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第二章第三节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二新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3377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讲第二章第三节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二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5讲第二章第三节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二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5讲第二章第三节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二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5讲第二章第三节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二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讲第二章第三节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二新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5讲第二章第三节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二新版文档格式.docx

《第5讲第二章第三节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二新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讲第二章第三节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二新版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5讲第二章第三节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二新版文档格式.docx

1)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好;

2)构件尺寸不受标准构件限制。

(2)装配式框架

框架全部构件采用预制装配:

1)可加速施工进度,提高建筑工业化程度。

2)节点构造刚性差,抗震性能差。

(3)半现浇框架

梁、柱现浇,楼板预制或现浇柱,预制梁板。

1)梁、柱整体性较好,适用于抗震建筑。

2)楼板预制可节约模板,约20%。

(4)装配整体式框架

预制梁、柱,装配时通过局部现浇混凝土使构件连接成整体。

1)保证了节点的刚接,结构整体性好;

2)可省去连接件;

3)增加了后浇混凝土工序;

4)比全现浇可节省模板及加快进度。

(三)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方式

1.横向为主要承重框架,纵向为连系梁,只适用于非地震区。

2.纵向为主要承重框架,横向为连系梁。

(1)有利于提高楼层净高的有效利用

(2)房间的使用和划分比较灵活。

(3)不适用于地震区。

3.主要承重框架纵横两个方向布置:

(1)当两个方向的水平力相差不大时,则必须采用这种布置。

(2)适用于地震区及平面为正方形的房屋。

各种框架布置方式见图2-13

(四)框架结构的受力特性

1.框架结构在竖向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弯矩见图2-14

2.框架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弯矩见图2-15。

三、剪力墙结构

(一)剪力墙的概念和结构效能

(1)剪力墙是一种抵抗竖向荷载引起的轴向作用以及风、地震等水平荷载引起的剪力、弯曲作用的结构单元。

(2)剪力墙既可以做建筑物的承载结构,又可以作为建筑物的分隔墙和围护墙,因此墙体的布置必须同时满足建筑平面布置和结构布置的要求。

(3)剪力墙结构体系承载能力强,整体性和空间作用好,比框架结构有更好的抗侧力能力,因此,可建造较高的建筑物。

(4)受剪力墙的间距的限制,建筑物的开间布置不够灵活,对需要大空间时就不太适用。

一般适用住宅、公寓和旅馆。

(5)由于开间不大,剪力墙结构的楼盖结构一般采用平板,可以不设梁,所以空间利用比较好,可节约层高。

(二)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类型及适用范围

1.普通剪力墙结构。

全部由剪力墙组成的结构体系。

2.框架-剪力墙结构。

是由框架与剪力墙组合而成的结构体系,适用于需要有局部大空间的建筑,这时在局部大空间部分采用框架结构,同时又可用剪力墙来提高建筑物的抗侧能力,从而满足高层建筑的要求。

3.框支剪力墙结构。

当剪力墙结构的底部需要有大空间,剪力墙无法全部落地时,就需要采用底部框支剪力墙的框支剪力墙结构。

(三)普通剪力墙结构的结构布置

1.平面布置

(1)钢筋混凝土墙承受全部竖向荷载和水平力,所以剪力墙应双向或多向布置,且宜拉通对直。

对于矩形、L形、T形平面时,剪力墙沿两个正交的主轴方向布置;

对于三角形及Y形平面可沿三个方向布置;

对于正多边形、圆形和弧形平面,则可沿径向及环向布置。

(2)单片剪力墙的长度不宜过大:

1)剪力墙发生弯曲破坏时,具有比较强的变形能力,抗震延性好,而且发生剪切破坏时,变形能力弱,延性差。

过长的剪力墙容易发生剪切破坏,因此出于抗震性的要求,不宜采用过长的剪力墙。

每个墙段的高宽比应不小于2,当同一轴线上的剪力墙过长时,应用楼板或小连梁分成若干个墙段,每个墙段可以是单片墙,小开口墙或联肢墙。

每个墙肢的宽度不宜大于8.0m。

2)剪力墙长度过大,将导致结构刚度过大、周期过短,会加大地震力作用,不经济;

