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考化学试题特点分析及中考化学科复习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2807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中考化学试题特点分析及中考化学科复习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省中考化学试题特点分析及中考化学科复习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省中考化学试题特点分析及中考化学科复习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省中考化学试题特点分析及中考化学科复习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省中考化学试题特点分析及中考化学科复习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中考化学试题特点分析及中考化学科复习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云南省中考化学试题特点分析及中考化学科复习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中考化学试题特点分析及中考化学科复习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中考化学试题特点分析及中考化学科复习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②“4”表示

17.现有C、H、O、Ca、S五种元素,请选用其中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各一个:

(1)能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2)能导致酸雨的气体是。

(3)能代替车用汽油的环保燃料是(合理答案均可)。

(4)难溶于水的盐是(合理答案均可)。

【分析】16题直接考查化学符号的书写,17题将物质的用途、性质和分类等融合到化学式的书写中进行考查,都是常见题,基础题。

题意简单明确、针对性强、所占分值较高,体现命题者突出对化学语考查的意图。

化学用语、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等“双基”中的“双基”历来是云南省中考试题中重点考查的内容。

2、注重在应用中考查“双基”

试题对“双基”的考查,不是简单的考查死记硬背的内容,考查的是“活”的双基,而不是“死”的双基,注意将双基的考查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情境中,体现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的课程要求,这也是当前中考化学试题的一个基本特点。

例2、22.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运用。

下图为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1)上图吸附池内的活性炭起作用,经沉淀、过滤等净化处理后所得的水纯水(填“是”或“不是”)。

(2)自来水厂常用的消毒剂有二氧化氯(ClO2)、漂白粉、“84消毒液”等。

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2C12+2Ca(OH)2==CaCl2+Ca(ClO)2+2H2O,制取“84消毒液”是将氯气通入烧碱溶液中得到,反应原理与漂白粉的制取相似,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家庭生活中可以用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4)有些科学家预言:

“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

这句话警示我们应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止水体污染。

请你举一例节约用水的做法:

(合理答案均可)。

[分析]:

本题以水的净水过程为情境素材,逐层设问考查了活性炭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硬水与软水的鉴别、水资源的保护等基础知识。

通过一道试题对多块知识进行考查,形成一个小综合题,但考点较基础、难度低、体现了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双基”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考查。

(二)体现新课程理念,重视“S·

S”考查

紧密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初步树立STS的观念,认识到化学在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和功能,试题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社会现实中选择素材,多角度展示化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反映化学的学科价值和教育价值。

如第2题让学生明确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第3题教会学生合理施肥和使用农药,第20题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等等,体现了化学知识源于社会、源于生活、源于实践,又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的特征和学科价值。

例3、19.2008年奥运火炬“祥云”令世人瞩目(右图)。

“祥云”不仅有完美的外表,而且由于高科技的运用,它在大风、大雨天气都能正常燃烧。

它采用的燃料是丙烷(化学式为C3H8),符合“绿色奥运”的要求。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丙烷属(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丙烷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火炬点燃后,发生的化学反应为,根据此反应,说明火炬燃料符合“绿色奥运”的原因:

燃烧产物不会污染空气。

(4)根据丙烷的化学式,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请写出一条:

(合理答案均可)。

本题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样云”为素材,关注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感受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体现试题的教育价值。

此题提示广大教师:

①要高度重视“化学与社会发展”相关知识的教学,这块内容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中考试题的热点;

②教师要关心社会发展、关注社会热点,教学中要利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及生活实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关注社会发展的情感和意识。

(三)、体现能力培养的理念,注重思维开放性和探究性的考查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能力及思维的培养,对科学探究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信息加工及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及思维的开放性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体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各地中考试题都设置相应试题对相关能力进行考查。

特别是都设置一定量的开放性试题和探究性试题,通过这两类新课程的标志性试题,对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创新性和探究能力进行考查。

历年来,云南省中考试题中都要设置一定比例的开放性试题,08年试题中有:

17题的(3)能代替车用汽油的环保燃料是;

19题(4)根据丙烷的化学式,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请写出一条;

22题(4)请你举一例节约用水的做法:

等,试题难度较低,重点考查学生“双基”应用,思维考查深度与能力要求略显不足。

试卷中开放性试题设置比例要适当,如比例太大,学生思维能力要求增高,试题难度会增大,同时也会增加阅卷的难度和影响试题的客观性。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是新课程的标志之一,是化学中考试题的考查重点,云南省试题中约占总分的25%。

值得注意的是08年云南中考试题中对科学探究的考查出现一个特点,即回归课标、回归教村、强调对课标、教材中重要实验的挖掘和拓展,脱离课标内容创设新情境的探究试题比例降低。

如第24题以课标中探究燃烧条件这一经典实验为载体,进行挖掘和拓展;

