选民的支持,每个部族都希望在政府中有自己部族的代表,部族政治,正式登上舞台。

生活在原始部落中的非洲人

在尼日利亚,西非的第一个民族主义政党尼日利亚和喀麦隆民族会议NCNC在1944年成立之时,本来是一个跨部族的政党,但是随着发展,部族意识的加强,逐渐成为仅代表尼日利亚东部伊博人的政党。

原来属于NCNC的约鲁巴政客们,分离出去形成了自己政党AG。

在尼日利亚北方,以豪萨-富鲁尼族为主的北方人民大会NPC自1949年成立之初就是立足于北方豪萨民族的政治组织。

在非洲的很多地方,新领袖们要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平衡各个部族的关系上。

也不是所有的非洲国家都面临部族分裂。

坦噶尼喀的情况就要好一些。

不过这不是因为当地人没有部族意识,而是这个地区不存在一个或者几个强势的部族。

坦噶尼喀有多达一百二十个部族,没有任何一个甚至在地区一级取得优势,而东部非洲有自己的通用语言斯瓦西里语,这个最早由阿拉伯商人使用的语言,被德国和后来的英国殖民者使用并推广,也方便了尼雷尔的统治。

独立之初,很多非洲政治家认为,随着国家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经济发展,部族界限将逐步被打破,最终按照边界形成新的民族意识和统一的国家意识。

乐观的政治家们认为独立之后三五年,部族区分就会消失,但是这种看法,实在是太过乐观了。

来自不同部族的坦桑尼亚人

极端的例子发生在卢旺达和布隆迪。

这两个位于非洲中部的国家,十九世纪的时候有两个古老的土著王国卢旺达和乌隆迪来统治。

十九世纪末期德国人占据了这里,一战之后又并入了比利时的刚果殖民地。

这里人口主要是胡图族,最重要的少数民族是图西族。

这两个部族实际上操着完全同样的语言,有着完全相同的传统,也完全混居在一起。

之所以成为两个部族,是因为在殖民之前,这里的贵族,酋长,术士等等称自己为图西人,这些人往往拥有大量牲畜,在这里建立了封建王朝,是统治阶层,大约占人口数量的百分之十五。

被统治的以农业为生的大多数人,被称为胡图人。

在卢旺达,胡图人需要服劳役,图西人则没有这个义务。

从外观上,图西人似乎更加高一些,瘦一些,脸略长,鼻子略窄,但是实际上胡图人与图西人之间彼此通婚,这些欧洲人所描述的区别很难成立。

并且,

随着个人地位的变化,经济实力的变化,一个人属于图西人还是胡图人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两个部族在传统上的差距实际上并不存在。

在卢旺达王国国王领导下,拥有牲畜的人归图西酋长管辖,拥有土地的人归胡图酋长管辖,另外还有军事酋长,各个酋长都由图西族的卢旺达国王任命。

卢旺达和布隆迪

德国人来到卢旺达

德国人来到这里之后,开始严格进行民族划分,把胡图人和图西人彻底分成两个民族,并严重依赖图西人进行殖民地的统治,保持了图西人对胡图人的优越地位。

等到比利时人控制这里的时候,比利时人引入了身份证制度,身份证上标明每个人的部族划分。

本来很多人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属于哪个部族,于是比利时人就采用了简单的方法:

拥有十头牛以上的,就是图西人;

其余的,都是胡图人。

明确划分了民族,身份就要保持下去了,这个制度的引入,使得胡图人再也没有机会成为图西人,在现有体制内永远处于被压迫的地位。

比利时政府的统治仍然依赖图西人,并为图西人建立了教育系统,所有的好处,也几乎都被图西人占据。

胡图人仅仅得到很基本的教育,成为普通劳动力的提供者,而图西人,则成为辅助殖民者统治的管理者。

等到1930年代,比利时政府成功使得图西人和胡图人的区别再也无法弥合。

用身高可以区分民族么?

胡图人?

图西人?