(3)剪力墙的平面布置尽量对称,均匀,且数量适当。

1)剪力墙的开间以6.0~7.0m的大开间,比3.0-3.9m的小开间,较经济合理,降低了材料用量,而且增大建筑使用面积。

2)剪力墙结构的基本周期控制在

Ns——为层数。

底部剪力控制在:

G——建筑物的总重力荷载。

若周期过短,地震力过大时,宜减少墙的数量。

(4)调整剪力墙结构刚度的方法有:

1)适当减小剪力墙的厚度;

2)降低连梁的高度;

3)增大门窗洞口宽度;

4)对较长的墙肢设置施工洞,分为两个墙肢。

超过8.0m长时都应用施工洞划分为小墙肢。

2.竖向布置

(1)沿结构高度的刚度突变对抗震非常不利,为避免这一问题,剪力墙应在整个建筑的竖向贯通,上到顶,下到底。

(2)顶层取消部分剪力墙时,其余剪力墙应在构造上予以加强。

底层取消部分剪力墙时,应设置转换层。

(3)为避免刚度突变,剪力墙的厚度应按阶段变化,每次厚度减小宜为50-l00mm,不宜过大,厚度变化时宜两侧同时内收。

外墙及电梯间墙可只单面内收。

厚度改变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改变宜错开楼层。

(4)剪力墙上的洞口宜上下对齐,并列布置。

相邻洞口之间及洞口与墙边缘之间要避免小墙肢。

当墙肢的宽度与厚度之比小于3的小墙肢,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早开裂,早破坏,故墙肢宽度不宜小于3bw(bw为墙厚),且不应小于500mm。

(四)剪力墙的构造要求

1.剪力墙的数量

对目前设计的16—28层住宅来看,底层部分剪力墙截面总面积与楼面面积之比大约为:

Aw—剪力墙截面总面积;

Af—楼面面积。

2.剪力墙厚度见表2-7

(五)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要点

1.为满足高层建筑多功能、综合用途的需要,顶部楼层作为住宅、旅馆;

中部楼层作为办公用房;

下部楼层作为商店、餐馆、文化娱乐设施。

不同用途的楼层,需要大小不同的开间,从而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

上部楼层采用剪力墙结构以满足住宅和旅馆的要求;

中部办公楼用房侧需要中、小室内空间同时存在,则宜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来满足其要求;

底部作为商店等用房则需要有尽量大的空间,则宜加大柱网,尽量减少墙体。

上述要求与结构的合理布置正好相反,以高层建筑的受力规律,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楼层的受力相对要小得多,正常的结构布置应当是下部刚度要大,墙体应多,柱网应密,到上部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二者正好矛盾。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就出现了底层大空间的框支剪力墙结构。

2.由于结构底部与上部结构的刚度产生突变,故在所发生的地震中,其破坏都较严重,抗震性能较差,故在设计中要特别加以注意,设计中要考虑两个关键问题:

(1)保证大空间有充分的刚度,防止竖向的刚度过于悬殊;

(2)加强转换层的刚度与承载力,保证转换层可以将上层剪力可靠地传递到落地墙上去。

3.落地剪力墙的布置和数量

(1)底部大空间层应有落地剪力墙(或)落地简体,落地纵横剪力墙最好成组布置,结合为落地筒。

(2)平面为长矩形,横向剪力墙的片数较多时,落地的横向剪力墙的数目与横向剪力墙数目之比,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少于30%;

抗震设计时不宜少于50%,对于一般平面,在非震区γ应尽量接近于1,不应大于3;

在抗震设计时,γ应尽量接近于1,不应大于2。

为满足上述要求,可采取以下措施:

1)与建筑协调,争取尽可能多的剪力墙落地必要时也可在别的部位设置补偿剪力墙;

