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提要2必修1第34章解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4692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8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复习提要2必修1第34章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复习提要2必修1第34章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复习提要2必修1第34章解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复习提要2必修1第34章解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复习提要2必修1第34章解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复习提要2必修1第34章解析Word下载.docx

《高考生物复习提要2必修1第34章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复习提要2必修1第34章解析Word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复习提要2必修1第34章解析Word下载.docx

D.不同功能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答案 B

解析 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大多数也是可以运动的;

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因此能溶解脂质的溶剂和蛋白酶都会破坏细胞膜;

细胞膜上糖类除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外,还有一部分糖类和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不同功能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命题点二 细胞膜的功能分析

2.右图表示动物细胞间相互识别、相互反应和相互作用的机制,则与该机制相符的是(  )

A.信号细胞与靶细胞膜上一定都有受体

B.①一定通过胞吐进入组织液

C.若靶细胞为神经细胞,①一定为神经递质

D.若信号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靶细胞一定为肝细胞

答案 A

解析 信号细胞是产生信号分子①的细胞,靶细胞是通过受体②接受信号分子的细胞,信号细胞也要接受其他信号分子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细胞膜上也有受体,A项正确;

蛋白质类的信号分子需要通过胞吐方式进入组织液,固醇类激素不需要,B项错误;

神经细胞不仅能接受神经递质,也受激素等其他信号分子的调节,C项错误;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组织细胞,D项错误。

4种常考的“膜蛋白”及其功能区分

(1)糖蛋白:

信号分子(如激素、淋巴因子、神经递质)的受体蛋白。

(2)载体蛋白:

协助跨膜运输(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3)具催化作用的酶:

如好氧型细菌其细胞膜上可附着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此外,细胞膜上还可存在ATP水解酶(催化ATP水解,用于主动运输等)。

(4)识别蛋白:

用于细胞与细胞间相互识别的糖蛋白(如精卵细胞间的识别、免疫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等)。

考点二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1.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1)结构

(2)功能—

据图分析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将①彻底水解主要可得到的有机小分子有氨基酸、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

(2)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吗?

提示 不是,②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3)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是需要能量的,具有选择性,跨膜层数为零。

命题点一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辨析

1.细胞核结构模式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状态

B.②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C.③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D.④是内质网,其上附有核糖体

解析 由图可知,①是染色质,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呈现的两种不同状态;

②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③是核膜,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前期消失,末期重现),构成核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图中④为内质网,其上附有核糖体。

2.如图是细胞核模型图,①~⑤表示细胞核的各种结构,⑥和⑦是两种细胞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②③是生物膜的一部分

B.⑦的形成与结构⑤无关

C.⑥可以与②直接相连

D.分泌蛋白的形成离不开⑥和⑦

解析 图中②和③分别表示核膜的外膜和内膜,属于生物膜的一部分;

⑤是核仁,与核糖体(⑦)的形成有关;

由图可知,内质网(⑥)与②直接相连;

分泌蛋白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后,分泌到细胞外。

第5讲 细胞器和生物膜系统

[考纲要求] 1.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Ⅱ)。

2.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

3.实验: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考点一 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质的组成

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前者为代谢提供场所、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细胞的形态、分裂、运动及细胞器的转运等。

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1)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

项目

线粒体

叶绿体

亚显微结构图

增大膜面积方式

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

由囊状结构的薄膜堆叠形成基粒

生理功能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

光合作用的场所,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酶的种类

和分布

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于内膜和基质中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类囊体薄膜和基质中

相同点

①均具有双层膜;

②都含有少量DNA,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③都能产生ATP,与能量转换有关

(2)其他细胞器的功能分析

内质网

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

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溶酶体

“消化车间”、“酶仓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液泡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使细胞保持坚挺

核糖体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中心体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知识拓展 

(1)线粒体、叶绿体中含有DNA、RNA和核糖体,能独立地进行基因表达合成部分蛋白质,但其绝大多数蛋白质是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后转移至线粒体或叶绿体内。

