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监理细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4811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监理细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工程监理细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工程监理细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工程监理细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工程监理细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监理细则Word格式.docx

《工程监理细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监理细则Word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监理细则Word格式.docx

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塑管:

(1)腐蚀情况较严重的地段;

(2)地下障碍复杂;

(3)施工期限短要求迅速复原的地段。

1.2.2.3塑管的接续宜采用承接法。

采用承接法接续塑料管,其承接部份应涂粘合剂。

涂抹粘合剂应在距直管管口10mm处向管身涂抹,涂抹承接长度的2/3。

1.2.2.4塑料管的组群问缝隙宜为10~15mm,接续管头必须错开,每隔2~3m设衬垫物支撑,并保证管群的整体形状统一。

进入人(手)孔窗口部份的堵抹(喇叭口)不应凸出墙面,应终止在墙体内100mm处。

1.2.2.5塑管的应用范围。

下列情况下宜采用钢管:

(1)管道附挂在桥梁上或跨越沟渠、有悬空跨度;

(2)埋深过浅或路面荷载较大;

(3)地基特别松软或有可能遭到外力强烈冲击;

(4)在有腐蚀的地段采用钢管时,必须做钢管的防腐处理。

1.2.2.6钢管接续宜采用焊接管箍法。

两根钢管应分别套入管箍长度的1/3以上,平直后焊接。

使用有缝管时应将管缝置于上方,内部不得出现毛刺。

1.2.2.7管道的地基。

地基是承受所有上层的全部荷重(其中包括:

路面上的车辆、人群、堆积物、管道顶至路面的垂直土壤压力以及管道、基础、光电缆重量等)的地层。

管道应建筑在良好的地基上,地基分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种。

(1)天然地基:

稳定性土质,不需人工加固的地基。

例如:

岩石类、碎石土类、粘土类;

(2)人工地基:

在不稳定的土质上必须经过人工加固的地基。

加固方式有表面夯实、碎石加固、换土法和打桩加固法等。

1.2.2.8管道的基础。

管道基础是介于管道与地基中间的媒介结构。

它支承管道,把管道的荷重均匀传播到地基中。

(1)土质较好的地区(如硬土)挖好沟槽后夯实沟底,回填50mm细砂或细土;

(2)土质较差的地区,挖好沟槽后做混凝土基础,基础上回填50mm细砂或细土如果有必要时可以对管道进行水泥包封;

(3)土质为岩石的地区,挖好沟槽后应回填200mm细砂或细土。

(3)管道进入人(手)孔或建筑物时靠近人(手)孔或建筑物侧做不小于2米长度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和包封。

1.2.2.9敷设塑料管道时,塑料管孔组和排列的方式应与水混管道的排列相同,为保证管孔排列整齐,间隔均匀,为了确保塑料管群形状应每隔3.0m左右采用框架固定或绑扎。

1.2.3人(手)孔建筑

1.2.3.1人(手)孔的位置。

在通信管道的分支点,电(光)缆引上点、穿越公路和铁路、桥梁两端、交叉路口、坡度较大转弯地点等,拟建地下引入线路的建筑物旁宜建筑人(手)孔。

1.2.3.2管道段长。

两人(手)孔间的距离(管道段长)水泥管道不宜超过150m;

塑料管道不宜超过200米;

高等级公路最大不宜超过250米;

郊区光缆专用塑料管道可以达到1000米。

1.2.3.3人(手)孔有砖砌人(手)孔、钢筋混凝土人(手)孔等。

一般电(光)缆引上点、支线及配线管道上可设置手孔。

1.2.3.4人(手)孔应建筑混凝土基础,当遇到土质松软或地下水位较高时,还应增设碴石地基或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

