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统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 达标检测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3324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统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 达标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统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 达标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统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 达标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统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 达标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统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 达标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统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 达标检测卷.docx

《新统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 达标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统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 达标检测卷.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统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 达标检测卷.docx

新统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30分)

一、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对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2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咔嚓(cā)  寡(ɡuǎ)妇   B.搀(chān)扶  狞(nínɡ)笑

C.魁(kuǐ)梧吞没(méi)D.蜷(quán)缩勉强(qiáng)

2.下列关于“勺”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勺”在《新华字典》中“勹”部和“丶”部都能查到。

B.“勺”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C.“勺”是象形字。

D.“勺”的声母是“sh”。

3.下列词语中,构词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跌跌撞撞  B.缝缝补补  

C.咔嚓咔嚓  D.淅淅沥沥

4.下面哪个成语意思与“忐忑不安”意思最相近?

(  )

A.慌慌张张B.惴惴不安C.惊弓之鸟D.惊慌失措

5.下列不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的一项是(  )

A.《复活》B.《战争与和平》

C.《三作家》D.《安娜·卡列尼娜》

6.下列小说不是以童年生活为写作素材的一项是(  )

A.《草房子》B.《小兵张嘎》C.《桥》D.《童年》

7.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老汉凶得像只豹子”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B.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C.他像一座山。

D.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8.下列句子中描写人物的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

B.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

C.……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D.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9.下列词语最适合用来概括《桥》中老汉的特点的一项是(  )

A.德高望重 见义勇为B.大公无私 舍己为人

C.助人为乐 以身作则D.从容镇定 视死如归

10.下列是四位同学对《在柏林》一文的主题的理解,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呼吁和平,不要战争。

B.不能嘲笑精神病人,要关爱他们。

C.要同情穷苦人。

D.要关心、帮助老年人。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  )

A.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B.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C.风沙肆无忌惮地摧残着刚种下的小白杨。

D.听到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大家欣喜若狂。

12.下列与“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

A.难道走之前,我不用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吗?

B.走之前,我不得不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C.走之前,我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

D.走之前,我一定要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吗?

二、读拼音,写词语。

(5分)

shēn yín páo xiào yōu lǜ  péng pài  zāo gāo

(    ) (    ) (    ) (    ) (    )

三、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5分)

1.读者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起了重要的作用。

(  )

2.《在柏林》写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事。

(  )

3.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运用了“设置悬念”的写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

4.“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回乡的喜悦之情。

(  )

5.《在柏林》一文通过写一个家庭在战争中的遭遇反映了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  )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8分)

1.桑娜自己受苦。

 桑娜要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

“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渐渐蹿上来,到了人们的腰。

(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了《在柏林》这篇小说,使我陷入了沉思。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欣赏(30分)

(一)最简单的美容方法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为了让自己更漂亮一些,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

刀刃相见的整容,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还发明了用肉毒杆菌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如此美容让人胆战心惊。

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了,那就是读书!

春秋时期,有个叫闵子骞的人,他拜孔子为师。

起初他脸色暗黄,过了一段时间,开始变得红润。

孔子注意到这一变化,觉得奇怪,便问他原因。

闵子骞说:

“我生活在偏僻的乡下,看到达官贵人坐在华丽的车上,前后龙旗飘舞,很是羡慕,因此寝食不安,脸色暗黄。

如今,我受先生的教化,精读做人治国之书,懂得的道理日多,能辨是非、知美丑了。

那些‘龙旗’之类的东西,再也打动不了我的心了,因而心情平和,脸色也就红润起来了。

读书,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坚持下去,美就像五月的花环,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何乐而不为呢?

1.最让作者感到吃惊的美容方法是(  )(2分)

A.整容    B.化妆    C.注射    D.读书

2.闵子骞脸色由暗黄变得红润的原因是(  )(2分)

A.生活在乡下。

B.看龙旗飘舞。

C.寝食不安。

D.心情平和。

3.“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了,那就是读书!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A.前后呼应。

B.总起全文。

C.承上启下。

D.点明中心。

4.这篇短文要说明的道理是(  )(2分)

A.书中自有千钟粟。

B.书中自有黄金屋。

C.书中自有颜如玉。

D.书中车马多如簇。

5.把短文最后一段的“何乐而不为呢?

”改为“快乐为之吧!

”好吗?

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从读书中获得了哪些益处?

