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创新班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33895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创新班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创新班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创新班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创新班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创新班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创新班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创新班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创新班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创新班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8.下表源自杨天石的《蒋介石在抗日故争中的作用)。

据此可知.当时的国民玫府

时间

事件

1936年9月17日

致电军政部长何应钦“准备万一,以与倭战”

1936年9月24日

致电军政部长何应钦“据昨今形势,日方已具一决心,务今京.沪.汉各地,立即准备一切,严密警戒,俾随时抗战为要”

1936年10月8日

决定中央政府各部门做迁徙准备

A.做好了对日全面作战的准备B.力图拖延抗战爆发的时间

C.构想了防御作战的战略赚图D.认为对日作战的时机己到

9.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

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D.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

10.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决定党在政治上主要的方针是加紧进行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群众工作,特别是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

中共中央这一方针

A.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条件B.推动了农村的土地革命

C.使工作重心转向农村D.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11.“它的成功在于它为爱国和革命的目标出色地动员了人力和物力资源。

……期间,一批坚定的中国人,组织了一个旨在统一国家、战胜外国特权和改变形形色色的不平等状况的爱国运动。

这些人得到一批俄国专家的建议和支援,原来以南方为根据地的军队一路打到北京。

”材料描绘的事件

A.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B.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C.体现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成果D.​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12.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中,孙中山是全党核心,在党内几乎有说一不二的权利:

中共的方针政策多不能直接推行,而必须通过在国民党内团结左派.争取中派.打击右派等间接方式实现,这充分表明

A.此时国共合作的方式属于党外合作B.此时共产党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权力

C.改组后的国民党并没有太多的变化D.这是导致国民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

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参照作者这种思路,20世纪

初,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中国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B.西方“民族自决”思想在中国传播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D.儒家思

想的深远影响

14.“近代化”是研

究中国历史经常见到的词语。

XX词条对此解释:

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

它包括:

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

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

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②B.①②C.③④⑤D.①②③⑤

15.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

“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该春联反映的历史问题是

A.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B.清末“新政”注意改善民生,农民很怀念

C.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

D.清朝皇室自愿交出全部财产分给农民

16.“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这段话表明孙中山强调的革命中心纲领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17.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写道:

“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

”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

这种惨状发生在下列哪一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18.马克思认为:

“(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抱定什么任务。

他们没有提出什么口号。

他们所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有当权者的惊惶还更厉害。

他们的全部使命,似乎就在于用奇形怪状的破坏,用全无建设工作萌芽的破坏来和保守派的腐化相对立。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社会改革方案

B.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

C.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错失战略发展机遇期

D.太平天国集团的内部争斗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

19.梁启超曾说,“洪秀全之失败原因虽多,最主要的是他拿那种‘四不象的天主教’做招牌。

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

此观点实质上说明了太平天国的失败是由于

A.单纯地进行宗教革命B.悖离了民众的意愿

C.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D.利用了西方的宗教

20.太平天国运动中有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妇于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

”此歌谣在本质上反映了

A.天京变乱导致太平大国由盛转衰B.农民阶级局限性

C.清军围剿策略成效显著D.太平天国陷入信仰危机

21.1902年杨延栋在《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中指出: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

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该观点的实质是

A.领事裁判权撤废关系到中国主权的恢复B.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国家权益

C.通过修订不平等条约以废除领事裁判权D.通过改正条约实现救亡图存

22.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

“……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

且系年轻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

”这份奏折反映出琦善

A.认识到了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源B.以中国传统观念解读英国政情

C.对英国大臣的操守有正确认识D.认为英国权臣操纵着国家政权

23.右图是江政启《漫画中国史》中的一幅漫画。

该漫画。

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A.鸦片战争后西方势力开始进入中国沿海

B.列强向清政府提出

了进一步的无理要求

C.鸦片战争是由英、法、美等共同发起的

D.《南京条约》刺激帝国主义瓜分中国野心

24.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

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

”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B.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C.确立了联邦民主共和政体D.民主政治并非形同虚设

25.在世界近代史上,有个国家曾被称为“各种政体的试验场”、“启蒙思想的试验田”。

这个国家指的是

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

26.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

“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这肯定了

A.联邦法律的多样性B.国家的统一

C.法律的公正性D.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

27.某英国首相曾表示:

“首相可以在任何他愿意的时候去女王那里提出解散议会申请。

但我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主动提出放弃这一权利的首相,这是对首相权力的妥协,但

我觉得是件好事。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有权解散议会B.英国首相与议会相互制约

C.议会是否解散决定权在女王D.女王是国家机构的一部分

28.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英国首相卡梅伦的推动下,2011年10月召开的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无异议地通过修改英国王位继承法。

按照新的王位继承法的规定,英国国王的子女不论性别将享有同等的王位继承权。

这从本质上说明

A.英国社会彻底实现了男女继承权上的平等

B.英国政府试图剥夺王室子女的王位继承权

C.英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D.英国首相已取代英王成为英国国家的象征

29.《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有人认为该法典对西方文明的影响仅次于《圣经》,其原因不包括

A.它是所有大陆法系国家法律的基础

B.其基本原则已融入西方各国的法律中

C.它标志着资产阶级法律体系的建立

D.它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30.雅典民主城邦的政治精英们在公民大会和法庭上表演时,凭借的主要手段是言辞。

言辞在雅典具有很高的地位,这使得与言辞有关的演说术和修辞术在那里极为发达,各种演说和修辞策略源源不断地被开发出来,并应用于实际的政治表演。

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演说是获得城邦政治权威的唯一途径B.雅典民主政治推动了演说术的发展