1.2.3.5人(手)孔型号应根据终期管群容量大小确定。

(1)单一方向标准孔(孔径90mm)不多于6孔、孔径为28mm或32mm的多孔管不多于12孔容量时宜选手孔。

(2)单一方向标准孔(孔径90mm)不多于12孔、孔径为28mm或32mm的多孔管不多于24孔容量时宜选小号人孔。

(3)单一方向标准孔(孔径90mm)不多于24孔、孔径为28mm或32mm的多孔管不多于36孔容量时宜选中号人孔。

(4)单一方向标准孔(孔径90mm)不多于48孔、孔径为28mm或32mm的多孔管不多于72孔容量时宜选大号手孔。

1.2.3.6人(手)孔内不得有其它管线穿越,公路水沟中的手孔应建筑在水沟以外。

1.2.3.7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人(手)孔建筑应做防水处理。

根据地下水位的情况人手孔建筑的程式可按下表规定确定:

人(手)孔建筑程式表

地下水情况

建筑程式

人(手)孔位于地下水位以上

砖砌人(手)孔等

人(手)孔位于地下水位以下,且在土壤冻层以下

砖砌人(手)孔等(加防水措施)

人(手)孔位于地下水位以上,且在土壤冻层以内

钢筋混凝土人(手)孔(加防水措施

1.2.3.8人(手)孔盖应有防盗、防滑、防跌落、防移位、防噪声等措施,井盖上应有明显的用途及产权标志;

车行道人(手)孔必须安装车行道的口圈。

1.2.4管道埋设深度

1.2.4.1管道埋深(管顶至路面)不能小于0.7m。

塑料管道敷设后,其管顶覆土小于0.7m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如用砖砌沟加钢筋混凝土盖板或做钢筋混凝土包封等。

1.2.4.2对于塑料管道埋设深度(管顶至路面)在人行道下不应小于0.7米;

在车行道下不应小于0.8米;

与轨道交越(管顶到轨道底)不应小于1.0米与铁路交越(管顶到轨道底)不应小于1.5米。

深度达不到要求时应加保护措施。

详细管顶至路面不应小于下表要求:

类别

人行道下

车行道下

与电车轨道交越(从轨底部算起)

与铁道交越(从轨底部算起)

水泥管、塑料管

0.7m

0.8m

1.0m

1.5m

钢管

0.5m

0.6

1.2m

1.2.4.3管道的埋深,应能保证管道进入人孔时,管顶距离人孔上覆不得少于30cm,管孔底部距手孔基础顶部净距不少于40cm。

1.2.4.4管道沟回填:

应每回填15cm,分层夯实,回填土应高出地面20cm。

1.2.4.5管道敷设应有一定坡度,以利渗入管道内的地下水流向人孔,管道坡度为3‰~4‰,不得小于2.5‰;

如街道本身有坡度,可利用地势获得坡度。

通常管道坡度有两种设置方法:

即“一”字坡和“人”字坡。

1.2.4.6人孔内不同方向的管道相对位置宜接近,相应管孔高差不宜大于0.5m。

1.2.4.7通信管道与其它管线交越、埋深相互间有冲突且迁移有困难时,可考虑改变管道埋深。

降低通信管道埋深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如砼包封、加混凝土盖板等),但管道顶部距路面不得小于0.5m。

1.2.4.8引上管引入人(手)孔时,应在通信管道引入窗口以外的墙壁上,在距上覆(盖板)下0.2~0.4m范围以内。

1.2.5水泥砂浆与铁件

1.2.5.1人(手)孔墙体与基础应结合严密、不漏水、结合部的内外侧应用1∶2.5水泥砂浆抹“八”字。

抹墙体与基础的内、外八字角时,应严密、贴实、不空鼓、表面光滑、无飞刺,无断裂等。

1.2.5.2人(手)孔砖砌体砂浆饱和度应不低于80%,砖缝宽度应为8-12mm,同一砖缝的宽度应一致。

1.2.5.3手孔墙体用一级机制红砖砌筑墙体的水泥砂浆应使用不低于75号的水泥砂浆,严禁使用掺有白灰的混合砂浆进行砌筑。

1.2.5.4人(手)孔的内、外墙面宜用1∶2.5水泥砂浆抹面,一般规定为:

内墙抹面厚度为10~15mm,外墙抹面为15~20mm。

1.2.5.5人(手)孔内穿钉的规格、位置的预埋应符合设计规定。

上、下穿钉应钉在同一直线上,允许垂直偏差不大于5mm,间距偏差应小于10mm。

相邻两组穿钉偏差应小于20mm。

穿钉露出墙表应为50~70mm,露出部份应无砂浆附着物、无锈蚀、螺母应齐全有效。

穿钉安装必须牢固。

1.2.5.6管道窗口宽度大于700mm时,或使用承重易形变的管材如塑料管的窗口处,应加设过梁或窗套。

2光缆线路工程监理细则

2.1光缆线路工程监理目标

2.2光缆线路工程(杆路部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2.1复测、核标

2.2.1.1复测工作应根据已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的杆路路由图进行,无特殊情况不得变更原路由。

2.2.1.2复测中如遇有地形环境与设计有重大改变,影响原路由的安全或传输要求的,应与建设单位和监理公司领导联系处理,并办理设计变更手续。

2.2.1.3复测时,应在每个测定的杆位及拉线出土点钉上标桩,对角杆、分线杆、跨越杆、终端杆等,除应在杆位处钉标桩外,还应在标桩的邻近位置作固定标志,并在测量登记薄上详细记载。

2.2.1.4复测时,除按设计选定的路由、地形和环境特点确定杆位,配置电杆,并应避免长杆挡和急转外,电杆和拉线位置的确定,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架空线路在与公路、乡村大路、机耕路交越时,交越点光缆距地面垂直距离,必须保证一律达到5.5m的高度;

与铁路交越时,保证一律达到7.5m的高度。

(2)架空线路与高压输电线、电气铁道馈电线、广播线和其它通信线路平行接近或交越时应符合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要求,并要保证垂直隔距。

另外,架空光缆线路严禁在高压输电线或其他线路的拉线内穿过越。

(3)电杆、拉线的位置不宜设在建筑物的进出口处。

(4)非特殊情况,电杆、拉线严禁设置在公路路肩上或公路与排水沟之间,一般要求杆路由应距公路平行隔距为50m左右,由于地形限制,平行隔距可限定为25m左右.杆路路由应尽量避开放炮采石、水库、跨河流、建房基地等地形不稳定及不安全地带。

(5)角杆的角深,不宜超过7.5m。

角深大于规定值时,应将一个转角分成两个转角,使每个转角的角深都不超过规定的数值,两个角杆的角深宜相等。

在角杆复测时,相邻两角不宜有反转弯,在线路跨越铁路、河流时,不得用角杆兼作跨越杆。

(6)在坡度变更的电杆上,如相邻杆位的地面高度差≥10m时,在坡顶的电杆,应在线路进行方向前后两侧装设顺线拉线,在坡底的电杆,应在向坡顶的一侧增设顺线拉线加固。

(7)打洞时,杆距偏差≤30cm时,杆位可不做调整。

2.2.2打洞

2.2.2.1打洞前,应确认标桩位置无误,用拉线加固的水泥电杆角杆根部应内移半个根径,木角杆根部应内移一个根径。

2.2.2.2电杆埋深应符合下表要求,偏差不得超过±

5cm。

电杆类别

普通土

硬土

石质

木杆8.0m

1.3m

木杆9.0m

1.6m

1.4m

1.1m

木杆10m

1.7m

水泥杆7.5m

水泥杆8.0m

水泥杆9.0m

水泥杆10m

拉线洞深:

1.3m~1.5m。

2.2.2.3打坚石洞采用爆破法时,如经爆破后成锅底形,立杆时可用碎土、碎石将杆根加固或用混凝土浇灌。

2.2.2.4在土层下面有石层时,水泥电杆洞深也不能小于1.20m。

2.2.3立杆

2.2.3.1水泥电杆在立杆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如发现电杆破裂和环缝,影响水泥杆强度的应予更换。

2.2.3.2电杆竖立后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线路上电杆应成一直线,不得有眉毛弯或“S”弯,电杆竖立应正直,杆根左右偏差不得超过5cm,前后偏差不得超过30cm。

