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物理学院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6598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物理学院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大物理学院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大物理学院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大物理学院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大物理学院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大物理学院Word格式.docx

《北大物理学院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物理学院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大物理学院Word格式.docx

  ★西南联大(抗战)时期:

1938-1946

  ★战后恢复时期:

1946-1952

  ★蓬勃发展时期:

1952-1966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6

  ★改革发展时期:

1977-2001

  ★2001-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02-2005年发展规划(网络版)

  2001年11月15日

  一、物理科学的发展概述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及其相互作用和基本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各学科的重要基础。

物理学的发展,极大的丰富了人类知识宝库,是自然科学和人类理性思维发展的重?

贫?

α浚?

墙?

?

际醴⒄沟闹饕?

慈?

贾铝瞬?

蹈锩?

匀死嘞执?

拿骱蜕缁峤?

狡鹆司薮笞饔谩?

/p>

  当今物理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是:

  1.基础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内容更加深入

  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光物理、声学、大气物理、天文物理、核技术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在微观、宇观和复杂系统这三个基本方向上把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推进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也研究人工设计、发明、制备的新创物质。

在研究过程中,新思想、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

  2.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更深入更广泛,推动技术进步更加明显

  当代物理学通过提供理论方法、实验手段和新型材料,对化学、生物学及医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等其他学科渗透和交叉,丰富和促进了相应科学领域的发展,形成新的交叉学科前沿。

物理学的研究成果走向应用开发和市场的周期越来越短。

特别是在凝聚态物理、光物理、核科学的某些分支上,这个特点更加突出。

  3.物理学的发展和应用更加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和装备,需要更多的投入

  物理学的研究和应用竞争十分激烈,成功的工作越来越依赖于设备和技术,如计算机和网络、各种探测和制备技术、极端物理条件装备、以及各种大科学专用装置等。

  二、物理学院的学科势力在国内高校中首屈一指

  1.北大物理在中国高校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

  1913年,北大物理建系(物理门),开创我国最早的物理学本科教育。

  1952年院系调整,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物理精英合并成新的北京大学物理系,聚集了饶毓泰、周培源、叶企荪、王竹溪、赵广曾、胡宁、黄昆、褚圣麟、虞福春、杨立铭、李宪之、谢义炳等一大批中国物理界的领军人物,使北大物理系成为中国高校中实力最强的物理重镇。

1955年从全国各地抽调胡济民、朱光亚、虞福春等在北大建立了我国高校第一个核学专业,后改名为技术物理系,为我国成功研制两弹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其中包括曾经担任核试验基地司令员的钱绍钧将军。

1956年,北大物理系集中了北大、复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五校师生,在黄昆、谢希德教授主持下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业,为我国信息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9年初,地球物理和无线电电子学由物理系分出,分别独立建系。

  解放后的50年,北大物理学科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105名在北大物理学科工作学习过的中科院院士。

11名两弹元勋中,除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的外,仅北大物理系系友就有7名:

钱三强曾就读北大物理预科四年,郭永怀为1935年入学的北大物理系首批研究生,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为1949年物理系本科毕业生及1951年毕业研究生,周光召为1954年物理系毕业研究生,邓稼先,朱光亚、彭恒武均先后任教于北大物理系。

  几十年来,出自北大物理的教材在全国使用,深刻影响了中国物理教学、人才培养的发展。

科研方向往往开风气之先,一直走在各校前列。

  2001年五月,作为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举措,在原物理系、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专业、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系的大气与气象专业、天文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以此整和学科力量,使学科积累、国际国内影响、师资力量、环境资源、仪器设备等都得以发挥更大效益。

目前物理学院在一流大学建设中处于很好的发展态势。

  2.北大物理的学科资源在中国高校中明显领先

  院士8名(李政道、杨立铭、甘子钊、陈佳洱、杨应昌、陈建生、赵柏林、徐至展);

长江特聘教授5名;

国家杰出青年7名;

教授87名;

  国家重点学科5个(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核技术及其应用、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在新的评选后将进一步增加。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5个(物理学1.5个,大气科学1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

  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北大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

  上述各项指标北大物理均排在各高校首位。

  特殊机构:

北大物理学科有李政道教授任主任的北京现代物理中心。

  3.北大物理的教学处于国内顶尖水平,名师、名课、名作享誉国内外

  自50年代以来,北大的教学就一直处于国内高校的顶尖水平。

按照杨振宁先生的评价,北大本科生培养是国际一流水平。

  北大名师:

