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石油工程装备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海洋石油工程装备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石油工程装备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技术壁垒15
(3)人才壁垒16
(4)系统化建造能力壁垒16
六、行业监管情况及主要法律法规17
1、行业监管部门17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20
(1)主要法律法规20
(2)行业标准20
(3)产业政策21
七、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23
1、有利因素23
(1)需求的持续增长为海洋油气开发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3
(2)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24
(3)中国具备承接全球海洋工程制造中心的优越条件24
2、不利因素25
(1)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偏弱25
(2)高端人才的缺乏25
(3)核心技术和核心材料受制于国际巨头26
一、行业发展概况
1、石油及其储量分布
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状混合物,其成分为分子量由小到大的各种碳氢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可经分馏及其他复杂工艺加工为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以及用作制造塑料、化肥、化纤、医药等的化工原料,用途非常广泛,被誉为现代工业的血液。
石油由远古生物遗体沉积形成,埋藏在称为圈闭的地质构造中。
截至2013年底,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为2,382亿吨,在各地区间的分布见下图所示,其中中国石油探明储量约为25亿吨,仅占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1%强。
2、海洋石油前景广阔
据英国石油公司(BP)在最新发布的《2035
年全球能源展望》
报告称,2013年-2035年期间,全球能源需求可能增长37%,年均增速达14%;
几乎所有的能源增长(95%)均来自于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非经合组织,其能源消耗在2012-2025年之间平均增长为
23%。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世界能源展望2014》(WorldEnergyOutlook2014)报告指出:
2014到2040年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37%,其中,原油需求量将从2013年的9,000万桶/天提高到2040的10,400万桶/天。
为满足2030年的需求预期,石油和天然气上游开发需要投资9,000亿美元。
一次能源消费增长情况预测(数据来源:
BP《2035年全球能源展望》
随着全球和国内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对原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据海关总署2015年1月13日公布数据,2014年我国进口原油31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为596%,较2013年的57%上升26个百分点,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已经接近60%。
而同时,随着陆上油气勘探日趋成熟,全球油气储量增长减缓,
发现的油气藏规模越来越小,发现难度越来越大,油气产量不断递减,大油气田日趋枯竭,例如:
墨西哥湾成熟油田的开采量每年下降20%,这导致石油和天然气产业向海上油田进军。
据统计,海洋油气储量为13,125亿桶油当量,占全球油气总储量的358%,海洋待发现油气资源为8,267亿桶油当量,占全球的498%。
据2008年《关于新一轮全国资源评价和储量产量趋势预测报告》,我国海洋石油资源量为246亿吨,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23%;
海洋天然气资源量为16万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0%。
因此,我国海洋油气整体开发潜力较大,是未来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国家战略已经列入党的“十八大”报告,海洋油气开发战略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实施。
3、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发展概况
海洋石油工程主要由海工装备与油田服务两大块组成。
从海洋石油工程服务产业链来看,海工装备制造集中在油田建设中,而油田服务贯穿在石油勘探、油田建造、石油开采各个环节,产业链分布比较广。
2011年9月16日,国务院出台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在十七届五中全会时就已经把发展海洋经济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明确提出了提高海洋开发综合管理能力,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纳入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战略提出到2015年,基本形成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设计制造体系,基本满足国家海洋资源开发的战略需要;
到2020年,打造若干知名海洋工程装备企业,基本掌握主力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制造技术,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列,无疑目前已经处于行业的领军企业将会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工程设计、结构物(开发生产装置、平台等)及高端装备建造和海上施工是海洋石油工程整体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三个链环。
