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37378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

2.调差当地农药的使用情况。

 

化肥带给我们什么

1.反思过度使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树立尊重自然的意识,辩证地理解施用化肥的利弊,并能自觉进行宣传,从而影响他人。

2.了解化肥在农业身缠中的作用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正确认识施用化肥的价值,知道合理施用化肥的意义与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

3.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有关施用化肥影响环境的信息,并将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正确理解施用化肥的两面性,提出避免过量施用化肥污染环境的解决途径。

搜集有关化肥的资料:

包括化肥施用价值和意义,过量施用化肥带来环境破坏、当地化肥施用种类、制作有机肥料的方法等资料。

一、生活在线

1.视频展示“淮河的污染”和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和河南省农业厅土肥站调查数据。

2.引导学生分析数据。

3.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从而导入新课:

化肥带给我们什么?

二、追根求源

1.交流施用化肥的价值。

(1)提出问题:

施用化肥对农作物生长与土壤结构有什么价值?

(2)阅读教材中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3)组织学生利用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交流。

教师参与。

(4)小组带白哦发表自己的看法:

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提高土壤肥力,发挥良种潜力,补偿更低不足,增加有机肥量,发展绿色资源等。

(5)教师适时补充相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2.交流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

(1)教师:

施用化肥给人们带来了好处,但是你知道过量施用化肥带来了那些危害吗?

(2)小组内整理,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观点,其他同学补充并展示本组搜集的典型图片资料。

例如:

危害之一:

削弱庄家生产能力。

一是使庄家容易倒伏,二是使庄稼容易发生病虫害。

危害之二:

加剧环境污染。

据统计,中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万吨的氮元素流失到农田之外,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

过量是肥料还会渗入20米以内的浅层地下水中,使得地下硝酸盐含量增加。

危害之三:

蓝非大量紧缺资源。

(4)师生共同学习教材中过量施用化肥危害的图片资料。

(5)小结过量施用化肥会给环境与人类带来的危害和不良影响。

三、环保在行动

1.调查当地的化肥施用情况。

2.合理施用化肥,节约资源。

四、绿色延长线

1.引导学生阅读“制作有机肥”的资料。

2.教师补充一些施用有机肥料的重要意义

3.学生谈自己的认识

4.小组代表交流有机肥的种类与制作方法。

5.教师给个小组发放制作有机肥方法的资料。

6.动员小组同学制作有机肥。

湿地的“呼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湿地类型及其特点;

知道我国湿地、的分布情况。

2.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3.通过学生了解我国湿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湿地资源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建议

教学重难点

我国湿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构成特点、当前湿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这说明的是什么意思?

过渡: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湿地资源的状况如何。

板书]:

《湿地的“呼唤”》 [解释]湿地资源指目前和可预见到的将来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土地,它是人类最宝贵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二、引导读图]结合“我国湿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耕地减少,分组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湿地按利用类型,主要分为哪几种?

2.我国以哪种湿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最大?

湿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难以利用的湿地资源占了多少?

这会导致哪些问题出现?

3.小结:

湿地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湿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三、活动读书上所给的资料,请你来概括一下,我国的湿地资源都面临着哪些问题?

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

四、读资料

1.当前湿地利用中的问题

(1)湿地资源相对减少 

(2)湿地资源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问题、草场超载等)

2.我国湿地利用的基本国策: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3.采取的措施

(1)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2)开源节流(合理规划各项用地,因地制宜,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3)加强湿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

 五、总结。

湿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我国出现了严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资源超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等一系列问题。

湿地对我们这个人口将近13亿的国家来说,尤其显得重要。

大家都要爱护我们的土地。

吸烟的危害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吸烟对人体有那些危害。

2、引导学生不吸烟,并能主动劝说身边吸烟者自觉戒烟。

教学重难点:

怎样做到自觉不吸烟,宣传吸烟对人体危害性。

教师:

出示一组吸烟带来的危害图片。

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吸烟所带来的危害事例。

一、导人新课:

1、吸烟危害健康已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身体的各部分,都比较娇嫩,尤其不能吸烟。

2、板书课题:

吸烟的危害

二、讲解新课

1、出示挂图:

我们先来看看身边豆油有哪些吸烟的危害。

2、读课文2、3、4自然段并指名回答,吸烟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1)引起尼古丁慢性中毒:

(2)引起肺癌:

(3)浪费金钱,牙黄口臭:

学生讨论回答

3、再读课文第四段,重点了解世界为宣传戒烟工作所做的努力。

(学生总结)

4、学生自主讨论内化。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

商店不出售香烟

不做香烟广告

三、总结课文

四、作业练习:

1、吸烟对人体造成那些危害?

