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三轮冲刺知识点问答34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4685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三轮冲刺知识点问答3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三轮冲刺知识点问答3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三轮冲刺知识点问答3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三轮冲刺知识点问答3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三轮冲刺知识点问答3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三轮冲刺知识点问答34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地理三轮冲刺知识点问答34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三轮冲刺知识点问答34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三轮冲刺知识点问答34Word文件下载.docx

⑼台湾岛和海南岛降水东多西少(东部为迎风坡,西部为背风坡、东南季风和台风的影响);

⑽长江上游水能资源最丰富(上游落差大,水量大)。

3.华北地区什么时候盐碱化的程度最高?

为什么?

(大纲版专用)

春秋季。

水盐运动规律是春秋季返盐,冬季稳定,夏季淋盐。

春秋季节,气温高,蒸发旺盛,使得土壤深层的盐份带到土壤表层,加剧了盐碱化。

此外,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位下降,沿海海水倒灌,地下水矿化度高,也是盐碱化的原因之一,农业生产中,大水漫灌是另一个原因。

同时需要注意,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沿线地区也会造成盐碱化问题。

4.世界上三大黑土分布区在哪里?

黑土肥力高为什么还要培肥?

我国东北黑土地、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黑土以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

疏松、最适合农耕而闻名于世。

黑土肥力高,但无限制的用地会导致肥力的耗竭,此外,加上雨水冲刷严重,肥力流失,因此要注意培肥。

5.紫色土与红壤相同吗?

紫色土和红壤都分布在我国南方,都是在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下,铁、铝等矿物质经过氧化发育成的土壤。

但是紫色土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暖热多雨,周围山地的细沙和泥土被流水冲到盆地底部,其中所含的铁、铝等矿物质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是一种肥沃的土壤,适合种植油菜、水稻。

而红壤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地区,含铁、铝成分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是一种低产

土壤,适合茶树、杉木、马尾松等生长。

6.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和聚落分布有什么不同?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因此水源成为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和聚落分布的重要因素,农田、聚落集中分布在黄河沿岸平原、沙漠边缘的绿洲、以及铁路沿线的工矿区。

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因此热量条件成为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和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农田、聚落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的河流谷地两岸的河漫滩平原上,如青海

省的湟水谷地,西藏自治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7.长江在7、8月份进入枯水期吗?

有的同学以为长江流域7、8月份进入伏旱季节,气候干旱,降水少,长江水量也就进入了枯水期,其实不然。

长江流域支流多,流域面积广,长江的水源主要来自于上、中游干流和各大支流,而7、8月份长江各大支流仍处于雨季,水量较大,还有大量地下水的补充,所以7、8月份长江流量仍然较大。

8.我国西北地区有商品粮基地吗?

我国有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九大商品粮基地,但是我国西北地区也有几个商品粮基地,如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宁夏的宁夏平原,甘肃的河西走廊,陕西的渭河平原,山西的汾河谷地,它们为我国西部地区提供大量的商品粮,大力支援了西部城市建设。

9.南方低山丘陵区有哪些综合开发途径?

(大纲版专用)

一是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合理利用不同空间的资源优势,获得最大产出;

二是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延长生产链,增加附加值。

10.江南丘陵的红漠化、

云贵高原的石漠化是怎么一回事?

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当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漠化也是荒漠化的一种,这种石漠化在云贵高原形成,原因就是云贵高原以石灰岩为主,表土流失后只剩下石灰岩了。

11.为什么海南岛要重点开发海岸带?

这里经济基础和运输条件好,城市集中,既是促进内陆资源开发的前沿,又是开发海洋资源的前沿基地。

大力建设港口,有利于就近建设工业加工区,方便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同时推动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地改善投资环境,进而带动全岛向外向型经济发展。

12.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是由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土壤很贫瘠吗?

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黄土高原长期遭受流水等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但是黄土高原本身是由于北方蒙古高原表层土壤随强劲的偏北风南下,受到秦岭等山脉的阻挡,风力减小,堆积而成,由于黄土高原物质来自于中亚、蒙古一带表层土壤,因而土壤比较肥沃,但土壤有机质比较少,需要补充磷、氮等肥料。

13.凌汛的成因、发生季节?

