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初中《科学》课程之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8238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9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初中《科学》课程之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浙江初中《科学》课程之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浙江初中《科学》课程之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浙江初中《科学》课程之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浙江初中《科学》课程之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初中《科学》课程之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

《浙江初中《科学》课程之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初中《科学》课程之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初中《科学》课程之运动和力Word下载.docx

电风扇工作时转动,电能转化为动能;

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篮球在水泥地上上下跳动,动能和势能在相互转化。

课后拓展

融会贯通

1.下列运动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汽车在公路上行驶B.我们正在成长

C.电灯发光D.闪电

2.下列运动属于生命运动的是()

A.飞机飞行B.流星划破天空

C.柳树枝条插在土中成长为柳树D.下雨时打雷

3.能具有多种形式,请填写下列情景中能的形式:

(1)人和动物要吃食物:

(2)很强的声音能将玻璃杯震碎:

(3)植物生长需要阳光:

(4)枯黄的树叶飘落地面:

4.下列运动中,具有机械运动的是,具有声运动的是,具有电运动的是,具有光运动的是,具有热运动的是,具有生命运动的是。

运动员在进行短跑比赛②电灯在工作③春天百花争艳④喇叭在放音乐

⑥瀑布⑦雷电⑧种子发芽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⑩阳光普照大地

5.运动的物体具有,物体被举高或者发生形变而具有的能是,它们合称。

6.弹弓是一种玩具,如图,在橡皮筋上扣上石子,拉紧后放手,石子就飞快地射出,此时石子的运动是运动,上述过程中是能向能转化。

延伸提高

7.机械式闹钟要上发条,这实际上是使发条积蓄()

A.动能B.电能C.势能D.热能

8.电能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能,它可以通过各种用电器把电能转化成我们所需要的能,说出下列用电器把电能转化成什么能:

日光灯:

电风扇:

电炉:

电动机:

蓄电池:

9.如图,为了把三颗相同的铁钉a、b、c钉进木板,先把三颗铁钉插入木板中同一深度,再让同一铁块从不同高度下落,打击a和b,换用一个质量更大些的铁块从与打击a的铁块的高度相同处落下打击c,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比较a和b,说明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积蓄的势能越多。

B.比较a和b,说明质量越大的物体,积蓄的势能越多。

C.比较a和c,说明同一高度处,质量越小的物体,势能越小。

D.铁钉进入木板越深,说明被举高的物体积蓄的势能越多。

课本练习答案提示

P491.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生命运动2.势能动能3.势能电池

课外实验

课本中有一段文字:

“当一块石头向你飞来时,你肯定会躲开,以避免被它击伤.这是因为运动着的物体具有能,这种能叫做动能。

我们可以猜想,如果飞来的石头质量大些,飞得快些,被击伤可能就更严重些。

这意味着石头的动能大些.由此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如图,让钢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打击水平面上的木块,木块被撞出一段距离,这个距离越远,说明钢球撞击时的动能越大。

请你做这个实验,验证猜想正确与否。

第二节机械运动

在我们周围,你能列举出:

哪些物体是运动的?

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哪些物体运动得快?

哪些物体运动得慢?

在所有运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是机械运动,本节我们就学习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机械运动?

请列举出几个例子。

2.尽管事实上是地球绕着太阳转的,人们却常说太阳东升西落,这是为什么?

3.飞机飞得快还是汽车开得快?

你是怎样得出结论的?

1.运动和静止相对性

2.机械运动分类

 

3.速度

4.平均速度:

对变速直线运动,

表示一段时间内或者一段路程上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例1指出“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两句诗中描述的现象中,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的。

分析和解本题要求学生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运动情况。

前句竹排在江中游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竹排相对岸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即竹排运动;

而青山走动则是以竹排为参照物的。

例2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就越大。

B.物体的运动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就越少。

C.物体的运动速度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D.上述说法都有道理。

分析和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对匀速直线运动而言,运动快慢是恒定不变的,即速度不变,则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不变的,但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花的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就越大。

例3在龟兔赛跑中,众多的动物观众看到兔子比乌龟跑的快,这是根据什么得到这样的结论的?

由于兔子骄傲地认为自己肯定比乌龟快,途中轻松地睡了一觉,结果到终点时,乌龟早就到达终点,裁判员判定乌龟胜利,它的依据又是什么?

