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设计投标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0239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设计投标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设计投标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设计投标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设计投标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设计投标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设计投标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设计投标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设计投标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施工组织设计设计投标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矿井移交生产标准及各类工程应完成的程度

5、三类工程的工程量及主要单位工程的特点

6、矸石、矿井水、生活污水等环保设施

矿井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地层、煤层赋存状况,主要可采煤层特征,分级储量,煤质、瓦斯等级,煤尘爆炸危险程度,主要地质构造

2、井筒检查孔资料及分析

3、主要巷道穿过的岩层及施工中应注意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

4、地面建筑物基础土层的工程地质条件

施工

准备

工作

1、交通运输

2、供电(附井上下供电系统图及各施工阶段用电负荷统计)

3、供水及消防设施(建井各时期用水量及水源安排)

4、通风方式及设施

5、供热采暖方式及设施

6、加工设施(包括机修、混凝土预制、木材加工)

7、矿井地面排水及防洪

8、工业场地平整及土石方平衡规划

9、大型临时工程的数量、结构及造价

10、土地征用范围及数量

11、开工前必须准备的材料、设备及其供应方式

12、现场组织机构及初期劳动力的安排

13、施工准备期工程进度安排

方案

及施工

方法

1、根据矿井设计、地质和水文条件以及建筑安装工程特点,确定三类工程的主要单位工程的施工方案,并制定其施工方法,详述施工方法的具体步骤,以及采用的施工机具、工艺和新技术

2、确定矿井主要环节的施工顺序

3、提出拟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设备的措施意见,以及其他特殊施工方法的采用

4、施工辅助生产系统的安排(包括、提升、运输、排水、压气、通风、供电、供料、照明、通信、信号)

建设

工期

总排队

1、根据施工单位的劳动力、技术素质及国家颁发的工期定额或对进度指标要求,确定三类工程排队的平衡进度指标

2、采用网络计划法对三类工程进行综合排队,找出矿井建设的主要矛盾线,据以确定矿井建设工期

3、绘制矿井三类工程施工进度指标图示

4、加快建井进度的措施和意见

工业

场地

总平面

布置

1、工业场地、风井及工人村施工总平面布置

2、永久建筑物利用和临时工程布置对照图

3、广场土石方工程安排及永久管线施工安排

4、场内管沟及道路施工安排

5、大临时工程的总平面布置

6、施工材料、设备堆放场地及运输流程

7、动力设备、(压气、供电)及水源供应与负荷中心的关系

8、火药库、油脂库、加油站的布置与安全距离

9、广场排水及防洪

10、排矸场及临时储煤场的布置

11、节约用地及环境保护措施

技术

及安全

组织

措施

1.矿井施工主要辅助系统的设备选型与永久辅助系统的交替安排,包括:

提升、通风、排水、压气、通讯、供热、运输(井上下)、地面排矸、混凝土搅拌、工程煤堆放。

要按井筒施工、平巷开拓及采区开拓三阶段设计

2.技术物资供应的平衡落实措施(包括:

劳动力、施工设备、材料及非标准设备加工、施工图纸等)

3.矿井建设期间地质、测量工作安排

4.矿井建设期间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

5.矿井建设期间提升、通风、排水系统的主要措施及井筒施工转入平巷开拓过渡期的安排

6.施工技术安全组织措施

7.经营管理及增产节约的措施

8.施工组织领导系统的改进措施

9.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计划措施

10.存在问题及解决意见

名称

要求

附表

1.单位工程施工进度一览表

2.矿井建设逐年工程量及投资计划表

3.主要永久设备供应计划表

4.主要施工设备需用量计划表

5.主要器材需用量计划表

6.劳动力需用量计划表

7.施工图提交计划表

附图

矿井地质地形图

带有煤层等高线的地质地形图,图上用不同颜色和符号标明矿井范围内已有和拟建的铁路、公路、上下水道、高压输电线路、工业场地和工人村等

工业场地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在设计提出的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的基础上,布置临时建筑,施工管线器材和设备场地、运输线路场内道路(永久、临时)等,并用不同颜色符号标明永久和临时建筑的施工年度

井下巷道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标明主要连锁工程及贯通地点,以不同颜色或符号标明井巷工程分年进度,并标明井下施工设备、管线、通风、排水系统

矿井建设三类工程综合进度图

根据三类工程综合排除资料绘制。

井巷工程围绕主要连锁工程和主要矛盾线,地面建筑及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围绕主要生产系统,按系统进行排列。

表现形式可采用一般的条形图或带时间坐标的网络图,应推广网络图形式

第一章矿井设计概况

第二章矿井建设条件

第三章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第五章施工顺序及总工期

第六章施工作业能力的设计

第七章矿井建设期间的组织与管理

第九章技术资源平衡

第十章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经济分析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惠阳煤业矿井建设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单位:

编制人:

编制日期:

编制原则

11、在工程安排上要做到四个优先(被利用的永久工程,工期长的工程,安装任务重的工程,大型基础及地下工程);

四个不停(矿井关键线路不停,井简装备提升不停、井巷交替施工运输不停,单位工程开工后一气呵成);

三个缓干(需长期维护的煤巷,施工不用的井下电气设备,可用做平衡劳动力的工程);

力争做到劳动力、施工设备及周转材料的基本平衡。

编制依据

3、惠阳煤业井田核查地质报告;

4、惠阳煤业矿井初步设计及概算;

5、惠阳煤业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6、惠阳煤业地面工勘物探报告;

7、惠阳煤业环评报告;

8、惠阳煤业水土保持方案;

9、惠阳煤业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10、惠阳煤业水害分析;

11、惠阳煤业与晋城市救护大队签订的救护协议;

12、矿井建设的客观、现场条件,邻近矿井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资料等。

第一章矿井设计概况

第二章矿井建设条件

第三章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第一十章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经济分析

第一节矿井基本概述

一、位置及交通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惠阳煤业有限公司位于阳城县城南7km的白桑乡通义村附近,地理坐标为:

东经112°

23′18″~112°

25′44″,北纬35°

22′07″~35°

23′16″。

井田西南部紧邻阳(城)济(源)公路,经该公路向北14km可达阳城县城,向南可至河南省济源市。

矿区与周边村镇及工矿企业均有乡村公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

(交通位置图详见图1-1-1)。

二、地形地貌

井田地处太行山脉南段,沁水盆地的南缘,地貌上属土石低山丘陵区,地形复杂,地表切割强烈。

总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为井田西部芦沟西部山梁,海拔708.2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南牛抵虎村北,海拔545.0m,最大相对高差163.2m。

三、河流

井田内及周边无大型水库和地表径流,大气降水和沿沟谷自然排泄。

井田所在地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

四、气象及地震情况

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少雪,春季暖和多风,夏季多雨,秋季多晴朗天气。

据有关气象资料,该区历年平均降水量为659.7mm,但变化较大,最大降雨量为852.2mm(1958年),最小为335.2mm(1965年)。

雨量多集中于6、7、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54%。

蒸发量历年平均为1974.7mm,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属温和干燥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11.7℃,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3.1℃,极端最冷为-19.9℃(1958年1月16日),七月份最热,平均为24.9℃,极端最高为40℃(1966年6月22日)。

全年风向为西风,年平均风速2m/s,定时测得最大风速24m/s(1959年5月30日),大风较多,平均每年出现8级以上风达32天左右,最多在1968年,达57天。

年平均初霜期在10月中旬,终霜期在4月上旬,全年无霜期平均为189天。

历年11月中旬至下年3月底为降雪期,年平均降雪期138天左右,一次最大降雪深度为27cm,年平均积雪为107天左右。

每年12月土石冻结,下年2月中旬解冻,冻土最深为41cm左右。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周期分别为0.05g和0.45s。

根据国家地震局1:

400万《中国地震综合等震线图》,本区地震裂度为VI度区。

惠阳煤业矿区范围为阳城县白桑乡通义村通武磺矿、阳城县白桑乡通义村通义磺矿、阳城县白桑乡吕家河小后凹磺矿、阳城县尹庄乡南底村东坡磺矿、阳城县白桑乡马坡磺矿、阳城县兴成化工厂及部分空白资源整合而成,资源整合前各矿井井田范围及开采现状见15号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

整合前各矿均开采硫铁矿,均无可利用的井巷工程和设备。

矿井无邻近矿井,井田范围面积6.18平方公里。

第二节地质特征及煤层条件

地质构造

(一)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局部被第四系黄土覆盖。

根据以往地质资料,对相关地层简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为含煤地层之基底,埋藏于井田深部。

岩性为深灰、青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夹灰黄色、黑灰色泥灰岩,含次生石膏及侵染状黄铁矿,下部裂隙岩溶发育,并为方解石脉充填,局部为角砾状石灰岩,厚度一般大于100m。

井田东、北边界有出露。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平行不整合于峰峰组灰岩之上。

岩性主要为灰色、浅灰色富含鲕粒的铝土泥岩为主,岩性致密,细腻,顶部偶为深灰色粉砂岩或砂质泥岩。

底部为褐铁矿及黄铁矿,即“山西式铁矿”,“山西式铁矿”不稳定,呈窝状、透镜状或砂粒状。

地层厚度5.00-11.00m,平均8.10m。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底部以黑色泥(页)岩与本溪组分界。

主要由石灰岩、煤层、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砂岩组成,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建造,沉积厚度较稳定。

