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中考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2317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两章中考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孟子两章中考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孟子两章中考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孟子两章中考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孟子两章中考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孟子两章中考题Word格式.docx

《孟子两章中考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两章中考题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孟子两章中考题Word格式.docx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以天下之所顺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6、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

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7、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8、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

(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

答:

9.“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含义:

(1分)。

事例: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11、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12、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13、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14、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5)曾益其所不能()

2、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

4、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5、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试具体比较分析。

6、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7、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

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四)[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孟子曰:

“桀、纣①之失下下也,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注释:

①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

②与:

同“为”,替的意思。

③尔也:

而已。

④圹(kuà

ng):

原野。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4分)

(1)寡助之至()

(2)亲戚畔之()

(3)所恶勿施尔也()(4)兽之走圹()

2.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翻译。

(3分)

句子:

翻译:

3.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

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

4.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

(2分)

5.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

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

说说你的理解。

(五)[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子奇治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

既而君悔之,遣使追。

追者反曰:

“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页。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②,必能治阿矣!

”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③以赈贫穷,阿县大治。

魏闻童子治邑,库无病,仓无粟,乃起兵击之。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②追者反曰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夫以老者之智D.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5、乙文中“”一句,形象地印证了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道理。

(六)《〈孟子〉两章》中考题集萃

一、(2006年河南课改区试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

(共10分)

(一)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死于安乐也。

(二)

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

“女忘稽之耻邪?

”(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注:

①句践:

即勾践。

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

②焦思:

焦虑思考。

③胆:

即胆囊,胆汁极苦。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

(2)人恒过然后能改恒: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

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

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二、(2006年四川攀枝花非课改区试题)阅读《〈孟子〉二章》,完成8-11小题(15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而死于安乐也。

8.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通“叛”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苦:

使……受苦

9.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

B.环而攻之而不胜杜少府之任蜀州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择其善者而从之

10.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11.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

(9分,每小题3分)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三、(2006年北京市海淀区试题)阅读文言文,完成20—23题。

(12分)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0.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

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21.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你以选文第②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3分)

22.选文第③段紧承上文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推论的是哪句话?

23.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

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和()这两句。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四、(2006年沈阳市课改区试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5题。

(15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死于安乐。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1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1)举:

(2)任:

12.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B.曾益/其所不能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入/则无法家/拂士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

15.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五、(2004年贵阳实验区试题)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18—21题。

(10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而死于安乐也。

18.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

(2分)①故:

②是:

19.用现代汉语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

20.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

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

(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3分)

21.语段说:

“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

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

【相关链接材料】“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

日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

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

“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唯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

……”人们常说:

“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到,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没有纠正的机会。

六、(2004年四川遂宁市中考试题)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

(一)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三),,,;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四)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战必胜矣。

11.选文横线上应填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

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B.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D.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

包围)B.池非不深也(池:

水池)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通“叛”,背叛)

“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

十一、(2003年重庆中考试题)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1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而后喻

B.国恒亡人恒过,然后能改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大计亦死

D.入则无法家拂士行拂乱其所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3.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

其中,思想上要,行为上要。

(用原文回答)(2分)

14.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

(不超过20个字)(4分)

十二、(2004年天津中考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20题。

(14分)

天时不如地利,……战必胜矣。

16.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池非不深也园林池沼宽畅  B.兵革非不坚利也可汗大点兵

C.然而不胜者不以木为之者  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

17.用“/”标出下边句子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18.各写出两个含有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成语。

(4分)(如每词能写三个以上,另加1分)

①多助之至:

②失道者寡助:

19.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三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②文章接着以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

③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

攻城一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

④文章利用打仗作例子,充分论证了“人和”对夺取一切战争胜利的极端重要性,目的在于启发君主们应如何打好仗,取得战争的胜利。

⑤文章在论证了“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十三、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1.《孟子》是家的经典之一。

你还知道该学派的哪些经典?

请再举三部:

2.第一段“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的意思是什么?

3.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

4.《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

5.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十四、(2005年苏州中考模拟练习)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兵革非不坚利也兵: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2.“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

A.正确的道理B.作战的规律C.施行“仁政”D.统治的方法

3.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第二段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第三段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C.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

4.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

()和()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E.多助之至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5.“得道者”的意思是;

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6.用文中语句填空。

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7.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18《孟子》两章练习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

(39分)

(8分)

兵革非不坚利也兵: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委而去之委: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3分)

A、以: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天下之所顺B、故:

故曰,域民……扶苏以数谏故

C、之:

三里之城多助之至D、利:

地利不如人和兵革非不坚利也

3.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和()(6分)

4.翻译句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3分)

6.“得道者”的意思是;

7.用文中语句填空。

8.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5分)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38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举:

故:

任:

曾:

恒:

过:

2、学习文言文要注意积累。

写出例句中加点字的词义,将下面的积累卡片补充完整。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

111

词义

例句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

A.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淤泥而不染

C.舜发于畎亩之中宋何罪之有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贤于材人远矣

(6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5、填空:

文中的划线句属于论据。

作者从个人的事例再说到统治者的方略,最终提出了“”的中心论点。

材料链接:

2008年,伟大的祖国遭受了雪凝、“藏独”、地震等接踵而至的突难。

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堆兴邦”。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沦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芒四衬,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注】邦:

国家。

6、请结合短文简析:

多难为何能兴邦?

(4分)

三、比较阅读。

(23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

“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

”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

“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

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

”狐丘丈人曰:

“夫爵高者,人妒之;

官大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