(2)用拉线加固的角杆,水泥电杆根部应向转角内移半个根径,木杆内移一个根径。

拉线收紧后,杆梢应向外角倾斜,水泥电杆5~10cm,木杆为15~20cm。

(3)终端杆杆梢应向光缆张力的反侧倾斜10~20cm。

(4)回土及夯实应符合规定。

(5)在原杆路上变更电杆时,应在原杆洞进行。

(6)负责电杆编号及号杆。

2.2.4拉线、地锚

2.2.4.1拉线的距高比应等于1,当距高比小于0.75和大于2时,应调整拉线程式。

拉线不得有接头、无锈蚀和松股现象。

2.2.4.2拉线安装的方位;

角杆拉线应在角的平分线上,防风拉线及顺线拉线分别和线路进行方向垂直及平行。

地锚出土点的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1)角杆及各种顶头拉线,出土点左右偏差限值≤5cm。

(2)防风拉线、顺线拉线出土点左右偏差限值≤10cm。

2.2.4.3拉线与水泥杆的连结,均采用拉线抱箍固定,并在抱箍穿钉上衬以三股拉线衬环与拉线连结。

顺线拉线、角杆拉线,打在一担下;

防风拉线,打在二担下。

其拉线抱箍所装位置至上层线担穿钉孔的间距,均应为30~35cm。

2.2.4.4钢绞线拉线的上把和中把的装设可采用钢绞线卡子、三眼双槽夹板或另缠法,一般由设计而定。

具体要求如下:

(1)拉线上把采用三眼双槽夹板时:

①7/2.6及以下钢绞线拉线应装设一付夹板,隔20~30cm用φ3.0mm铁线另缠5cm,拉线另留5cm尾巴。

②7/3.0钢绞线拉线应装设两付夹板,两夹板间净距为3cm,隔20~30cm用φ3.0mm铁线另缠5cm,拉线另留5cm尾巴。

(2)拉线中把采用三眼双槽夹板时:

①7/2.6及以下钢绞线拉线应装设一付夹板,隔30±

2cm用φ3.0mm铁线另缠5cm,拉线另留5cm尾巴。

(3)拉线上把采用另缠法时:

7/2.6及以下钢绞线拉线缠扎长度首节15cm,(7/3.0钢绞拉线为20cm)未节10cm,首未节间的净距为3cm,最后距未节10cm,用φ3.0mm铁线缠扎5cm。

(4)拉线中把采用另缠法时:

7/2.6及以下钢绞拉线缠扎长度首节15cm(7/3.0钢绞拉线为20cm),隔30±

2.2.4.5地锚铁柄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7/2.2拉线配置500×

300×

150mm拉线盘、16×

1800mm铁柄;

7/2.6拉线配置600×

400×

150mm拉线盘、18×

2100mm铁柄;

7/3.0拉线配置600×

150mm拉线盘、19×

2400mm铁柄。

(2)地锚铁柄出土长度,宜为20至60cm。

(3)钢绞线地锚鼻子,用φ3.0mm铁线采用另缠法制作。

2.2.4.6装设高桩拉线其副拉线程式应比正拉线大一级。

高桩梢部应向外倾斜80~100cm。

2.2.5处理外部因素影响

2.2.5.1电力线影响:

(1)架空光缆与380V及以下电力线交越时,在电力线下方通过,并在交越处加装Ω型绝缘塑料管保护。

一般两侧超出电力线2m。

最小净距≥0.6m;

(2)架空光缆线路与10KV以上输电线交越:

光缆线路在电力线下方穿越,并在交越处加装Ω型绝缘塑料管保护。

最小净距≥1.25m;

(3)架空光缆线路与其它通信线交越时,架空光缆线路在一级干线下方穿越,在其他通信线上方跨越,最小净距≥0.6m;

(4)对于新建杆路,在杆路上的特殊杆(角杆、跨越杆、终端杆、山头岭顶杆等)处采用φ4.0mm钢线加装拉线式或直埋式地线。

2.2.5.2公路影响:

架空光缆线路凡在通车道路上跨越,光缆线路与路面的最小净距一律要保证≥5.5m。

2.2.5.3青苗赔偿:

(1)地面青苗赔偿,由光缆线路施工单位负责;