按照传统的海上石油开发方案,目前处于垄断地位的中海油集团所属公司的工程建设产能远不能满足海洋油气开发的需求,成为进一步扩大海洋石油产量的瓶颈因素。
因此,针对我国海上油田的基本特点,依靠国内的研发力量,开发可靠性高、成本低的新型海上石油开发方案及其相应的结构设施、工程装备和施工技术,建设海洋石油开发工程专业技术服务、高端装备制造能力和海上作业支持基地,用以挖掘我国海上石油资源,解决我国油气资源紧张将是长期的发展趋势。
4、海上边际油田开采模式
海上油气产量的增加主要依靠两方面,一是深海油气田的开发;
二是浅海边际油田的开发。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指出,要加强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通过引进消化国外深水油田开发技术,掌握深水油田开发的工程设计、建造、安装等关键技术,实现深水油藏开发技术的重点跨越;
通过“三一”模式和“蜜蜂式”采油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开发海上边际油田,形成一套集成创新的边际油田开发技术。
边际油田通常指“由于各种原因(地理、地质、技术或征税)在给定的经济条件下被测定为用常规方法开发没有足够经济效益的油田”。
在中国浅海海域内,尚有大量的边际油田,单是渤海湾的边际油田储量就接近13亿吨。
至2001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发现海上油气构造179个,其中,已建成投产的油气田只动用了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的43%左右,尚有约57%未能得到开发,究其原因,未开发的57%的石油地质储量均属于边际油田。
因此,边际油田的开发,不仅可以弥补我国石油产量的不足,而且对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取得共识的边际油田开采模式为“三一”模式和“蜜蜂”模式。
而不管采用哪种开采方式,均需要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盈利目标,否则将不能进行开发。
因此,边际油田不能开采的原因是采用常用的开采技术或产品经济效益评价差或达不到盈利目标;
中海油在制定科技发展规划中也着重指出:
“开展海上边际油田的开发研究是开发海上油田三大技术难题之一。
其中,尤以油田开发用的钢制平台的研究应作为重点。
”这是因为采油平台在油田开采中最为核心,且其制造、安装费用在总费用中占比最高。
国际海洋工程行业正在探索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的低成本解决方案,主要的技术路线一是通过将移动平台的技术与固定平台的功能相结合,通过重复利用解决边际油田的分摊成本问题;
二是利用海洋软管取代现有的海底钢管,一方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重复利用。
二、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点
1、周期性
海洋石油工程市场与油公司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密切相关。
油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受油价的影响。
国际原油价格高涨时,油公司将加快油田建设、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海洋石油工程行业随之进入景气周期;
国际原油价格长期低迷时,油公司将推迟油田建设、缩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海洋石油工程行业也会受到明显影响。
另外,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有关产业政策的调整也会影响行业景气度。
2、区域性
我国的海洋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珠江口本地和南海北部湾三个盆地。
其中渤海油气产量占三大盆地的61%,但南海远景储量大,包括了珠江口和北部湾两大盆地,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
北部湾地区在未来几年可能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主产区之一。
因此,
本行业在产品销售或服务的地点上体现出向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地区集中的区域性特征。
3、季节性
由于石油工程行业的国内客户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这些客户一般在每年10月份制定采购计划,由决策部门确定投资计划后,通常在年底或是第二年年初开始实施招标。
因此,海洋油气装备的国内订单一般是在每年的11月份以后陆续签订。
签订订单后,要根据项目要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制造及施工,一般产品交付给客户后确认收入,服务按照完工进度确认收入,收入确认多集中在下半年,导致油田服务企业上半年的收入和利润与下半年相比处于偏低水平,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波动特点。
此外,位于北方的渤海湾油田冬季受天气寒冷及海洋水面结冰等因素影响不适宜开展大规模建设,南海油田的开发建设则不受季节影响。
三、行业市场规模
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目前的年需求量约400-500亿美元,我国“十一五”期间用于海上油气资源开发投入已达1,200亿元,为实现“十二五”产量目标,在中国的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将会再建设5,000万吨的生产能力。
截至目前,中海油的项目已在渤海以及南海北部“全面开花”。
数据显示,中海油目前共建设海上油田83座,生产装置170多座;
中海
油2015年确定在建项目共7个,产量增长10-15%,达到475-495油当量桶,开发投资469-536亿元,增加10余个新平台,直接用于海上的钢材加工量需要20余万吨。
目前,中海油浮式生产储油轮一条在建、十多条在用;
