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文论习题及答案参考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3669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列文论习题及答案参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列文论习题及答案参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马列文论习题及答案参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马列文论习题及答案参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马列文论习题及答案参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列文论习题及答案参考资料.docx

《马列文论习题及答案参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列文论习题及答案参考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列文论习题及答案参考资料.docx

马列文论习题及答案参考资料

《马列文论》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生产具有不平衡的关系是马克思在给《1、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写的导言中提出的一个命题。

2.恩格斯在《致保尔•恩斯特》一信中,将德国的小资产阶级与_2、挪威的小资产阶级巴尔______进行了比较,同时也批判了奥地利资产阶级政论家________对马克思主义的歪

曲。

3.爱莎是__3、敏•考茨基______的小说《旧人与新人》中的女主人公。

这位作家的国籍是奥地

利。

4.“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理论命题出自恩格斯与_____4、玛•哈克奈斯城市姑娘__的通信,信

中批评的是《》这部小说。

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932年由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公开出版。

在此之前,卢卡奇在1923年出版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已经提出了与马克

思的“异化”概念意义近似的“_5、物化______”这一概念。

6.1844年八九月,马克思、恩格斯开始第一次合作,着手合著《6、《神圣家族》》一书。

7.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进入成熟期的标志是1857年的

《7、《〈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书。

8.把___8、唯物主义_____视为人道主义的逻辑基础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关键所在。

9.“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两个:

在创作方面是卡尔•倍克,在批评面是____、卡尔·格律恩

10、“风格即其人”源于法国启蒙运动时期___《__10布封》。

11.马克思在《11、《神圣家族》或《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中对欧仁·苏的小说《巴黎的秘密》和施里加的评论的分析是他们确立新的文艺观的一次认真的尝试。

12.马克思在《12、《〈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明表述了艺术与一般生产关系的理论,特别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不平衡”的命题。

13.马克思在《1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著名论断。

14.“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将____14、法国空想社会主义________的消极内容与德国哲学特

别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混为一团”而构成的思辨哲学。

15.经典作家常用的文学批评方法______15、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

16.英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_______16、弗雷泽_____在《金枝》中提出了原始部落的风俗、神话、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巫术的理论。

17.经典作家认为,在从不自觉的艺术向自觉的艺术发展过程中,_17、社会分工___________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8.____18、文笔流畅、富有表现力______、__是经典作家通常的风格。

19.追求文学语言的_____19、独创性个性化

____与_________,并按照这一标准对许多作家作品进

行评价,反对“人物都讲同样的话”,,是经典作家文艺批评的一个重要方面。

20.艺术生产具有_______生产力20、物质,精神

,又具有_______生产力,是这两种生产力综合

作用的结果。

21、(21、马克思)写作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2、(22、格律恩)从抽象的“人”的观点来论述歌德,被恩格斯予以否定。

23、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的关系是马克思在(23、《导言》)中所提出的观点。

24、(24、希腊神话、想象)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任何神话都是用

()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25、悲剧之父(25、埃斯库罗斯、阿里斯多芬、席勒

)和喜剧之父()都是有强烈政治倾向的诗人,

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

而()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

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26、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26、细节、典型人物

)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

27、把(27、唯物主义)视为人道主义的逻辑基础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关键所在。

28、“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两个:

在创作方卡尔·倍克,在批评方面是(28、卡尔·格律恩

29、经典作家常用的文学批评方法有(29、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

)。

30、英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在《30、金枝》中提出了原始部落的风俗、神话、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巫术的理论。

二、名词解释

三、简答题

四、论述题

参考答案

二、名词解释

1、法兰克福学派

1、法兰克福学派:

又称“批判的社会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最早

出现的流派,也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流派,得名于德国“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

其主要是从哲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对现代资本主义进行综合研究,开创了一种

新型理论,即“社会批判理论”。

其主要代表人物:

瓦尔特·本雅明、麦克斯·

霍克海默、泰奥多尔·阿多尔诺、艾瑞克·弗洛姆、尤根·哈贝马斯等。

(写两

个代表人物就可以,用以下方式写也对:

本雅明、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弗洛姆、

哈贝马斯)

2、形式的相对独立性

2、形式在与内容的相互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但其不是完全被动的。

形式具有

相对独立性,而且具有对内容的反作用。

形式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不仅同一艺术形式可以表现多种内容,而且不同的艺术形式可以表现相同的

内容。

二是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适合于作品内容的艺术形式,既有利于表现

作品的内容,也有利于增强其艺术感染力;而那些不适合于内容的低劣的形式,

则会妨碍作品内容的表达,削弱它的艺术感染力。

3、典型

3、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意识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

魅力的性格。

典型一般又称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

性格特征和艺术魅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来实现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

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

4、悲剧

4、悲剧: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

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引起怜悯和恐惧的的情绪并且使这种情绪得以净化。

恩格斯

认为,悲剧的本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行之间的悲剧

性冲突。

鲁迅认为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5、典型化

5、典型化:

典型(Tupos)基本上是文论的一个概念。

我们一般把艺术家抓住生

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作“典型化”。

典型

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一般和特殊的统一。

6、莎士比亚化

6、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在1859年4月19日在《致斐·拉萨尔》

的信中提出的。

具体的内涵包括:

1、艺术必须具有审美属性,文学必须是美的

文学。

2、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须表达“意识到的历史内容”。

7、《普罗米修斯》

7、《普罗米修斯》:

希腊神话中传说因为盗窃天火给人类而遭受天帝宙斯惩罚的

英雄,歌德于1773年创作《普罗米修斯》诗剧,以这个不畏强暴的英雄作为主

人公,通过这个形象,突出表现了反封建精神。

8、希腊神话

8、希腊神话:

反映古代希腊人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和原始观念的

传说故事。

它大约流传于公元九世纪之前,包括神和英雄的故事。

它是借助想象

力把自然拟人化的产物,它艺术地概括了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初步认识,以及人

们对于战胜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追求。

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土壤,它是欧洲文化

的源头。

9、福斯泰夫式的背景

9、福斯泰夫式的背景:

福斯泰夫式是莎士比亚《亨利四世》和《温莎的风流娘

们》两剧本中的人物。

他是个破落的骑士和流氓头子,是个酒色之徒,喜欢吹牛,

诡辩,浑水摸鱼,趁火打劫。

莎士比亚在剧作中以福斯泰夫的活动为线索,把英

国16世纪的社会生活组成一幅生动的风俗画,揭露了当时的客观历史。

10、文学理论

10、文学理论是从理论的高度阐明文学活动的性质、特征规律以及相关方法的学

科。

11、文学消费

11、文学消费在广义上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

文学阅读或欣赏;在狭义上则是指近代以来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人们

把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对它的购买、阅读以及传播行为,它是文学生产

的最终完成。

三、简答题

1、从思维层面看,艺术精神的掌握世界有哪些特征?

1答:

(1)从内容上看,在艺术思维的层面,就是要求艺术家或艺术品的接受按

照美的规律来思维。

这种思维一方面体现为对客体世界规律的认识,具有合规律

性;另一方面则体现为艺术思维符合艺术家本身的内在的标准和需求,具有合目

的性。

(2)在形式上,艺术思维的特征是想象和幻想。

想象与幻想都是就艺术的思

维形式而言的。

艺术的思维表现为过程和手段。

艺术活动中的形象思维不同于日

常生活中的形象思维,它往往是那些能够把握到事物的某些本质、又体现了思维

主体的天性的形象思维。

总之,艺术掌握的特征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思维,就是想象和幻想,是合规律又

合目的,体现了人的自觉自由的本质特性的形象思维。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文学语言的要求有哪些?

他们为什么以语言的音乐性

作为判断文学作品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

2答:

在经典作家那里,艺术的作用与价值问题,是探讨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位

置以及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延伸。

意识的能动性的最重要方

面就表现在文学艺术的社会作用与价值上。

(1)艺术具有促成社会变革的力量。

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显然体现着一种关于社会或人的美好的理想的现实性趋

向,它必然会通过对人的启蒙、鼓舞与激发而变成一种创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

文学艺术作品影响一代人并进而影响一个时代和社会的例子不胜枚举。

如斯

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在那个时代就是一本畅销书,它促成了一场反对

奴隶制的革命,这场革命又引发了美国的内战。

也可举别的例子。

文学艺术作品之所以有力量是由于它具有预言性、预先创造性,而这种预言

性质或者说预先创造性的性质比较集中的体现在文学艺术的倾向性上。

(2)具有强烈的精神感染力。

文学艺术的审美价值对人的效果就是艺术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就是马克思所说的

能给人的“强烈的感动”,而这正是文学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性之所在。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谈艺术的社会作用的?

3答:

经典作家对文学语言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简练又富有表现力。

文学语言的运用要服从于事物本身的特征。

文学作品

中的语言运用必须服从客观规律,以有利于准确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

(2)语言要有想象性和意象性。

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反映生活并显示出美感,

离不开富有想象性和象征性的语言,这样才能使人获得艺术享受和审美愉悦。

(3)语言要讲究韵律和谐、节奏明晰。

即语言必须带有音乐性。

经典作家把作品语言的音乐美,作为评判文学作品成败的重要标准。

因为不同的

语言因节奏的舒缓不同,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美感享受,从而使读者从不同的侧

面体味到文学语言不同程度的音乐美。

经典作家强调文学的韵律美,但不主张为

了押韵而押韵,那不但无益于文学作品的音乐美,反而会破坏其艺术效果和审美

感染力。

4、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具体文本,简述文艺的倾向性的问题。

4、答:

所谓文艺的倾向性,就是文艺家的阶级立场、道德意识、爱憎情感、审

美理想等在作品中的体现,其中包括作家对自己描写的生活现象所作的主观评价

和所抱有的态度。

恩格斯在晚年写给两位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女作家信中,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他一

方面认为文学必须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另一方面,他认为倾向性应当自然而然地

流露,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同时认为,倾向性越隐蔽越好,作家没有必

要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在致敏·考茨基的

信中,恩格斯在指出倾向应当从场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