因此二者被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2)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有两类:

附着核糖体主要合成分泌蛋白(如抗体等);

游离核糖体主要合成细胞自身所需要的蛋白质。

(3)内质网有两类:

粗面型内质网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有关;

滑面型内质网与糖类、脂质(如某些激素)的合成有关。

(4)动物细胞内的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是各种膜成分相互转化中的“枢纽”。

植物细胞内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5)液泡中的色素是花青素,与花和果实的颜色有关;

叶绿体中的色素是叶绿素等,与光合作用有关。

(6)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

3.细胞器的不同分类

据图分析细胞器的功能

(1)图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①②⑦。

(2)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①②。

(3)③和⑥的关系是⑥起源于③。

(4)真核细胞中面积最大的膜结构是④。

(5)与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①③⑦⑧。

(6)与花瓣颜色有关的色素分布于⑤中。

命题点一 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1.(经典易错题)下图是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属于(  )

A.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核膜

B.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

C.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

答案 D

解析 由题图知,①具有双层膜结构,且两层膜都光滑,是叶绿体膜;

②具有一层膜结构且光滑,可能是细胞膜、液泡膜、高尔基体膜、溶酶体膜或滑面内质网膜;

③具有双层膜结构,且内膜向内凹陷扩大内膜面积,为线粒体膜;

④具有双层膜结构,且具有小孔,外膜上分布有核糖体,因此为核膜。

2.(2017·

黑龙江实验中学开学考)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可以将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吞噬处理

B.动物、低等植物细胞都有两个中心粒,分裂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D.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

解析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有些酶的本质是RNA,其合成场所不是核糖体,部分激素是脂质,其合成场所是内质网,D项错误。

命题点二 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的分析

3.结合下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判断甲是否为需氧型生物,依据的是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①

B.若判断乙是否为植物细胞,并不能仅依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②

C.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不能区分细胞甲和细胞乙是否为原核生物

D.根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③,可将甲、乙、丙三种生物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两个类群

解析 有些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结构①),但可进行有氧呼吸,A项错误;

植物根尖等细胞不含有叶绿体(结构②),故不能仅根据叶绿体来判断是否为植物细胞,B项正确;

利用电子显微镜可观察细胞是否有成形的细胞核,从而区分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C项错误;

丙是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真核生物或原核生物,D项错误。

4.(2018·

中山质检)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图为光学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动物细胞结构图

B.外界溶液浓度大于③内液体浓度时,可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C.该细胞中能产生ATP的部位是⑤、⑥、⑨和⑩

D.该细胞可能取自茎尖分生区或根尖成熟区

解析 该图是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A项错误;

该细胞中含有中央大液泡,为成熟植物细胞,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可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B项正确;

该细胞能产生ATP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对应⑩、⑨和⑤,C项错误;

此细胞有叶绿体,不可能是根尖细胞,D项错误。

不同类型细胞图像的识别

考点二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生物膜系统

1.各种生物膜之间的联系

(1)在成分上的联系

①相似性:

各种生物膜都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②差异性:

每种成分所占的比例不同,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2)在结构上的联系

①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分布其中,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②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图示如下:

(3)在功能上的联系(以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分泌为例)

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组成:

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功能

②其他膜—

如图为某激素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示意图(其中物质X代表氨基酸,a、b、c、d、e表示细胞结构),请分析:

(1)图中a、b、c、d、e依次表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和线粒体。

(2)a、b、c分别担负着怎样的功能?

