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周而复始的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38018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信息技术周而复始的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信息技术周而复始的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信息技术周而复始的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信息技术周而复始的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信息技术周而复始的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信息技术周而复始的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信息技术周而复始的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信息技术周而复始的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信息技术周而复始的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信息技术周而复始的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周而复始的循环》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

“周而复始的循环”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第二章“编程计算”第三节的内容,也是这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既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提升,也是接下来学习函数的基础和前提。

循环这部分内容分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重在引导学生根据需求使用循环语句解决问题,以及掌握循环体的提炼。

【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刚刚开始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具备一点点编程知识,具备基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编程充满着期待与激情,敢于挑战,喜欢接受新事物,但编程基础薄弱,处于计算思维建构初期。

本节课通过项目式学习,在任务驱动下分活动进行,在这个环境的引导下既使学生体验到学到新知识的快感,又能循序渐进的在不知不觉中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节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初步循环语句中的计数循环,修改简单代码,因此,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掌握计数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理解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2)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使用循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3)培养学生智慧理财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理解循环语句的工作原理;掌握循环语句的格式。

难点:

使用循环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评价】

1.提交活动4和活动5的源程序,展示程序运行结果。

2.完成项目小测验

3.提交课堂反馈卡片,记录你的收获和困惑。

(组长汇总,课后交给老师)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硬件环境:

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室、大屏幕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2.软件资源:

蓝鸽广播系统、微视频、项目学习任务单、ppt课件。

 

【项目学习】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预设

情景

导入

1.教师表扬学生课前准备和提出学习策略

2.教师开门见山直接引出升入高中后的目标是考入大学,然后以大学开销很大,引出本节的任务,本节我们将围绕“智慧理财”项目展开学习,引出本节课题——智慧理财—周而复始的循环(投影)

3.项目目标(投影)

4.学习建议(投影)

1.观看PPT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存款有个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

师生交流

探究新知

活动1:

计算利率不变情况下的到期存款总额

活动2:

计算利率变动情况下的三年储蓄存款收益

1.总结活动1和活动2

活动1:

第3年存款总额=上一年存款总额*(1+3.25%)

活动2:

第3年存款总额=上一年存款总额*(1+2%)

2.在解决这类反复执行某些操作的问题时,采用循环语句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1.自主探究活动1、活动2。

2.回答活动1和活动2

 

3.自主学习微课—计数循环。

1.使学生亲自动手计算,体验笔算的繁琐性。

 

以微视频的形式给学生讲解,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效果。

6’

师生交流

探究新知

4.【知识点拨】

(1)计数循环:

循环重复次数一定时,比如刚才的活动,重复次数就是3。

(2)for语句的基本格式

for循环变量in列表:

语句或语句组

(3)列表:

①就是一种容器,存放一堆东西,决定循环的次数。

②列表中各元素用逗号隔开,放在方括号内,例:

a=[1,2,3]

③引用列表中的值通过索引号,从0开始,例如:

a[0]=1,a[1]=2,a[2]=3

1.认真聆听

2.观看课件

对学生自学的微视频进行重点知识点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for语句的格式。

2’

师生交流

探究新知

活动3:

考验一下助手Python的耐心

1.展示练习题

练习1

>>>forain[1,2,3,4,5]:

print(a)

练习2

>>>foriinrange(101):

print(i)

2.【知识点拨】

range函数

例如:

range(5)会生成[0,1,2,3,4]

range(1,6)会生成[1,2,3,4,5]

总结:

关于range的说明:

默认从0开始取,左闭右开。

3.分析问题

问题关键:

(1)明确每年的存款利率(不变或者变化)

(2)每年到期存款总额如何计算

4.设计算法

采用流程图来描述算法

注意活动2和活动1的不同之处。

5.编写程序

活动4:

检验一下助手Python的重复操作能力—应用程序中的for语句实现活动1

活动5:

应用程序中的for语句实现活动2

6.调试运行

7.【知识点拨】

round()函数实现保留两位小数

8.展示作品量化评价表

评价指标

具体指标

分值

自评

互评

师评

代码录入

是否有录入的错误

30

 

 

 

语法

程序代码格式有无缩进,for语句列表后有无冒号

30

 

 

 

源代码

能够看明白关键代码实现的作用

40

 

 

 

总评

 

 

 

9.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高于同期定期存款,但是高收益往往伴随高风险,因此要选择相对稳定、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

1.自主练习,观察执行结果

 

2.仔细聆听老师针对活动1和活动2的算法解读

3.打开活动1.py和活动2.py,对程序代码进行完善

运行程序,通过结果看程序有无问题

 

4.学生先自评,然后小组之间展开互评

实践出真知,只有动手操作,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发现问题,老师适时解疑,增强学生学习新知的动力。

 

3’

 

2’

 

15’

项目小测验

1.项目小测验:

完成项目小测验。

时间2分钟,5个小题。

2.点评各个小题涉及的知识点。

1.完成项目小测验

不要担心犯错误,犯错误然后搞清楚出错原因并改正,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4’

项目拓展

视自己学习情况选择,可以尝试着挑战下面的活动—活动6和活动7。

1.分小组进行活动6和活动7程序的修改。

2.以“姓名+活动6.py”和“姓名+活动7.py”提交作品

分层教学,让有能力的同学继续挑战。

5’

项目总结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内容?