陆上处理终端共13座,其中4座在建;
海底管线已达到5,300多公里。
“十二五”期间中海油海底管线还将有1,000多公里的建设量。
而此数据尚不包含目前正在进行规划的20余个边际小油田开发的工作量。
目前海洋工程装备已被列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十二五”期间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规划》,海洋工程装备未来有望得到国家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包括税收、金融方面的扶持等。
而海工装备同时也属于装备制造业,因此还可享受国家针对装备制造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如首台(套)设备的财政补贴等。
刚刚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也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深海探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
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的开发和工程化。
形成海洋工程装备综合试验、检测与鉴定能力,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
在未来十年中,一个新的装备建设和发展高潮将会到来,这些装备和设施将支撑起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和海洋能源工业走到世界前列,同时带动国内造船、装备制造、材料、冶金、精密仪器等行业向“高精尖”发展,催生一批在全球行业中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中国公司。
四、行业价值链
1、行业上下游情况
上游行业为钢材及塑料等行业,主要包括高分子材料、钢带、扁钢、钢材、焊材、涂料以及各种设备制造行业;
下游行业为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
2、与上游行业的关系及其对本行业的影响
上游行业为钢材及塑料等行业,主要包括高分子材料、钢带、扁钢、钢材、焊材、涂料以及各种设备制造行业。
(1)原材料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产品的采购成本;
(2)原材料的质量会影响到产品的品质和可靠性;
(3)部分高端原材料主要依靠进口,供货周期长,使制造企业产生很大的库存压力和资金压力,导致运行成本增加。
3、与下游行业的关系及其对本行业的影响
在我国,海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主要被中海油所垄断。
总体而言,海洋石油工程行业的发展与石油公司的勘探和开发投入密切相关,原油价格的上涨以及油气需求量的增加等因素,都有可能刺激石油公司加大勘探开发投入力度,有利于海洋石油工程行业的发展壮大。
海洋石油工程行业直接服务于石油公司,市场规模由石油公司的勘探及生产投资直接决定,而油气需求量、原油价格等因素则通过间接作用于勘探及生产投资而作用于海洋石
油工程市场。
原油价格的波动本质上由供需决定的,需求对原油的价值影响极为显著,而经济面的好坏是影响原油需求的基本因素。
另外,能源供给结构也决定了海洋石油工程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受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降低石油进口的比例,石油公司勘探开发投资的增加,三大石油公司的海外战略,以及对非常规油气能源的开发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未来国内油田服务行业将持续快速发展。
五、行业竞争情况及行业壁垒
1、行业竞争状况
海上油田技术服务、海洋工程施工作业服务和海洋油气装备制造行业已经形成市场化的竞争格局,公司所面对的中海油各分公司在进行技术服务和施工服务时普遍采用招投标制度,并对投标者进行资格审查,在投标阶段各厂商都面临其它厂商的直接竞争。
以海洋油气装备制造领域为例,行业竞争格局具备以下特点:
(1)欧美等西方国家是世界海洋油气开发的先行者,也是世界海洋工程设施与装备技术发展的引领者。
虽然世界制造业向亚洲国家转移,但欧美企业在高端海洋工程核心设施制造和设计方面仍然占据垄断地位。
欧美企业的普遍特点是技术实力雄厚,以高端产品为主,具有较强的总装、调试能力,多是以提供一体化服务为主的总承包商。
(2)亚洲国家在海洋油气平台等方面具备了较强的制造能力。
新加坡和韩国是亚洲海洋工程设施领域的领先国家,在自升式钻井平
台、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生产平台等方面具备较强的建造能力。
亚洲虽然在设施制造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在设计方面与欧美存在较大差距。
(3)中国海洋工程市场在政策支持下,正在承接全球海洋工程行业的产业转移,中国企业已经全面涉足包括海洋工程产品设计、配套设施制造、海洋工程总承包建造的整个产业链。
尽管如此,在设计、上游核心设施及高端制造领域,中国海洋工程制造企业仍要依赖国外企业。
(4)海洋工程装备行业,是为海洋开发提供设施和装备的战略性产业,随着海洋开发步伐的加快,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机遇,但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了这一产业的重要性,并开始抢占这一领域,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2、行业壁垒
(1)业绩壁垒
海洋油气开发具有高风险、投资大的特征,一根海洋软管或一套可迁移自升降海上生产平台的造价(包括设计、制造和安装)均可能达到几个亿,因此在设计和制造产品时,首要考虑的是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而由于为客户提供的产品是定制化产品,定制化产品的非标准化特征使客户难以判定供应商或承包商是否可以按照要求按时保质提供。
出于最大限度降低项目风险的考虑,客户通常首要关注的是产品供应商或项目承包商的过往业绩,尤其是供应商或承包商是否
在近期内承接过相同或类似的产品或项目、以及是否如期、安全、保质的完成。
另外,一个新产品或新供应商进入市场后,客户往往需要在经过2~3年试用确保安全可靠的情况下才会继续使用新产品或新供应商,如公司海洋复合软管在2010进入中海油市场后,在2013后才进入到海洋复合软管的拓展阶段。