凌汛出现的条件有三个:

河流有一定的结冰期;

河流的流向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发生的时间是结冰和融冰期。

由于下游纬度高,结冰早,上游低纬度的水不断流向下游,而下游因为冰的堵塞,导致河水溢出河道,形成深秋的凌汛。

当春季来临,上游低纬度地区的河水已经融化,而高纬度的河水还未融化,从而形成了初春的凌汛。

14.华北平原能说土层深厚吗?

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

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滦河冲积而成,故又称黄淮海平原。

黄河横贯中部,分南北两部分,南面为黄淮平原,北面为海河平原。

主要属于新生代的巨大坳陷,沉积厚度1500~5000米左右。

华北平原是沉积为主形成的土壤,土层深厚、透气透水性强,只是多数地方因为旱涝、盐碱、风沙等原因,肥力没有有效发挥。

15.中国的四大高原

中国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达4500米,号称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上有一系列高大山脉和1000多个湖泊,是世界上湖泊最多的高原,其中青海湖是中国第一大咸水湖,湖中的鸟岛驰名中外;

纳木错湖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湖泊。

内蒙古高原海拔1000米左右,地势坦荡,水草丰茂,是很好的天然牧场。

黄土高原海拔1000~2000米,地面上覆盖着50~80

米的黄土层。

云贵高原是典型的石灰岩岩溶地貌,高原上有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是中国最大的瀑布。

16.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并流分别指的是哪三江?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指长江、黄河、澜沧江,位于青藏高原(东经74度~103度,北纬27度~37度),青藏铁路正好穿过三江源地区。

三江并流中的三江是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西北并肩而流约170多公里。

17.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地区的太阳辐射量小于拉萨?

主要受地形影响。

雅鲁藏布江地区处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大,因云雨多而太阳辐射小;

拉萨处于青藏高原面上,地势高、大气稀薄,年太阳辐射量大。

18.我国东部地区的河流与西部地区的河流相比,径流年际变化哪一地区大?

任何一条河流,它各年的径流量都不尽相同,这种径流量各年的多少变化,称之为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径流量受降水影响大,而降水量的多少又受季风强弱的影响,

每年夏季风的强弱不同,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故径流的年际变化也大。

西北内陆区河流径流量受高山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量的影响,而融量的大小又取决于气温的高低,气温又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太阳辐射量与前者的降水量比较相对稳定,变化小,故每年冰雪消融的数量变化小,因此河流的径流年际变化小。

19.西北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西北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该问题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原因是:

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大气中水汽量少,年降水量小;

气温的日、年较差大,多大风天气,蒸发强烈;

地表风化强烈,物质疏松,植被较差。

人为原因:

人们长期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导致植被破坏严重。

荒漠化的发展使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沙化日趋严重,以致影响到整个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应采取的防治措施是:

退耕还草、还林,恢复天然植被,加强“三北”防护林建设,加强草场管理。

20.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特点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差,水汽量少,晴天多,所以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空气稀薄,大气的逆辐射也较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

最热月气温在10度以下,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其气候具有独特的高寒特点。

21.青藏高原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单元?

青藏高原上的大山脉,将整个高原分割成藏南谷地、藏北高原、川西高原、青海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等地形单元。

藏南谷地平均海拔3000—4000米,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流贯,是西藏主要的农业区。

藏北高原海拔5000米,是西藏的高寒区域。

川西高原海拔在3500米以上,这块高原的南部接近横断山脉,地势起伏比较大,北部地势比较平缓,有些地方排水不畅,形成了沼泽,当年红军长征过草地,就是经过这一带地方。

青海高原的海拔在4000—5000米,这里草原广阔,水源充足,是我国的著名牧区,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就在这里。

柴达木盆地海拔3000米左右,盆地里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著名的“聚宝盆”。

22.黄河凌汛

(1)概念:

凌汛是冰凌阻塞河道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现象。

(2)出现地段:

宁夏到内蒙古河套的上游河段、下游的山东境内。

(3)形成条件:

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冬末春初有结冰现象出现;

河流流向是从低纬流向高纬;

河道形态上游宽、下游窄或河道弯曲回环。

(4)成因:

下游河流封冻时间早于上游,解冻时下游晚于上游,这就容易导致上游冰凌随水流运动到下游后被阻塞,使水位上涨而

产生凌汛。

23.世界四大洋的分界线在哪里?

