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关于深化XX海洋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2289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研报告关于深化XX海洋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调研报告关于深化XX海洋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调研报告关于深化XX海洋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调研报告关于深化XX海洋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调研报告关于深化XX海洋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调研报告关于深化XX海洋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

《调研报告关于深化XX海洋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关于深化XX海洋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调研报告关于深化XX海洋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

198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放宽政策,加速发展水产业的指示》,决定“水产品全部划为三类产品,一律不派购,价格放开,实行市场调节”。

股份制改革和水产品市场价格放开这两项带有根本性的市场化改革,恢复了渔民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的权利,极大地调动了捕捞渔民的生产积极性。

1985年起,我省开始大量新建购置大马力渔轮;

1993年,沿海地区打出“造大船、闯大海、发大财”的口号,外海渔轮建设形成高潮。

二是要素驱动阶段(1993-2000年)。

以资本注入为重点的要素驱动发展早在市场驱动阶段后期就已开始。

在经济利益驱动下,1993~2000年,全省捕捞渔民投入80多亿元资金,更新改造了近8000艘大马力钢质渔船。

与捕捞生产相配套,水产品加工能力也大幅提升。

三是政策杠杆撬动阶段(2001-2009年)。

2001年,受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生效实施影响,我省率先开展了海洋捕捞“转产转业”工程(2004年国家出台“减船转产”政策),海洋捕捞能力盲目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期间我省上交捕捞渔船4441艘,压减捕捞产能43.8万千瓦。

2006年以后国家出台渔业油价补贴政策,按渔船功率实施补贴,每艘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每年可拿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补贴资金,迅速冲垮了初步形成的“减船转产”局面。

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渔船纷纷“拆多建少”、“拆小建大”,更新建造超2000艘中大型渔船;

“三无渔船”、“套牌渔船”增多,海洋捕捞强度再度扩张。

四是转型阵痛阶段(2010-)。

2010年以来,海洋捕捞业的各种矛盾日益凸显。

据专家评估,XX渔场渔业资源年蕴藏量为400万吨左右,年最大持续可捕量约200万吨。

但近年来,我省年平均捕捞量均超过300万吨,超出最大可捕量的50%,海洋渔业资源长期处于过度捕捞状态。

上世纪80年代末,拖网渔船每年在整个东海渔场扫海2-3次,而现在增加到至少30次以上,单位渔获量(每千瓦功率年捕捞量)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1.3吨/千瓦下降到0.7吨/千瓦左右,主要经济鱼虾(蟹)类产量比例也从69%降低到目前的45%左右。

产能严重过剩导致渔民增收乏力,渔民普遍反映剔除油价补贴,海洋渔业捕捞普遍处于亏损状态;

而资源匮乏进一步加剧了违法滥捕与执法管理之间的矛盾,渔民之间相互争夺渔场和资源的矛盾突出,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二)组合拳的创新实践

为化解XX海洋渔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2014年5月,XX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在全国率先启动了XX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行动。

三年来,全省累计取缔涉渔“三无”船舶14584艘、取缔各类违禁渔具36.2万顶,查处了一大批渔业违法案件,非法捕捞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同时,制度建设和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同步推进,XX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5年6月,国家筹划推行油补改革,渔业油价补贴与用油量及油价脱钩,改变捕捞能力强的船补贴多的逆向杠杆调节作用。

去年全省开始全面实施新油补政策。

这为推进我省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渔业转型升级作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三)当前我省海洋渔业存在的问题。

XX海洋渔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XX海洋渔业存在的产能过剩、结构失衡、增长乏力等问题也同样先于全国突出反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迫在眉睫。

1、体制机制方面。

一是政策导向问题。

与一般的农业产业不同,海洋捕捞是资源型产业,资源型产业的管理目标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充分发挥市场和更好发挥政府这两只手的作用方面,现阶段后者更加重要;

而作为传统产业,长期以来又同时肩负着保供给、促增收、谋发展的功能。

协调不好两者的关系,就会造成政策的矛盾和背离,抵消政策效果甚至南辕北辙。

如传统的“双控”政策着眼于资源保护,而油价补助政策着眼于渔民增收,客观上导致过剩的捕捞产能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得到有效疏解,捕捞产能严重过剩。

二是管理制度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的海洋捕捞都是投入管理,即通过管控渔船数量和渔船功率来控制产能,这是一种投入控制的管理方式。