27题以课本中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进行拓展;

29题以PH试纸的使用为情境进行挖掘和拓展。

例4、15.为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本题是一道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评价题,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是中考的一个热点,题型种类较多,本题以图的方法展示实验方案,在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对方案评价的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对图的观察、理解能力。

对实验探究的复习要以课标和教材中10多个经典探究实验为核心,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注意引导学生对同一探究问题从多个角度、层面进行分析,如:

进行假设和猜想,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结论的分析等,开放其思维,使探究能力的培养落在实处。

(四)、体现学科特点,重视实验考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重视对实验的考查是中考化学试题的突出特征,是学科特征的体现。

从08年的试题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云南省中考实验题的一些特点:

(1)基础性:

考查的重点集中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气体制取、重要的化学实验等基础性内容,试题以基础题、容易题为主,多道试题直接取材于教材。

(2)综合性:

由于化学知识源于化学实验,很多化学知识都可以融入以实验为情境材料的试题中,如23题以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为素材,融入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和应用;

24题以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为载体,融入燃烧条件、灭火、环保、溶液酸碱性的考查,形成了以实验为载体的小综合题。

由于其综合性,08年试题中与实验有关的试题占全卷分值约40%。

(3)形成一些热点:

纵观几年来云南省的试题不难归纳出实验题的热点:

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②常见气体的实验制取;

③常见气体的性质;

④一些重要的化学实验,如: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燃烧条件的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空气组成的探究、C和CO还原反应的实验,CO2与H2O(NaOH)反应的探究、中和反应的探究、溶液酸碱性的探究、常见酸碱盐的鉴别等。

(五)、注重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体现能力考查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为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常在某一问题情境之下,分步设置多层次,多角度的问题,一道试题对多块化学知识或不同能力进行考查,形成学科内的小综合,这也是近年来试题的一个明显特征。

08年试题中的19、22、23、24、27、29题等这一命题特点得到明显的体现。

在设置问题时,一方面问题要与情境素材的关联要贴切,另一方面问题所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要多样化,达到履盖“双基”突出核心知识的考查的目的,再一方面所设置问题考查的思维深度要逐步深入达到试题区分度的要求。

例5、28.某固体混合物M,可能含有Na2SO4、NaCl、NaN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同学为确定固体混合物M的可能组成,设计了下列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物M中一定不含,一定含。

(2)上述实验不能肯定混合物M中是否含有NaCl.原因是,如果要确认混合物M中是否含有NaCl,实验操作步骤是。

本题是一道物质鉴别的框图推断题,题意简洁明确,对考生酸碱盐的知识、逻辑推理能力、思维的严密性、文字表达能力等进行全面考查,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

(1)问判断不含NaOH一定含Na2SO4难度不大;

(2)中是否有NaCl并说明原因,难度增加;

最后设计实验确认是否含有NaCl,对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文字表述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实测本题难度0.35,为本卷中难度最大的一题,在高分段有较好区分度。

(六)、重视课标,突出课本的导向作用,体现课程的核心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探索的过程中,为体现新课程紧密联系生产、生活,突出探索能力培养的理念,许多地区的中考都脱离教材,以生产、生活、社会现实中的素材创设一些突出探究能力,形式新颖的试题。

随着这类试题在中考中所占比例增多,由于中考试题的导向性,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对教材重视不够,强调对这类新颖试题大容量的训练,“双基”教学落实程度不够,偏离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目标的不良倾向。

近年来,这一倾向引起了广大专家、教师的注意,各地中考试题都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回归课标,回归教材的趋势,适当降低新情境探究试题的比例,转而从课标、教材中的重要实验中寻找命题素材,引导教师、学生对课标教材的重视,回归初中化学教学的基础性和启蒙性,防止教学陷入“新颖”试题的“题海”。

08年云南省的试题中这一趋势也得予明显体现,如23题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和应用;

24题燃烧条件的探究和应用;

27题CO还原磁铁矿等都是对课本实验的挖掘和拓展。

二、2009年中考化学科的复习建议

化学科中考复习课时少,内容多,质量提升要求高,故教师要深刻研究,精打细算,精心组织,通过一套系统、完备的复习,通过一节节精细、扎实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都有明显提升,达到预期的目标。

如何搞好中考化学学科的复习呢?