(2)地面以上砍青赔偿,由光缆杆路施工单位负责。

2.2.6防雷保护

2.2.6.1角杆拉线、防风拉线必须用φ4.0mm铁线装设避雷针,避雷针出杆梢顶15cm。

2.2.6.2平均500m左右,拉线上把位置应用φ4.0mm铁线做一处尾巴线,以使光缆吊线与拉线连通接地。

2.3光缆线路工程(线路部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3.1光缆配盘

2.3.1.1施工单位在开工前,现场监理员应对运到工地的光缆、器材的规格、程式等进行外观检查,如发现异常应作重点检查;

(1)光缆的外观检查,应首先检查缆盘包装是否损坏,然后开盘检查光缆外皮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

对于包装严重损坏或光缆外皮有损伤的,应做详细纪录。

(2)工程所用光缆器材必须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应核对厂方提交的产品测试记录所列项目及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3.1.2光缆开头检验时,应核对光缆外端的端别,并在缆盘上做醒目标注。

敷设长途光缆时,北(东)为A端,南(西)为B端。

光缆端别的识别方向:

面对光缆截面,由领示色光纤按顺时针方向排列时为A端,反之为B端。

(领示色规定见产品说明书)。

2.3.1.3光缆配盘应根据复测路由计算出光缆敷设总长度以及光纤全程传输质量要求,选配单盘光缆。

光缆应尽量做至整盘敷设,以减少中间接头。

靠设备的第1、2段光缆的长度应尽量大于1.0Km。

2.3.1.4光缆配盘结果应填入“中继段光缆配盘图”同时应按配盘图在选用的光缆盘上标明该盘光缆所在的中继段段别及配盘编号。

2.3.2放设吊线

2.3.2.1光缆吊线的固定物应用三眼单槽夹板(简称吊线夹板),其安装位置应按设计办理,设计无要求时,应按如下规定办理:

吊线夹板距电杆顶的距离应不小于50cm,特殊情况下也不应小于25cm,一般情况下吊线夹板安装在一层担穿钉眼下40cm左右为宜。

2.3.2.2线路坡度变化一般不超过杆距的2.5%,由于地形限制也不得超过杆距的5%。

2.3.2.3吊线程式在重负荷区采用7/2.6镀锌钢绞线,其它负荷区采用7/2.2镀锌钢绞线。

发现镀锌钢绞线有跳股、绞合松散等有损于吊线机械强度的伤、残应剪除,剪除后重新接续再行布放。

在任何情况下新设的光缆吊线,在一档内不得有一个以上的接头。

2.3.2.4吊线的接续应采用“套接法”(俗称环接),套接两端可选用钢绞线卡子、三眼双槽夹板或另缠法。

但两端必须用同一种方法处理,吊线套接处,必须垫衬拉线衬环。

做法如下:

(1)7/2.2吊线:

使用三眼双槽夹板时,三眼双槽夹板一块,隔5cm,用φ3.0mm钢线另缠15cm,再空10cm,用φ1.5mm钢线缠5圈。

(2)7/2.2吊线:

用φ3.0mm钢线另缠时,缠10cm,隔3cm,再缠10cm,空10cm,用 

φ1.5mm的钢线缠5圈。

(3)7/2.6吊线:

缠15cm,隔3cm,再缠10cm,再隔10cm,用φ1.5mm的钢线缠5圈。

2.3.2.5光缆吊线必须置于吊线夹板的线槽中;

夹板线槽必须置在上方。

吊线夹板唇口直线杆应向电杆,角杆应背向吊线的合力。

固定吊线夹板的穿钉螺母应在夹板侧,穿钉旋紧后,螺母外露的丝扣不小于1cm,不大于5cm。

2.3.2.6吊线的辅助装置:

(1)吊线收紧后,对于角杆上的吊线,应根据角深的大小加装吊装辅助装置:

角深在10~15m时,用与吊线相同程式的钢绞线加做辅助装置;

