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39981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届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中国礼仪文化强调自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

我们应该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保障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守。

同时,通过一些仪式和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使礼仪文化成为每个人的礼仪行为,变成全社会的礼仪习惯,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9月24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礼仪文化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礼仪文化发端于孔子,博大精深,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

B.中国礼仪文化是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目的在于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

*C.中国礼仪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基本内涵是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D.中国礼仪文化对应催生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

【A.发端于孔子→经孔子整理而发扬光大。

B.法律→道德规范。

D.不符合“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的意思。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礼仪文化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

但因为其内核合理,所以其价值观念可以超越时空。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排斥礼仪文化,它可以有条件地接受吸收礼仪文化。

C.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渗透力,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有启发意义。

D.市民、村民、学生、家庭和商务礼仪规范,都不能罔顾核心价值观和礼仪文化价值取向的要求。

【曲解“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

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可以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的意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收到实效,就要形成社会氛围,从而形成现代礼仪文化的价值取向。

B.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收到实效,就要对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进行科学阐释,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

C.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收到实效,就要使核心价值观落小为礼仪价值取向,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D.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收到实效,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使礼仪文化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

【不符合“使礼仪意识变为礼仪行为,再使礼仪行为变为礼仪习惯,形成社会氛围”的顺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被时间打败的故乡

王波

⑴从未想过自己会在故乡无路可走,但眼前的事实差点儿就是这样。

通往老房子的3条路,有两条已完全被草木封锁,仅剩的暂且可绕行的路,竟也荒草丛生。

⑵实际上,5年前情况就已经这样了。

只是今年,有个女人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棍儿站在山坡上,当她远远地有气无力地喊我的小名时,我才认出她是当年村里公认最壮实的女人。

看到比我母亲略年长的她,刚刚年届六十已衰老至此,我忍不住一阵心酸,随即无可奈何地意识到,我的故乡彻底被时间打败了。

⑶时间先是打败了老房子。

⑷在倚山而居的自然村落里,我们家位于最靠近山脚的一条居住线上。

1984年夏秋之际,开始有人家搬进城,这条线上前前后后住过的12户人家,如今空无一人。

除了有两三处房子勉强可以住人,剩下的老房子,或摇摇欲坠,或已坍塌,或早已变为菜地、麦田和桔园。

在植物恣意生长的土地上,外人丝毫不会看出这里曾经有人居住的痕迹。

⑸时间随后打败了老房子的主人。

⑹在回乡上坟的车上,父亲一路讲的是村里村外同龄人的死讯,大都因癌症而不治。

我对这些人的记忆,停留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前。

而能被记住的,大多是方圆几十里呼风唤雨或性格突出的“人物”。

他们有些人进了城,有的人依旧留在农村,但他们结局大致相似——当年的狂放、不羁乃至霸气,先后都被时间抹去,归拢于山坡上一座座小小的坟头里。

⑺时间也打败了老房子主人们的恩怨。

⑻这些曾经在乡间田头为了一棵树、一厘地而寸步不让的男人女人们,先后成了“城里人”。

置身于陌生而广阔的城市空间里,他们觉得天地顿然开阔。

再回望与自己几无利益瓜葛而草木依旧的乡村时,他们像城里人一样,看到的不再是残酷的丛林法则,而是温情的丛林记忆。

那些当年抄起铁锹在房前或垄间打得头破血流的人们,在城市街头偶遇或回乡祭祖重逢后,已然能微笑致意;

他们的后代则继续在城市里推杯换盏称兄道弟,嘲笑父辈们的目光短浅和不识时务。

⑼留在村里的为数不多的人家,反倒一如既往,偶尔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起争执,不肯在村里村外丢面子,有时会找到城里的旧人来求证论理、主持公道。

“城里人”自然知道,农村没有一些城里人想象的那般诗意、淳朴和美好,甚至更多的是丛林法则式的愚昧、狭隘和残暴,但他们仍会以过来人身份,劝导执拗不化的乡亲,今天所有的斤斤计较,将来都会云散烟消,被时间一一打败。

