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三级技能真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5757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2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三级技能真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10三级技能真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10三级技能真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10三级技能真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10三级技能真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三级技能真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

《10三级技能真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三级技能真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三级技能真题及详解Word格式.docx

我原先学习一直很好,一年前因为头痛期末考试没考好,以后一到考试前就紧张、心慌。

近一个月来,不愿去教室,在教室里总感到心慌,看书也不能集中注意力。

现在人多时感到浑身不舒服,呼吸都感到不顺畅。

当众写字手会发抖。

很烦躁,睡眠也不好。

你说我该怎么办?

我不学习没办法毕业,前途就毁了。

哦,听了你说的情况我也很为你着急,本来应该在学校上课,却为此缺课这么多,这让你感到心烦是吗?

是的,所以就来求你告诉我该怎么办。

我想告诉你,我年轻时也曾考试紧张,所以,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

你能告诉我该怎么办吗?

我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你的情况,然后我们共同讨论下一步怎么办,好吗?

单选:

1、该求助者当众写字手发抖最可能是一种( 

)。

 

(A)情绪症状 

(B)躯体疾病 

(C)行为症状 

(D)精神疾病 

【答案】C

【解析】疾病与症状的区别。

精神疾病是一个大概念,所指的范围较广,从器质性精神障碍到一般的情绪波动都可称为精神疾病,包括人类所有精神方面的异常。

精神病有称重性精神疾病,其所指的范围较窄,仅指几类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偏执性妄想等;

神经症则指一类轻型精神疾病,其特点是患者自己感到有问题,有自知力,有明显的心理矛盾,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能够自理,能主动向医生或其他人求助。

同样躯体疾病是与躯体有关的一组器质性病变的反应。

症状是机体因发生疾病而表现出来的异常状态。

具体到本题,当众写字手发抖这只是与行为有关的一个可观察到的异常表现,并未涉及到器质性病变,故选C

2、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不包括( 

(A)痛苦 

(B)烦恼 

(C)焦虑 

(D)气愤 

【答案】D

【解析】求助者主要是伴随着考试而产生的一系列焦虑、烦恼、痛苦情绪,并没有涉及到气愤,做题时还可以采取排除法,因为是单选题,气愤的症状明显不同于其他三个。

3、该求助者的行为症状最突出的是( 

(A)生活退缩 

(B)冲动失控 

(C)学习困难 

(D)社交困难 

【解析】因为考试焦虑泛化而产生的一系列情绪问题,影响正常学习,对求助者造成了极大

的困扰。

故求助者最想解决的学习问题

4、该求助者的求助行为表现为( 

(A)主动求助 

(B)被动求助(C)家人强迫 

(D)医生转介 

【答案】A

【解析】“你能帮助我吗?

”这一句话可以看出求助者是主动求助

5、该求助者的自知力表现在对( 

(A)躯体疾病的了解 

(B)心理问题的解释 

(C)内心感受的觉察 

(D)生活现实的分析 

【答案】B

【解析】所谓对症状“自知”是指求助者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以及对这些异常做怎样的解释。

对于本案,求助者并非是了解躯体疾病,也非明确的觉察自己的内心感受,它是能意识到自己心理行为的异常,并对这些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6、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严重躯体疾病 

(B)缺乏社交 

(C)缺乏社会理解 

(D)认知偏差 

【解析】求助者对考试的认识,对自己情绪问题不良的认识,以及对学习的绝对化观念,是引发其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

多选:

7、该求助者心理冲突的性质是( 

)的。

(A)道德性 

(B)变形 

(C)非道德性 

(D)常形 

【答案】AD

【解析】求助者的心理冲突时因为考试焦虑引起的学习困难,是在那个年龄段常见的问题,是现实性的刺激引起,所以是常形也具有道德性质和现实性意义,所以有时道德性的。

8、心理咨询师在这段咨询中使用的提问方式包括( 

(A)间接询问 

(B)直接逼问 

(C)开放提问 

(D)封闭提问 

【答案】BCD

【解析】直接逼问的问题如案例中“你有什么问题,咱们谈谈吧!

”;

开放式的提问通常使用“什么”“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的词来发问,让求助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如案例中“你能谈谈心情怎么了吗?

封闭式提问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词,而回答也是“是”“否”式的简单答案,如案例中“这让你感到心烦是吗?

而案例中没有涉及间接询问的典型提问方式如“我很希望知道,我在哪方面能向你提供帮助”。

9、心理咨询师在这段咨询中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 

  (A)间接询问 

【答案】B

【解析】在还没有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来访者还没对咨询师建立信任时,咨询师直接逼问“你有什么问题,咱们谈谈吧!