分析和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能力。

观众看到兔子比乌龟跑得快,依据是:

兔子和乌龟同时运动的时候,在相同的某一段时间内进行比较,兔子比乌龟通过的路程大;

而裁判员判定乌龟胜利的依据是:

通过所有(相同的)路程乌龟所用时间比兔子少,因而在整段路程上比较时,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大。

例4一辆汽车从早上9点整出发,驶上一条平直高速公路,中午11:

30到达目的地,一共走过了200km,求汽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和解本题是对公式

的运用,对计算题的解答,应注意解题格式。

由已知,出发点到目的地的路程s=200km,

所花时间为t=2.5h,

km/h=80km/h。

例5在一次爆破作业中,用了一条90厘米长的导火线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6厘米/秒,点火者在点燃导火线后立即以5米/秒的速度跑开,请你估算一下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700米远的安全区?

分析和解因为是估算,我们可以认为点火者是匀速跑开的。

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判断人是否能安全到达安全区。

方法一:

比较距离

导火线燃烧的时间为

s=150s,这就是点火者跑向安全区所应有的时间。

在这个时间内,点火者离开爆炸点所跑的距离为S=v×

t=5m/s150s=750m>

700m,大于所需要的安全距离。

方法二:

比较时间

s=150s,

而点火者跑到安全区所需的时间为

s=140s,说明点火者能够到达安全区。

从本题中可以看到,在运用

解题时应注意:

(1)公式的变形:

(2)要注意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本题中对导火线和点火者分别有路程、速度和时间三个对应物理量。

1.具体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或者研究物体做怎样的运动,都是相对于而

言的。

2.有一首词写道: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这里“看山恰似走来迎”是选择的参照物是,而“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则是选择为参照物。

3.跳伞表演时,甲、乙两个跳伞员手拉手从飞机上一起跳下,在下降时,如果以飞机为参照物,他们是的;

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的;

以乙跳伞员为参照物,甲是的。

(填“运动”或“静止”)

4.下列运动中,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①打算盘时,算盘珠子在杆上的运动;

②推铅球时,铅球离手后的运动;

③没有风时,雨滴的下落;

④飞机起飞前在跑道上滑行的运动;

⑤地球绕太阳公转。

5.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运动。

如甲图的小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①—②,②—③,③—④,④—⑤四个相等间距的路段,所用的时间是的(以上二空填“相等”或者“不相等”)。

乙图中的小汽车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通过①—②,②—③,③—④,④—⑤等路段,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

3:

5:

7,则它们之间的路程之比是。

6.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标准来研究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

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D.研究物体运动,选取地面作为参照物是最适宜的,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7.火车的速度是72km/h,汽车的速度为20m/s,则()

A.火车的速度大B.汽车的速度大

C.二者速度一样大D.无法确定

8.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3.84105km,则由地球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束,经过s,可以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光束。

9.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运动了150m,则它在第3s内的速度是。

10.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向右运动,乙车可能运动

D.甲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11.在校田径运动会上,小明和小王在100m决赛中分别以12.4s和13.8s的成绩获得冠军和亚军,他们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

根据以上数据你能判断在前50m中谁跑在前面吗?

12.飞机在半小时内沿直线飞行540km,一门火炮发射的炮弹在半分钟可以飞行24000m,通过计算说明,是飞机的速度大还是炮弹的速度大。

13.2003年1月26日,50多年来首架飞临祖国大陆的台湾民航客机,经过香港到达上海浦东机场。

如果飞机的平均速度为500km/h,台北到香港的距离为760km,香港到上海为1140km,问:

(1)飞机从台北飞经香港到上海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2)如果飞机从台北直飞上海,可以节约时间2小时42分钟,则台北到上海的直线距离是多少?

14.一辆客车在沪杭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如果司机在路边看到的指示牌如图,则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客车到达杭州至少还要多少时间?

15.在环法自行车拉力赛中,一位自行车选手开始2小时中骑了32km,并在随后1小时内骑了13km,则他在整个3小时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16.某同学在暑假旅游时,看到公路旁边有一些小石柱上刻着数字,感到很奇怪,司机叔叔告诉他,这是表示公路里程的。

于是他就根据一路上观察到的石柱上的数字和当时的时间纪录如下表格。

观察次数

1

2

3

4

5

6

7

8

里程数/km

10

15

20

25

30

35

40

观察时间

8:

18

28

49

9:

00

12

该同学乘坐的汽车是做运动(填“变速”或者“匀速”),从8:

10—9:

25,汽车的平均速度是km/h=m/s,汽车在第次观察时到第次观察之间速度最快,速度是m/s。

P541.运动静止2.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大小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花的时间多少路程时间3.运动员

测量你正常走路的速度和学校到你家的距离

仪器:

一只秒表(或者用手表、电子表代替)

场地:

操场跑道或者一段无人打扰的路

步骤:

(1)按你正常的速度行走100m,秒表记录所用的时间,根据

计算出你正常走路的速度。

(2)然后你以正常的速度从学校走到家里,有公式s=vt可以计算出学校到你家的距离。

课外阅读

成语中的物理知识——“刻舟求剑”

