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案透镜及其应用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3469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教案透镜及其应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品教案透镜及其应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品教案透镜及其应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品教案透镜及其应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品教案透镜及其应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教案透镜及其应用教案.docx

《精品教案透镜及其应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教案透镜及其应用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教案透镜及其应用教案.docx

精品教案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透镜及其应用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

2.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器材透镜一组、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激光演示器、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同学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

看来同学们对透镜很有兴趣,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要想得出答案,我们就要通过探究和实验来获得.

二、进行新课教学

(一)什么叫凸透镜?

什么叫凹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板书)

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常用到,我们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是什么透镜?

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学生们判断的很对,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再看(课本板图5.12所示),这是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

现在,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

这说明了什么?

演示:

92页实验,用激光演示器将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到经过凸透镜的光相互靠拢,经过凹透镜的光相互远离.

结论: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板书)

(二)、焦点和焦距

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字母表示.(课本图3.14所示)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

三、课堂练习

1.怎样可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

方法

(1):

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通过凸透镜照到白纸上,移动凸透镜使光斑很小很亮,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

方法

(2):

在光具座上,让光源的光正照到凸透镜,移动光源和光屏,找出光屏上有很小很亮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

2.93页1、2、3、4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

3.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但是,凹透镜却能使平行光发散.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备注:

板书设计:

5.1透镜

一、凸透镜和凹透镜三、作图:

三条光线

1、凸透镜

(1)定义: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2)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

(1)定义: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2)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二、几个名词

1、主光轴

2、光心及特点

3、焦点

4、焦距

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教案教师:

授课班级:

课节1课时课题5.2生活中的透镜课型新课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方法观察、实验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

教学器材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凸透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

我们通过观察走近它,认识它.

二、新课教学

知道照相机为什么能照像?

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

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照全景和不是全景的像?

为什么像片中景物比实物小?

有时拍出的像很白,有时拍出的很暗,这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我们常用的照相机叫傻瓜相机?

照相机前面镜头是凸透镜.

想拍全景离景远点,想拍人大点离人近点.

光线强拍出的像发白,光线弱拍出的暗.

照相机由镜头、机箱、调焦环、光圈、胶片等组成.

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像,这个像冲洗出来就是照片.

怎么落在胶片上?

是因为胶片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通过镜头的光在胶片上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片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冲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大家做的很认真,观察的也仔细,现在看投影.

(一)照相机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到胶卷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板书)

教学中常用到投影仪,现在观察它的结构,想想使用它有什么优点?

教师指导,看投影课本图5.23,介绍结构

投影仪由灯泡、投影片、镜头、平面镜、屏幕组成.

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正放),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像,再把反光镜安上,把图案打到屏幕上.

仔细观察,得出结论,并说出使用投影仪的优点.

天花板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用平面镜使像反射到屏幕上.

投影仪可以把文字直接书写在透明胶片上,使用方便.

实物投影仪能直接投影实物.

大家观察的很仔细,回答得也很好.我们鼓掌进行勉励.

在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个仪器,它叫幻灯机,观察实物和挂图了解它的构造和能成的像.

幻灯机由镜头、画片框、聚光镜、光源和反光镜、机箱等构成.

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反光镜是凹镜.

光源发出的光经反光镜和聚光镜作用后集中射向幻灯片.

幻灯片倒插,在屏幕上才有正立、放大的像.

幻灯机能成倒立、放大的像.

幻灯机成的像与投影仪一致,都是倒立、放大的像.

幻灯机有专用幻灯片.

投影仪和幻灯机都能成倒立、放大的像,但投影仪能放映大画面的幻灯片,也可以投射直接书写在透明胶片上的文字,或实物,使用方便.

(二)投影仪(幻灯机)

投影仪(幻灯机)上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板书)

我们桌子上放有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也是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现在用它看书上的字.

(三)放大镜

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板书)

三、课堂练习

96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1.手持一个凸透镜在窗户和室内的白墙之间移动,移到某个位置时,窗框外的景物能在墙上形成一个清晰、缩小、倒立的像.

2.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时,有两个位置可以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清晰的像.离灯泡较近的位置,像是放大的;离灯泡较远的位置,像是缩小的,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3.在透明的玻璃板或塑料片上滴一滴水,这样就做成了水滴放大镜,用它观察课本,看课本上的字,字就被放大了.

四、小结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像.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

3.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备注:

板书设计:

5.2生活中的透镜

一、照相机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二、投影仪(幻灯机)

投影仪(幻灯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三、放大镜

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教案教师:

授课班级:

课节1课时课题5.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型新课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方法实验、探究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的全过程和方法.

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3.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

4.通过照相机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照相机的使用,使学生会用照相机拍自然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器材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

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什么情况成缩小的像?

什么情况下用光屏能收到像,什么情况下在光屏上不成像?

什么条件下像与物在凸透镜两侧,什么条件下在同侧?

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解决.

二、新课教学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投影仪上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大,看来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照相时底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比投影仪的屏幕到凸透镜的距离小,看来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照相机中镜头的凸透镜比投影仪镜头小,看来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与凸透镜的大小有关.

照相机和投影仪的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放大镜的像与物体在同侧.这说明像成倒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