饶毓泰、周培源、叶企荪、王竹溪、赵广曾、胡宁、黄昆、褚圣麟、虞福春、胡济民、杨立铭、李宪之、谢义炳、沈克琦等,为解放后北大物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赵凯华、曾谨言、郭敦仁、曹昌祺、高崇寿、林宗涵、俞允强、章立源、舒幼生、吕斯骅、吴思诚、卢希庭等的教学在全国享有胜誉。

他们不仅在北大开设名牌课程,而且培养了许多教师,帮助其他学校提高教学水平。

  例1:

赵凯华教授,担任物理学院教学委员会顾问。

除培养年轻教师和进修教师外,目前主讲《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名师讲座》中的"

定性和半定量物理学"

系列课程。

  例2:

曾谨言教授,担任物理学院教学委员会顾问。

量子力学的新进展"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名师讲座》每周一次,已经排到2002年秋季。

今后计划常年进行。

  北大名课:

全部普通物理课程,全部理论物理课程,全部教学实验课程,主要专业基础课程。

其中:

  教育部创名牌课程9门(力学、光学、普通物理实验、电动力学、量子力学、核物理教学实验、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

  北大优秀课程组7门,占全校20%(量子力学、热统、数理方法、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实验、原子核物理)

  承担教育部"

面向21世纪教学研究"

项目,主持02-02-05项目1项,承担02-02-05项目下子项目5项,承担02-02-04项目下子项目5项

  北大名作:

自1952年起,我国高校的大部分物理学教材由北大率先编写。

改革开放以来,物理学科出版教材及参考书150多本。

87年以来获教材获奖60余项,其中国家特等奖2项,国家优秀奖14项,国家一等奖4项,国家二等奖4项。

部委一等奖13项。

获奖数目和级别在全国各高校物理学科中遥遥领先。

  4.北大物理的科研水平和力量整体处于国内高校首位

  在各高校中拥有最多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博士点。

  拥有最多的院士和优秀年轻人才。

  年均科研经费1500万元以上。

  科研获奖140多项;

其中国家级奖37项,省部委以上奖80多项。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北大物理学科在国内处于全面领先地位。

但其他学校发展也很快,北大物理面临激烈的挑战。

  北大的物理学科与国际上著名大学的物理学科相比,主要差距在于缺少国际一流的科学家,科研条件和水平较低,以及学术环境和管理水平较差。

  三、发展目标

  物理学院未来10-15年的发展目标是:

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主要标志是:

  1.教师队伍可以广泛参与国际竞争,拥有一批有国际影响的学者。

学生培养体系进一步改革,创新成为明显特征,研究生论文水平达到国际水准。

  2.基础研究涌现一批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成果,形成一些在国际上知名的学派和研究中心。

应用研究有重大发明创新,对产业发展起引导作用。

  3.拥有一流的科研基地,包括一流的设备条件和学术环境,国际学术交流活跃。

  4.形成一流的管理队伍和体制,具有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后勤资源大幅度增加。

  2002-2005年的发展目标:

在以上几个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四、2002-2005发展规划

  物理学院具有雄厚的学科基础,但未来几年在新老交替的过程中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许智宏校长在物理学院成立大会上指出,"

北京大学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物理学科"

物理学院的师生员工将为建立国际一流的物理学科而竭尽全力,但同时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

  未来几年的主要任务是:

完成新老交替,充实和提高师资队伍;

适当扩大招生专业和规模,保证招生水平,扩展师资培训,改进教学体系、内容和设备,取得优秀教学成果;

加强科研基地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大幅度充实和改善科研设备,活跃学术氛围,扩大对外合作;

大力建设好学术环境和公共服务系统,举办好几次大型活动;

建立规范和公开的管理,扩大行政后勤资源;

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加强和改进学生、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

  A.学科规划

  经过学院成立后的组织调整,目前物理学院有10个教学科研实体单位,基本上以二级学科划分,结构清晰。

它们是:

基础教学中心,基础物理教学实验中心,理论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现代光学研究所,电子显微镜专业实验室,技术物理系,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系,天文系。

另外,学科范围或跨二级学科的专业实验室有人工微结构与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暴雨监测与预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

李政道教授任主任的北京现代物理中心是物理学院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

  物理学院的学科建设按照几个大的方面安排。

  1.基础课教学

  基础课教学是学院必须保证的基本工作。

  

(1)在学院[2001]010号公文的基础上,完善教师教学任务管理。

大力充实教学队伍。

对基础大课的骨干教师力量和基础实验教学队伍要做好规划,采取得力措施保障落实到位。

改革管理运行机制,骨干教师和流动教师相结合,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继续发挥老教师(包括离退休老教师)的作用,同时大力培养年轻教师。

  