2、你准备怎样劝他人戒烟?

板书设计:

患肺癌

浪费金钱

牙黄口臭

引起火灾

不和谐的声音

1、通过观看录像和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2、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

在各种各样的的声音中,有些声音悦耳动听,称之为乐音;

有些声音嘈杂刺耳,称之为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和噪声都是声源振动产生的。

不同的是:

乐音是由周期性振动的声源产生的;

而噪声是由作无规则的和非周期性振动的声源发出来的。

但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所谓噪声,就不只看声音的物理性质,还必须考虑到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因此,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的声音,人们把它称为噪声。

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

二、、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工业突飞猛进,人类活动急剧增加,人类生存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和污染。

当前,主要污染有:

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和噪声污染。

它们是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威胁正常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四大公害。

放一段录像:

画面1:

(水的污染实况)工厂排放的废油、废水,下水道流出的浊水污染…….把江河污染得又脏又黑,面目全非,江河两边的树叶草枝,已枯黄,死去的鱼飘浮在水面上;

画面2:

(大气污染实况)工厂烟囱喷出滚滚浓烟,交通车辆排放的团团黑气,已把天空弄得乌烟瘴气,开始下酸雨了。

画面3:

(固体废物污染实况)街道上的垃圾桶内外,都堆满了垃圾,垃圾场里的垃圾堆积如出,金属屑、废塑料、料石棉、废电池等等,正在污染土质、水源和居民的生活环境。

画面4:

(噪声的污染实况)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震天撼地,马路上汽车的喇叭声刺耳揪心……严重地妨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息,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通过观看录像,同学们已体会到污染的严重危害。

至于噪声,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罪魁祸首,下面就着讨论这个问题。

三、噪声的计量和危害

声音有强有弱,用声级计的仪器来测量声音的强弱,测量单位为分贝。

声级计中有A、B、C、D四档。

在噪声中常用A档,称A声级。

噪声的强弱就用A声级的分贝来计量的。

分贝数越大,噪声就越强。

介绍噪声的危害:

30-40分贝,是理想的安静环境;

超过50分贝,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70-90分贝,会使人厌烦,分散注意力。

90-110分贝,就是强噪声了,会使人感到刺耳揪心,时间长了会引起噪声性耳聋。

此外,强噪声还会使人致病,引起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疾病。

120分贝的噪声,是能忍受的最强声,130-140分贝的更强的噪声,只要几分钟就会使人头痛、恶心、呕吐,150分贝的极强噪声,会直接造成人和动物的死亡。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得到如下结论:

噪声的分贝数越大,人们暴露在噪声环境下的时间越长,噪声对人们的危害越大。

四、噪声的来源与控制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都算作噪声。

请同学们想想,在我们周围有哪些噪声源?

略等片刻请同学发表意见:

上课时,有些同学无视纪律,与邻坐同学讲话;

同学开关课桌、移动椅子时动作太快而产生的碰撞声;

有人放收音机,总喜欢把音量开到最大;

有些家长通夜打麻将;

拖拉机、摩托车产生的声音……..

