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政治社会化课件.ppt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83317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17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讲政治社会化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五讲政治社会化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五讲政治社会化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五讲政治社会化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五讲政治社会化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讲政治社会化课件.pptx

《第五讲政治社会化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讲政治社会化课件.ppt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讲政治社会化课件.pptx

,第五讲政治社会化,美国政治学家杰克丹尼斯指出,人们之所以对政治社会化过程进行如此重大的研究,主要原因是人们认识到,政治社会化过程与政治体系的稳定和根本变化有关。

当一个政治体系认识到了它的内部存在着潜在的不稳定因素时,才明显感到有意识地进行政治社会化的必要性。

正如前苏联学者罗辛所说:

“六十年代以来,政治社会化方面的研究数量骤增,这是美国当时内部政治局势尖锐化的结果。

”,“政治社会化”: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简单的说,政治社会化就是一个政治文化的学习过程及社会保持或改变政治文化的工具。

可以说,政治社会化就是研究政治文化是如何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各个政治共同体在政治文化上的差别是通过什么机制保存下来的;各个政治共同体的政治文化为什么会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教科书上归纳了政治社会化的三种概念界定:

第一种从个体的角度,表明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获得“政治人”属性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个人学习和建立政治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以及政治人格特征的过程和方式。

通过这种学习,建立个人在一定政治系统内扮演政治角色所必需的价值、信仰、态度、知识和情感。

第二种观点从政治系统的角度出发,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政治的教育训练过程,是把本政治系统内所认同的政治取向模式和行为规范传授给其成员的社会过程。

其目的是使社会成员对系统的基本问题建立起起码的认同感,通过政治社会化维系这一认同感。

第三种观点则指出,政治社会化的内容是将政治文化代际相传的一个过程。

1958年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首次发表了有关政治社会化研究的论文,1959年赫伯特海曼出版了政治社会化:

政治行为之心理研究一书,首次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社会化理论。

罗伯特D赫斯发表了儿童政治发展的态度(1967年),弗雷德I格林斯坦和戴维伊斯顿各自发表了他们关于学龄儿童政治发展的研究报告,理查德E道森和肯尼思普鲁伊特出版了政治社会化,戴维伊斯顿和杰克丹尼斯出版了政治系统中的儿童等。

(1)格林斯坦、戴维伊斯顿和罗伯特赫斯的政治社会化理论。

根据他们的研究,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接受其政治取向及其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

政治社会化包括生命周期中正式和非正式的、有意和无意的政治学习。

不仅包括明显的政治学习,也包括影响政治行为的非政治学习。

例如社会态度的学习,及人格特征的学习。

20世纪70、80年代的政治社会化研究逐渐成熟:

注重政治稳定研究的伊斯顿认为,“一个政治体系要得以维持,必须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必要的能量交换,这种能量交换在输入方面主要表现为求得社会成员对这一政治制度的普遍认同和支持。

而这种对政治制度的普遍认同和支持正是通过政治社会化来获得的。

”政治体系在它的社会成员还在童年时期就通过政治社会化这一机制向他们灌输政治文化,随着这些成员的成长,他们逐渐接受并持有了该政治体系的政治思想、政治规范、政治观念、政治标准、政治信仰,形成一定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并外化为他们的政治行为模式,扮演该政治体系所需要的政治角色。

按照该政治体系的目标行动,支持和维护该政治体系。

如果不重视政治社会化这一过程,没有向政治体系的成员有效地传播政治文化,就会导致该政治体系的不稳定。

(2)理查德道森和肯尼斯普鲁伊特的政治社会化理论。

理查德道森和肯尼斯普鲁伊特认为:

“政治社会化是公民学习获得的、对政治世界形成一定认识的过程,是将其政治标淮和信仰从一代传给下一代的方式。

”道森和普鲁伊特的政治社会化较早地系统地分析了从儿童到青年的政治成熟过程。

他们指出儿童和青少年在家庭、学校、俱乐部等场合产生了最初的与他人相处的信念,这些信念又是可以传递给政治体系的,这种类型的学习就是间接的政治社会化,这种间接的政治学习涉及到“这样一些气质的获得,它本身不是政治的(但)将来会特定地指向一些形成政治定向的政治对象。

”这种情况表明,孩童在达到政治社会化时,“已经具备一系列人际关系和人际满意的经验,依据他作为一个家庭的孩子或一个学校的学生,他已发展起与权威人物的多面关系。

在日后与权威人物的关系中,他将参照早年生活经验而建立类似的关系。

”,间接政治社会化的另一种直接结果是某些技能、价值的获得,道森等人将其称为“学徒”训练。

这种“学徒”训练发生于非政治的环境条件下,提供给孩童以某种技术或价值观,对他们日后从事社会政治活动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们认为,许多非政治的生活经验使儿童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态度、价值和技能,当他们长大后进入政治生活时,他们已经从不同的非政治的经验中获得了使自己在政治世界中立足和发展的技巧和洞察力。