提示 a为合成蛋白质,b为初步加工蛋白质,c为蛋白质加工、分类、包装及发送。

(3)图中b、c、d、e(填字母)参与了生物膜系统的构成。

1.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实验分析

(1)研究手段——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在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检测放射性依次出现的部位。

(2)实验结果

放射性最先出现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然后依次出现在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等结构上。

2.图解分泌蛋白的加工与运输

分泌蛋白依次经过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依次表示核糖体、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细胞外,⑧是线粒体,为该过程提供能量。

命题点一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1.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如下图所示,其不同膜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关于细胞的结构及膜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需氧型生物细胞中均含有结构e

B.所有细胞均能发生膜流现象

C.膜流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发生了膜流

D.细胞膜蛋白的更新与f→h→c途径有关

解析 需氧型生物细胞中不一定含有结构e(线粒体),如好氧细菌;

不是所有细胞都能发生膜流现象,如原核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

膜流可体现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但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没有膜结构的转移,没有发生膜流;

细胞膜蛋白的更新过程即为蛋白质的合成、运输过程,和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途径相同,即与f→h→c途径有关。

2.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研究囊泡运输机制的科学家。

下列生理过程与囊泡无关的是(  )

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C.内质网膜转化成高尔基体膜

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解析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为胞吐,与囊泡(突触小泡)的运输有关;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与囊泡无关;

内质网膜出芽形成囊泡,囊泡到达高尔基体并与之融合,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为胞吐,与囊泡的运输有关。

“三个角度”透析囊泡类问题

命题点二 分泌蛋白的形成和分泌过程分析

3.下图A、B、C、D表示细胞内几种蛋白质的合成和转运过程,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代表细胞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①结构上发生的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B.B物质可能为RNA聚合酶

C.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酶、ATP合成酶属于A类物质,胃蛋白酶属于D类物质

D.③和④结构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蛋白质每次进出均需要穿过一层生物膜

解析 ①结构是核糖体,可以发生翻译过程,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A项错误;

B物质从细胞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中,可能是细胞核需要的RNA聚合酶,B项正确;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故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酶应该属于C类物质,胃蛋白酶是分泌蛋白,属于D类物质,C项错误;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穿过0层生物膜,D项错误。

4.下图是某细胞在某项生命活动的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图。

该过程中最可能合成(  )

A.呼吸酶B.抗体C.性激素D.胆固醇

解析 血红蛋白、呼吸酶都不是分泌蛋白,淀粉酶、抗体、血浆蛋白和胰岛素都属于分泌蛋白。

性激素和胆固醇都不是蛋白质。

考点三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1.实验原理

(1)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要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2)线粒体呈无色,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用健那绿染液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步骤

(1)观察叶绿体

(2)观察线粒体

归纳总结 

(1)观察叶绿体,最好选用细胞内叶绿体数量较少、体积较大且叶片薄的植物组织,如选择苔藓或黑藻叶片,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若用菠菜等高等植物叶片,撕取的表皮上一定要稍带些叶肉细胞,这是因为靠近叶下表皮的是栅栏组织,叶绿体大而排列疏松,便于观察;

带叶肉是因为叶片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2)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3)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对线粒体染色的活体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观察线粒体要选择无色的细胞,如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4)观察线粒体时,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显微观察造成干扰。

命题点一 实验基础

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正确的结论是(  )

A.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固定不动的

B.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均匀分布的

C.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D.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线粒体

答案 C

解析 因为细胞质是不断流动的,因此叶绿体是会移动的,A项错误;

在叶片内,叶绿体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光线强的一侧较多,B项错误;

由于叶绿体里含有叶绿素,而使叶片显现绿色,C项正确;

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肉细胞也含有线粒体,只不过线粒体是无色透明的,无法直接观察出来,需要进行染色才能观察到,D项错误。

2.下列关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牙签消毒、实验前漱口都是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准确性

B.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目的是对线粒体进行染色

C.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D.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线粒体有2层膜

解析 线粒体有2层膜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项错误。

命题点二 实验拓展

3.春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高等植物地下根毛细胞,下列结构中均不能观察到的是(  )

A.液泡和中心体B.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C.叶绿体和中心体D.液泡和内质网

解析 植物地下根毛细胞不含叶绿体,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

第6讲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纲要求]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

2.实验:

(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考点一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渗透作用

(1)概念:

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过程。

(2)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

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2.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②现象

a.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

b.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

c.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平衡。

知识延伸 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比较

①区别:

半透膜是无生命的物理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生命的生物膜,载体蛋白的存在决定了其对不同物质吸收的选择性。

细胞死亡或膜载体蛋白失活后,其选择透过性丧失。

②共性:

都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而不允许生物大分子物质通过。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成熟植物细胞为例)

①原理

a.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植物细胞就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b.将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此时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清水,植物细胞就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

①不同植物对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

②同种植物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差异。

(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对碘的吸收是逆(填“逆”或“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3)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矿物质的吸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1.成熟植物细胞和外界溶液形成的渗透系统与渗透作用模型的比较

渗透作用模型

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形成的渗透系统

图解

基本

条件

半透膜、浓度差

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膜;

浓度差——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的浓度差

原理

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在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发生扩散

水扩散

总趋势

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

命题点一 渗透作用现象的分析

1.某同学设计的渗透装置实验如图所示(开始时状态),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

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

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微量)。

有关该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

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下降,最后保持内外液面基本相平

C.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保持一定的液面差不变

D.加酶后在烧杯中可检测出的有机物仅有葡萄糖

解析 长颈漏斗中开始有蔗糖溶液,渗透压较高,液面上升,加酶后蔗糖在蔗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溶质分子数目增多,渗透压更高,液面继续上升,但是单糖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进入烧杯中,漏斗内液面下降,最终漏斗内外液面基本相平,B项正确。

2.成熟植物细胞的主要吸水方式是渗透吸水。

某兴趣小组为研究渗透吸水做了一个实验,该实验的简易渗透吸水装置如图甲所示,图甲漏斗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成熟植物细胞被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处于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由图甲中漏斗内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开始时b侧液体浓度大于a侧

B.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内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

C.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③④⑤

D.把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发生质壁分离

解析 图甲漏斗内液面上升,说明实验开始时b侧液体浓度高于a侧,A项正确;

随漏斗内液面上升,半透膜(c)两侧的浓度差越来越小,故漏斗内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B项正确;

图丙中细胞膜③、液泡膜⑤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④相当于半透膜,C项正确;

把图丙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项错误。

命题点二 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分析

3.(2018·

郑州调研)将a、b、c三组红细胞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进行实验,浸泡一段时间后其细胞形态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细胞内液的渗透压,a组的比b组的高

B.浸泡过程中a组细胞失水量小于c组细胞失水量

C.若向a组烧杯中加入少量葡萄糖,则其细胞可能会皱缩后恢复原状

D.上述实验中引起细胞形态的改变而消耗ATP的数量比较:

c>

b>

a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a组细胞基本可以维持原状,b组细胞吸水膨胀,c组细胞失水皱缩;

与a组相比,b组细胞吸水,细胞内液渗透压降低;

向a组烧杯中加入少量葡萄糖后,刚开始外界溶液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渗透压,细胞失水皱缩,后来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内液渗透压大于外界溶液,细胞吸水恢复原状;

细胞形态的改变是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或吸水造成的,不消耗ATP。

细胞吸水、失水的判断方法

(1)通过比较细胞外溶液和细胞液的浓度大小来判断:

当细胞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当细胞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当细胞外溶液与细胞液的浓度相等时,细胞失水量和吸水量相等,处于动态平衡。

(2)根据重量或长度变化(如萝卜条)来判定:

若重量增加或长度变长,则吸水;

反之则失水。

考点二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连线)

2.影响物质跨膜运输因素的分析

(1)浓度差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浓度差主要影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中,浓度差越大,运输速率越大;

协助扩散中,浓度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运输速率不再继续增加,原因是受载体数量的限制。

(2)载体蛋白数量对跨膜运输的影响

载体蛋白主要影响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载体蛋白数量越多,运输速率越大。

自由扩散不受载体蛋白数量的影响。

(3)氧气含量对跨膜运输的影响

通过影响细胞的呼吸进而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

①P点时:

无氧呼吸为物质的吸收提供能量。

②PQ段:

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有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