(2)在稳定和办好物理学、大气科学、天文学三个本科专业的基础上,适当扩大招收应用物理学专业,以适应当今物理学发展和多学科交叉以及高新技术创新的需要。

在现有基础上,适当扩展师资培训。

  (3)管理正规化、网络化,体现服务意识。

在新形势下加强对教学体系和内容的研究与改革,尽量采用更丰富的教学手段,迅速增加双语教学。

  (4)通过理科基地和985计划等,做好普通物理和基础物理实验的长远性建设,争取3年内出一批优秀教学成果。

主要建设以下项目。

  普通物理教学:

  (a)A类、B类教材建设(聘请退休教员协助完成);

  (b)CAI制作(聘请退休教员协助完成);

  (c)(中学、大学)物理教师培训(聘请退休教员参与);

  (d)建立中心网页;

  (e)普通物理演示实验室建设(续)

  参阅《物理演示实验室立项申请报告》。

  基础物理实验教学:

  (a)后三年中将要排出如核磁共振成象等一批新的近代物理实验。

增加"

综合物理实验选修课"

题目和相应的设备。

  (b)为文科学生医学部学生开设适合他们的物理实验课。

  (c)实验课和实验室的网络管理,如网上选课、网络教学等的建设。

  (d)211工程、"

世行"

贷款等项目中仪器的配套仪器。

  (e)实验室基础设施:

尚有80m2实验室11间需更新桌、凳、仪器柜、桌上电源插座;

需要安装空调。

  (f)实验课日常消耗原材料费用。

  (5)加强理论物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和教材建设。

包括课程体系、教材和教学手段等的建设,涌现一批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精品教材和精品课程。

  2.基础物理科学研究

  基础物理科学方面涉及到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大气科学、天文学。

  理论物理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既是物理学的理论基础,又与物理学乃至自然科学其它领域很多重大基础和前沿研究密切相关,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多年来,在理论物理的许多重要领域取得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

承担了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理论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等主干基础课和十多门研究生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

撰写了几十部高水平的专著和教材(其中许多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材);

培养了百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未来工作的重点是创新性成果、人才队伍建设、学术交流和研究生培养。

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粒子物理理论;

原子核理论;

场论与宇宙学;

凝聚态理论与统计物理;

计算物理。

重点建设项目是:

完善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网络环境(购置所须的网络服务器并建立一些国际上重要的理论物理数据库的镜像站点,提高数值计算能力等)。

加强学术活动(与国外著名学者的交流,稳定的访问学者制度;

每1-2年举办国际性的学术会议,每年举办理论物理暑期学校等)。

  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学科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结构最深入的部分,是典型的大科学。

在世纪之交的十来年内,各强国投入了上百亿美元建设一批空前规模的大型核科学基础研究设施,将在未来几年投入运行,必将带来重大的突破。

在本学科基础研究发展的同时,核科学一直对经济、国防等影响巨大。

本学科点建立于1955年,是我国最早的核科学高等教育基地。

几十年来,为国家输送了几千名优秀核科技人才,并创造了大批教学和科研成果。

近几年,队伍的新老交替进展比较顺利,形成了新的学术群体和学科带头人。

在核物理具有较强力量的基础上,大力拓展了粒子物理方向,使得本学科点研究方向分布比较全面,整体实力得到加强。

实验室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在此基础上承担了大科学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和973项目等。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

理论核物理、放射性核束物理、高能核物理与粒子物理、离子束技术、核电子学及核探测技术。

希望重点支持的项目是:

完成放射性核束物理基础建设第三期;

高能物理实验重大任务配套设备;

虚拟电子仪器及加速器上的材料与物性研究。

  大气科学是一门基于观测的实验性的、分支学科众多、兼容理论和应用、最具综合性、前沿性和跨学科的科学。

它是地球环境科学领域中重要的一环,是应用新技术最迅速、最多的学科之一。

北大的大气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取得过辉煌的成就。

已为国家培养了200余名硕士和博士,承担了和完成了大量的国家重大和重点研究项目,获得7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今天,本系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又面临着良好的机会。

大气科学包括两个二级学科。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学科的优势研究方向是:

大气辐射和遥感,大气边界层和大气湍流,云物理和大气化学,非线性大气动力学。

气象学学科优势研究方向是:

中国气候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机理与预测研究,中尺度气象灾害的机理与预测研究,大气动力学基本理论研究。

大气科学未来希望重点建设:

全球大气科学数据中心;

大气环境观测、分析与预测系统;

中尺度气象监测、模拟与显示系统;

中国和全球气候变化、监测与预测研究中心、现代大气科学教学实验室。

  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和宇宙的科学,它以各种现代尖端技术作为探测手段,收集和处理来自整个宇宙的全波段电磁辐射和其它信息,不断加深和改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天文学和自然科学几乎所有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是当代自然科学的核心和前沿学科之一。