因此,以往的成功案例往往成为新入者的主要壁垒。
(2)技术壁垒
海洋复合软管制造是专业化程度很高的产品,需要依据不同油气田的情况、进行定制化的设计,涉及材料技术、设计技术、工艺技术、接头技术、制造技术、监测技术、海上施工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获得均是公司自主研发或与设备制造厂一起研制获得,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可迁移自升降海上生产平台的技术含量也很高,包括平台结构整体设计技术、平台运输稳定性分析技术、筒形基础技术、沉淀基础技术、升降技术、制造技术等多项前沿科技领域,用于解决海洋油气开发平台的定位与系泊、浮动状态下海洋工程平台的钻井、完井、油气水分离、废水排放、海上油气储存和输送等各类难题。
这些技术的获得需要有雄厚的技术积累。
而整体的海上边际油田开发技术不仅包含上述的海洋软管制造和可迁移自升降海上生产平台的设计、制造,还需要根据不同海域、不同油气田情况选择高可靠、低成本的开发方式,其技术含量更高。
行业的上述技术复杂性和创新性使得相关生产设施的供应商也必须具备较高的技术储备和技术水平,从而对新进入者形
成较高的技术壁垒。
(3)人才壁垒
无论是海洋软管还是可迁移自升降海上生产平台,对于国内来说都是新生事物,而这些产品和技术均是公司经过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技术积累和研发而得。
这些产品和技术的设计、制造、海上施工安装和完整性管理均需要经过培训拥有成熟专业经验的研发团队、技术团队、生产团队和海上施工团队,行业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一支经验丰富、稳定的专业服务团队。
(4)系统化建造能力壁垒
海洋软管制造是集设计、采购、制造和安装(EPCI)于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分工明确、统筹管理的制造体系和执行有力、经验丰富的项目团队。
在项目承接阶段,就需要设计、项目管理、建造、采办、质检和环境安全等专业团队协同合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项目计划。
在设计阶段统筹考虑生产建造、质量检验、环保安全等要求以及原料供应、场地布置、人力资源等因素,设计方案确认后项目管理、建造、采办、质检和环境安全等专业应分工合作,严格执行设计方案和各项制度体系,制度体系根据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不断完善提升。
系统化的建造能力是行业新进入者的壁垒之一。
六、行业监管情况及主要法律法规
1、行业监管部门
海洋石油工程及专业设备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各企业面向市场独立自主经营,按市场规律运作,各主管政府职能部门从不同方面对行业进行监管,行业协会进行自律规范。
1982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在原石油工业部所属海洋石油勘探局和南海石油勘探指挥部基础上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以立法形式授予中海油在中国对外合作海区内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全面负责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业务,借以培育和发展我国的海洋石油产业。
中海油于20世纪90年代确立了“油公司集中统一、专业公司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并建立了包括下属油公司、各专业公司在内的庞大业务体系。
现行法律法规不限制中海油系统以外的其他企业为拥有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专营权的中海油油公司提供包括海洋石油工程设计、建造、安装及维修等在内的专业服务。
行业内企业与中海油既有在业务上合作的一面,也有受其管理与领导的一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产业协调司为对口部门负责对包括海洋石油行业在内的全国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进行宏观指导,进行行业发展规划的研究、产业政策的制定,审核重大建设项目、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重大项目,指导行业结构调整、行业体制改革、技术进步和技
术改造等工作。
目前,政府行政管理主要通过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行业发展规划等指导各行业的协同有序发展。
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负责拟订油气开发、炼油发展规划、计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承担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有关工作,承担国家石油、天然气储备管理工作,监督管理商业石油、天然气储备。
国家海洋局是国家海洋规划、立法、管理的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其相关职能有:
监督管理海域使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观测预报和海洋灾害预警报、组织海洋科技研究及综合协调海洋监测、科研、倾废、开发利用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为交通运输部直属行政机构,履行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船舶及相关水上设施检验和登记、防止船舶污染和航海保障等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责。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负责拟订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房屋和市政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施工许可、建设监理、合同管理、工程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