1950年代,席卷非洲的民族主义自然也烧到了这里。

1957年,一个以胡图人为主的政治运动开始出现,挑战卢旺达的整个殖民统治和经济结构。

运动的中心,是反对以单一民族即图西族为统治民族的体制,呼吁为胡图人谋取适当的利益。

比利时政府也算是正视了这个问题,提议废除在身份证中标注民族的做法,试图进行部族融合。

这个提议却遭到了胡图人的反对。

胡图人知道自己拥有数量上的优势,而西方提倡的多数人统治的制度,显然能够使得胡图人成为统治者从而受益。

这个时候,胡图人反而要坚持这种民族的划分。

很快,基于胡图族的政党出现,要求废除图西族的王朝统治,实现共和。

1959年卢旺达的种族屠杀

1959年十一月,暴力冲突终于爆发。

起因是一个胡图族的小头目被一群图西族殴打,结果,反抗图西人的暴力事件立刻遍及全境,图西人的家园被焚、财产被抢,几百名图西人被杀,成千上万人失去家园。

这样的情况下,比利时政府认为自己不可能保持中立,必须选定一方进行支持。

这一次,比利时人选择的是人数上处于优势的胡图人。

1960年初,比利时政府开始解除图西人的管理职位,以胡图人代替,新任的胡图酋长们立刻开始了对辖区内的图西人的迫害,最终导致十三万图西人逃离家园,到刚果,布隆迪,乌干达,坦噶尼喀等地避难。

1960年七月,卢旺达举行大选,胡图族的政党取得了绝对多数地位,在各个地区都占据绝对优势,图西人没有任何机会发出声音。

1961年,新掌权的胡图领袖们决定废除图西人的王朝,成立共和国。

1962年七月一日,卢旺达独立,领袖是致力于打压图西人的卡伊班达GregoireKayibanda。

同一天,布隆迪独立,成立的是在民族态度上相对温和的政府,同时保留了布隆迪的王朝。

但是这只是后面大规模种族仇杀的开始。

逃离家园的图西难民终将掀起更大的风暴

非洲国家的第一代领导人,加纳的恩克鲁玛Nkrumah,埃及的纳塞尔Nasser,塞内加尔的桑戈尔Senghor,科特迪瓦的伍弗耶布尼Houphouet-Boigny,几内亚的杜黑Toure,马里的凯塔Keita,多哥的奥林匹奥Olympio,肯尼亚的肯雅塔Kenyatta,坦桑尼亚的尼雷尔Nyerere,赞比亚的卡翁达Kuanda,马拉维的班达Banda等等,执政之初,就在国内有着非常高的支持率。

这些人也无一例外的利用这个优势,把国家政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形成了独裁统治。

这第一代的政治家们,并没有多少管理经验,对于如何运行一个国家并没有太多的准备。

殖民者也没有为这些国家留下任何的民主体制,实际上,殖民时期,宗主国的代理人在殖民地的统治就基本上是独裁的,新的政权,轻而易举地继承了这个简单易行的管理方法。

温顺的非洲人早已经习惯了听从首领的指示,无论来自非洲的理论家们如何在非洲传统中寻找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影子,独裁才是真正的非洲传统。

恩克鲁玛在1963年OAU大会上讲话

恩克鲁玛的目标大约是最宏大的。

作为黑非洲挑战英国人权威的第一人,恩克鲁玛把自己看成是非洲的救世主,注定要有更大的贡献。

恩克鲁玛要把加纳转变成工业化国家,梦想要把非洲建设成拥有足够的经济、军事实力,有足够的政治影响力的团体,与美国和苏联抗衡。

当然,这个团体的领导人,非恩克鲁玛莫属。

做出这样革命性的成就,自然需要一套指导理论,于是,模仿苏联的列宁主义,中国的毛泽东思想,恩克鲁玛主义诞生了。

1960年,恩克鲁玛专门建了理论研究所来探讨什么是恩克鲁玛主义,不过除了“复杂的政治和社会哲学”这样的空帽子,恩克鲁玛主义成了恩克鲁玛可以随时补充的东西,迟迟得不到明确定义。

四年后,恩克鲁玛主义终于有了定义:

新非洲的理论,完全独立于帝国主义,在整个大陆的基础上,倡导联合的统一的非洲的概念,从现代科学和技术、非洲传统中吸取力量,相信每个国家的自由发展取决于整体的自由发展。

谁知道这究竟是什么东西?