C.演说和辩论是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D.城邦民主是以表演为主的虚假政治

二、材料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工业革命之前有思想革命。

文艺复兴与启蒙,都走在宪政和民主运动的前头。

近代中国的启蒙是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发生在清末宪政与辛亥革命之后。

欧洲的民主进程,先提出个人解放、自由平等与人的价值,然后提出开设议院的主张。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发展过程则是一开始就从政治制度着手,先提出立宪议会主张,然后鼓吹自由平等与个人解放。

因此,近代中国民主运动没有带来欧式的自由平等与个人解放。

民族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孙中山,提倡的也非个人的自由平等。

三民主义里面只有民权主义,没有民主主义。

这个不是语

意学上的问题。

尽管孙中山说民权是基于法国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可是他提倡的是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因为,他认为中国人已经太自由了,变成了一盘散沙。

他主张国家平等,可是他不相信人类有平等,因为自然界就是没有平等的……孙中山给人民选举、罢免、创制和复决四个基本政治权,可是人民的主权是由国家行使的。

——摘自冯兆基《民国时期中国民主的构想》

(1)据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与17、18世纪欧洲相比,民主宪政运动的发展有何不同。

(10分)

 

(2)据材料,分析孙中山不提倡个人自由平等的原因。

(4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

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

序》中指出:

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

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

提出这一任务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两次合作对中国历史的进程的影响。

33.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

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倒……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其君既起自布衣,其巨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依据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前期中国人民争取民主取得的最突出成就。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不同:

(进程)欧洲是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宪政民主运动。

中国是宪政民主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

(内容)欧洲强调保障个人自由、平等基础上建立民主宪政。

中国则主张先建立民主宪政,再实现个人解放;

提倡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

主张国家平等,国家行使人民主权。

(2)原因:

中国人自由散漫缺乏约束;

进化论思想影响。

32.

(1)任务:

反帝反封建。

依据:

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影响: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了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两个战场基本相互配合,共御外敌,最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3.

(1)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

变化: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

(2)突出成就:

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

1.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和平、民主团结以及漫画中腿等谈判体现出国共两党之间既有矛盾又有冲突,所以答案选B。

A错在和平发展方针;

C此时没有出现;

D中是1949年。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2.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重庆谈判。

应蒋介石的邀请,1945月,毛泽东到达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共商和平建国大计,史称“重庆谈判”。

最终签订《双十协定》,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但蒋介石始终不肯承认人民军队、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也没达成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故应选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解放战争·

重庆谈判

3.C

A项《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项太平天国是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C符合史实;

D项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政府覆灭。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4.C

根据材料信息“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等,反映的是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即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的次数、规模以及伤亡情况的数据。

从中不难看出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C项符合题意,正确。

敌后战场也牵制了日军侵华力量,排除A。

材料主旨没有突出全民族抗战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排除BD。

故选C。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国民党在相持阶段的抗日。

5.D

把三民主义丢开说明中共走自己的革命道路,不是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故A项错误;

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在反帝反封建方面相一致,故B项错误;

大革命失败以后,国共合作破裂,不存在革命领导权之争问题,故C项错误;

把孙中山丢开,表明中共走自己的革命道路,故D项正确。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6.D

据材料“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以与工人斗争汇合之整个基础上”;

“打破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民意识和土匪倾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城市中心论,属于“左”倾冒险主义的倾向,故D正确。

这是党内左倾错误的反映,故A错误。

这不符合当时的革命形势,故B错误。

这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不符合,故C错误。

近代中

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国共的十年对峙·

工农武装割据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左”倾冒险主义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相关知识,“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

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

“左”倾冒险主义没有从国情出发,盲目照搬苏联经验,导致革命受挫。

7.A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

材料中蒋介石重视四川的出发点主要是从抗战的角度,所以C项的剿灭共

产党和红军、D项的西部开发应该予以排除,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应对日本扩大侵华作抗战准备,但1935年当时并没有开始全面抗战,故B项也予以排除。

故本题选A。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国民党抗战准备

【名师点睛】

8.A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1936年9月”“准备万一,以与倭战”“务今京.沪.汉各地,立即准备一切,严密警戒,俾随时抗战为要”“决定中央政府各部门做迁徙准”可以看出,蒋介石在抗战之前就对日作战做出了准备,故A项正确,C项错误;

BD项材料中没体现。

所以答案选A。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9.B

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A项错误;

依据材料“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可知此时应该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故B项正确;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属于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关注农民运动是不符合史实的,故C项错误;

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是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始的,故D项错误。

国民大革命。

10.A

1926年7月国共合作领导的北伐战争开始,因而题干中所提到的1926年2月的农民运动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条件,故A项正确;

土地革命是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制定的革命路线,与题干中所提时间相隔较远,因而没有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

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是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之后,故C项错误;

中华苏维埃政权成立于1931年,故D项错误。

北伐战争

11.A

根据材料“旨在统一国家、战胜外国特权和改变形形色色的不平等状况的爱国运动”、“原来以南方为根据地的军队一路打到北京”可以看出这是指的国民大革命,国民大革命沉重的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

B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C是土地革命;

国民大革命发生于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后,不选D。

国民革命

关于国民大革命的几点认识

(1)大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

(2)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北伐战争胜利了;

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大革命失败了。

12.B

本题考查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反映了国共合作后,领导权主要在国民党手中,共产党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权力,故选B项。

A选项说法错误,这次合作是党内合作;

C选项说法错误,国民党改组是增添了许多新因素的;

D选项不是材料表达的主要含义。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国共第一次合作

13.D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

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