拟订工程建设、建筑业、勘察设计的行业发展政策、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
拟订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安装企业、建筑装饰装修企业、建筑制品企业、建设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咨询单位资质标准并监督执行。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安监总局”)对海洋石油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安监总局设立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以下简称“海油安办”)作为实施海洋石油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的
执行机构,海油安办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分部分别负责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海洋石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负责拟订并实施环境保护规划、政策和标准,组织编制环境功能区划,监督管理环境污染防治,协调解决重大环境保护问题。
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中文简称中石协,英文缩写CPEIA)成立于1985年,是由从事陆地和海洋石油天然勘探开发、钻井、采油采气专用设备及相关配套设备、石油管材、油气管输送设备等生产、经营企业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化工等大公司及其下属企业、相关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等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石油石化装备制造行业组织。
中石协分支机构之一海洋油气工程装备专业委员会由全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设备、钻井平台、油气储运设备等制造企业及相关科研院校等会员单位所组成,秘书处设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工程建设部。
除此之外还有中国海洋工程学会、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等相关自律组织。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1)主要法律法规
(2)行业标准
(3)产业政策
海洋石油工程及装备服务于海洋石油开发,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大力推动其加快发展,较为重要的行业政策如下:
七、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需求的持续增长为海洋油气开发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石油消费需求增长的影响下,
国内外各大油气开发公司纷纷加
大石油勘探开发投资力度,为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另外,由于大量海洋油气开发平台和海底输送管道接近设计寿命,面临更新换代的要求。
在新增的装置需求和原有设施装置的更新改造的共同作用下,海洋油气开发装备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开采年限的增加,原有油田的年产量逐渐减少,而油公司在消费需求的推动下需要保证每年油气产量的递增。
为了增加油气产量,一方面要开发深海油田,另一方面也要开发海上边际油田,开发海上边际油田为公司所在的海洋石油工程细分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
(2)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
为支持海洋油气开发装备行业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和规划,助力海洋油气开发装备行业发展。
这些政策和规划包括《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发[2006]6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海洋工程装备工程实施方案》等。
(3)中国具备承接全球海洋工程制造中心的优越条件
在政府支持及自身努力下,中国企业已经全面涉足包括海洋工程产品设计、海洋工程制造、海洋工程总承包建造在内的整个产业链。
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众多优良的港口和大型海洋工程建造基地,国内外海洋工程的龙头企业均在国内建有海洋工程生产基地;
在成本方面,中国在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方面优势明显,将成为吸引海洋工程产业向中国转移的重要因素;
在制造水平方面,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从仅能承接简单模块的单一建造能力发展成为具备承接各类海洋油气开发装备的系统化设计能力和规模化建造能力;
在人才配备方面,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教育普及程度较好,机械工业、海洋科学、矿产资源等领域的众多科研院校培养了大量工程技术人才。
综上,中国已具备承接全球海洋工程制造中心的各项条件。
2、不利因素
(1)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偏弱
受制于技术、质量、销售等方面的因素,中国品牌特别是中国制造业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偏弱。
中国企业往往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改变国际高端客户的思维定势并赢得他们的信任,中国品牌经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2)高端人才的缺乏
随着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