灰岩一般有4~5层,灰岩中常夹有燧石结核或团块,富含海相生物化石,层位稳定,是煤层对比的重要标志层。

本组含煤8~10层,稳定可采的主要为下部的15号煤层,中部的9号煤层不可采。

全组厚度53.75~97.21m,平均94.16m。

井田内大面积出露。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为区内另一主要含煤地层。

底部以K7砂岩与下伏太原组地层整合接触,主要由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

含煤3层,其中的3号煤层厚2.00m。

该组地层分布于井田中、南部的山梁上,煤层保存条件较差,为风氧化煤层,无开采价值。

本组厚度0~51.39m,平均40.6m。

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由灰绿色、黄绿色砂质泥岩、中粗粒薄层状长石石英组成。

底部以灰绿色长石石英砂岩(K8)与山西组分界,呈整合接触关系。

区内出露面积较小,仅残存于井田中部山脊,保留最大厚度23m。

6、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

由红色亚粘土、黄色亚砂土组成,含钙质结核,厚0~10m。

分布于山坡上及冲沟中。

(二)构造

据整合地质报告,井田构造简单,总体呈现为小型宽缓的向斜,轴向东西向,北翼地层倾角3°

~4°

,南部较缓,倾角1°

左右。

井田内无断层、陷落柱,构造总体属简单类型。

(三)岩浆岩

井田内外无岩浆岩侵入,对本区地层、煤层无影响。

煤层及煤质

(一)含煤性

矿区内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不同的聚煤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岩性组合、岩相特征,含煤性也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性。

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含海相灰岩4~5层、含煤8~10层,编号自上而下为5、6、7、8、9、10、11、12、13及15号,其中15号煤层为井田内、全区可采之稳定煤层。

本组地层平均总厚度94.16m,含煤系数5.11%。

山西组为一套陆相含煤地层,含煤1~3层,编号自上而下为1、2、3号,均为不可采煤层。

本组地层平均总厚度40.60m,含煤系数7.39%。

矿区内山西组、太原组含煤地层平均总厚134.76m,煤层平均厚度7.81m,含煤系数5.80%。

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为太原组15号煤层。

15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K2灰岩之下,上距3号煤层底板94.2m左右,下距奥陶系界面16.5m,煤层厚度1.30~3.60m,平均厚度1.86m,发育0~1层夹矸,矸厚0.10~0.35m,结构简单。

顶板为K2灰岩,局部发育一薄层黑色泥岩,底板为泥岩或含黄铁矿砂质泥岩。

除井田内15号煤层在井田中北部、东南部出露外,为稳定可采的煤层。

(二)煤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15号煤宏观煤岩特征:

为黑色~灰黑色半亮型煤,似金属光泽,以条带~均一结构、粒状~阶梯状断口为主,贝壳状次之,条痕为灰黑色,裂隙较为发育,常见黄铁矿充填。

显微煤岩特征:

煤岩组分主要为镜质组、丝质组。

镜质组主要为无结构均质镜质体,其次为胶质镜质体,偶见基质镜质体分布。

丝质组以氧化丝质体为主,呈碎屑状分布,或分布于镜质体中,或与粘土掺杂在一起。

矿物质以粘土矿物和黄铁矿为主。

综上所述,15号煤为丝质亮暗煤及丝质暗煤亚型。

2、化学性质、工艺性能

根据该矿补打的ZK3、ZK4两个钻孔15号煤层原煤样送山西省煤炭地质研究所进行检验,结果如下:

水份(Mad):

3.50%、3.58%;

灰份(Ad):

16.21%、29.94%;

挥发份(Vdaf):

6.23%、10.93%;

全硫(St.d):

1.74%、2.77%;

固定碳(FCd):

78.57%、62.40%;

高位发热量(Qgr,d):

28.979MJ/kg-1、22.969MJ/kg-1;

焦渣特征(CRC):

2

3、煤类

煤类划分按《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进行,主要以浮煤挥发份(Vdaf)及氢元素(Hdaf)分类。

井田内可采15号煤层划分为无烟煤3号(WY)。

4、煤质及工业用途评价

井田内15号煤层煤类均为无烟煤(WY),15号煤层为中高硫、中灰~高灰、高热值、高熔灰分、高强度无烟煤。

热稳定性好,精煤回收率良,经洗选、脱硫等途径降低煤中的硫分后,可作为合成氨用煤。

5、煤的风化和氧化

15号煤风氧化带主要位于其露头向埋藏处40m左右,利用价值低。

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燃

(一)瓦斯

根据山西省煤炭地质研究所对该井田施工的ZK3、ZK4钻孔15号煤层瓦斯含量试验报告,见下表:

试验阶段

CH4

ZK3

ZK4

Ml/g

空气干燥基

干燥无灰基

瓦斯损失量

0.04

0.01

瓦斯解吸量

0.02

0.03

0.00

粉碎前脱气瓦斯量

0.51

0.59

0.07

0.09

粉碎后脱气瓦斯量

0.56

0.65

0.05

总计(瓦斯含量)