”是不提倡的。

应该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那方面的帮助,不可以直接逼问

10、心理咨询师在这段咨询中使用的技术包括( 

     

(A)情感表达 

(B)情感反应 

(C)内容反应 

(D)内容表达 

【答案】ABC 

【解析】)情感表达咨询师告知自己的情绪、情感活动状态,让求助者明白,如说“听了你的情况我也为你着急”;

内容反应,也称释义或说明,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整理,在反馈给求助者,如“本来应该在学校上课,却为此缺课那么多”。

情感反应与上述的释义接近,但有所区别,释义着重于求助者言谈内容的反馈而情感反应着重于求助者的情绪 

反应,如“这让你感到心烦是吗” 

11、心理咨询师在这段咨询中使用过的技术是( 

(A)自我开放 

(B)解释技术 

(C)面质技术 

(D)指导技术 

【答案】A

【解析】自我开放,亦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自我表露,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

它与情感表达十分相似,是两者的一种特殊组合。

12、心理咨询师在这段咨询中表现出( 

(A)完全接纳 

(B)感同身受 

(C)通情达理 

(D)耐心指导 

【答案】ABC

【解析】这段咨询常见于建立关系了解求助者情况时做出来的,咨询师对求助者表现出了完全接纳、通情达理,并用共情的方式表达了感同身受。

但还没有开始进行指导,所以不选D 

3、心理咨询师在这段咨询中没有( 

(A)表达共情 

(B)表达热情 

(C)积极关注 

(D)表达尊重

【解析】积极关注 

,是对求助者的言行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

案例中并没有表现出咨询师对求助者积极面予以关注。

14、心理咨询师在这段咨询中应该( 

(A)明确表明态度 

(B)介绍求助者权利 

(C)介绍保密原则 

(D)给出具体指导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出诊接待的程序,如下:

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礼貌地接待方式和礼貌语言、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以直接逼问、询问结束后。

明确表明态度、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

15、心理咨询师在下段咨询中最可能进行的工作包括( 

(A)商定咨询目标 

(B)商定咨询方案 

(C)评估咨询效果 

(D)修正错误认知 

【答案】AB

【解析】在了解求助者的问题后,最可能进行的工作是商定咨询目标、商定咨询方案。

先确定有哪些错误认知,再修正错误认知 

,所以修正错误认知并不是最有可能进行的工作。

评估咨询效果是咨询结束或者阶段性结束时展开的。

案例二:

求助者,女性,47岁,本科学历,外资企业高级职员。

案例介绍:

求助者三个月前,偶然得知十七岁的女儿谈恋爱了,男友是外来打工者。

老师反映.其女儿经常无故缺课,成绩逐步下滑。

求助者曾经严厉批评女儿,并去找女儿的男友,让他与女儿断绝来往。

常为琐事和女儿吵架,沟通困难。

求助者近期经常失眠,吃不下,睡不着,爱忘事。

为女儿的事影响了工作,不想去上班,甚至想辞职,专门管女儿。

在朋友的劝说下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好强。

办事干练。

同事反映,最近她的工作效率明显降低,经常一个人发呆,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经常对下属发脾气,经常缺席公司的例会。

16、该求助者与认知有关的症状包括( 

(A)注意力不集中 

(B)兴趣下降 

(C)记忆力减退 

(D)烦恼失眠 

【答案】ABCD

【解析】从案例的描述中可知,该求助者的症状有“经常一个人发呆,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经常对下属发脾气,经常缺席公司的例会”“近期经常失眠,吃不下,睡不着,爱忘事。

为女儿的事影响了工作,不想去上班,甚至想辞职”,其中与认知有关的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减退。

17、该求助者的心理状态主要是( 

(A)强迫 

(B)抑郁 

(D)恐惧

【解析】本题最大的干扰项是焦虑,抑郁伴有焦虑的情绪体验。

抑郁的典型特点是:

兴趣减退甚至丧失、烦恼失眠、感到精神疲惫。

8、该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的标志不包括( 

(A)记忆力减退 

(B)工作效率下降 

(C)经常发脾气 

(D)经常一人发呆 

【解析】社会功能是涉及社会交往与他人交互的事件,工作效率是社会功能的一部分,发脾气也是在与他人交往中的功能受损的表现。

而记忆力减退和经常一人发呆 

,都是个体自我本身的反应。

19、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可能原因包括( 

(A)女儿恋爱 

(B)个性强 

(C)工作压力 

(D)更年期 

【解析】“女儿恋爱”和“个性强”这两点在材料中均有明确的阐述:

求助者身为外企高级职员,又面临工作效率下降,工作压力是一个可能的原因;

在生理因素上。

求助者为47岁,正处在更年期,这对心理问题可能是一个影响因素。

故选 

ABCD。

20、对该求助者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 

(A)一般心理问题 

(B)器质性疾病 

(C)严重心理问题 

(D)精神类疾病 

【答案】C

【解析】属于道德性常形冲突引起,有求治愿望;

充分泛化,心理、生理方面受到影响,社会功能受损,初步诊断严重心理问题

21、本案例最恰当的咨询目标包括( 

(A)重新认识女儿的问题 

(B)促使女儿加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