⑽的确,在他们成群结队决定告别农村生活那一刻起,故乡就注定要被时间打败了。

⑾越来越多的人搬进城后,村里再也组织不起护渠、引水、修路、挖井的队伍。

半山腰处,夏有蛙鸣冬有薄冰的池塘最终干涸,山脚下的溪边再也不见用棒槌捶打衣物的女人,通往田地的道路逐年垮塌荒废,村头洼地的水井渐渐被淤泥石块填埋。

⑿时间打败了这些属于农村的公共设施,也就从根基上瓦解了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即便是村里最强势的男人和最壮实的女人,也只能自生自灭。

被扼住咽喉的故乡,只能苟延残喘。

⒀“村上死个人,眼瞅着就抬不上山了。

”在他们这茬人嘴里,这是形容故乡衰落的最有力道的话;

而在心里,这句话也时时让步入晚年的他们不安和恐惧。

⒁时间就这样打败了他们这代人,也打败了故乡吐故纳新的能力。

我一度以为,逃离农村的人们会摆脱被打败的命运。

⒂只是现在我才发现,告别乡村进入城市的我们,其实和他们一样被时间打败得溃不成军。

不满三岁的女儿,不知祖坟为何物,站在坟前喜笑颜开,徒留我和父亲神情凝重;

望着车窗外连绵不断的丘陵山峰,她随口而出的是“小乌龟爬山坡”;

望着那个喊我乳名的老奶奶,她一脸茫然。

眼前的老人孩子,对她来说,全是陌生人,倒是邻居养的一只踱步的公鸡和几只母鸡以及拴在树下的山羊令她兴奋,那是她在电视和手机视频里认识已久的“朋友”。

⒃她不知道,在故乡被时间打败之后,我和她都将成为回不去故乡的人。

(选自2015年02月25日《中国青年报》,略有删节)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于故乡被时间打败始终感到无可奈何。

*B.本文环境、人物描写和情节的推进,都能很好地为表现主题服务。

C.作者将客观叙述描写和主观感受抒写相结合,笔调凝重深沉。

D.作者内心苦苦挣扎,对故乡被时间打败心有不甘。

【不是小说。

没有情节。

5.第⒂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请作简答。

(6分)

【反衬(“对比突出”)(1分)了女儿对于故乡的人、事、物的陌生淡漠(3分),更加突出表现了作者面对面目全非的故乡所感受到的无奈和失落(3分)。

(本题最多得6分)】

6.清代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张英得知在安徽桐城老家的家人与邻居争墙基地界的事后,写了一封信给家人,该信是一首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便拆墙,后退三尺让路。

(5分)

请联系这个故事与本文内容,简要说说本文第⑼段画线句子的内涵与张英诗句的内涵有何异同。

【参考要点:

相同处都是说风物长宜放眼量(不值得为眼前利益斤斤计较)。

(3分)不同处:

张英诗句主张强势一方应该主动作为,谦让友善。

(态度主动退让,与邻为善);

(2分)第⑼段画线句子意思是争执双方的任何得失都经不起时间消磨,无须斤斤计较。

(态度消极无奈,在时间面前人很可怜,任何争斗都无价值)。

(2分)(不求全面,意思对即可。

本题最多得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7~9小题。

材料一浙江一小学叫停家长签字:

检查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

杭州网2017-09-18

事件:

学校取消“家长作业”

近日金东区实验小学发出一份公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教师公约之作业篇》。

里面提到“认真批改作业,是每一位老师的基本职责!

我们希望学生拥有这样的认识:

检查作业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妈妈的事……从今天起,我们想改变‘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现状,取消规定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签字的要求……”

同时,实验小学还发布了《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学生公约之作业篇》,内容大致如下:

“认真完成作业,是每一位同学的基本职责!

我们想改变这样的作业场景:

妈妈在身边唠叨不停,爸爸在桌旁眉头紧锁……从今天起,给我一方书桌,给我一份安静,我会成为作业的主人……”

现状:

大多数学校都有让家长签字的要求

记者也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做了一个调查,没想到“家长作业”真的普遍存在。

金华的市民吴先生是一位初三学生的家长,他说作业让家长签字那是每天必须的。

东阳的吕先生给记者看了学校发来的短信记录,每天老师都会把一天的作业以短信的形式通知给家长,并且都会在最后提示让家长检查后签字。

看到记者在朋友圈的调查后,有位金华的老师还打趣地说应该去调查一下哪所学校是不要家长签字的。

由此可见,取消“家长作业”,应该是一件不走寻常路的事情。

那么这位校长又是怎么想的呢?