0.13

0.31

0.15

自然瓦斯成份粉前(%)

CH433.21

CH49.07

自然瓦斯成份粉后(%)

CH456.18

CH419.44

预测为低瓦斯矿井,没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建议矿井在基建过程中及时补充矿井的瓦斯鉴定资料。

(二)煤尘和煤的自燃

根据2007年8月15日山西省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对山西阳城惠阳煤业有限公司15号煤层取样测试,分析结果:

火焰长度为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用量0%,煤尘无爆炸性;

煤的吸氧量1.4848cm3/g,自燃等级Ⅲ,为不易自燃煤层。

(三)地温、地压

井田范围及周围没有发现低温和地压异常现象,该井田属地温地压正常区。

井田水文地质

(一)地表水系

井田位于沁水煤田南部,地貌类型属侵蚀低山丘陵区,井田内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冲沟发育,井田内无其它大的地表河流,主要水源为大气降水。

雨季时节,沟谷有短暂洪流出现,流径不长。

矿井充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地下水量极少,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二)主要含水层情况

1、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

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由红色褐色粉质粘土夹细砂层组成。

该含水岩组水位埋藏浅,受大气降水补给,季节性变化大,富水性弱。

2、下石盒子组(P1x)砂岩裂隙含水层

区内下石盒子组地层面积较小,其含水层主要为中—细粒砂岩,受大气降水补给,为弱含水层。

水质类型为HCO3—Ca型水。

3、山西组(P1s)砂岩裂隙含水层

区内该地层主要含水层为中、细粒砂岩,厚度变化大,富水性较弱。

该地层仅残存于山顶和较高地段,为弱含水层。

4、太原组(C3t)砂岩、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岩溶裂隙含水层K2、K3、K4、K5灰岩,沉积稳定,厚度变化不大,岩溶裂隙的发育随埋深增加而减弱,区内该含水层多出露于地表,富水性差。

5、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f)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本井田中奥陶统顶部地层出露于矿区东、北部边缘,主要由深灰色厚层状灰岩、角砾状灰岩、薄层泥质灰岩组成,水位标高530m,富水性较强,由于该地段冲沟发育,该段灰岩的富水性较差。

(三)主要隔水层情况

1、石炭系、二叠系灰岩及砂岩层间泥岩隔水层

该类隔水层分布于各灰岩、砂岩含水层之间,主要为泥岩、铝土质泥岩、砂质泥岩,其厚度多为4~13m,埋深较大时在含水层之间起到良好的隔水作用。

但在已有或未来采煤矿坑顶板之上冒落导水裂隙带内的泥岩将失去其隔水性能。

2、本溪组及太原组底部泥岩类隔水层

该隔水层位于15号煤层之下,平均厚度约20m左右,在正常情况下隔绝或减弱了15号煤与奥灰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四)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通过不同成因的基岩裂隙及松散堆积物孔隙在裂隙沟通的情况下进入矿坑,成为矿坑充水的间接但重要的补充来源。

矿坑涌水量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影响,具明显的动态变化特征,且有延后特征。

2、采空区积水:

在井田内四周15号煤层有大面积的采空区,可能存蓄着地下水。

3、含水层地下水:

井田矿坑顶板冒裂带将沟通其影响高度范围内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使地下水进入矿坑,成为矿坑充水的主要来源。

在开采过程中也不排除在特殊构造部位(如隐伏断裂构造)的越层补给。

据井田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矿坑充水通道主要为岩土层的孔隙、裂隙、岩溶、顶板冒落带及井筒。

奥陶系岩溶静水位标高(+530m)低于15号煤层最低底板标高(+585m),一般不存在底板突水威胁。

(五)矿井涌水量

据矿井地质报告预测,兼并重组前惠阳煤业300kt/a时,15号煤层涌水量正常为645m3/d,雨季最大可达720m3/d。

本设计采用水文地质富水系数比拟法对15号煤层兼并重组后矿井涌水量进行预算,当生产能力达到450kt/a时,矿井涌水量预计正常涌水量取970m3/d,最大涌水量取1080m3/d。

第三节矿井开拓方式

采用斜井开拓。

利用井田西北部新建场地作为矿井的工业场地,在场地内新掘主斜井和副斜井两个井筒。

其中:

新掘主斜井井筒方位角180°

,倾角15°

,净宽4.50m,净断面积为13.35m2;

主斜井装备胶带输送机,设检修轨道,铺设行人台阶,担负矿井煤炭提升和上下人员任务,并作为进风井兼作安全出口;

新掘副斜井井筒方位角180°

,倾角9°

,净宽4.00m,净断面积为11.08m2,铺设单轨,担负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