(1)太平洋与北冰洋:

西起俄罗斯东北部的杰口尼奥夫角,经白令海峡中的大、小代奥米德岛,至美国阿拉斯加西端苏厄德半岛的威尔士王子角一线。

为白令海峡最窄处。

(2)太平洋与印度洋:

北起马六甲海峡北口,沿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爪哇岛南海岸,经阿拉弗拉海、托宙斯海峡,再沿澳大利亚东海岸和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

51’线至南极大陆。

(3)太平洋与大西洋:

在德雷克海峡处,大致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67°

16’线为界。

(4)大西洋与北冰洋:

西起哈得孙湾东口,经戴维斯海峡、丹麦海峡、冰岛—法罗海槛、威维尔一汤姆森海岭、设得兰群岛的马克尔—弗拉格岛,到挪威西南沿海的塔斯德角一线。

(5)大西洋与印度洋:

自通过非洲大陆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

线至南极大陆。

24.世界上的岛屿按成因如何划分?

世界上的岛屿按成因划分主要有大陆岛、火山岛和珊瑚岛三大类。

岛屿类型

形成原因

主要特征

典型例子

大陆岛

原为大陆一部分,后由于地壳陷落或海平面上升而同大陆分离

面积较大,地势较高

台湾岛、伊里安岛、新西兰南、北岛

火山岛

由海底火山喷发物堆积而形成

海拔较高,地势险峻

夏威夷群岛

珊瑚岛

由珊瑚虫的遗体堆积而成

面积不大,地势低平

澳大利亚东部岛屿

25.为什么日本西海岸冬季多雪?

日本西海岸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上空,加上沿岸对马暖流的增温增湿,使空气中饱含水汽,带来大量水汽,西部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是造成日本西海岸冬季多雪的主要原因。

26.加尔各答为什么会成为印度的麻纺织业中心?

加尔各答成为印度的麻纺织业中心,一方面是恒河三角洲是印度的黄麻主要产地,另一方面,加尔各答也是印度的麻纺织品主要消费市场。

27.印度东北沿海有一个盐场,其产量最多的时候为什么是3—5月,而不是9—11月?

一般来讲,晒盐时间多在蒸发旺盛,降水稀少的季节,便于海水的蒸发。

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

每年6月—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

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

在旱季中的3月—5月气候干热,为一个突出的“热季”,降水少,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故产量最大。

28.伊朗沿海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

冬季时受到亚洲高压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寒冷干燥;

夏季时,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但受到阿拉伯半岛的影响,季风所经海区面积狭小,不能给沿海地区带来降水,故形成了全年温差较大,降水量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9.英国东西部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英国地处大西洋东部,温暖湿润的气流使英国形成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由于降雨较多,日照较少,英国西部不适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而多汁的牧草长得很好,乳畜业比较发达。

东南部降水较少一些,日照较多,气温较高,生长季节较长,英国的种植业主要集中在这个地区,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

30.德国农业生产的的南北差异和原因?

德国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南北两地农业有较大差异。

北德平原,地势低平,气候夏季温凉,冬季阴冷,土壤较为贫瘠。

农村主要利用草场发展畜牧业,也种黑麦、燕麦、马铃薯,经营比较粗放,人口较为稀疏。

南部高原山地,河谷地带土壤肥沃,日照时间较长,盛产葡萄、烟草、水果,以及用于制造啤酒的啤酒花。

河谷两侧的山地则为森林和高山牧场,人口较稀少。

31.法国西北—东南气候差异和原因?

西北部常年受到中纬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东南部为中央高原,受地形的影响,水汽难以到达此地,降水较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32.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

北美洲的西部的高山,中部为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和山地。

该地常年受大陆气团的影响,气候干燥。

冬季寒冷中心气流可影响到北美洲北部东海岸地区,且沿岸有拉布拉多寒流的经过,减温减湿,使其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时,因北美所处大陆面积及大西洋的面积较亚欧大陆和太平洋小,故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也较小,夏季风的势力较亚洲弱,不能到达北美洲的东北部地区,使其夏季降水较少,故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因此,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延伸到东海岸。

33.澳大利亚各地区气候的成因是什么呢?

半环状分布,东北部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且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

东部南回归线至南纬30度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纬30至40度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为地中海气候;

北部受西北季风和东南信风的影响为热带草原气候;

西部由于位于大陆内部且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

34.南极考察的最佳时节是?

由于南极地区大部分地区位于南极圈以南,天气寒冷而且会出现极昼与极夜现象,所以考察的时间应该是当地的夏季出现极昼的时候,正好是我国的冬天,因为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

35.南极气候酷寒、干燥、烈风的成因?

