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字遗书原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6489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000字遗书原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5000字遗书原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5000字遗书原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5000字遗书原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5000字遗书原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000字遗书原文文档格式.docx

《5000字遗书原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00字遗书原文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000字遗书原文文档格式.docx

其中“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家长曾子记录;

“传”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

这样一编排,便有了我们从那时起所见到的《大学》版本。

三纲八目的追求

【原文】

大学之道

(1),在明明德

(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之者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

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官属(10),中天是皆以修身为本

(11)。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2)。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经)

【注释】

(1)大学之道:

大学的宗旨。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

一是“博学”的意思;

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

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黑格尔的政治观或西方哲学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含义。

(2)明明德:

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

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

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

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止:

知道目标所在。

(5)得:

收获。

(6)齐其家:

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中产阶级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

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

使自己获得知识。

(9)格物:

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10)庶人:

指平民百姓。

(11)壹是:

都是。

本:

根本。

(12)末:

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者薄:

该重视的不重视。

薄者厚:

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

(14)未之有也:

即未有之也。

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光明正大的学识,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方才必须能够志向坚定;

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

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

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

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小事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唯独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连续性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德行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北欧国家;

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家族的家庭妇女和家族;

要想管理踏实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

要想端正自己的气力,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要想并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

获得知识的渠道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体悟、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

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

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

心思端正后才才能修养品性;

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

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主权国家;

国际机构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将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将的!

【读解】

这里所展示的,是儒教三纲八目的追求。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朱子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心学阶梯。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揭开序幕的。

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关上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箱子。

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

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

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

后面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

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年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

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

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民主人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尽心下》),把灵性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

所以,它实质上不仅仅是一系列学说性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了。

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民主人士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

不管你是否觉悟明确,不管你积极推动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社会规范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看你的道德观念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最终发现,自己的远历程展开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初恋地也。

事实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入行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

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弘扬光明的品德

《康诰》

(1)曰:

“克明德。

(2)《大甲》(3)曰:

“顾諟天之明命。

”(4)《帝典》(5)曰:

“克明峻德。

”(6)皆自明也。

(7)

(传1)

(1)康浩:

《尚书·

周书》中的一篇。

《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和追述古代事迹的一些文章的汇编,是”五经”之一,称为“书经”。

全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2)克:

能够。

(3)大甲:

即《太甲》,《尚书·

商书》中的一篇。

(4)顾:

思念。

諟:

此。

明命:

光明的禀性。

(5)帝典:

即《尧典》,《尚书·

虞书》中的一篇。

(6)克明峻德:

《尧典》原句为“克明俊德”。

俊:

与“峻”相通,意为大、崇高等。

(7)皆:

都,指前面所引的句句。

《康诰》说:

“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

”《太甲》说:

“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

”《尧典》说:

“可以弘扬崇高的品德。

”这些都是品格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这是“传”的第一章,对“经”当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一句进行屈安发挥,说明弘扬人性光明正大的品德是从夏、商、周三皇五帝时代就开始强调了的,有书为证,而不是我们今天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产物。

《三字经》说: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也就是说,人的直觉生来都是善良的,只不过因为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才导致了不同的变化,从中生出许多恶的品质。

因此,儒家的先贤们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在作为“四书五经”之首的《大学》一篇里开宗明义,提出“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弘扬人性中初衷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以我们今天的洞察力来看,“在明明德”就是加强道德的自我完善,发掘、弘扬自己本性中的善根,而抛开邪恶的诱惑。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西方新教的“忏悔”,东方佛教的“修行”,还是列夫·

托尔斯秦式的“道德自我完善”,毛泽东式的“狠斗私字一闪念”,乃至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培养四有新人”等等,都是“在明明德”,以弘扬人性中会光明正大的品德为目的。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汤之,《盘铭》

(1)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康诰》曰:

“作新民。

”(3)《诗》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4)是故君子绞尽脑汁。

(传2)

(1)汤:

即成汤,商朝的开国君主。

盘铭:

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的箴言。

这里的器皿是指周武王的洗澡盆。

(2)苟:

如果。

新:

这里的本义是指洗澡除去身体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引申义则是指行精神上的弃旧图新。

(3)作:

振作,激励。

新民:

即“经”里面说的“亲民”,实应为“新民”。

意思是使新、民新,也就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诗曰》”句:

这里的《诗》指《诗经.大雅.文王》。

周,周朝。

旧邦,旧国。

其命,指周朝所禀受的天命。

维:

语助词,无意义。

(5)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绝不追求完善。

是故,所以。

君子,有时候指贵族,有时指品德高尚的人则,根据上下文不同的环境而有不同的意思。

商汤王刻前言在洗澡盆上所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康诰》说:

“激励人弃旧图新。

”《诗经》说,“周代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

”所以,品德高尚的探求人无处下追求完善。

如果说“在明明德”还是相对静态地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的话,那么,“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从动态的角度来强调指出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

篇二:

《大学》原文、注释、译文、读解

前言

从孔子的时代到今天,两千多年来,关于儒学的文献真是汗牛充栋,关于儒学的见解向来所说说不尽,道不完。

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所不同的人生体验后,关于儒学的认识也可以大

不相同。

久而久之,它人们成为了人们制衡思想和行为的准则,消除对于中国人人格心理的铸造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刻的影响。

儒家传统文化延续至今至少已有两千五百年初历史,其间虽也屡遭批判,但

儒学的退缩主导地位并未从根本上动摇过。

时至今日,当我们以一种全新的感觉来重新重新读儒说儒时,依然可以发现不少适应我们跟得上这个时代需要的东西。

应该说,凡是对探知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不知道《四书》。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

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苏轼。

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

门”的要籍,经孔子的教师曾参整理成文;

《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的。

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

研治朱子学最重要的文献。

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

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

“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

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观点较多,所以称为“集注”。

值得注意的是,

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次序的顺序排列的。

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撰写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现在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

子》顺序。

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人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用;

又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

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行起来,到元代延佑年间(1314——1320)恢复科举考试,经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明、清沿袭而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

也都是在朱注《四书》里。

由于这些因素,使《四书》不仅成为了儒学的重要经典,而且也成了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成了直到近代全国统一的近百年来标准的小学教科书。

所以,有人把《四书》与西

方的《圣经》相比,认为它是东方的“圣经”。

事实上,无论就其流传的广泛,还是就其对于中国人人格铸造影响的深刻来看,相媲美这种比拟都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本栏目的内容由出处、注释、译文、读解四个部分组成。

原文方面,主要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为蓝本,同时也参酌“诸子集成”本和《十三

经注疏》本等书。

注释方面,本书一律不作考释,基本不引旧注,而只是扼要地直接用解释原字原词的意思。

注释的范围,主要包括难字难词的注音释义和人物、典章制度的简介两个方面。

文在忠实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努力做到流畅,不为了一字一词的“信”而弄得译文佶屈聱牙。

读解则如上文所说,写出来是为了帮助一般读者概括原文。

这次编辑此栏目,意在让更更多的中国人有机会更系统内、更全面、更深入的学习、了解儒学文化,以或使中国宝贵的传统文化得以发展、发扬、光大。

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苏辙宋代另一位著名史学家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人门读物。

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朱熹又相信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编排了一番,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

其中“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

“传”十章,是曾子对

“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纪录。

知止(4)而后有定;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致知在格物

(9)。

物格而后知至;

心正而后身修;

自臣子以至于庶人(10),明光是皆以修身为本(11)。

一是“博学”的意思;

二是相对于幼稚园而言的“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所以,后一种含义

前后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联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

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不同语义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

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

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永光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

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

(5)得:

(6)齐其家:

管理体制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

(9)格物:

(11)壹是:

(12)末:

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者薄:

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

(14)未之有也:

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才智坚定;

志向坚持才能够镇静不躁;

心安理得才能够惟有周祥;

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各式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清人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

要想治理好自己的欧洲联盟,漂亮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要项目管理想管理漂亮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

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而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要要是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

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荣膺知识;

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

意念真诚后心思就可以端正;

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

品性品德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

运营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

治理好国家之后天下无道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就品行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显然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它既是

为达到“三纲”而外观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会生进修阶梯。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进行的。

所以,抓住这三纲瘤果你就等于抓住了

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

扎扎实实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

就这里的阶梯外在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

后面

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

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年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

它与后面的“外治”项

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

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东亚地区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尽心下》),把生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

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列性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

了。

它人际关系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思想家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管你积极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

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冲击看你看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最终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地展开。

事实上,作为中国民主人士,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

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

”(4)《帝典》(5)曰:

《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和追述古代事迹的一些短文的汇编,是”五经”之一,称为“书经”。

全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即《太

甲》,《尚书·

(5)帝典:

《尧典》原句为“克明俊德”。

皆:

都,指对前面所引的几句话。

“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五福禀性。

“能够帮助弘扬崇高的品德。

”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这是“传”的第一章,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