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方青说:

“现在有些家长都以孩子为中心。

接送、陪做作业,陪吃饭、陪玩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这样子孩子缺少了很多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的机会,会让他们养成依赖性。

“我做了校长之后也经常会和家长聊天,结果发现大家都有同样的焦虑,要检查作业、要纠错、要批改,很多学生作业演变成了家长作业,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压力,所以我觉得学校有必要科学引导,倡导家长不参与作业检查,提倡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由老师承担起应担的责任。

材料二:

五成以上的人认为家长给家庭作业签字合理

《新京报》2017年09月23日

近日,浙江金华金东区实验小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本期“京报调查”(新京报与清研智库联合推出)就此展开调查。

你有没有过给家庭作业签字的经历?

(单选)

81.1%

没有

18.9%

你认为学校要求家长给家庭作业签字合不合理?

合理,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54.3%

不合理,学校转嫁责任

34.9%

不好说

10.8%

你认为为保证义务教育的效率,学校与家长应该怎样做?

(多选)

学校尽职传输知识、检查作业,家长言传身教、提供良好氛围

45.1%

学校与家长加强沟通,及时知悉学生情况以因材施教

13.0%

学校与家长可以相互“越界”,全方位指导学生

41.9%

受访者背景资料(样本:

1343人)

性别

男:

49.5%

女:

50.5%

受教育程度

高中及以下:

12.5%

大专/高职:

25.9%

大学本科:

53.8%

硕士及以上:

7.8%

7.以下哪项表述符合金东区实验小学校方的观点?

(3分)

A.批改作业和检查作业是老师的基本职责,应该制止家长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

*B.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是为了让每一位同学更认真地对自己的作业负责。

C.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是社会的普遍要求,这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D.家长检查作业是当今孩子缺少独立生活、独立学习机会的主要原因。

【A.“制止”不对。

C.“社会的普遍要求”不对。

D.“主要原因”不对。

8.下列关于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金东区实验小学关于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的两份公约,角度不同,内容相关度高。

B.从杭州网的调查看,金东区实验小学的做法在当地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

*C.金东区实验小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的举措,出发点就是解放家长。

D.关于检查作业问题的社会现状和社会倾向的调查,“京报调查”的结果与杭州网的近似。

*E.“京报调查”所提供的“受访者背景资料”与调查内容和价值没有必然关联,应该删除。

【C.“出发点就是解放家长”不对。

D.“与调查……价值没有必然关联,应该删除”不对。

9.材料反映了金东区实验小学的校长的意见,还反映了特定社会群体的主流意见。

请你把其中一方的意见(观点及理由)用不超过40字表述出来。

(4分)

【答案示例一:

为了落实教师职责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学生职责)(2分),应该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应该取消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签字的要求)(2分)。

答案示例二:

为保证义务教育的效率(为保证家长知情权和发挥其指导作用)(2分),应该由家长给家庭作业签字(应该要求家长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2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

父训,护羌校尉;

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

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

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

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

“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

”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

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

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

母常非之,曰:

“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

“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

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

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

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

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帝曰:

“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

”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

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

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

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

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

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

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

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

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

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参考译文】

和熹邓皇后邓绥,是太傅邓禹的孙女。

父亲邓训,是护羌校尉;

母亲阴氏,是光烈皇后堂弟之女。

邓皇后五岁时,太傅夫人很疼爱她,亲自为她剪发。

夫人年老眼睛看不太清,误伤邓皇后的额头,邓皇后忍住痛苦不吭声。

身旁看到的人感觉奇怪就问邓皇后,邓皇后说:

“不是不痛,太夫人怜爱我为我剪发,不忍伤老人心意,所以忍着不喊痛罢了。

”邓皇后六岁能读史书,十二岁通读《诗经》《论语》。

每当诸位兄长诵读经书,她总虚心请教。

她的志趣在研究诗书典籍,而不过问居家事务。

母亲常常批评她,说:

“你不学习女红来为将来做衣裳做服饰之用,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

”邓皇后难以违拗母亲的话,白天操练女红,晚上就诵读经书典籍,家人称呼她为“诸生”。

她父亲邓训认为她与众不同,无论大小事,往往和她详细计议。

和帝永元七年,邓皇后与诸家女子一同被选入宫中,进入掖庭成为贵人,时年十六岁。

她恭谦肃穆,小心谨慎,一举一动,中规中矩,和帝深深地嘉许而喜爱她。

邓皇后有病,皇帝特许她的母亲和兄弟入宫服侍医药各事,而且不限定留宫的日数。

邓皇后对和帝说:

“宫中禁地至为重要,而使外家的人久留禁宫之地,对上来说让陛下蒙受偏袒私幸的讥讽,对下来说使我获得不知足的讥刺。

上下两相受损,我实在不情愿啊!

”和帝说:

“别人都以获允经常进入禁宫走动为荣幸,而你却反以为忧虑,深深地自我克制,常人难以相比啊!

”和帝每次想给邓皇后家族里的人加官晋爵,邓皇后就哀求辞让,所以她哥哥邓骘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而已。

元兴元年,和帝去世。

殇帝刚出生只百余日,邓皇后就迎立他为皇帝。

殇帝尊邓皇后为太后,太后临朝听政。

这个时候刚刚遭受大丧之事,法规禁条没有完备。

宫中丢失了一箧大珠,邓太后考虑到,如果加以拷问,必定伤及无辜。

于是亲自检看所有宫人,观察她们的脸色和神情,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了。

左右侍从没有不叹服的,认为邓太后圣英明哲。

等到殇帝去世,邓太后决定迎立安帝,仍临朝听政。

因接连遭受大丧之事,老百姓苦于差役,殇帝的随葬品以及各项丧葬之事,事事都减省节约,只有常规的十分之一。

自从邓太后临朝听政以来,水旱之灾共有十年,周边外夷入侵,国内盗贼兴起不绝。

太后每听到老百姓遭受饥荒,有时通宵不能入睡,亲自减少或撤除生活供给,用以救济灾难困苦,所以天下恢复太平,年景又丰收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B.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C.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D.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

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B.“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贵人”,皇帝妃嫔封号之一。

东汉光武帝时始置,其位仅次于皇后,清代置贵人于嫔位之下,后世也把贵人当作对地位尊崇的人的尊称。

*D.“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崩殂、驾崩、仙逝、薨、不禄”等等。

【天子死曰“崩”;

诸侯死曰“薨”;

士大夫死曰“卒”;

士死曰“不禄”;

庶人死曰“死”;

仙逝即去世,像仙人一样离开人间,是对“死”委婉的说法。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

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出声。

B.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不娇宠。

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她对皇上特许她母亲和兄弟入宫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绝。

*C.邓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

有一次宫里丢了大珠,她不想严刑逼问导致伤害无辜,而是通过察言观色判定了作案者。

D.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

她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苦,减少自己的生活用度,天下恢复了丰足。

【“首服”说明偷窃者是自首服罪的,并不是邓皇后亲自找出来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

(2)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

(1)(5分)身旁看到的人感觉奇怪就问邓皇后,邓皇后说:

”关注点:

左右见者、怪、哀怜、难各1分,大意对1分。

(2)(5分)于是亲自检看所有宫人,观察她们的脸色和神情,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了。

关注点:

亲阅、颜色、首服、以为圣明各1分,大意对1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

还山宅

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注]。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槎(chá

):

指小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出时令,为写景规定了时间;

点题写出事件,交代了沿途的作为。

*B.第二联描写了“芳草”、“落花”扣首句“暮春”,营造了萧条、冷凄之境。

C.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仗,又有句内对仗。

D.第三联写昔日经行之处,这些景物勾起诗人对昔日徜徉山水之乐的回忆。

*E.第四联展示了山宅风貌,写出了鸟散去前后环境的对比、作者心情的对比。

15.本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试作简析。

【写出了作者轻松自在悠然自得心无挂碍的心情。

(2分)沿途不急不忙徘徊赏玩的行为、对沿途所见景物的观赏之细、欣悦之情,(2分)回到旧宅后对熟悉景物的认同和舒适之感(2分),都表现了轻松自如的心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写了人生应达到的三种境界,其中两种是“至人”“神人”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