(一)认真制订复习方案,确保复习的计划性

复习前精心准备,制订一个有针对性,且操作性强的复习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制订计划时要做好以下工作①精确计算整个复习过程中的总教学时间;

②了解年级组的安排及要求,特别是统一模测的安排,使学科计划不与年级安排“撞车”;

③调研学情,掌握复习中要重点突破的难点、溥弱点和疏漏点;

④备课组在深刻研究课标、考试说明和历年中考试题的基础上规划整个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要有针对性。

一些学校学情较好,复习中以《考试说明》为依据,直接安排12个知识块专题复习,每个专题安排1个达标测评,后期在两次模拟测试后,再安排4个题型专题,临考前,用4节课以问题组形式梳理课本基础知识,复习紧凑,针对性强,复习效果好。

而一些学情差的学校,在专题复习前,依据《考试说明》中考试内容及要求,以问题组形式,系统梳理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有必要的。

总之,整个复习安排要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要科学严密、有针对性、保证复习的实效性。

复习计划要有可操作性。

复习计划要经过备课组集的集体智慧反复推敲,各复习阶段的达成目标要明确,基本教学模式要明确,各专题达标测评题的安排要落实,最终形成一个可操作的复习计划,即复习过程中除每周有约1节机动课外,其余每一节课复习的内容、目标、负责人都是明确的。

通过一个精细,可操作的计划,才能杜绝复习的随意性,使复习准备充分、安排合理,从宏观上落实复习的有效性。

(二)准确掌握学情,确保复习的针对性

复习针对性要强,关键是学情掌握要准、要实。

教师在教学的各个阶段都要注意学情的细致分析,对每一次测试都要从班级和学生两个层面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好记录,既有对班级的整体分析,也要有学生对某块知识掌握情况的分析。

在复习的前期,为了搞清楚学生对某块知识掌握的情况,甚至可以搞一点“火力侦查”,即针对这块知识设计一点诊断性练习检测,判断学生掌握的情况。

如,有的教师为判断学生化学用语掌握情况,设计一套较全面的测试题,测试后进行分析,判断是否需要设置化学用语的专题复习或复习应重点解决的关键点。

对学情的分析,一定要注意搞清三点,即学生普遍存在的难点、弱点、疏漏点,这些就是在复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打击”的目标,只有对这些点的精确定位,才能确保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深刻研究课标、考标、中考试题,确保复习目标的准确性

许多教师中考复习实效性差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对课标研究不够,对新课程的理解不到位;

对考标研究不够,对教学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挖掘不到位;

对中考试题研究不够,不能准确把握中考的趋势和导向。

而把注意力集中到大量“新颖”试题上,陷入题海而不能自拔。

教师对课标、考标的研究要特别注意解决两个问题:

①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并在复习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上体现和落实这些理念;

②对课标及考标中的教学目标,首先要梳理全面,没有遗漏;

其次要理解到位,挖掘充分,要解决学生的疏漏点和溥弱点,首先要解决教师自身认识上的疏漏点和溥弱点。

对一个概念或一个知识块要注意挖好四个点即:

知识点、能力点、发散点、深化点。

如溶质质量分数这一概念的挖掘。

溶质的质量分数:

知识点:

概念的描述:

请你用自己的言语描述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

概念的理解:

“10%的NaOH溶液50g”,10%的含义是什么?

从这句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概念的应用:

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如,要配制5%的NaCl溶液50g要称量NaClg量取水mL等。

能力点:

1、溶液的稀释问题、溶液的混合问题

2、结合化学方程式、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问题

3、CaO、CuSO4·

5H2O溶于足量水后,溶质是什么?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如何确定?

等。

发散点:

1、关于一定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配制的实验。

2、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深化点:

1、分析一杯饱和石灰水①恒温蒸发溶剂;

②降低(或升高温度);

③加入熟石灰;

④加入生石灰后。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情况。

(四)落实“双基”培养能力,提升复习的实效性

初中化学的启蒙性、基础性,决定了“双基”的落实是整个复习的基础和重心,而当前中考强调对学生应用“双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的基本命题思路,要求教师在落实“双基”的同时融入能力的培养,两者相互融合,不可分离。

落实“双基”培养能力是中考复习的基本指导思想。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以这一思想为指导,以调动学生主动性为主要目的,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复习模式,落实预定的复习目标。

以下是落实“双基”培养能力的4个教学策略。

1、以问题为载体,在知识点的挖掘、拓展中落实能力的培养。

即以一个概念或一块知识为核心,结合课标、考标和中考要求进行精细化的分析,在对其知识点、能力点、发散点、深化点全面把握的基础上,设计几组覆盖大量基础知识,体现能力培养的问题组。

通过学生对问题组的解答和教师的引导达成教学目标。

以问题为能力培养的载体,以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突出学生思维主线,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极积性。

问题组的设计关键是对4个点分析要透彻、全面,注重针对性、多样性,注意能力培养的层次性,既要有简单的迁移应用,又要有综合归纳、推理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2、在知识网络化、系统化中落实能力的培养。

在复习“物质的分类”、“原子结构”、“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等知识中利用表格、框图、树图等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建立网络化的知识体系时,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这种化学知识归纳的重要方法,另一方面要注意正逆向思维的应用,即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建立知识网络,再迁移网络中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具体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使基础知识强化、深化,同时掌握了方法,培养了能力。