2)加大落地剪力墙的厚度、尽量增大落地墙的截面面积;

3)提高大空间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3)落地剪力墙,尽量不要开洞,或开小洞,以免刚度削弱太大。

洞口宜布置在剪力墙的中部。

4.转换层的设置,由剪力墙结构转换成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大空间层时,其交接层即为转换层。

(1)转换层的结构形式

1)框架结构。

不落地剪力墙用柱和梁形成框支梁来支承上面的剪力墙。

2)板柱结构。

用厚板及柱来支承上部剪力墙。

3)空腹桁架结构。

用空腹桁架及柱来支承上部剪力墙。

4)箱形刚性结构。

(2)框支梁、框支柱的基本要求

1)框支梁的宽度不小于上部剪力墙厚度的2倍。

2)框支梁上部相邻层的墙体非常重要,应力分布复杂,所以这层墙不宜设边门洞,不得在中柱上方开设门洞。

3)框支柱要严格要求,轴压比要比普通柱小些,见表2-8:

框支柱与框支梁要加强连接。

柱宽宜与梁同宽或比梁宽每边大50mm,且不小于450mm;

断面高度hc,不小于柱宽,不小于梁跨的1/12,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大于或等于4。

(3)转换层楼板的要求

1)板厚不得小于180。

2)楼板应双层双向配筋,并加强与剪力墙的锚固。

四、框架剪力墙结构

(一)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及适用范围

1.框架-剪力(或框剪结构)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组成的结构体系,这种结构由框架构成自由灵活的使用空间,来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

同时又有足够的剪力墙,具有相当大的刚度,从而使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大大减少了建筑物的侧移,在大地震时还可以避免填充墙、门窗、吊顶等非结构构件的严重破坏和倒塌。

所以在有抗震设计要求时,宜优先采用框剪结构代替框架结构。

这种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高层办公和公共建筑,也大量应用于高层旅馆建筑。

2.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

(1)水平力通过楼板传递分配到剪力墙及框架。

(2)在水平力作用下,剪力强是竖向悬臂结构,其变形曲线呈弯曲型,楼层越高水平位移增长越快(或层间变形越大);

而框架结构在水平力的作用下,楼层越高水平位移增长越慢(或层间变形越小),其变形曲线呈剪切型;

两种结构协同工作的结果是:

在底部,水平力产生的剪力主要由剪力墙承担;

但到顶部时,剪力主要由框架承担。

框架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变形曲线呈反S形的剪切型位移曲线。

(二)框剪结构中剪力墙的数量

1.剪力墙的多少直接影响抗震能力,震害调查发现墙数量增加震害减少。

但是剪力墙过多,也会造成不经济,因剪力墙增多,结构的刚度增大,周期缩短,地震作用加大,内力增大材料用量增加,基础造价也相应提高。

2.合理的数量

(1)按许可位移值决定

按《高层规程》许可位移的限值来核算结构必要刚度。

一般装修标准的框剪结构顶点位移与全高之比;

μ/H不宜大于1/700;

较高装修时,μ/H不宜超过1/850,或由层间相对位移与层高之比Δμ/H的限制值来控制。

(2)用结构自震周期和地震作用来校核

一般较合理的基本自震周期为:

n为结构层数

3.剪力墙的布置

(1))剪力墙应按均匀、分散、对称、周边的原则布置。

(2)剪力墙应沿各主要轴线方向布置,以保证梁、柱、剪力墙的中线重合,使内力传递和分布合理且保证节点核心区的完整性。

(3)应纵横方向同时布置,并使两个方向的自振周期比较接近。

(4)宜布置在:

竖向荷载较大处、平面形状变化处、楼电梯间处。

(5)剪力墙的长度不宜太长,总高度与长度之比宜大于2。

单肢墙长度不宜大于8m,以免剪切破坏。

(6)不宜在伸缩缝和防震缝两侧同时布置,纵向剪力墙不宜布置在端部,宜布置在中部

(7)剪力墙的最大间距见表2-9。

注:

