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9563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5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邯郸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邯郸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邯郸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邯郸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邯郸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邯郸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邯郸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邯郸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邯郸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邯郸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发展成就与形势

一、“十二五”农业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主要体现在九个方面: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2015年,全市粮食播种1160万亩,同比(“十一五”末)减少1.3万亩,减幅为0.1%,总产108.5亿斤,同比增加13.3亿斤,增幅为14%;蔬菜播种221.7万亩、总产178.6亿斤、产值200亿元,同比分别增加7.2万亩、9.4亿斤、30亿元,增幅为3.4%、5.6%、17.6%;棉花总产达到2.1亿斤,同比减少0.86亿斤,减幅为29.1%;油料总产达到3.1亿斤,同比增加0.13亿斤,增幅为4.5%;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4.4亿斤、22.3亿斤、4.68亿斤,同比分别增加1.4亿斤、2.3亿斤、0.32亿斤,增幅为10.8%、11.5%、7.3%;水产品产量达到

0.7亿斤,同比减少0.3亿斤,减幅为30%,产量减少原因为东武仕水库清理,导致我市水产品养殖面积锐减。

(二)“吨粮市”建设圆满完成

64

2010年至2012年,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建成粮食生产“吨粮市”。

2012年,全市小麦、玉米两熟平均亩产达到

1001.2公斤,粮食总产达到560.1万吨,跃居全国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行列。

全市建成6个“超吨粮县”、12个“吨粮县”、

150个“吨粮乡”、3800个“吨粮村”。

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均称赞我市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中农办、农业部,省委、省政府在全国、全省推广我市做法。

我市连续三年荣获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

(三)蔬菜产业上档升级

2013年,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扶持壮大蔬菜龙头企业,努力将我市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商品蔬菜基地、蔬菜产销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目前,全市蔬菜规模化生产园达到180个,专业合作社达到360家。

创建部级蔬菜标准园16个、省级产业园18个、市级标准园37个。

蔬菜年育苗能力达到10亿株。

永年南大堡现代蔬菜物流园投入使用,“永年蔬菜”品牌打造初见成效,年供应京津优质蔬菜2.5万吨。

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与大型超市的产销对接进一步完善,

“鲜城送”等网络销售新模式悄然兴起。

(四)牧渔业实现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发展,努力打造以中道牧业和吴氏润康为龙头的生猪、馆陶金凤市场和河北华裕为龙头的蛋鸡、河北康远为龙头的肉羊、邯郸康诺为龙头的奶业等四条集生产、

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畜牧产业链条。

全市备案规模养殖场总数达到4400多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16家。

创建武安生猪、永年蛋鸡2个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区,创建18家部级、81家省级、83家市级示范场。

河北华裕祖代鸡场成为全省第一、全国第二的祖代鸡场。

(五)农村新能源利用蓬勃发展

全市累计推广户用沼气49万户,建成各类沼气工程482处,其中大中型沼气工程48处,全市推广清洁高效炉具8万户,并因地制宜推广了煤改气、煤改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模式。

建设乡村沼气物业服务网点1164个,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沼气物业服务体系示范市”。

临漳县“全托式物业服务模式”入选

《中国农村沼气建设后续服务十大典型模式》。

全市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达到95%以上。

(六)农业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530万千瓦(全省第二),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

农作物秸秆还田机、玉米自走追肥机、大型植保机械大面积应用。

土壤深松耕565万亩(全省第一),年测土配方施肥1200万亩次,小麦“一喷多防”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七)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高

全市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能力显著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

科技研发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综合试验站9

个,参与省创建的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联盟3个,推广先进实用技术120项(次),集成熟化技术模式30套。

基层农技推广与应用成效显著,建成农技区域站(乡镇站)109个,“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工作机制和“包村联户”的服务模式在全市普遍推行,农业节水、良种推广、农机深松、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先进适用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

农村人才培训成效显著,全市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29个,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200人,职业农民正逐步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生力军。

(八)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向好

紧紧围绕《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突出种植养殖关键环节,按照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四个最严”要求,坚持“产”、“管”并重,明思路、强基础、上措施、抓监管,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全市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畜产品、水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

100%。

(九)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开局良好

建成武安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邯郸县农产品加工园区、武安市智寿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馆陶县现代农业园区等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7个、县级现

代农业园区6个。

省政府和省农业厅领导对我市园区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十)粮食流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市场调控能力进一步加强,粮食收购总量达到1372万吨。

粮食仓储能力得到提升,全面实施“粮安工程”,修建仓房仓容能力84.3万吨。

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在全省率先实现县级粮食储备全覆盖,建设粮食应急供应网点322个。