请同学们起来分享这节课的收获。

1.重复次数一定的情况下用计数循环

2.For语句的格式

3.用循环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教师引导性提问归纳本节知识点,使学生所掌握的理性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顺理成章地掌握了本节的重点。

2’

项目反馈

请同学们快速填写提交课堂反馈卡,记录你的收获和疑惑。

维度

具体目标

自评等级

优秀

良好

一般

学科

知识

掌握计数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

理解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问题

解决

积极参与自主探究

能与其他同学开展交流、合作

学科

思维

针对给定的任务,明确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能把循环语句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认真对照表格进行填空

 

 

将本节课的收获和疑惑记录下来

2’

《周而复始的循环》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刚刚开始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虽然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网络的基本功能,然而编程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相比WORD等应用软件更难上手一些,相对于其它形式的信息加工,本节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对于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认识及编程会具有一定的难度,应该会感到很神秘但也不乏会有畏难情绪。

本节课通过项目式学习,在任务驱动下分活动进行,在这个环境的引导下既使学生体验到学到新知识的快感,又能循序渐进的在不知不觉中突破重点难点。

《周而复始的循环》效果分析

对于《周而复始的循环》一节内容,知识比较抽象,专业性比较强,比前面的选择结构较难理解,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所以很多老师在处理这一节课时总觉得教学内容抽象、枯燥,不知从何下手,学生在课堂上好像听“天书”一样,一头雾水。

我在研读了本节教材后,事先录制好微视频,让学生可以在未听懂的情况下反复观看,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并且在课堂上利用“项目学生任务单”的形式,让学生参照任务单上的操作提示进行操作,效果很好。

一.“学”的效果分析

本项目在两个环节采取分小组活动,利用“小组评价量规表”进行自评和互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教材理念的变化,让小组讨论后找代表发言,各小组都能积极研讨,最后争抢着发言,可见同学们积极性很高;但也有极个别同学无所事事,参与不到讨论中,导致有些小组只是几个同学在讨论,这些同学在意识上应引起注意。

二.课堂练习效果分析

在活动6和活动7中让学生大胆操作,进行挑战,大部分学生能在源代码基础上进行修改,他们进一步了解了计数循环的执行过程,并且更深切地体验到了计算机编程加工的独特魅力。

《周而复始的循环》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

“周而复始的循环”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第二章“编程计算”第三节的内容,也是这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既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提升,也是接下来学习函数的基础和前提。

循环这部分内容分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重在引导学生根据需求使用循环语句解决问题,以及掌握循环体的提炼。

【重难点分析】

重点:

1.理解循环语句的工作原理

2.掌握循环语句的格式。

难点:

使用循环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周而复始的循环》评测练习

【变式训练】

1.在Python语言中,反复进行的操作是用什么结构来实现?

A.循环结构

B.分支结构

C.顺序结构

2.在Python程序代码段中,有一个列表object=[“石榴”,“香蕉”,“橙子”,“梨子”],元素“石榴”可以表示为

A.object[1]

B.object[0]

C.object[2]

3.在Python语言中,range(1,6)相当于以下哪个序列?

A.[1,2,3,4,5]

B.[1,2,3,4,5,6]

C.[0,1,2,3,4,5]

4.在Python语言中,round(3.258,2)的运算结果为

A.3.25

B.3.26

C.3.20

5.Python语言中的语句“forIinrange(4):

”的作用是:

执行循环体4次,每次循环对应的值分别为0,1,2,3

A.正确

B.错误

《周而复始的循环》课后反思

《周而复始的循环》是第二章较难的内容,新教材中引用Python编程语言,现在高一的学生在初中未接触过这种语言,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要控制好教学设计的深浅度,紧扣课标,分析教学目标。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与成材的源动力。

如何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实实在在的落实教学目标成了教学设计的主要问题,因此我在仔细研究新教材基础上,大胆地将教材内容稍做改动,以修改代码为主线,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Python编程解决问题的独特魅力。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后,我有如下的一些感受:

1.教学设计方面

由于本节课的理论性和专业性较强,设计之初主要考虑如何才能够更有效的降低学生汲取知识的难度,更有效的实现课堂目标。

以项目学习的形式展开,先把任务抛给学生,然后通过活动1和活动2让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引出用Python解决问题;接着通过活动3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循环及其执行过程,紧接着通过活动4和活动5让学生修改半成品,最后通过活动6和活动7对项目进行提升,进一步让学生掌握计数循环的执行过程。

当然,这节课对老师对课堂的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有适当的点拔和对学生适时的激励,对学生一定要有“亲和力”,更有助于整个教学目标的完成,否则课堂很容易失控。

 

2.小组合作意识强烈

本节课在两个环节采取分小组活动,利用“小组作品评价量规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教材的变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让小组讨论后找代表发言,各小组都能积极研讨,最后争抢着发言,可见同学们积极性很高;但也有极个别同学无所事事,参与不到讨论中,导致有些小组只是几个同学在讨论,这些同学在意识上应引起注意。

3.感悟和提升

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感悟程序设计的过程像什么活动一样,好多学生都能感悟出像对话一样,这正是程序设计的“精髓”。

教师告诉学生利用Python语言编程不但能解决理财这样的小问题,还能解决更大更复杂的问题,教育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如何编程,因为它教会你如何思考。

4.不足

课堂的评价也是相当重要的,评价恰当,能让学生有更完美的表现,能让课堂成为学生们的课堂,这节课以上机操作为主,内容较多,学生交流的时间较少,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也很潦草。

另外,还有极个别同学未能按要求完成体验任务。

对于这部分学生,应多给予正面的鼓励和指导,让他们体验即可。

《周而复始的循环》课标分析

“周而复始的循环”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第二章“编程计算”第三节的内容,也是这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既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提升,也是接下来学习函数的基础和前提。

循环这部分内容分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重在引导学生根据需求使用循环语句解决问题,以及掌握循环体的提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