总结,因此,为了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为了保证人们的学习和工作,就要加强对噪声的控制。

保护听力和健康,声强不得超过90分贝;

保证学习和工作,声强不得超过70分贝;

保证休息和睡眠,声强不得超过50分贝。

我国政府已于颁布了《城市区域噪声标准》。

表2列出了我国城市各类区域中允许的噪声声强标准。

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的要求,就设法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

减弱噪声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在声源处减弱:

如改革机器设备的结构,改进操作方法,改善运转部件润滑状态等,最简便的方法是用隔声的外罩把声源罩起来。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使工业区远离住宅区,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各种技术,降低噪声的措施。

在噪声源和住宅区之间设立隔声障和植树造林。

在人耳处减弱:

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们,可佩戴防护用具,如耳塞、耳罩、头盔等,临时碰到强噪声时,可用手捂处两耳,以防耳膜受伤。

关于噪声的控制,除了要了解其成因并科学防治外,还需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人们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注意文明礼貌,不做讨人厌恶噪声源,养成保护环境保护的良好习惯。

引导小结:

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有人调查统计,发达国家城市青年的听力还不如非洲农村老年人的听力,这是为什么?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既不是教材的重点,也不是教材的难点,我考虑到环境污染问题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保护环境也已成为我国基本国策,而噪声污染同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一起被列为四大污染。

本课通过对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保护臭氧层

1、联系实际,调查当地大气污染状况,主要属哪种类型,并提出防治措施。

2、懂得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合作,规划和控制各种影响大气环境的人类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环保意识的观念,并规范学生的行为。

1、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

2、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多,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目前,由于我们人类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已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大气环境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这部分内容。

二、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

(1)二氧化硫排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

全国煤炭消耗量从1990年的9.8亿吨增加到1995年的12.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急剧增加。

到199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2370万吨。

在各类二氧化硫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成为排放大户,各类污染源排放二氧化硫的百分比构成如下:

民用灶具12%、工业窑炉11%、工业锅炉34%、电站锅炉35%、其他8%。

(2)烟尘、粉尘排放现状

1995年全国燃煤排放的烟尘总量为1478万吨,其中火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70%以上。

在火电厂排放中,地方电厂由于基本上使用的是低效除尘器,吨煤排放烟尘是国家电厂的5~10倍,其排放量占到电厂总排放量的65%。

近年来,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口1996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结果表明,1995年全国乡镇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当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莹的28.2%、54.2%和68.3%。

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3)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

自8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

全国汽车保有量年增长率保持在13%,特别是一些大型和特大型城市如北京、广州、成都、上海等市机动车数量增长速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三、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1.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

2.能源、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

3.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

4.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5.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

 三城市大气环境污染:

  据全国88个城市统汁,1995年有80%以上的城市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超过国家二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北方城市超标率高于南方城市,达到95%。

二氧化硫超标城市占统计城市的58%。

二氧化硫污染严重城市一是以贵阳、重庆为代表的西南高硫煤地区的城市,二是以煤炭消耗量大的山东、山西、河北、辽宁等北方地区,尤以冬季采暖季节最为突出。

来自城市居民炉灶和商业饮食业燃煤大灶的二氧化硫低空源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这类源对城市环境质量影响更明显。

据重庆市研究表明,民用燃煤污染对城市近地空气二氧化硫浓度的贡献率为80%左右。

四大气污染的危害及采取的对策措施:

  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已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研究表明,在中国引起慢性障碍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仅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到1165亿元(1995年),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2%。

大气污染严重的状况成为人们对社会不满的因素之一,甚至影响了一些地区的社会安定。

与此同时,我国的大气污染程度也在国际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首都北京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这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国际交往带来不利影响。

  为达到上述目标,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

1.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3.推行煤炭洗选加工,控制高硫份、高灰份煤炭污染。

4.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防治工业废气污染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采用技术起点高的清洁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减少末端污染治理所需的资金投入。

自然保护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自然保护区就是把整个生物的栖息地全部保护起来,使栖息在保护区的动物、植物都可以正常地生活,可以把物种长期保存下来。

2、了解深圳市的自然保护区情况,懂得应该怎样爱护大自然,爱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自然保护区资料。

2、全国主要自然保护区的图片或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直奔主题

1、同学们,我们深圳市境内的内伶仃福田红树林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闻名中外。

2、出示录像或图①②③

3、边看边介绍:

当你行在宽阔平坦的滨海大道上,可曾停住匆匆的行程,感受呆着腥味的海风?

可曾仰望晴空,观察远处海上飞翔的海鸟?

可曾极目远眺,倾听浪的汹涌澎湃?