B——建筑物的宽度。

剪力墙之间的楼面有较大开洞时剪力墙的间距还应小一些。

实际工程中,剪力墙的间距一般在2.5B及30m以内。

这样的尺寸一般也已可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了。

(8)框剪结构体系中,在设剪力墙后,框架柱应保留,柱作为剪力墙的端部翼缘,可加强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且剪力墙的端部配筋可配置在柱截面内,使剪力墙可一直坚持工作到最后。

(9)位于楼层上的框架梁也应保留,虽然在内力分析时不考虑剪力墙上的框架梁的受力,但梁作为剪力墙的横向加劲肋,也可提高剪力墙的极限承载力。

当实在无法加梁时,也应设置暗梁,暗梁的高度与明梁相同,纵筋与箍筋均与明梁相同。

(10)剪力墙宜设在框架柱的轴线内,保持对中,,不宜设在柱边。

五、筒体结构

当高层建筑结构层数多,高度大时,由平面抗侧力结构所构成的框架,剪力墙和框剪结构已不能满足建筑和结构的要求,而开始采用具有空间受力性能的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的基本特征是:

水平力主要是由一个或多个空间受力的竖向筒体承受。

简体可以由剪力墙组成,也可以由密柱框筒构成。

(一)筒体结构的类型有

1.筒中筒结构——由中央剪力墙内筒和周边外框筒组成;

框筒由密柱(柱距3m)、高梁组成;

2.筒体—框架结构,亦称框架—核心筒结构,由中央剪力墙核心筒和周边外框架组成;

3.框筒结构;

4.多重筒结构;

5.成束筒结构;

6.多筒体结构。

(二)筒体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工作特点

1.筒体是空间整截面工作的,如同一竖在地面上的悬臂箱形梁。

框筒在水平力作用下不仅平行于水平力作用方向上的框架(称为腹板框架)起作用,而且垂直于水平方向上的框架(称为翼缘框架)也共同受力。

薄壁筒在水平力作用下更接近于薄壁杆件,产生整体弯曲和扭转。

2.框筒虽然整体受力,却与理想筒体的受力有明显的差别。

理想简体在水平力作用下,截面保持平面,腹板应力直线分布,翼缘应力相等,而框筒则不保持平截面变形,腹框架柱的轴力是曲线分布的,翼缘框架柱的轴力也是而均匀分布;

靠近角柱的柱子轴力大,远离角柱的柱子的轴力小。

这种应力分布不再保持直线规律的现象称为剪力滞后。

由于存在这种剪力滞后现象,所以简体结构不能简单按平面假定进行内力计算。

3.在筒体结构中,剪力墙筒的截面面积较大,它承受大部分水平剪力,所以柱子承受的剪力很小;

而由水平力产生的倾覆力矩,则绝大部分由框筒柱的轴向力所形成的总体弯矩来平衡,剪力墙和柱承受的局部弯矩很小。

由于这种整体受力的特点,使框筒和薄壁筒有较高的承载力和侧向刚度,而且比较经济。

4.当外围柱子间距较大时,则外围柱子形不成框筒,中央剪力墙内筒往往将承受大部分外力产生的剪力和弯矩,外柱只能作为等效框架,共同承受水平力的作用,水平力在内筒与外柱之间的分配,类似框剪结构。

5.成束筒由若干个筒体并联在一起,共同承受水平力,也可以看成是框筒中间加了一框架隔板。

其截面应力分布大体上与整截面简体相似,但出现多波形的剪力滞后现象,这样,它比同样平面的单个框筒受力要均匀一些。

(三)筒体结构布置

1.以方形圆形平面为好。

2.可用对称形的三角形或人字形。

3.外框筒柱的柱距以不大于3.0m为好。

4.矩形平面时,长宽比不宜大于1.5。

5.四角的柱子宜适当加大,一般截面加大2-3倍。

可做成L形,八字形。

6.筒体结构只有在细高的情况下才能近似于竖向悬臂箱形断面梁,发挥其空间整体作用,一般情况下H/B宜大于4。

7.由于框筒是空间整体受力,主要内力沿框架平面内分布,所以,框筒宜采用扁宽矩形柱,柱的边长位于框架平面内。

也可采用一字形柱。

一般不宜采用圆形柱和方形柱,因为加大框筒柱壁厚对受力和刚度的增大效果远不如加大柱宽有效。

8.裙梁的截面,宜采用窄而高的梁。

梁高一般为0.6—1.5m,宽度取同墙厚,一般不于250mm。

梁高hb可取hb≥(1/3—1/4)lx。

式中lx——柱距;