(3)阿尔蒙德的政治社会化理论。

阿尔蒙德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得以维持和变迁的过程。

经过这种过程,个人纳入政治文化,形成对于政治目标的取向。

因此,政治社会化就是把人引入政治文化的过程。

它的最终结果是个人对政治系统、系统内的各种参与角色、角色扮演者有较系统的认识。

政治社会化还包括个人对系统的要求和主张,以及政治系统中输出的知识、价值和情感。

阿尔蒙德还特别强调在非政治环境中形成的一般倾向朝政治对象的转移。

他认为,最重要的政治社会化是通过间接的学习过程产生的:

对后来的政治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化经历在很早的时候就产生了;这些经历虽然不是政治经历,但是它们具有潜在的政治影响。

就是说,并非是它们有意要产生政治影响,且这种影响也不易识别;阿尔蒙德强调早期的家庭经历在形成一般的人格特征中的重要作用。

并把政治倾向以及其他类型的具体的社会见解和价值观念看成是这些特征的反映和扩展。

在强调童年早期的学习以及最初形成的一般人格和社会评价标准影响政治倾向性方面,他有独到的见解。

(4)威廉斯通的政治社会化理论。

斯通是一位在心理学和政治学方面有着广博研究的专家。

他在荟萃了众多政治学家的观点、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从人的个性角度来研究政治社会化。

他认为,政治社会化是对人的个性的塑造。

他把人的个性中的性格结构划分为三个要素认同因素、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

他认为,自我认同的高低对政治行为会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人的自我认同是在整个儿童时代通过不断地反复地评价和变化逐步形成的。

”在他长大以后,自我认同的程度决定了他对现有政治制度的肯定、赞同或否定、反对的态度。

这种认同的差异与他们早年的家庭环境、阶级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

认知的差异也影响政治社会,化,认知的内容是个体的信念和态度,个体在学习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既有智力方面的、遗传方面的,也有生活中个体经验方面的。

情感的内倾和外倾影响政治社会化,斯通认为,只有了解了个体的性格,才能理解基本的政治倾向。

所以,有的人过多地注重自己的修身养性,较少关注政治事务,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政治的社会化;有的人则对政治事务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注重把内在世界的完善置于外在世界的改造中。

在斯通看来对理解政治行为较重要的东西是性格,个人性格中的三个基本因素是有联系的。

性格的认同、认知和情感因素既决定了个体对他的政治世界的不同方面的信念的接受,也决定了他怎样将这些信念组织起来,形成信念和态度结构,这种态度结构构成了个人对他的政治环境的取向。

也就是说,政治态度的获得首先是建立在个体性格结构基础上的。

因为斯通从政治学和心理学交叉的领域来解释政治社会化,所以,他把政治社会化的方法当做个性完善的方法,把优化人的认知结构、提高人的自我认同、使人的情感外倾作为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方法。

每个政治体系都有一些执行政治社会化功能的组织和机构,如家庭、学校、教会、政府、政党、大众传媒、社团等。

它们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公民的政治态度,向公民灌输政治观念,传播政治技能等。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1家庭,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

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是无法抗拒的、潜移默化的甚至是关键性的。

在家庭中,父母对儿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父母的政治倾向性、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是最明显地影响儿童政治心理的因素。

父母的政治地位、政治用语和家庭关系也无形地影响着儿童。

积极参与家庭决策的青年人很可能到成年时在政治上也表现非常积极;专制家长式的家庭教育,有助于产生两种人:

政治专断者和政治服从者;幼时家庭生活不完满、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成年后可能会成为一种社会反常人。

2学校,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政治影响进行政治社会化的专门机构和主要执行者。

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明确提出政治要求。

对课程进行有目的的设置。

社会实践活动无形的影响。

无形影响是通过教师、学校机构、同学交往、校园文化的途径实现的。

3同辈团体,青年时期是个体自我意识确定和政治角色形成的重要时期。

4工作场所,5大众传媒,扩充知识培养政治兴趣形成或改变政治态度强化对政治观念的认识和理解参与政治活动

(1)通过新闻报导、舆论渲染等方式,吸引社会大众对问题的关注,以增强公众政治认知。

(2)在宣传报导中直接宣传某种政治观念、政治价值和政治感情。

大众传媒不仅是信息沟通的桥梁,而且是改造政治文化的工具。

一种新政治文化要上升成为社会的主体政治文化,必须通过广泛的大众传播。

谁掌握了大众传媒,谁就拥有了政治文化的领导权。

6.选举及其他政治活动场所,重大的政治事件、政治制度的变革,7.社会政治组织,政党(整合利益不仅是夺取政权、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另外比如象工会、利益集团等。

“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从社会成员个体的层面来看,政治社会化使他们获得了适应社会政治生活所必需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技能。

从政治文化的层面来讲,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体系维持、改变政治文化的重要手段。

从政治体系的层面来看,政治社会化是影响体系正常维持与运转的关键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