即使没有,你也会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住。

4、介绍“红树林”名称的由来。

红树林是热带滨海泥滩上,特有的常绿植物群落,由于大部分树种属于红树科,所以生态上将其称为红树林。

5、红树林的特点是什么?

红树林生态系开放性强、生物繁多,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和重大的经济效益,自古以来与红树林沼泽地相连的旁边都是聚居的地方。

6、红树林对大自然的作用。

红树林如同绿色长城,在促使淤泥保滩,巩固堤岸,抵抗风浪等方面,有着其他植物和设施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在台风袭击时,堤外分布有红树林的地方,海堤就不易冲毁,经济损失小。

红树林又是许多海阳生物,特别是鱼、虾、蟹、贝类繁殖生存的场所,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

二、说一说。

1、我国还有哪些自然保护区?

请举例说明。

东北: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华北:

八仙山自然保护区。

华东: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中南: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以及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

西南: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西北:

六盘山、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2、世界最大的红树林在什么地方?

(孟加拉,面积广,达一百万公顷,其次是非洲的尼罗海,面积为七十万公顷。

三、议一议

深圳市政府在福田区红树林保护区北面的滨海大道建造的隔音壁有什么作用?

1、出示图

2、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3、归纳总结。

四、做一做

学生可让家长带领下,自行拍照,把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最美的景色拍下来,然后举行一次班机摄影作品展览。

绿色卫士小建议

1、参观自然保护区时,按照自然保护区规定的路线走。

2、爱护保护区的一草一木,注意安全。

五、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动植物和人类一样都生活在地球上。

人类的行为使动植物的生存条件日益变坏。

为了使生态平衡,我们必须人人行动起来,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卫生。

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但愿我们这座新兴的城市始终和大自然保持一种特有的默契。

六、课外拓展

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号召人人爱护大自然。

绿色食品

1、初步了解绿色食品标志的含义,知道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下的安全、无污染食品。

2、知道多吃绿色食品有益身体健康。

一、以到“自选商场”选购一件自己最喜爱的食品引入,启发寻找食品包装袋上的标志。

二、出示绿色食品标志,介绍绿色食品标志的含义:

上方表示太阳,下方是叶片和花蕾,标志图形是正圆形,整个绿色食品好象让我们看到了在阳光照耀下所有的植物、动物都健康快乐的成长,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安全、无污染、营养丰富的食品,人们吃了绿色食品有益人体健康。

四、探索活动:

(1)分别在食品包装袋上寻找绿色食品标志。

(2)了解绿色食品的来源。

无污染,不喷农药的。

五、教师小结。

我们平时要多吃绿色食品,这样对身体有好处。

绿色能源

1、了解什么是清洁能源,了解我国的能源消耗情况。

2、清洁能源的应用情况,如何开发新的清洁能源。

1、你消费的能源有哪些?

这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会带来哪些资源环境问题?

2、从我国的能源消费情况你体会到什么?

3、什么是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可用于哪些方面?

4、走出校园:

二、查阅资料,了解山东的风力发电。

三、小资料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是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海潮能等,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因此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国家。

太阳能清洁能源:

1、光与热的转换。

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等。

2、光与电的转换,如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车、船等。

太阳能清洁能源是将太阳的光能转换成为其他形式的热能、电能、化学能,能源转换过程中不产生其他有害的气体或固体废料,是一种环保、安全、无污染的新型能源。

海洋能

海洋能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这些能量以潮汐、波浪、温度差、盐度梯度、海流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

风能资源决定于风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风能年累积小时数。

风能密度是单位迎风面积可获得的风的功率,与风速的三次方和空气密度成正比关系。

据估算,全世界的风能总量约1300亿千瓦。

风能资源受地形的影响较大,世界风能资源多集中在沿海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

在自然界中,风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而且储量巨大的能源。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各国都在加紧对风力的开发和利用,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氢本身无毒,与其他燃料相比氢燃烧时最清洁,除生成水和少量氮化氢外不会产生诸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化物和粉尘颗粒等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质,少量的氮化氢经过适当处理也不会污染环境巨,而且燃烧生成的水还可继续制氢,反复循环使用。

生物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一种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是独特的,它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

所有生物质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