恩克鲁玛

纳塞尔也有纳赛尔主义。

不过这个纳塞尔主义,既不是什么理论,也不是什么运动,而是纳塞尔的个人统治风格。

整个国家的组织、政策,完全由纳塞尔说了算,所有的权利都在纳塞尔的手上。

埃及的主要经济领域实行了完全的国有化,实行计划经济,也最大程度加大了纳塞尔的权利。

纳塞尔对于媒体、工会、青年组织、宗教机构,都有绝对的影响力和控制,对于一些埃及人来讲,纳塞尔就是新的法老。

纳塞尔要求内阁对自己绝对效忠,内阁实际上成了纳塞尔的听众和政策执行者。

对于反对派,纳赛尔毫不手软,对于共产主义,对于穆斯林兄弟会,纳赛尔动用自己的秘密警察队伍进行全力镇压。

敢于反对纳赛尔统治的都被抓紧了监狱。

不过这并不影响纳赛尔在埃及群众中享有非常高的威望。

纳赛尔

杜黑的做法也有些类似。

杜黑自称非洲之子,国际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的噩梦,革命科学的博士。

在几内亚,杜黑被描述为无所不能的全才,杜黑的言论被出版成语录,竟然有将近二十卷。

几内亚的学生需要牢记杜黑的诗作,否则别想考试过关。

所有的重要决策都由杜黑说了算,甚至还直接干涉司法,自己来审理案子。

整个国家都在唱着歌颂杜黑的歌曲,跳着颂扬杜黑的舞蹈,为杜黑的每一个决策欢呼。

杜黑

班达走得更远。

独立之后没有几周,班达就炒掉了不听自己话的部长,开始了个人统治。

班达对于国家内的所有事情都要发表意见,直接宣布个人所说的一切就是法律,没有任何人可以反对他,可以批评他。

班达要求的是国民的完全服从。

班达还制定了严格的生活方式,并用来要求国民:

男人不允许留长发,妇女不允许穿短裙或者长裤。

电影,外国报纸,杂志,书籍都需要通过严格的检查,免得腐败的西方污染纯洁的马拉维国民。

马拉维就是班达的私人部落。

班达

伍弗耶布尼在科特迪瓦的统治就要温和多了。

不过这个戴高尔的崇拜者用宪法方式确保了个人的统治地位。

对于民主,伍弗耶布尼解释说,那是高素质的国民的东西,对于我们这个新兴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我们需要的是有绝对权威的酋长。

伍弗耶布尼

领导人的个人独裁,必然导致一党制的流行。

在一些地方,独立之初就实行了一党制。

伍弗耶布尼的政党赢得了科特迪瓦所有的议会席位,塞内加尔的桑戈尔,马里的凯塔,突尼斯的鲍格巴也在独立之时就取得了同样的成绩。

1960年在坦噶尼喀,尼雷尔的政党赢得了所有公开竞选的席位,1964年的马拉维,班达的政党同样拿走了所有的议席。

在一些国家,虽然大选没有出现完全的一党制,但是反对党很快就被合并到了执政党中。

杜黑的政党1957年赢得了议会的五十七个席位,余下的议员,在第二年都加入了这个政党。

1964年,肯雅塔成功说服了反对党合并到执政党中。

还有一些国家,执政党通过严厉打击反对党而取得一党制的地位,比如加纳、尼日尔、达荷美、多哥、毛里塔尼亚、中非、上沃尔特。

肯雅塔

不是所有国家的一党制尝试都是成功的。

1963年,刚果(布)的统治者尤卢AbbeFulbertYoulou宣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