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它不仅具有文字简练、意味深长的特点,而且有些成语中,还含有一定的物理知识。

“刻舟求剑”这个成语中就包含着物理知识。

  “刻舟求剑”来源于《吕氏春秋·

察今》,说的是楚国有一个人带着宝剑乘船过江,当船正在行驶的时候,一不小心,把剑掉入江中,他立即用刀在剑落水的船帮处刻上记号,并宣布说:

“这儿是我的宝剑掉下去的地方。

”到对岸后,船停了下来,他便根据船上刻下的记号下水去捞剑。

结果怎么也捞不到。

  这个成语故事告诫人们,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不能不看事物的发展变化墨守成规。

而应当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求剑者所以捞不到剑,是因为选错了参照物。

如果船在静水中不动,剑沉底后,相对船的位置不再改变,这样在船上的记号下方可以捞到剑。

现在船在流水中,并从剑掉下的地方驶到了对岸,参照物自己都发生了运动,那么就不能根据它来确定剑的位置了,所以在船上的记号下方就不能捞到剑了。

第三节力的存在

前面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在地球表面研究物体的运动往往选择地面为参照物。

那么物体怎样从静止变为运动或者从运动静止下来呢?

这个问题涉及到力的作用。

本节将学习力的概念。

请思考下面的问题:

1.乒乓球向你飞来,你用球拍一挡,球就反弹回去,这是为什么?

2.用手扳弯竹片或者有机玻璃直尺,手有什么感觉?

要弯得更厉害,你应该怎么做?

3.双手鼓掌时,为什么两只手都感觉到痛?

4.提起一个装满书的书包,要用多大的力?

用什么办法测量?

1.力

2.弹力:

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反抗形变的作用。

大小:

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例1课桌上放着一本《科学》课本,那么课本受到的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课桌受到的压力的施力物体是。

分析和解课本放在课桌上,课本和课桌是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

课本受到支持力,说明课本是研究对象,是受力物体,课桌是施力物体;

讨论课桌受到的压力时,课桌是研究对象,是受力物体,课本是施力物体。

填:

课桌课本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B.两个物体没有直接接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D.用手推墙壁,人先推墙,墙再对人施力

分析和解本题考察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也是要抓住概念去进行分析判断。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的存在必然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没有物体不可能有力的存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而且相互作用总是同时发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但是力的相互作用和两个物体是否相互接触没有必然关系,比如两块磁铁没有接触的时候也有吸引或者排斥的作用。

选AB

例3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汽车开动,从静止运动起来

B.汽车急刹车

C.降落伞从空中匀速下落

D.汽车匀速转弯

分析和解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指运动速度大小或者方向发生改变,实际情景中,可能是其中之一发生改变,也可能都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不改变只可能是物体一直静止或者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4使用弹簧秤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测量的力的大小不能超过量程

B.使用前要调零

C.使用时,弹簧秤必须竖直拉

D.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所对的刻度相平

分析和解本题考查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

根据弹簧秤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去分析四个选项逐一判断。

弹簧秤使用时应注意:

观察——量程,最小刻度和零刻度线;

调节——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

判断——被测力不能超过量程,否则不能测量;

读数——视线与刻度相平。

可见A、B、D均正确,而弹簧秤测力时,只要求力的方向与弹簧的轴向一致即可,这样可以避免弹簧与外壳的摩擦而产生较大的误差,不要求力一定在竖直方向。

故选C。

1.力是对的作用。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符号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工具是。

2.踢足球时,足球从静止运动起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把一个砝码挂在橡皮筋下面,橡皮筋被拉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3.如图,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最小刻度是,此时测力计的示数是。

4.打排球时,手对排球施加了力,排球就向前飞去,说明了。

同时手感到痛,这一现象说明了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的。

使手感到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

B.一同学用力推讲台,同时讲台也施加力于该同学

C.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陷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足球运动方向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向前进,使人前进的力是()

A.人受到水的托力B.手和脚对水的力

C.水的阻力D.水对手和脚向前的力

7.用磁铁吸引大头针时()

A.大头针也吸引磁铁,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只有磁铁吸引大头针,大头针不能吸引磁铁

C.只有二者相互接触,大头针才能被吸引

D.磁铁对大头针的吸引力,大于大头针对磁铁的吸引力

8.使用弹簧称前,发现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下方,用这个弹簧秤测量拉力大小,所测出拉力大小与真实值大小相比较()

A.偏大B偏小.C.相等D.无法确定

9.下列使用弹簧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前弹簧秤指针要调零

B.从任意角度观察弹簧秤刻度,都能准确读出读数

C.使用时应避免弹簧与外壳摩擦

D.不能测量大小超过弹簧秤量程的力

10.小明所在的学习小组在学习时提出这样的观点: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所以只要物体的形状改变,必然有力的作用;

②手推车可以使车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

③手拉橡皮筋使橡皮筋变长,手与橡皮筋相互接触,说明物体只有相互接触才会发生力的作用;

④脚踢足球时,足球不仅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同时形状也发生改变,这说明一个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和形状同时发生改变。

你认为正确的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1.如图,甲、乙、丙三个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多少?

