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师南怀瑾《南禅七日》11简体WORD版禅风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2154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1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怀师南怀瑾《南禅七日》11简体WORD版禅风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怀师南怀瑾《南禅七日》11简体WORD版禅风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怀师南怀瑾《南禅七日》11简体WORD版禅风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怀师南怀瑾《南禅七日》11简体WORD版禅风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怀师南怀瑾《南禅七日》11简体WORD版禅风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怀师南怀瑾《南禅七日》11简体WORD版禅风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怀师南怀瑾《南禅七日》11简体WORD版禅风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怀师南怀瑾《南禅七日》11简体WORD版禅风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怀师南怀瑾《南禅七日》11简体WORD版禅风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敬制http:

//nanhuaijinculturefoundation.org/1

轻视了。

有一天马祖正在坐,忽然张开眼睛想到了,这个老和尚好像来了好几天,

在那里搞个什么鬼啊!

慢慢也下座了,去看看,他说:

「老师父啊!

你干什么?

怀让禅师说:

「我磨砖啊!

」「砖磨去干什么?

」他说:

「我没有镜子啊!

想磨砖

做个镜子」,马祖说:

「你这…这不是开玩笑嘛!

「你这不是开玩笑嘛!

砖岂能作镜吗?

」那个砖头磨了还能够作镜子吗?

老和尚说:

「哦!

这样啊!

年轻师父在这里干什么?

「打坐啊!

「你在这打坐干什么?

」「打

坐要成佛啊!

「磨砖不能作镜,打坐哪里能够成佛啊?

」这一棒打下去,

这个很严重啊!

你看这个教育法,他不跟他多讲,就磨砖,所以历史上有名的磨

砖作镜的故事就出在马祖身上。

马祖到底是不同的人物,给他这一无形的棒子打下来,愣住了,换句话,正

是本人平生得意之作,这个老和尚来用因明的方法把他批驳得愣住了,他晓得碰

到高手了,年轻和尚马祖就谦虚起来了,他说:

「老师父,你说成佛之路应该怎

么办?

」怀让禅师告诉他,咦,他有个怀字,我也有个怀字,我也几时找个牛祖

来看看。

他说:

「譬如一部牛拖车走路,车子拖不动了,你看是要打牛呢?

还是

打车子啊?

」这就是怀让法师,这就是禅宗大师们的教育手法,他们没有在大学

拿个教育博士哦,用不着人家教的自己那个智慧创造出,每一句、每一段的说话,

都是那么高明。

马祖因此一点就透,就服了怀让禅师,在他那里得道,从此以后马祖的名气

是非常大,可是他没有过黄河一带弘法,唐代在他教育出来变成大师的有七十二

位,所以马祖门下出七十二员大善知识,七十二位文化的大将,所以儒释道三家

文化受他影响多大啊!

他的手下七十二员大善知识,我们提到药山禅师也是他的

弟子之一,都是了不起的,可是马祖声光那么大,四川成都人一听到江南有一位

大师,道一禅师,道望之高是高得不得了,想办法请他回四川来,到成都来,大

概马祖也想回去,他到了成都很多人出来迎接他,一看,谁呀?

北门有个簸箕街,

卖簸箕的,马簸箕的儿子嘛!

人就是这样,回到家乡他的父母,做竹子编成簸箕,

马簸箕的儿子,家世不够显赫,就有一点这个味道,马祖讲两句话,

学道不还乡还乡道不香

这是当然的,除非你做了统治天下的帝王,人家怕你的权威,动不动宰了你,

我们插过来拿破仑也讲过的话,有人随便引用用错了,一辈子在他的太太同他的

勤务兵,这两个人前面永远他不是英雄,是这个道理。

//nanhuaijinculturefoundation.org/2

等于朱元璋当了皇帝,他也很有感情的,当和尚出身去化缘碰到大灾荒

化缘也化不到,讨饭也讨不来,憋到没有办法才起义,当了皇帝,有一天在宫

廷里头跟他的老婆马皇后,历史上可以说第一、二个贤后,在老婆的大腿上一

拍,「嘿,他说我们俩个当年,没有饭吃出来乱干事,谁知道今天当了皇帝,

你做了皇后。

」在家里这样玩玩,这是夫妇之间平常的话,马皇后最了解朱元璋

问两个太监:

「你刚才都看到听到了,等一下皇上回来就杀你的头了,你两个

一个给我装哑巴、一个给我装聋子,什么都没有听见,更不要说拍我的腿‧」

交代这些话,朱元璋出去一下一想,不对,失了皇帝的威严,赶快回来,一看

两个太监:

「你们两个,我刚才说什么?

」一个装哑巴一个…马皇后讲话了:

唉呀,皇上,你不要多心啦!

一个聋子、一个哑的‧」「那好‧」出去了,不然

他就杀了头‧所以马皇后真是了不起,所以马皇后死了以后,朱元璋一辈子没有

再立第二个皇后,妃子是有啦!

但是正位始终是虚悬的,他怀念患难的夫妻。

尤其马皇后死的时候,朱元璋伤心极了,患难创业的夫妻,没有饭吃,太太

偷了饼给他吃,偷饼偷出来放在怀里,把一只奶奶烫坏了,这样的感情、恩情,

所以他难过极了,不过朱元璋到底内行做过和尚的,他非要泐潭禅师来举火送

丧,要这位大和尚,浙江台州人,很有名,学问好,马皇后死了,后来泐潭禅师

就派他到西藏、蒙古这一带不是什么官哦!

就是给一个封号就进去了一个西藏、

一个蒙古,一个和尚一手就安抚下来了,就平了,这才是大政治家因为他内行,

佛法他懂,所以马皇后出殡的那一天,下大雨,朱元璋气得…,我看来他晚年肝

上有癌症或者脑子有什么东西,朱医生也不去给他看一下,你们同宗的朱元璋,

所以脾气特别大,乱杀人,一杀人,马皇后一讲他有时候就不杀了,马皇后死了,

死的人更多。

请泐潭禅师来主丧,泐潭禅师又拼命赶,从浙江赶到南京,赶来了,他已经

气得不得了又要杀人了,这个治丧委员会要惨了,大家吓得发抖啊!

然后和尚到

了,他看到他来心里舒服一点,出殡吧,结果下大雨,朱元璋气死了,老和尚一

到,跟他俩年纪差不多,棺木一举,说偈子

下雨天流泪雷鸣地发哀西方诸衲子同送马如来

朱元璋这下高兴了,马皇后信佛的,西方诸衲子同送…同送马如来,你看看你

们诸位,将来年轻做大和尚,这个诗不能够预先做好的,所以禅宗的机锋,灵机

就出来了。

//nanhuaijinculturefoundation.org/3

马祖后来在江西一带,他的声光之下自然形成了一个大学学院,所以下面出

家、在家的,跟他的人很多,他的最得意弟子也有七十多位,最重要的一个是百

丈禅师,年轻的时候跟着师父做侍者,随侍在旁边,两、三年很勤劳也诚恳学法,

有一天傍晚,马祖出来散步,年轻的百丈跟在旁边,江西一带野鸭子很多,一群

野鸭子飞起来“呼…”就飞,马祖看到就问:

「哪里去了?

」他当然已经观察了百

丈到什么程度,他正在那个境界里头,马祖问百丈就答:

「飞走了‧」他师父回

转来就把他鼻子一扭,他一叫「哎哟!

」蹲下去,马祖说:

「你怎么不说飞走了

呢?

」这个教育法,这是什么意思啊?

这叫参话头,禅宗后世这样的方法叫参公

案,把古人怎么开悟的历史真实故事,再来参一下,参公案后世就比较少了,清

末以后的禅堂只晓得参一个话头,念佛是谁参公案就很少了,明朝之间参公案

比较多,清朝以后是参死话头了,这个就是公案。

百丈怎么开悟的,鼻子扭痛了,他就说:

「你怎么再不说飞过去了呢?