这种管理方式相对简单,但由于渔船、功率并不直接与资源挂钩,无法真正实现资源有效管控的目标。

海洋渔业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公地”问题,要实现以限额捕捞为基础的产权管理,又面临着资源不清、利益重构、管理困难等问题。

三是经营体制问题。

我省海洋捕捞大多以渔船作为独立的经营单位进行生产和核算,这种模式有投资小、灵活的优势,但劣势也很明显,如管理不规范、缺乏内部约束机制,安全生产隐患大,产业化水平低、不注重产品品质、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差,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等等。

四是幼鱼保护等政策缺位问题。

从我省海洋渔获物结构来看,海洋捕捞产量近350万吨,其中约100万吨为幼鱼,近100万吨为低值小鱼小虾,而大规格、高价值经济鱼虾供给严重不足,年均价格涨幅已连续8年超5%。

补齐幼鱼保护政策缺失,实现“今日不捕鱼子孙,明日子孙有鱼吃”,成为渔区上下共同心愿。

2、生产要素配置方面。

一是资本的问题。

海洋渔业市场化程度高,90年代起就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加上2006年起油价补助政策的刺激,社会资本大量进入海洋渔业领域,挤压了传统渔民的生存空间。

二是劳动力问题。

在漳州渔村调研时我们了解到,目前该村从事渔业生产的多为50岁以上的渔民,本地年轻人多不愿从事危险、辛苦的海洋捕捞,而雇佣外地务工人员也日渐面临成本上升、技术缺乏、安全隐患等问题,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从全省来看,目前渔民中40岁以下占20%、40—50岁占50%、50岁以上占30%,“老龄化”趋势明显;

同时,本地渔民与省外从业人员之比也从本世纪初的6:

4变为目前的4:

6,在奉化、温岭、岱山等海洋渔业重点县区,甚至达到3:

7。

渔业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给我省渔区社会治理、渔业安全生产增加了不少压力。

三是技术问题。

海洋渔业转型发展需要科技支撑。

在嵊泗县金盟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调研时我们了解到,由于解决了苗种技术问题,当地贻贝产业快速兴起,解决了海岛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出路,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渔民增收。

目前整个枸杞乡贻贝产值已达到总产值的1/3以上。

与从事海洋捕捞相比,渔民不仅每年人均纯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而且生产风险大大降低。

但总体来说,海洋渔业还面临着诸多科技瓶颈制约。

如南美白对虾的苗种问题,我省这么多年还是没有解决,成为这个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再如宽带入海问题,制约着海洋渔业管理能力的提升和对渔民的精准化服务;

其他如海产品的保鲜问题、海洋渔业资源的基础研究问题等等,都影响到管理提升和产业升级。

3、消费产品供给方面。

正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农业部韩长赋部长在答记者问时指出的,“目前渔业的主要问题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生态问题,以及由此连带的产品质量问题”。

一方面低端的捕捞产品占比居高不下,难以有效满足消费需求,近100万吨的幼鱼只能供加工鱼粉和海水养殖使用。

另一方面,还存在提质增效的问题。

如大部分渔船保鲜保活设施落后、产品储存的卫生条件较差,海捕鱼的品质不高、质量参差不齐、产品分级标准缺失,加之海捕鱼的品质不高,部分渔民还滥用保鲜剂保鲜。

另外,在产业形态方面,海洋渔业的观赏、体验、休闲等业态发展滞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有待进一步拓展。

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聚焦这些问题,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深化海洋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和路径

海洋渔业既有大农业的一般特性,又有资源性(生产基础)、协同性(生产组织)和功能性(节水节地代粮)的自身特点。

基于海洋渔业特点和我省海洋渔业存在的问题,要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推进海洋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总体思路

XX海洋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是:

在统筹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

以推动区域布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更加优化为主攻方向;

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

推动海洋渔业发展理念由主要追求数量转变为质量效益优先,引导产业发展由最大程度获取资源转变为绿色生态;

转换产业动力由规模扩张转变为价值提升;

以系统化思维和可操作要求重构渔业管理流程和管理目标,着力提升XX海洋渔业的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和有效供给能力。

(二)具体途径

按照“减量增收、提质增效、振兴渔场、放眼远洋”的方针,以调整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为突破点,以创新制度为切入点,牢牢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从供给侧发力,优化生产与消费关系,理顺减产和增收关系,改革政府与市场关系,探索新通道、构建新模式、引领新发展。