写出两个方面。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戴草帽的小伙子

这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可是,这也是一个让人感到心寒的城市: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自私、冷漠。

这个城市里,没有互相关心、彼此帮助,一切都以金钱做交换。

一家商店着火了,竟没有一个人去救火,因为店主刚破产,成了穷光蛋,没有钱付给救火的人。

一天,这个古老的城市来了一个戴草帽的小伙子。

没有人知道小伙子从哪里来,只见他始终一脸微笑。

这天,一个裁缝在去买布料的路上钱丢了,他连买个面包的钱都没有,饿得躺在路旁的大树下一动不动。

小伙子走到了他的面前,递给他一块面包。

裁缝不敢接:

“我没有钱。

“不要钱。

”小伙子说。

“怎么可能?

”裁缝一脸怀疑地看着小伙子。

“真的!

”小伙子把面包塞进裁缝的手里。

“你要我怎么报答你?

”裁缝问。

“不用报答,只要你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也帮他一把就行了。

”小伙子说。

“好的,我会的!

”裁缝感激地说。

小伙子走了,裁缝大口大口地吃着面包……

几天后,裁缝经过一条小路,看见一个木匠靠在电线杆上直喘气。

“你生病了吗?

”裁缝问。

“我胃疼,想去医院。

”木匠说。

“我背你去吧!

木匠摇头:

“我没有钱。

“不要钱!

”裁缝说着,背起木匠往医院走去。

“不要钱,那我该怎样回报你呀?

”背上的木匠问。

“不用回报我,等你病好了,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帮他一把就好了。

”裁缝说。

几天后,木匠的病好了。

他经过一户人家,看见这户人家的厨房塌了,一家人正站在门口发愁。

“我帮你们重建厨房吧!

”木匠说。

“我们没有钱。

”这一家人说。

“不要钱,只要以后你们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也帮助他就可以了。

“一定的!

”这家人非常感激地说。

……

一天天过去了,不到一年,这座冷漠的古城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园。

人们互相关心、彼此帮助,大家都觉得生活在这座城市很开心、很幸福。

这时,人们想起了给这座城市带来巨大变化的小伙子。

“怎么不见他了呀……”

原来,戴着草帽的小伙子,已经去了另一个城市……

1.戴草帽的小伙子帮助的是(  )(2分)

A.木匠     B.裁缝     

C.商店老板   D.一户人家

2.裁缝为别人做的事是(  )(2分)

A.给饥饿的路人面包。

B.送生病的木匠去医院。

C.帮一户人家重建厨房。

D.帮着火的商铺灭火。

3.“我(们)没有钱。

”在文中多次出现,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古老的城市里穷人多。

B.古老的城市里的人不喜欢别人的帮助。

C.古老的城市里的人对陌生人有戒心。

D.古老的城市里的人一切都以金钱做交换。

4.下面的爱心接力链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戴草帽的小伙子——木匠——裁缝——一户人家

B.戴草帽的小伙子——一户人家——裁缝——木匠

C.戴草帽的小伙子——裁缝——木匠——一户人家

D.戴草帽的小伙子——裁缝——一户人家——木匠

5.本文主要通过描写人物的(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分)

A.语言B.动作C.心理D.神态

6.古老的城市前后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想为文中的哪个人点赞?

说说理由。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习作表达(40分)

“人间处处有真情”,这次习作,我们来写一写能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

写之前先回想一下:

事情发生的环境是怎样的?

事情是怎么发生的?

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

注意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

题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目自拟,写出真情实感。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

一、1.B 2.A 3.C 4.B 5.C 6.C 7.C

8.D 9.B 10.A 11.A 12.D

二、呻吟 咆哮 忧虑 澎湃 糟糕

三、1.√ 2.× 3.× 4.× 5.√

四、1.示例:

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儿报名。

3.示例: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4.看了《在柏林》这篇小说,我陷入了沉思。

第二部分:

阅读欣赏

(一)1.C 2.D 3.C 4.C

5.示例:

不好。

原句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6.示例:

①读书可以开阔人的视野。

②读书可以培养人的高贵气质。

(二)1.B 2.B 3.D 4.C 5.A

6.这里的人在戴草帽的小伙子的影响下,抛弃了金钱至上的陈腐观念,无偿地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人。

7.示例:

我想为文中的裁缝点赞。

因为他抛弃了金钱至上的陈腐观念,在木匠需要帮助时无偿地伸出援助之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