北大天文学科有四十年多年的发展历史,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积累了长期的工作经验,成绩卓著。

自2000年北大天文学系正式成立以来,天文学科有了迅速的发展。

在人才引进、科学研究、扩大办学规模、深化教学改革和加强与中科院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未来重点建设的主要方向有:

星系和宇宙学、高能天体物理、活动星系核与吸积盘、气体星云物理、射电天体物理、分子云与恒星形成区、天体物理技术与方法等。

此外,我们将通过人才引进和与其它天文研究单位的合作,尽快拓宽研究领域,开展恒星与行星物理、太阳物理、空间天文等领域的研究。

  3.新物态、新材料、新器件、新技术的物理研究

  这方面主要涉及到凝聚态物理、光学、核技术及其应用等

  凝聚态物理是目前物理学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分支。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物理学科坚持以发展凝聚态物理的基础理论问题为主要目标;

同时努力争取把基础研究和发展我国高新技术结合起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适应近年来学科发展的形势,也要特别重视开展与化学和生命科学的交叉领域的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有:

高温超导物理与器件研究;

稀土-铁金属间化合物等的磁性物理和材料研究;

纳米结构和介观物理研究;

高k介质膜系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宽禁带半导体物理和器件研究;

表面物理和针尖物理研究;

反应-扩散过程和生命物质的物理研究;

凝聚态激光激发光谱(拉曼、光致发光等)。

本学科点将努力在以下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发展基于超导器件的电子仪器工业,创建新型永磁材料工业,开拓GaN基的蓝光发光器件、白光器件以至激光器件的工业。

通过十五期间的努力,本学科点应该在纳米结构的介观物理、宽禁带半导体物理、高温超导物理和生命物质的凝聚态物理等方面成为有较好水平、有特色的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近期希望从985计划获得支持,引进国际上目前最新的若干仪器设备和软件。

在现有仪器设备和新购设备的基础上,配套建设4个基本的公共实验室:

样品制备实验室、晶体结构和局域结构分析实验室、物性测试实验室和凝聚态理论研究实验室。

作为凝聚态物理研究的支柱实验室。

同时加强对理论及计算模拟的支持。

  随着激光技术和现代光学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深入,光学已被赋予崭新的内容并在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北京大学光学学科历史悠久,近年来,光学学科的发展得到各级领导的极大重视。

在学科内容更新和与相关学科之间的配套建设上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

目前具有独特优势的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飞秒超快光科学及激光光谱;

强场光物理、微爆炸和微制备;

近场光学新技术和应用;

光子学和光电子学材料、技术和应用。

近期,光学学科研究和发展将结合国际光学研究的前沿和承接的国家任务,力争在飞秒光谱技术及其应用,特别是新的光谱方法、生命和医学中的超快过程等研究领域做出原创性的成果;

在强场物理、微爆炸机理和相干极紫外光源研究上做出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工作;

在近场光学研究上,努力开拓设备系统的新功能和新应用,以适应生命研究、化学研究和物理研究中不同样品和不同工作环境的要求,做出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

在积极开展上述基础前沿性研究的同时,重视科学研究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

重点建设项目有:

激光系统和光谱系统、飞秒微制备及微爆炸研究系统、近场光学和微光子学研究系统、真空紫外新光源研究系统。

  各种核技术,如加速器技术、核探测技术、核分析技术、核成像技术、核辐照技术、新型辐射光源技术、同位素技术以及广义地讲还有核能技术与核武器技术,在需求的牵引下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农业、人口与健康、能源、环境、信息、材料、国家安全等领域以及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凝聚态物理、考古学等多种学科的基础研究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北大的核技术及其应用学科总体上是以科学手段为中心的基础性研究基地,研究所的工作以加速器等大型仪器设备的建设和围绕这些设备的科学研究为主。

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建成了一批大型实验设备,承担了一批国家和部级重大、重点项目。

研究成果国产铌材射频超导加速腔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加速器质谱14C测年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重离子RFQ加速器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子核数据与静电加速器建设也多次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

低能核物理与核数据;

加速器物理与技术;

离子束物理;

核医学物理。

近期重点建设强流质子RFQ加速器中子源实验平台和射频超导加速器实验平台。

并希望购买一台新的AMS装置,建设细胞层次离子精确辐照系统,改善低能核物理与中子实验室和核医学物理实验室。

  电子显微镜实验室是挂靠在物理学院的教育部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目前拥有4台电子显微镜,以及与之配套的制样设备(固定资产约合2000多万人民币)。

希望通过985计划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

(1)、阴极荧光;

(2)X-射线能谱。

  4.重点科研基地建设和对外合作

  现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