1、去产能。

捕捞产能过剩是造成渔业资源衰竭、渔区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

从基层渔民到政府领导,大家都认为压减捕捞强度,化解过剩产能是调整XX海洋渔业产业结构的首要任务,实践中应以行政、市场和法律三结合的手段强势推进。

一是行政手段。

坚持“一打三整治”专项执法,坚决打击违法捕捞(“三无渔船”和绝户网,前期已打掉50万千瓦);

坚决整治违规渔船(违规扩功扩尺度的“船证不符”渔船等,逐步消化50万千瓦);

坚决取缔“绝户网”(“一电四网”禁用渔具及严重偏离农业部最小网目尺寸标准的网具)。

二是市场手段。

以渔业油价补助政策调整为契机,用市场化手段赎买渔船和功率指标,着力压减海洋捕捞产能,优化捕捞作业结构,力争到2020年全省沿海国内捕捞渔船产能压减43万千瓦(在2014年底336万千瓦的基础上压减12.8%)。

调研中,渔民反映,以XX渔船单艘平均150~200千瓦计算,减船渔民每艘船平均可以得到近200万元资金,渔民转产就有一定的资金保障。

三是法律手段。

围绕“抓伏休、治渔具、护幼鱼”,加大执法力度,用法律的权威引导渔民守法捕鱼,用执法的刚性倒逼违法违规渔具依法合规。

执行好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幼鱼资源保护促进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和农业部新伏休制度有关规定,落实属地负责制和部门分工责任制,坚定不移打好“幼鱼保护攻坚战”和“伏季休渔保卫战”。

2、优环境。

进一步在“放管服”上做文章。

“放”,不一放了之,在渔业经营体制、管理机制上做出制度性安排。

按照国家自然资源产权化改革的趋势和要求,针对“渔业资源产权归属”和“基层渔民自治组织建设”两大核心问题加强探索。

“管”,通过区分生计渔业和商业捕捞行为开展分类管理,逐步实现管理者有效监督生产秩序,管得住资源和环境;

生产者主动管控产品质量和作业行为,管得牢安全和品质。

“服”,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统筹抓好海洋渔业各项政策创新和落地。

就当前而言,就是要聚焦五大难题(一是产量压减与渔民增收的矛盾;

二是产能压减与渔民就业的矛盾;

三是低端产品过剩与中高端产品紧缺的矛盾;

四是渔民履行义务与权利保障的矛盾;

五是产业链短、价值链低的难题),因地制宜出台精准性的政策,对症下药,着力破题。

嵊泗县花鸟乡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大力实施减船渔民培训,落实传统捕捞渔民养老保险,培育“花之语名宿”“艺术家工作室”等漫居空间,引入资本打造“特色商铺”“老兵之家”“到灯塔去”等慢生活旅游街区,建设万亩海洋牧场核心区,引导渔民以“渔”为载体,做好“海”的文章,一二三产融合的美丽经济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实现了海洋捕捞业的华丽转型。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此外,还要在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上下功夫,按照“最多跑一次”的改革要求,围绕渔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船怎么造、海怎么批、油补怎么补、网具怎么治、养老怎么保”等具体问题,深入渔区群众,宣传政策,解读政策,完善政策,做好渔业行政审批的服务工作。

3、增动能。

向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要新动力,向深海和远洋要新空间,以新业态承载产业融合,以新主体引领产业提升。

着力改造传统动能和培育新动能。

一是改造传统动能。

重点以创新为动力,用新技术、新模式打通传统产业的供应链,提升传统产业的价值链。

XX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专家告诉我们,XX渔民把海捕虾一捕上来就速冻,然后拿出去卖,第一次试点的60条船,相同产量情况下平均增效40%,当年投入30~4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全部就能收回全部投资。

二是结合XX特色和优势培育新动能。

重点是找准新动能培育方向,培育方式和培育主体。

比如远洋渔业发展,在XX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的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该基地目前已有远洋渔业产业关联注册企业95家,远洋水产品精深加工规上企业6家;

已经建成2个万吨级、1个5000吨级远洋渔业专用卸货码头等配套设施,冷库总库容达到15万吨;

“捕捞-海上运输-加工、交易、运输、仓储-销售-服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经营发展局面正在稳步形成。

