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3700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

《高二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

高二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

2019-2020年高二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的姓与名

余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姓氏。

关永礼先生所著的《中国姓氏文化》一书中讲到,许多欧美国家名前姓后的姓氏构成方式,迟至中世纪才产生并传承下来。

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在14世纪左右才普及兴盛,而且多由中国传入。

日本则更晚,1876年才颁布《平民必称姓氏、名字义务令》,普遍推行姓氏制度,改变了此前只有贵族、武士、神职官员才享有姓氏的历史。

而细致考究下来,“姓”的历史要比“氏”更古老。

“姓”字是由“女”字和“生”字组成的,《说文解字》解释:

“姓,人所生也。

”远古的人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姓就代表了一个人的母系血统,一个始祖母所生的后代即为同姓。

中国的古姓中大多都有“女”字偏旁,如姬、姜、嬴、姒、妫、姚等,也正反映了“姓”和母系血统的密切关系。

远古的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某种神秘的自然力量。

比如在周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姜嫄因踩了熊的脚印而生了后稷,因此周人以熊为图腾,并姓姬,甲骨文“姬”字的右半部,就是熊的脚印的象形。

而在商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简狄因吞食了燕子蛋而生了契,所以商人就以鸟为图腾,并姓子,子就是卵或蛋的意思。

如果说,“姓”是来自母系,那么“氏”就是来自男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繁衍,男性在生产和战争中的优势不断凸显,氏族群体中出现了强有力的男性首领,他们要对自己率领的群体用某种称号作出区分,这就是氏的来历。

最初的“氏”,是这个氏族男性首领的称呼。

战国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许多贵族降为平民。

原本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立氏,随着士和平民地位、权力的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

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人们在交往中互相称名称氏,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彻底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氏只剩下了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没有了贵贱之别。

汉代以后,通称为姓,自此姓氏彻底合一。

现在人们所说的名字是指一个人的名,与古代所说的名字不同。

古代的名与字分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

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的称呼,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

中国的这种名、字双轨制早在周代就已经形成。

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

古代婴儿出生满两个月就要命名。

《礼记》中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这是因为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年,开始取字。

女子十五岁结发加笄(束发的簪子),作为成年的标志,可以取字。

一个人成年后,由长辈原先为其取的名已不便在社交场合中被人指名道姓地径直称呼,应另外换一个平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否则被视为无礼。

因此,以字相称,表示尊敬。

字独立于名之外,又与名密切相关。

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可以相互注释,字义相近。

也有名与字互为补充,可以连义推想的,如岳飞字鹏举,“鹏举”取大鹏振翅高飞之意,与“飞”互为补充。

还有以反义相对取字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熹”与“晦”字义相反。

除了名、字以外,有些古人还有号。

虽然春秋时期已有称号的现象,但宋代才是号的大普及时代。

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特盛。

清末民初以后,字与号逐渐被笔名、艺名取代。

(选自《北京日报》)

1.下列关于“中国姓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关永礼先生认为中国姓氏远远早于欧美国家,更

早于亚洲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

B.中国古姓的字形大多带有“女“字偏旁,这种造字结构蕴藏着一个历史事实,

即中国大多古姓与母系血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C.中国最初的姓来源于母系,而氏来自男性,而且汉代以前氏是贵族特有的标志,

汉以后姓氏就完全合一,统称“姓”。

D.中国人称氏最初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

荡,士和平民地位逐渐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古代,名和字是不同的称号:

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由长辈为其所取的称

呼,而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

B.古代男子年龄到了二十岁才加冠取字,有字之后,字就在社交场合被广泛应用,

而名则退出了社交场合。

C.中国名与字的双轨制自周代形成以来,延续了几千年,清末民初以后,字逐渐

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笔名、艺名。

D.古人的“名”与“字”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或字义相近,相互注释;或连

义推想,互相补充;或反义相对,对比鲜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14世纪左右,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才普及兴盛,日本则更晚,而且

多由中国传入,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

B.中国古代的氏与分封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分封制彻底废除后,氏只剩下标记直

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已没有了贵贱之分。

C.古人称自己通常称自己的名,称别人通常称他的字,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

诸葛亮自称“亮”,鲁肃则称他“孔明”。

D.有些古人会取号,号出现于春秋时期,但到了宋代,号才进入了大普及时代,

而到了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非常盛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徐乾清:

清水徐徐洒乾坤

1月9日上午11点15分,我国著名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乾清,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水利事业。

徐乾清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而他心系水利,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也深深感染着每一位水利工作者。

徐乾清1925年出生于陕西城固,汉中人。

汉水自西而东横贯于汉中盆地,建于秦汉的众多水利工程和灌区,真实反映了汉中盆地稻作农业的繁荣景象。

1949年9月初,23岁的徐乾清从国立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被选派到泰州苏北行署水利处,开始了其一生的水利生涯。

此后,从苏北到上海再辗转到北京中央水利部,他当过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过部专家工作室技术组组长并兼任苏联专家组组长的助手,在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过……到后来担任水利电力部计划司副司长、水利部副总工程师。

60余年的水利生涯,从长江到黄河,从松花江、辽河到淮河、海河、珠江流域,徐乾清跑遍了祖国的各大江河湖泊,推动参与了全国主要江河流域规划的编制、修订、审查工作,参与了长江三峡、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的论证和审查工作,先后担任“黄河治理”“长江防洪”“西北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国家科研项目的专家组长,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了大量心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徐乾清几次从宏观角度指出我国水资源短缺给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严重影响,提出了明确的对策。