h——层高。

9.内筒的尺寸

一般应争取内筒边长为外筒边长的1/3为好。

10.可以在框筒顶部设置1-2层高的刚性环梁来提高整个框筒的空间整体性。

例:

1.影响房屋静力计算方案的主要因素为()。

(A)楼盖类别和荷载模型

(B)荷载类型和墙体承重方案

(C)横墙间距和墙体承重方案

(D)横墙间距和楼盖类别

提示:

可参考房屋静力计算的划分表,划分依据是横墙间距和楼盖类别。

答案:

D.

2.拟在非地震区建造一座3层混凝土民用板柱结构,柱网尺寸8.0m×

8.0m,活荷载标准值为5.0kN/m²

,采用下列何种楼盖体系较为适宜?

(A)普通钢筋混凝土双向平板体系

(B)普通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楼板体系

(C)预应力双向平板体系

(D)预应力双向密肋楼板体系

【答案】D

【说明】板柱结构为由楼板和柱组成承重体系的房屋结构。

它的特点是室内楼板下没有梁,空间通畅简洁,平面布置灵活,能降低建筑物层高。

板柱结构一般以钢筋混凝土材料为主。

柱为方形,楼板用实心平板,在柱网尺寸大于6m的建筑中,为减轻楼板自重,可采用双向密肋板或双向暗密肋内填轻质材料的夹心板,或预应力混凝土平板。

由于题目中的活荷载标准值偏高(5.0kN/m²

),建议采用预应力双向密肋楼板体系。

3.高层住宅建筑宜选择下列何种结构体系?

(A)框架结构

(B)框架—剪力墙结构

(C)大开间剪力墙结构体系

(D)筒中筒结构体系

【答案】B

【说明】框架—剪力墙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同时在空间布置上也比较灵活。

4.抗震建筑除顶层外,上部楼层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B1不宜大于其下一层尺寸B的:

(A)100%

(B)95%

(C)75%

(D)25%

【说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4.5条:

抗震设计时,当结构上部楼层收进部位到室外地面的高度H1与房屋高度H之比大于0.2时,上部楼层收进后的水平尺寸B1不宜小于下部楼层水平尺寸B的0.75倍[图2—2(a)、(b)];

当上部结构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外挑时,下部楼层的水平尺寸B不宜小于上部楼层水平尺寸B1的0.9倍,且水平外挑尺寸以不宜大于-4m[图2—2(C)、(d)]。

5.在7度地震区,建筑高度为70m的办公楼,采用以下何种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较为合适?

(B)剪力墙结构

(C)框架—剪力墙结构

(D)板柱—剪力墙结构

【答案】C

【说明】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6.1.1条,表6.1.1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均可达到70m。

对于办公楼,一般选择框架—剪力墙结构。

6.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布置,下列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横向剪力墙宜均匀对称地设置在建筑物的端部附近、楼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处及恒荷载较大的地方

(B)纵向剪力墙宜集中布置在建筑物的两端

(C)纵向剪力墙宜布置在结构单元的中间区段内

(D)剪力墙墙肢截面高度不大于8m,否则应开施工洞,形成联肢墙

【说明】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8.1.8条规定,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房屋的两尽端。

7.多层框架总高度受限制的主要原因是()。

(A)计算复杂,施工困难

(B)侧向位移大

(C)竖向荷载下梁柱的变形过大

(D)梁内力大

多层框架高度越高,侧移越大。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