我们认为,当前我省远洋渔业已从“快速扩张”转向“巩固、提升、拓展”的关键节点,发展远洋渔业的定位也从“解决渔民有饭吃、百姓有鱼吃”转向“掌控资源、保障供给、推动转型”的新阶段。

下一步,应把发展远洋渔业作为我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谋划出台扶持远洋渔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意见,以XX为核心,着力提升我省远洋渔业对全球渔业资源的掌控权和远洋产品市场配置的话语权。

又比如转产绿色养殖,在嵊泗县金盟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我们与带头人金友定深入交流。

在枸杞乡渔民发展贻贝养殖过程中,金友定既是育苗的推广者,又是生产的组织者,还是品牌的营销者。

通过他的带动,近年来,合作社养民户均收入达到20万以上,万亩蓝海牧场成了渔民兄弟的海上“金山银山”。

以资本为纽带,以集聚为抓手,通过一二三产业有效衔接,海洋渔业产业链不断延长,创造新供给,引领新需求。

三、建议

结合XX海洋渔业的现状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提出如下建议:

(一)创新体制机制。

1、创新渔业经营体制。

培育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渔业行业协会和基层管理组织,赋予其在限额捕捞配额权分配、财政项目资金扶持等方面一定的优先权,推动生产主体的集聚化和自治管理,实现有序利用渔业资源。

2、创新渔业管理制度。

加快建立以海洋渔业限额捕捞为基础的渔业产权管理制度,重构渔业管理体系,实现有度利用渔业资源。

3、创新渔港管理体制。

使渔港建设、渔港管理、渔港经营有机联动,变“注血”机制为“造血”机制,借力管船,建立人、船、港联动的信息化管控平台,打造规范渔船管理的保障基地,提高渔船管控的治理能力。

培育发展渔港经济,拓展渔港经营内涵,使渔港成为集管理、交易、服务、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特色小区,带动一方渔业经济的发展。

(二)强化科技支撑。

1、强化科技对产业的支撑。

加强渔业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建设,加快南美白对虾等养殖水产品苗种繁育等关键性技术攻关,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研发海洋捕捞水产品保鲜、深加工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

加快高效配合饲料、水质调控等技术研发及运用,提升养殖产业发展的可持续能力;

加强水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渔业科技成果转化。

2、强化科技对管理的支撑。

加强渔业资源评估等基础性研究,为实行限额捕捞制度等管理创新提供决策依据;

推进智慧海洋工程,力推宽带入海,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海上渔船、渔民、渔获物精准化管理。

3、强化对创新主体的支撑。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有效保证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政策的执行,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

(三)提升公共服务。

1、提升产业服务。

通过品牌评比、品质发布、组织参加各类渔业展会等系列活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打造XX水产品知名品牌;

完善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如渔港、远洋渔业基地、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建设等),夯实渔业发展基础。

2、提升民生服务。

提高渔民养老保障水平,解除转产渔民后顾之忧,吸引更多渔民转产转业,进一步降低捕捞强度;

加强渔业劳动力综合技能培训和转产转业服务,把转产渔民就业安置率作为对各地政府的考核目标。

3、强化财政支持。

加大对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的财政扶持力度,引导各县(市、区)以此为平台,统筹推进区域内渔业转型升级。

4、提升金融服务。

进一步完善省渔业互保协会职能,使之在渔业金融(渔船、配额权交易)、保险(完善水产养殖保险)等方面提供更加丰富的功能。

(四)完善产业政策体系。

1、渔业资源管控政策。

修订完善《XX省渔业捕捞许可管理办法》、《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征收标准》,确保国家渔船管控和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政策贯彻落实到位;

制定发布符合我省捕捞作业习惯和管理工作实际的《准用渔具目录》,进一步规范捕捞行为;

完善海洋资源保护相关政策,在近海海域划定一批“主要经济鱼类产卵场保护区”。

2、渔船和渔业船员管理政策。

制修订省渔业船员管理办法、渔业船舶登记办法、渔业船舶交易办法、休闲渔业船舶管理办法等,建立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渔船和渔业船员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源头管理。

3、产业引导扶持政策。

研究制定扶持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配合饲料推广、渔船保鲜冷藏设施改造、休闲渔业发展等产业政策,引导海洋渔业区域优化(内海向远洋)、产业优化(一产向全产业链)、产品优化(提升产品品质)。

(弘利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