(1)酷寒:

位于地球最南端,所接受的太阳辐射是最少的,太阳辐射受大气削弱作用最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本来就少,且地表为白雪和冰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更少了。

再加上,南极附近有终年的南极漂流(寒流),又使南极大陆,降温减湿,更加寒冷。

(2)干燥:

南极地区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降雪)。

极地东风,由高纬度吹向低纬度地区,不易形成降水。

南极漂流,降温减湿,使南极的气候更加干燥。

3)烈风:

南极因为常年受极地高压的影响,近地面地区气压高,风是由高气压处吹向低气压处,且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很大,多产生大风。

南极地表被冰雪覆盖,对风的摩擦阻力较小,风势很大。

加上风中夹杂着雪、

冰,且干燥,所以,南极的风很大,称为“烈风”。

36.如何对区域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包括区域要素、区域特征和特征成因的分析等。

在区域综合分析比较过程中,强调区域地理的地理事实与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有机的结合。

因此,区

域地理复习应以区域特征分析为着力点,重视分析方法的培养。

区域特征综合分析的基本内容是:

区域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区域人文地理特征(人口、聚落、交通、经济、文化等)——区域整治和开发利用(资源条件、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经济结构调整、重大工程等建设等)。

要运用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重新梳理知识内容,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解释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

关注人文要素的整体分析和典型案例的应用。

研究自然要素之间、人文要素之间,自然和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区域地理特

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①准确进行区域定位后,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

②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

③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

④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⑤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2012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知识点问答题(4)

一、人口与城市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阶段

原始低增长阶段(A)

加速增长阶段(B)

增长减缓阶段(C)

低速增长阶段(D)

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模式

“高低高”模式

“过渡”模式

“低低低”模式

人口增长类型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出生率

较高

开始下降,较低

进一步下降,低

死亡率

迅速下降,较低

继续下降,低

自然增长率

低,波动大

提高,高

逐渐降低

人口增长

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

急剧增长

开始减缓

零增长或负增长

社会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

工业化初期

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前后,发展中国家目前

欧洲发达国家现在

典型地区

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土著居民

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德国、英国、法国等国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经济因素(起重要作用)、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各

因素主要通过案例来分析理解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环境承载力:

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是一个警戒值。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是一个理想值。

一般而言,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如:

中国的环境承载力是16亿人,而人口合理容量是8-9亿人。

【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分布特点

住宅区

分布面积最广;

出现高级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化,且有背向发展的趋势

(高级住宅区在城市外缘,低级住宅区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商业区

呈点状或条状,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CBD经济活动繁忙,建筑物高大稠密,不仅是商业活动中心也是服务中心)

工业区

为降低成本、保护环境,不断向城市外围移动;

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合理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最主要是处理好住宅区与工业区的关系。

①便捷的交通联系(为了方便职工的上下班)②排放废气

和废水的工厂应布置在居住区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地带的远郊区③应布置卫生防护带。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主要因素——经济因素;

其它因素——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知名度);

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历史因素)

经济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地理位置

通达度

土地价格或租金

市中心有多条公路穿过

最好

最贵

市中心延伸出的主要公路两旁和公路交汇处

次之

比较贵

远离主要公路的地区

比较低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服务功能越强(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城市规模越

小,等级越低,服务功能越弱(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

一级中心:

上海,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

服务范围不久覆盖整个区域,其影响还辐射到全国甚至国外。

二级中心:

南京和杭州,服务范围主要是江苏省及周围省区的部分地区。

三级中心:

苏州、无锡

、常州、宁波。

四级中心:

扬州、镇江等城市,服务范围主要局限于是域内大多数城镇和乡村。

【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

图:

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段

25%~30%以下,低

缓慢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加速阶段

30%一70%,较高

迅速

交通拥挤、环境恶化、

住房紧张等,出现郊区城市化

后期阶段

70%以上,高

缓慢,甚至停滞

继续增大

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例如,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

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城市化的意义: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不利影响:

环境要素

来源

危害

气候

城市工业排放各种气体改变着太阳辐射强度,城市气温、降水等要素也发生变化,出现城市“热岛”现象;

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①城市气温、降水等要素也发生变化;

②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水文

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活动设施使降水、径流、蒸发、渗漏产生再分配

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生物

生物栖息地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改变

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土壤

城市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废渣,特别是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渣

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