3、利用开放性问题,将基础知识的复习与思维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培养结合起来。

在复习的各阶段大量地、有针对性的应用开放性问题,一方面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思维的开放性和创新性;

另一方面在开放的思维训练中,强化、深化“双基”。

如,“化学用语”的复习中利用以下开放性问题,既复习了大量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问题:

按下表要求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并用你写出的物质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分类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化学式

①写出一个化合反应:

②.写出一个分解反应:

③.写出一个置换反应:

④.写出一个复分解反应:

⑤.写出一个中和反应:

中考复习的每一专题都可以设计出相应的开放性问题,可在复习中大量使用,但要与教学目标紧密配合,注意针对性、层次性,使开放性问题在落实双基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4、挖掘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在基础实验的拓展中落实探究能力的培养。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不能只依赖大容量习题训练,而要在教材中的探究实验中深刻挖掘探究的核心思维,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实验的原理,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拓展复习内容,使“简单”的实验不再简单,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

对基础实验的深化和拓展,要紧紧围绕培养思维能力这根主线,突出核心思维,强调能力培养,不能搞成知识内容的增加和补充,加大学生学习的负担。

(五)突出复习重难点,分化瓦解逐步突破

许多教师复习教学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复习重、难点把握不准,分析不到位,突破无方。

复习课实效性正是通过一个个复习重、难点的突破而达到的,所以找准复习的重、难点,并以行之有效的复习方式予以突破,对复习教学的重要性是十分明显的。

首先,要找准复习各阶段、各知识块的重难点,要心中有数。

复习的重难点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①教学内容或中考中的重难点,这是由教学内容本身造成的,如酸碱盐知识的综合应用、物质的推断和鉴别、实验探究等;

②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薄弱点、疏漏点,如一些教师对“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内容重视不够,对学生要求放松而形成的疏漏点,这些都是要重点打击的目标,只有找准了,才能打的准。

其次,要深刻分析重难点形成的原因,一次教师对重难点突破无方,除了强化练习还是强化练习,关键是对重难点的形成和特点分析不深刻,不到位造成的。

如,对物质的推断和鉴别这一难点,许多教师通过大量训练题来突破,效果并理想。

如果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一难点形成的原因:

①元素化合物知识掌握不牢,相互转化关系不熟悉;

②物质推断、鉴别的基本解题思路不熟练;

③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差。

找准重难点形成的原因和特点,也就找到了突破重难点的思路:

①分化瓦解: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重视这些重难的突破,不能指望一、二节课即全面解决,而要将这些重难点分解、分化,穿插于各块知识的复习中,通过基础知识、基本问题逐步解决,为全面解决打下基础;

②方法指导:

要重视解决问题思路、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如,物质推断鉴别题的解题思路、图象题的解题思路、实验探究问题的常见类型和解题思路等。

当然,要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首先教师要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思路有充分的研究;

③针对训练:

对重难点的突破光讲不练是不行的,但训练要建立在解决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

教师要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和层次性,逐步提升,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解题思路的归纳和反思,达到相应的训练目的。

(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极积性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利用一切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这也是复习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首先,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复习中,成为复习的主人,学生能完成的教师绝不能越厨代庖,教师要善于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如,在复习常见酸、碱、盐的性质时,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情境归纳常见的白色沉淀和鉴别方法,教师演示:

两种无色溶液混合出现白色沉淀,问题:

①你认为白色沉淀可能是什么?

两种无色溶液可能是什么?

②形成这一白色沉淀的反应是什么;

③这4种白色沉淀(BaSO4、AgCl、CaCO3、BaCO3)可分成两组,哪两组?

如何区别?

④请你对刚才的内容进行一个小结和归纳。

其次,要针对不同的复习阶段、复习内容、不同学情的班级,大胆创新,以灵活多样的复习方式,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切记“炒冷饭”。

一些教师针对不同复习内容设计了一些教学模式,如:

以自学一讨论为主的“问题组复习方式”;

练习讨论或达标竞赛形式的“练习组方式”;

以知识网络化为目的的“网络构建式”,以实验探究创设问题情境的“探究引导式”等,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复习效果好。

同时,整个复习过程中要做好激情励志的工作。

教学中要关心学生,不断激励学生,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多帮助,少批评,对心理压力大的学生给予疏导。

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影响学生,保持整个复习过程中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

特别重要的是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这项工作难度大,对教师的责任心、耐心、教学能力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这项工作的价值很大,只有相当部分的学困生得到转化,才能全面的提升教学成绩,使复习的有效性得予体现。

学困生转化的关键还是不放弃、不抛弃,多关心、多帮助,对于他们取得的微小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

要善于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