」百

丈不答话了,马祖还在门口,百丈就立刻跑回房间,在他的寮房里就痛哭起来,

这一哭啊!

同学们问他:

「你怎么哭啦?

」他也不讲,「那你想什么,为什么哭了?

「我的鼻子给师父扭痛了‧」同学们一想,师父平常都好好的,怎么今天

扭起你的鼻子来,很奇怪?

,跑去问马祖,马祖听了笑笑的说:

「他会了‧」就

是这句话,他会啦!

所以禅宗的佛法一点也没有用什么文章,你看禅宗祖师讲

话,马祖说:

「海,识得‧」就是说,百丈,会啦!

师兄弟跑回来,跟他讲:

「哎!

我就问师父,师父说你会啦!

」他就哈哈大笑,所以一下哭、一下笑,为了什么?

这个故事后面还很多,他还是照旧做侍者,这一下做侍者不同囉。

百丈跟马祖改革丛林,佛教的宗教革命家,建了大家集体共修的禅堂,集体

一起修持,大家种田,自谋生活,丛林制度就是他俩师徒建立,丛林清规就是他

搞的,马祖他们兴办了规矩,马祖上堂就是我们这样坐在上面开始讲课,讲台上

面有个竹帘子挂下来,一上来以后把竹帘子拉起来开始讲课,马祖上来要讲课,

百丈做侍者要把竹帘子拉起来,等到马祖一坐上去还没有开口,百丈把竹帘子拉

了一半“哗”就放下来走了,讲完了,这就是禅宗做法。

马祖一声都不响也不发脾气,以马祖的威严,假使佛法不对了,还得了,回

去自己的寮房,在那里打坐,百丈又过来站在旁边,他说:

「刚才我还没有说法

呢!

你为什么把帘子放下‧」百丈没有答覆他,看房间旁边的拂尘,就是现在的

鸡毛掸子,那个时候不用鸡毛用马尾,百丈就看看那个东西,马祖转过来看这个

//nanhuaijinculturefoundation.org/4

东西,百丈说:

「即此用,离此用‧」后来记下来就是六个字,即此用,离此用,

马祖一听大声:

「喝」有没有加乱讲两个字不知道,他就赶紧把那个放回去,马

祖补了一句还是原话,即此用,离此用,你们翻《五灯会元》翻《指月录》或

者翻《传灯录》这一段,这些叫做参公案,百丈禅师的法语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

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第三天晚上静坐30分钟后)师示:

禅宗的心法都传给大家了,他说我们本

来在这里嘛,不变的,你要无想无念,那个无念无想不是你去无念无想?

这个妄

想根本不在你里头停留,它本来没有根的,就是无想,本来没有根的,所以叫无

念,无所谓空,无所谓有,自性的灵明,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什么根啊?

眼睛

耳朵身体头脑,这些都是生理的根,什么是尘呀?

外面物理世界,声、光、变

化都是尘,我们自性离开物质,离开肉体,生理,物理世界起的作用都靠它来的,

所以灵光独耀,脱离开根尘,你只要眼睛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是故意做的,

也不要故意把念头压制下去,自己本来很现成的,体露真常,全体显露了,它是

永恒存在不生不灭的一个东西,不拘文字,你叫它佛也好叫它觉性也好,叫它道

也好,叫它祖宗也好、上帝也好,叫它哈不隆咚也可以,它也不怪你,心性无染,

我们自心自性的本体并不受任何东西的染污,不受好的染污也不受坏的染污,本

自圆成,本来现成的,那么你怎么用功,但离妄缘,一群野鸭子飞过去了,马祖

问百丈,这是什么?

野鸭子,哪里去了?

飞过去了,同金刚经说的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是一样吗?

