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9559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doc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doc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本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50分钟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选出。

每题2分,共计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生活地点在今北京周口店一带的远古人类有(  )。

 

A.元谋人 B.丁村人 C.蓝田人 D.北京人

2.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是(  )。

A.水稻、小麦B.水稻、粟C.水稻、玉米D.粟、小麦

3.我国原始居民很早就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

右图所示房屋的建筑样式的创造者生活在(  )。

A.黄河流域B.淮河流域

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

4.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这里赞扬的是(  )。

A.女娲B.黄帝C.炎帝D.伏羲

5.浙江绍兴会稽山下有一座祭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内有对联:

“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

”这副对联所盛赞的是(  )。

A.神农教民农耕 B.黄帝创制历法C.尧舜禅让 D.大禹治水

6.《礼记》记述说:

“天子和诸侯都把世袭当作礼,用城郭、护城河来维护国家的稳固。

”第一个借助世袭之“礼”登上王位并治理国家的是(  )。

A.尧    B.舜    C.启  D.禹

7.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领土广阔经济富庶B.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C.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D.召集诸侯会盟

8.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商朝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

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甲骨文内容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④甲骨文出土于阳城的废墟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9.下列言论,出自孔子的是(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0.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B.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C.各学派相互辩论D.各学派的思想后来都发展成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11.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处在震中最近的地区之一,但主体工程经受住了大地震的考验。

这项一直造福人类两千多年的水利工程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

A.屈原       B.李斯        C.李冰       D.顾恺之

12.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一场空前激烈的大战,秦国坑杀赵军士卒40多万是在(  )。

A.马陵之战B.城濮之战C.桂陵之战D.长平之战

13.秦万里长城举世闻名,它西起______,东至______。

(  )

A.辽东、临洮B.山海关、嘉峪关C.临洮、辽东D.嘉峪关、山海关

14.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起义爆发的地点是大泽乡B.起义军建立了张楚政权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D.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15.董仲舒认为,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皆绝其道”,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致。

当时的皇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

A.焚书坑儒B.八股取士C.设立太学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6.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今天的哪一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辖(  )。

A.西藏B.新疆C.宁夏D.广西

17.假如东汉末年的农民要给朋友写信,最可能写在(  )材料上?

A.竹简B.青铜器C.纸D.丝帛

18.登封少林寺,洛阳白马寺、龙门石窟的形成与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有密切关系(  )。

A.道教的形成与发展  B.佛教的传播   C.基督教的传播  D.伊斯兰教的传播

19.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部史书是(  )。

A.《尚书》B.《春秋》C.《史记》D.《道德经》

20.你知道我国古代哪部著作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

A.《水经注》B.《本草纲目》C.《齐民要术》D.《伤寒杂病论》

21.下列前后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单于——我国古代对羌族最高首领的称号

②官渡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形成的基础

③神医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④《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2.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①②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蜀、东晋 B.东汉、南宋C.蜀、唐 D.蜀、隋

23.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时,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境况。

中原人民南迁的积极影响是(  )。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南北人口结构基本平衡

C.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D.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24.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叫做“祖冲之山”,祖冲之最突出的成就是(  )。

A.精于绘画,主张“以形写神”B.制造地动仪

C.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D.首创割圆术

25.“遒媚劲健,绝代更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后人对哪一作品的评价()。

A.《三国志》B.《洛神赋图》C.《兰亭序》D.《帝后礼佛图》

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二: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

……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

传统与变革》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

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4分)

(2)根据材料判断这种制度封什么人为诸侯?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人可以被封为诸侯?

(4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实行这种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些诸侯要对周王承担哪些义务?

(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分)

材料: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其三)

请回答:

(1)秦王是指谁?

(2分)

(2)材料赞扬了秦王的什么功绩?

(2分)

(3)“秦王”为巩固这一成果,采取了哪些措施?

(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

后来,汉朝设立官职,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

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

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请回答:

(1)材料中“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哪位皇帝执政时期?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4分)

(2)材料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

其大致路线是怎样的?

(4分)

(3)读了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和认识?

(2分)

29.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分)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

(4分) 

 

 

(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

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

(2分)    

(3)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2分)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

……帝曰:

“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 ——《资治通鉴》                         

(4)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

(2分)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内容?

(2分)    

(5)材料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2分)并请你谈谈你对我国推广普通话积极意义的认识。

(2分)

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B

C

B

D

C

B

B

B

D

C

D

C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D

B

C

B

C

D

D

A

D

C

C

26.

(1)分封制。

(2分)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巩固统治。

(2分)

(2)周王的子弟、亲戚(王室亲属)。

(2分)功臣和前朝贵族的后代。

(2分)

(3)疆域广大,交通、通讯手段落后。

(或“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