甲,

乙,丙。

12.把几本书叠放在两堆,间隔一定距离,上面并排搁两把长直尺,长直尺上叠放上书,观察直尺的形状,再多放几本书,观察直尺的形状。

在这个试验中,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你能下什么结论?

13.用一个标准的弹簧秤称物重,先把物体挂在挂钩上,弹簧秤示数为2.9N。

再把弹簧秤倒过来,用手拿着挂钩,物体挂在吊环上,弹簧秤的示数将()

A.略大于2.9NB.略小于2.9N

C.仍等于2.9ND.等于零

14.如图是实验室测量力的弹簧秤,请仿照产品说明书的形式,帮助生产厂家写一份产品说明书。

请思考一下,应该说明哪些内容。

P601.使弹簧形变使飞机停下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指针零刻度线量程3.略

研究橡皮筋受力和伸长量的关系

把一张白纸铺在木板上,取一枚铁钉钉在木板上,取一根橡皮筋,一端a固定在铁钉上,用弹簧秤的钩子钩住它的另一端b。

拉直橡皮筋但不伸长,纪录原长位置0。

然后把橡皮筋拉长一些,纪录弹簧秤的读数和b端点的位置;

再拉伸橡皮筋,纪录读数和位置。

如此重复操作,记录若干组数据。

测量时,建议取弹簧秤的读数分别为1.0N、1.5N、2.0N、2.5N、3.0N、3.5N、4.0N…时,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出对应橡皮筋的长度。

再把这些数据记录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根据表格分析,橡皮筋的伸长量和拉力的大小的关系是否成正比;

你认为如果用橡皮筋来制作测力计,刻度是否均匀?

第四节力的图示

前面我们学习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如何测量等知识。

为了进一步认识力的概念,我们需要寻找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1.用一种健身器材——弹簧拉力器,两为同学分别将拉力器拉成如图长度,问谁施加的拉力大?

2.要推开教室的门,你用手推门上不同的位置,所用的力一样大吗?

哪个位置推门比较容易?

例1质量为5kg的旅行箱放在水平地面上,一人用与水平地面成30º

角的大小为40N的力F去拉箱子,四为同学分别画出F的图示,正确的是()

分析和解本题考察学生对力的图示画法的掌握。

同学们应明确力的图示的画法:

(1)明确受力物体(即研究对象),一般可以用一个方框表示;

(2)画力的作用点,若没有明确讲作用点,则可以画在方框中心;

(3)选取标度,根据所画的力的大小合理选取标度。

注意不能使表示力的线段只有一格,并且注意到同一个图中,画几个力的图示时,只能选取同一个标度,这样才有可比性;

(4)从力的作用点出发,沿力的方向根据标度画出线段,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5)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末端要与线段末端对齐。

同时在旁边标明力的符号和大小。

本题四个图中,A没有画标度,B的标度不当,C的箭头尖端画在线段末端外面,均不对。

选D。

例2有一辆小车受到水平向右30N的拉力,同时受到水平向左的20N的阻力作用,画出这两个力的图示和这两个力的示意图。

分析和解画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时,必须明确是画哪个力。

画力的图示还要注意同一个图中,两个力的标度必须相同,否则无法比较力的大小。

力的示意图和图示的区别:

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力的方向,不严格追究力的大小更加简便一些;

而力的图示则严格表示了力的三要素。

下面左图为力的图示,右图为力的示意图。

1.力的、、称为力的三要素。

2.用力拉弹簧,用力越大,拉得越长,说明力的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用扳手旋螺帽时,手握在扳手末端比握在中间更容易旋动,说明力的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风大时,人在顺风时走路要比逆风时走轻松些,说明力的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在力的图示中,箭头表示,线段起点表示,应画在(填“施力物体”或者“受力物体”)。

4.用细绳吊着一条鱼,如图所示,细绳对鱼的拉力大小是,方向是,鱼对细绳的拉力大小是,方向是。

5.用100N的力沿竖直方向提箱子,画出这个力的图示。

6.如图,一位同学用200N的推力在A点水平向右推讲台,

请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