所以,离了一切妄想因缘,此心境

即如如佛,一切的痛苦,一切的恩爱,一切的荣华,一切都飞过去了,只要

离开这些妄缘,当下一念清净,刚才晚上这一堂坐在那儿就是如如佛“如如”两

个字形容不动,本来不动,清净的意思,但是注意这两个字不一定作本来不动的

解释“如”字怎么说,差不多象是佛,所以中文翻译“佛”不是以个人作代表,

是宇宙生命同我们生命的根根,翻译叫做“如来”如来并不是只代表,释迦牟尼

佛,所有成佛的人,他的总称就是如来,你要知道这个“如来”翻得太妙了,如

来,好像来过,释迦牟尼佛好像来过,走了,但是可不可以翻译“如去”呢?

以,古文曾经不翻译如来,翻译如去,以文学气味来讲“如去”两个字不如翻译

“如来”的好,但是“如去”在哪里呢?

十个名号里头已经用了,善逝,逝、过

去了,善于过去,十个名号之一翻成“善逝”就是如来如去,所以,但离妄缘,

即如如佛。

//nanhuaijinculturefoundation.org/5

一般的佛法渐修法门到达了,讲道理有形相可以证入,有方法可以证入,都

是如来禅,譬如刚才讲马祖百丈师徒的公案,百丈禅师后来说法,刚才给你讲的,

他说的法就是法语,当然不能说他是佛,只好叫他是祖师,等于孔子以前没有圣

人,孔子以后谁也不敢称圣人,划分了一个时代,释迦牟尼佛以前,释迦牟尼佛

说,有佛,佛可以这样讲,别人不敢说,释迦牟尼佛以后到现在没有第二个佛,

所以像百丈禅师,所说的法语你们体会一下,打坐、不打坐,现在就可以体会,

心中什么杂念都没有,眼睛还是张开看到的,不过不注意去看一个东西,耳朵也

听到,不注意听一个东西,身心都摆在这里不用,灵光,可是能知能觉的这个东

西本来存在的,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它身本体本来明白地呈现,摆

在这里,不拘文字,你讲它是如来也好,讲它是佛也好讲它是禅也好,这些都是

文字,什么叫文字,文字就是语言,什么叫语言,言语就是思想,你在里面想的

没有表达出来叫思想,表达到嘴巴上就叫语言,把语言记录在白纸上就叫文字,

就那么简单,还不是一个东西,它过一个阶段变一个样子,名称就不一样,在里

面叫思想,思想还要分,思是思,想是想,在内在的说话不叫说话,到了嘴巴把

思想表达叫语言,语言纪录下来就是文字。

他说「体露真常、不拘文字」,什么

都没有。

心性无染,因为心性本体,不受任何的染污,善也沾不上,恶也沾不上,

什么都沾不上,体露真常,心性无染。

本自圆成,本来自己圆满,本来自己很现

成的。

怎么样修证呢?

但离妄缘,一切妄想放下了,不要…放下这个方便的话,

硬要自己内在,想要把妄想放下,放下了什么都不知道,无想定就是禅了?

还有

人不懂,拼命在追这个,奇怪。

都讲过了,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像这样的说法,

有理由可究,像这样的说法也有方法、有次序有理论、有事实可循的…等等,都

称为如来禅。

如来禅,就是一个东西嘛,这可以说这些分类以它的教育法、以它

的时代方便、以它的地区言语不同而差别。

那么什么是祖师禅?

那完全不同,如

果我们比方法,百丈跟着马祖:

「这是什么?

」「野鸭子‧」「哪里去了?

」「飞过

去了‧」鼻子把它一扭「哎哟!

」,这是祖师禅,就那么简单,下文都没有,你

去体会去,这还没有什么了不起,还有更了不起的作风,那是祖师禅,连你做什

么注解都无法注解,无法解释理由,可是你真悟道了,哈哈一笑,完全懂了,那

个是祖师禅,祖师禅用的方法是无义语,没有道理可以解释,没有意义的,那是

祖师禅,如来禅以下有义语,有道理可以推测的,问这个东西讲起来就很多了,

这些大概答覆是这样,仔细研究问题还很多。

希望在这几天当中,不要浪费精神了,好好研究自己怎么样能够得定,怎么

样能够修到止观,至于什么如来禅、祖师禅,这些【名相】知识问题很容易解决,

//nanhuaijinculturefoundation.org/6

没什么了不起,就怕你不开悟,一悟千悟,真的证悟了,心性的境界,万法皆通,

你自己都明白了,要不要来扭一下鼻子,扭了鼻子好睡觉,我们现在放参了,回

去休息睡觉,既然讲到禅宗,给你参一个话头,这个话头也是祖师禅也是如来禅,

什么一个话头呢?