角深在5~10m时,用φ4.0mm钢线加做辅助装置。

(2)光缆吊线坡度变更超过杆距的5%~10%时,电杆上的吊线应做仰俯吊线辅助装置。

(3)光缆杆路的防凌拉线(四方拉线)及角深大于15m的角杆,吊线应做假终结(假终结可直接做在吊线抱箍上)。

2.3.3敷设光缆

2.3.3.1架空光缆的布放应通过滑轮牵引,布放过程中不允许出现过度弯曲。

2.3.3.2光缆挂钩的卡挂间距为50cm,允许偏差为±

3cm。

挂钩在吊线上的搭扣方向应一致,挂钩托板齐全。

2.3.3.3架空光缆线路与其它设施、树木、建筑物等最小距离应≥1.0m以上。

2.3.3.4架空光缆伸缩预留:

光缆架设在角杆、吊档、背档杆、长杆档等特殊杆要做预留。

直线段超过8个杆档的,4~5杆档做一处预留。

预留光缆对吊线一般不绑扎,俯角大于30度时做绑扎。

光缆预留处,均采用Φ22mm纵剖聚乙烯管长度90cm做套包保护。

2.3.3.5架空光缆维护用预留:

每公里预留一处,预留长度为5~7m,预留光缆盘成直径≥40cm的圆圈后,用皮线绑扎在特制的四线角钢担支架上。

2.3.3.6架空光缆接续预留:

光缆接头盒每侧预留光缆12~15m,预留光缆分别盘成两个直径≥40cm的圆圈后,用皮线绑扎在接头盒两端的支架上。

2.3.3.7架空光缆机房预留:

光缆进、出机房预留长度为20~30m,用盘“∞”字或一正一反方式盘圈绑扎在进线室铁架上,固定在墙壁上或装入光缆预留箱中。

2.3.3.8架空光缆引上装置:

引上光缆,引上保护钢管高出地面3.0m,内穿放Φ28/32mm塑料子管2根,子管延放至架空吊线的“固定线”外30~40cm处。

子管在钢管出口处,应采用油麻沥清堵塞。

2.3.3.9架空光缆与铁路交越时,可采用顶管穿越或架空跨越,按设计规定办理。

2.3.4光缆接续

2.3.4.1光缆接续的内容包括:

光纤接续、铜导线、铝护层、加强芯的连接,接头损耗的测量,接头套管(盒)的封装以及接头保护的安装。

2.3.4.2光缆接续应符合以下规定:

(1)光缆接续前应核对光缆程式、光纤的芯序、接头位置、预留长度。

根据识别光缆端别的规定,核对光纤、铜导线并编线作永久性标记。

(2)光纤接续的环境必须整洁,应在工程车内或有遮盖物的环境中操作,严禁露天作业;

对填充型光缆,接续时应采用清洁剂去除填充物,禁止用汽油清洁。

2.3.4.3光纤的接续一般用熔接法或粘接法。

采用熔接法时,光纤熔接完成并测试合格后应立即增强保护措施。

增强保护方法可采用热可缩管法、套管法和V型槽法。

光纤全部连接完成后,应将余长光纤收容盘放。

光纤盘绕弯曲半径应大于厂家规定的曲率半径,接头部位应平直不受力。

光纤盘留后,应用海绵等缓冲材料压住光纤,形成保护套,移入接头套管。

2.3.4.4光缆加强芯、综合护套、铝护层的连接应按工艺要求进行,铜导线的接续采用全塑电缆接线子接续,其接续点应距光缆接头中心10cm左右处,有几对铜线时,可分两侧接续。

接续后,应测试直流电阻、绝缘电阻、绝缘强度,检查接续是否良好。

2.3.4.5架空光缆接头套管采用热可缩套管时,加热应均匀,必须由中间向两端进行,热缩完毕原地冷却后才能搬动;

热缩后要求外形美观,无烧焦等不良状况。

接头套管内应放入袋装防潮剂和接头责任卡。

封装完毕,应检查接头损耗并做记录,需要做地线引出的,应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3.4.6光纤接头衰减:

一个中继段内平均值不大于0.08dB/个。

2.3.4.7防雷、防强电:

(1)光缆接头时,光缆内的金属构件在接头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