当“八五”攻关即将结束之时,徐乾清又敏锐地将视野投向了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的西北地区,提出要尽快开展西北地区生态需水研究。

在他的积极倡导下,“西北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保护研究”被列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

该项目的及时设立和成果产出,为20世纪末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了解徐乾清的人都知道,他一生出席的大小会议无数,但每次话都很少,却句句铿锵有力。

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事先他都会进行充分的论证。

“徐院士的科学作风十分严谨,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每句话、每个词都非常准确。

他告诫我们,对任何事情,哪怕是一个数据都不能含含糊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春宏对此深有感触。

徐乾清做人做事求真务实,在全国水利系统是出了名的。

徐老是总结他一生的治水经验,希望能将其精华传授给后人,而这精华,就是要实事求是,要尊重科学,要遵循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治水安邦的大业。

对年轻学者的请教,徐乾清是从来不吝啬的,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则。

平时,经常有年轻的水利科研人员在评职称、报奖等方面请徐乾清帮助推荐,而他立了三个“门规”:

一是被推荐的人及其所做的工作必须是他所熟悉的;二是草拟的材料必须提前送去,他认真看完及时通知对方结果,并注明“可以签”“做修改后再签”“能否请其他专家推荐”等意见;三是凡他签过字的材料,必须给一份复印件留存。

“徐老开会发言语气十分平和,且都围绕着‘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展开,从不以专家身份凌驾于别人之上。

”同事有两个深切感受:

一是“实”,徐乾清向来没有空话和套话;二是“有收获”,言之有物,从不漫无边际。

大家都说,徐乾清一生把名利看得很淡很淡。

徐乾清一辈子不要奖,谁给他个荣誉证书,他都要着急。

直到2009年9月,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这也是他平生唯一接受的个人荣誉。

“我只能算是一个平庸的水利科技工作者,根本够不上‘专家’的称号。

这一生辛勤劳累有余而业绩成效甚微,不能不说是终生遗憾。

”徐乾清在日记里这样概括自己的一生,“但我尽了我的一切能力,做了我力所能及的工作,无负农民给我的饭,工人供我的衣和生活用品;一生未做对不起社会和周围同志和亲朋好友的事。

大概还算是一个可以问心无愧地度过这一生的普通劳动者。

”斯人远去,魂系水利。

徐乾清走了,而他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将永留史册。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依次写出了徐乾清“情系江河献身水利”“做人做事求真务实”“为师

为学不计名利品范人生”三个方面事迹,为我们呈现了一位魂系水利的水利专

家形象。

B.徐乾清的家乡位于汉中盆地,那里有许多古老的水利工程和灌区,这使他从小

就对水利工程有了感性认识。

C.徐乾清献身水利60余年,跑遍祖国江河湖泊,不仅向国家提出针对水资源短

缺的对策,也为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保护提出了明确的对策。

D.徐乾清强调做人做事求真务实,开会发言言之有物,实实在在。

他强调治水

要遵循客观规律,这也是做好治水安邦大业的前提。

5.徐乾清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4分)

6.徐乾清总结自己的人生“辛勤劳累有余而业绩成效甚微,不能不说是终生遗憾”,请结合材料谈谈这句话给你哪些启示。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驯  狗

墨中白

大家知道陈面白,是因为他会驯狗。

再凶猛性烈的狗经陈面白驯养一段时间,也会变得乖巧听话。

遇上聪明的狗,陈面白还能驯出它一身绝技。

不过,陈面白并不以驯狗为业,他喜欢背着根长笛,过着游侠一样的生活。

陈面白是个孝子,他说家有老母,不便远行。

即使出门,也只是在泗州城转转,家里留狗陪伴母亲。

跟随陈面白游走泗州城的是白牙,留在家陪伴母亲的叫黑嘴。

陈面白一般出来三天,第四天准会回到陈家河母亲身旁。

母亲喜欢儿子把外面的见闻说给她听。

当陈面白陪母亲说话时,白牙和黑嘴就开始在院子里互相咬玩着对方的毛发。

听着外面两条狗开心耍闹,母亲一脸幸福。

母亲爱黑嘴,也喜欢白牙。

儿子不在家时,黑嘴领着她在陈家河走东家串西家;白牙也准时地隔一天便把儿子买的好吃的送回家给她。

黑嘴知道她喜欢吃黑鱼,隔三岔五就跑到拦山河里捉条黑鱼回来。

在她眼里,黑嘴和白牙就像自己的孙子孙女一样乖顺听话。

母亲知道找儿子驯狗的都是大户人家,他们不在乎钱,只想有一条忠诚的看家犬。

会驯狗的儿子更不在乎钱,主人不善,给再多银子,他都不会去。

沈庄小地主孙豁牙养了八条狗,没有一条让他省心。

爱妾怡平让他花钱去找陈面。

孙豁牙心里也早想找陈面白,可担心请不动他。

怡平说:

“让俺去找他娘看看。

”怡平舅妈的二姨夫是陈家河人。

母亲对儿子说:

“一笔写不出两个‘陈’字,你二大爷出面说话,就去吧。

母亲发话,陈面白只好依从她,带着白牙去了沈庄。

孙豁牙平日里宠着爱妾,对结发妻子不理不睬,对自己母亲也烦,对待佣人也十分刻薄。

想到临来时母亲的一番话,陈面白嘴角闪过一丝微笑。

孙家八条狗,是好狗,可惜它们生长在孙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