今天我们讲了禅,今天给你参个禅,不是,念佛是谁这一套,

无梦无想时主人公何在,有义语的话头,我们白天清醒,精神好的时候,思想

都能够作主,作梦的时候呢?

虽然做不了主,理论上我们知道作梦的也是,作灵

魂、作主人公的心性去作了梦,但是也不是像白天那么清醒又不作梦,完全睡着

了,心性本体能够做主的在哪里?

这个找到了嘛!

生死来也不怕了,睡眠就是这

个小死亡,睡着了就跟死人差不多,不过还差一点,这个来往这口气没有断,所

以今天晚上看看话头参得出来否,无梦无想时主人公何在,参不出来一辈子去

参,有一天参通了,不要说你大彻大悟,至少有一点道理了,无梦无想时主人公

何在?

这个话头不能扩大,扩大了以后就是,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

本来的生命是什么?

怎么会来投胎,怎么样变成我来,怎么样才是我的本来面

目,究竟是唯物还是唯心,唯心怎么来,唯物怎么变,其实参第二个话头比较不

大容易上路,我告诉你先参第一个话头,无梦无想时主人公何在,这是如来禅也

是祖师禅的话头,如果真讲祖师禅的话头,不好参,怎么参呢!

如何是佛,干狗

屎‧干的狗的大便,你去参去。

(第四天上午第一支香静坐30分钟后)有位同学提了问题,问到如来禅与

祖师禅的差别在哪里,依禅宗来讲本来没有这一套,任何一个学问,一个东西,

越到后代来就越来越变质了,越精细了,分门别类越多,本质越差了,文化也是

如此,所以我常常说什么叫进步,什么叫退步,同一个问题,人类的文明,以科

学物质的文明来讲越来越进步,以文化精神文明来讲越来越退步,越变样,不是

那个本质了,我们现在不牵扯那么多,如来禅、祖师禅,大概书也看得蛮多的,

喜欢搞思想,学术界与禅宗后来讲到襌的分类,实际上有八种禅,也有九种大禅,

要想研究翻开佛学大辞典看看,什么是八种禅。

人生的日子非常短暂所以我们不能再浪费时间了,这两天乱扯一顿,扯到什

么禅宗等等…一讲禅宗,天下大乱,大家就狂起来了,所以学禅、禅宗的“禅”

有一个很容易发生的流弊,变成口头禅,玩嘴巴了,真正言下顿悟,千古以来,

几个人而已,不是普遍做得到的‧像六祖慧能大师,一个字也不认识,没有出家

以前挑柴卖,听到人家念《金刚经》听到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有所

领悟,后来到湖北黄梅,见五祖,五祖一看,服劳役,太聪明了要加磨练,所以

给他最苦的工作做,磨练了两、三年再给他讲一次《金刚经》所谓三更入室,半

//nanhuaijinculturefoundation.org/7

夜起来,给他讲《金刚经》重新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时候才是真正

大彻大悟,这一些是禅宗的真实的公案,后来马祖、百丈、临济、曹洞等等以后,

言下顿悟,太难、太难了,都变成口头禅,不然呢!

更差一级就是野狐禅。

什么叫“野狐禅”呢?

就是百丈禅师的公案,马祖过世了以后,他在江西开

堂说法继承法统,跟他参学的太多了,不是三言两语打机锋,昨天你们看了百丈

那几句,你们同学背来了没有,我们小的时候看到禅宗大师说法,(师吟唱)

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念即如如佛

好像唱京戏一样,听了半天不晓得搞什么,高度知识分子听你这样讲才受不了

虚云老和尚上座说法,他的湖南腔,我也学不来,羚羊挂角无踪迹一任

东风满太虚,下座,我们私底下问:

「师父啊!