二、发展机遇

(一)近年来,中央、省、市高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支农强农政策,投入农业大量财政资金,有利于创新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壮大农业技术服务队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其中农业一体化发展是重要内容,我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是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和省会从项目、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对我市进行扶持,为我市农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三)中央、省、市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农村改革开启新征程,将为农业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面临难题

虽然我市近几年农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十三五”期间,我市现代农业

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当前农业产业结构不

能完全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粮食产业还需优化区域布局,稳定粮食产量;蔬菜产业还需加大标准园建设,扩大精品蔬菜规模;棉花产业还需因地制宜,提升种植效益;畜牧产业还需扶持龙头企业,完善经济链条,调整农业结构、提升农

业效益迫在眉睫。

二是兼顾环境保护对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仍

很明显。

近年来,国家、省、市日益重视环境保护,相继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化肥农药地膜使用、秸秆综合利用等问题

仍很严峻,我们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科学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的困难仍不少,发展制约因素仍很明显;三是保障粮食安全任务仍很艰巨。

在两个天花板(粮食价格、“黄箱”支

持)和一个“地板”(生产成本)的挤压下,粮食生产比较效益

下降,以及我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制约,粮食增产或稳产难度增加。

四是农业多种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生态农业、美丽田园、农耕文化等方面开发不足,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做得不够。

五是奶业发展短板亟需补齐。

我市作为近千万人口的大市,奶业发展滞后,奶牛存栏数量少,技术更新速度慢,加工能力落后,人均奶产量16斤,不足全省的五分之一。

六是现代农业园区规模小、数量少,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知名品牌打造不够,整体档次还不高。

同时,各县(市、区)之间农业园区建设水平也不均衡。

七是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仍需加强。

例如在生猪

生产上,加工龙头仅峰峰的福润、成安的金都两个较大的屠宰加工企业,其它多为屠宰点,造成我市多数生猪以外销为主;在蛋鸡生产上,我市仅金凤市场一个较大的龙头企业,加上最大销售目的地南方诸省的蛋鸡数量逐年增多,致使我市的鲜蛋生产受到一定影响;肉羊仅河北康远一家较大的屠宰加工龙头,

加工量也不大。

八是农产品出口企业竞争力不强。

企业生产规

模小,出口量少,产业链不完整,缺少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

低,在技术创新、冷链建设、物流配送等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农产品出口与我市的农业大市地位不相称。

九是粮食流通领域存在短板。

粮企经营面临困境,县级粮食部门机构和人员不够稳定,仓储物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高等。

第二章“十三五”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一系列有关“三农”工作安排部署,坚持“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的发展新理念,遵循“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可持续”的新要求,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以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为目标,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夯实物质装备

基础,强化科技技术支撑,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融入京津、协同发展。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面向京津市场开展全方位合作,扩大与京津农业合作的领域和范围,把京津的人才、科技优势变成邯郸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把京津的市场需求变成邯郸现代农业的产业优势。

(二)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坚持把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作为首要前提,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着力点,加强基本农田建设,集成推广绿色节本增效技术,夯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础,确保我市国家粮食生产大市地位不动摇。

(三)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严格保护水土资源,有效遏制地下水超采,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加强农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净化产地环境,全面改善区域农业生态环境,确保农业生态屏障功能更加完善。

(四)坚持市场导向、提质增效。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向规模经营要效率、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效益、向品牌经营要利润,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

(五)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树立新理念,打造新模式,培育新主体,强化新支撑,用集约化、规模化的理念发展

农业,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引领,强化政策、资金、科技、装备、服务支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围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目标,通过战略性结构调整,培育规模优势产业,开发区域特色产业,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强农业市场竞争能力。

种植业上在确保百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做到“一

稳、两减、四增”,即稳定油料生产,减少籽粒玉米和棉花面积,增加设施蔬菜、中药材、食用菌、饲用作物。

畜牧业上做到“四壮大、三加快”,发展壮大生猪、蛋鸡、肉鸡、肉鸭四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奶牛、肉牛、肉羊节粮型草食产业。

水产业上做到稳定水产品生产,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休闲渔业。

在全市建成中东部优质小麦玉米、中西部优质杂粮、东南部优质花生、东北部优质高效棉花、东部高效优质蔬菜、中部优质饲草“六大种植产业带”,打造生猪、蛋鸡、肉羊、奶业“四大畜牧产业链条”,壮大水产、中药材、食用菌“三大特色基地”,创建省市县乡四级现代农业园区260个,全面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到2020年,全市粮食面积稳定在1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