你这一套,你手里教出来几个呀!

「末法时代根机不行了」所以他都叫人家念佛,我说:

是他的根机不

行,还是您的手段不对呀!

」我跟他乱讲。

百丈禅师上堂说法,有一个老头子,每次他都站在旁边听法,听了好久,有

一天,百丈禅师突然动念了,《很奇怪,这个老人家怎么每一次说法,他都很诚

恳站在旁边听》,大家都出去了,他一个人还留在那里,百丈禅师就过去:

「你怎

么还没有走呢?

我不是人‧」「你是什么?

」「我是个狐狸精‧」

百丈禅师听了也不稀奇嘛,狐狸精也好、鬼怪也好,还不是一切众生之一「喔…

在这里不走什么事呢?

」「我请师父给我解脱‧」他说:

「怎么一回事‧」

他讲:

「五百年前,我也是个出家法师,善于讲经说法,因为讲错了一个字,这

个业报堕落受了五百年的狐狸身,因此请师父给我解脱‧」百丈禅师说:

「怎么

错的呢?

「当时我做法师的时候,有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

」,

大修行人,大彻大悟了以后,还受不受因果律的拘束呢?

百丈禅师说:

「你怎么

样答呢?

「我答不落因果就解脱不了‧」,百丈大师一听:

「这样,你问

我‧」这位老人家就正式请法,跪下一拜,站起来恭敬合掌,请问师父:

「大修

行人,还落因果吗?

」百丈禅师说:

「不昧因果‧」不昧因果,昧良心这个“昧”

譬如说我钱放在你那里,我准备回来再问你拿,我回来问你,你说:

「没有呀!

你几时放钱在我这里呀?

」昧了良心,遮起来,所以我们土话讲昧良心,不是没

有良心,是这个【昧】把这个良心按昧起来,你看他原来答得不落因果肯定的,

百丈禅师说不昧因果没有否定因果。

//nanhuaijinculturefoundation.org/8

我在,当年我的老师还在成都,文殊院来了二十多个大和尚,请我吃饭,我

当时只有二十几岁,我的老师袁先生就讲:

「嘿,怀瑾啊!

请您吃的是鸿门宴‧」,

有一个同学讲:

「那是单刀赴会,你去吃吧!

」结果这些大和尚吃了饭就问我:

「成

了佛的人,还受因果拘束吗?

」我说:

「当然,证得菩提是因,行入涅槃是果」,

依然不离因果,老和尚们大家一听,合掌,总算那一餐素菜把人家骗来吃得很开

心,回转来讲百丈禅师,这一句话当然讲得声音很肯定的,不昧因果,这个老

人家跪下:

「好,师父,我得解脱了,已经得解脱了‧」并不需要靠打香板,智

慧的解脱,理念的消除:

「我有一个要求‧」百丈禅师说:

「什么要求啊?

」「明

天请您到百丈山的后山,那个洞里头把我烧化,但是有一个要求,你不能以异类

看我,还是要以比丘的礼给我烧化‧」,现在看到是个人,可是真正的身体是一

条狐狸,因为他当年说法错误了,所以变成野狐精,可见他功力多高啊!

百丈说:

「可以‧」,这是对的,照普通讲戒律的人怎么可以呀?

这些大师们,戒律不同,

通达得很‧第二天,百丈禅师下命令叫跟着他的学生:

「早餐以后,通通穿上袈

裟‧」大家你看我,我看你:

「师父,什么事啊?

」「跟我到后山去,有一个比丘

过世了,一起去烧化‧」,山洞一找找到一条狐狸,小水牛那么大,然后百丈禅

师用比丘的仪式举火烧化,所以禅宗骂人“野狐禅”就是这个典故来的。

刚才讲到野狐禅,又岔过来,翻开《佛祖历代通载》来看,唐宋以前一般人

修行,像这个法师说法错了,业报变五百年的野狐狸的身体,但是他可以变成人

来听法,这是什么本事啊!

可见他的定、慧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