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山东省泰安市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居然消亡游览B.果然消失游玩
C.居然消亡游玩D.果然消失游览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同季节得用不同木材来钻清明本来就不是用来扫墓的
B.不同季节得用不同木材来钻似乎本来就不是用来扫墓的
C.不同木材得在不同季节来钻似乎本来就不是用来扫墓的
D.不同木材得在不同季节来钻清明本来就不是用来扫墓的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奉献给观众的一道文化大餐,其中郦波、康震、蒙曼等嘉宾的点评,无不言必有中,是这道大餐最好的作料。
②网络上不乏飞短流长者,他们以传播“小道”“内幕”消息为能,博人眼球,冲击法律底线,戏耍社会大众的认知,公众应予以坚决抵制。
③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满怀信心,才能勇敢进取,挥洒自如。
宽阔的操场上,1200多名高三学生,在国旗下宣誓,给自己加油。
④学会拒绝,学会淡然也是现代社会公民交际的基本素养,对于责任和义务要勇于担当,而对别人过分的不情之请,也要敢于说“不”!
⑤彼岸,就是我们念兹在兹的诗和远方吧。
理想、青春、诗意,这些即使在暗夜里也会闪烁星光的词汇,每一个都能征服我们年轻的心灵。
⑥研讨会上,与会者对雄安新区的规划蓝图见仁见智,发言热烈。
大家时而面红耳赤,争辩不已;
时而疾首蹙额,冥思苦想。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俄罗斯圣彼得堡地铁恐怖袭击事件,彻底激怒了俄罗斯民众,即使冰冷刺骨的雨雪也无法驱散示威者的民意表达。
B.社会从管理走向治理,一方面需要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走向法治;
一方面还需净化政治生态,在用好人上做足文章。
C.为切实保护环境,应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质量,确保实现应急减排比例,同时加强精细化管理,做好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管控。
D.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发现了美洲大陆,从而激发了欧洲各国的航海探索热情,揭开了持续数百年的大航海时代。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科举制首先是一种文官考试制度。
目的是选拔官员。
它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录取与否的主要依据,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
科举制的创立十分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发展。
“科举制像从外部为中国官僚社会作了支撑的大杠杆,虽然它同时又当作一种配合物成为中国整个官僚体制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从唐代以后,科举出身成为各个朝代首要的做官途径,中高层官员中大部分是进士出身。
到宋代,科举制已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主要特征,是“帝制时代中国最为重要的一项政治及社会制度”。
“牢笼英才,驱策志士”是科举制的政治功用之一,即让“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
政权向社会开放,使选才范围空前扩大,扩大了统治基础。
能够将社会下层的能人志士网罗进政府中去,既能树立政府的开明形象,又可以消弭社会上的反抗力量。
当然,唐末、北宋、明末、太平天国时都有一些落第举子的反叛行为,但总体而言,科举时代多数士人都服膺于科举制度,所谓“国家以科名奔走天下士”,便反映了科举制的政治用意。
同时,宋末、金末、元末出现众多死节进士,也说明科举所选拔的人才往往具有精忠报国的精神。
科举制的目的是选拔政诒人才或从政人才,就此看来,应该说科举制的目的是基本上达到了。
科举与中国官场的关系较为复杂。
一方面,考试选官可以澄清吏治与杜绝私人,防止在官场中植党营私;
另一方面,因科举结成的座师与门生、同年关系又与朋党之争有关。
有的论者认为,回顾古代中国的廉政状况,不难发现,在科举制度以前的秦汉魏晋南北朝以及元朝的贵族政治时期,世家大族利用其世袭的特权,贪赃枉法,腐败之风延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最腐败的时期。
而在科举制度鼎盛的宋明清时期,也是吏治相对清明的时期。
在秦汉魏晋南北朝以及元朝的贵族政治时期,监察、回避、考核制度同样存在,而且元朝的监察制度从形式上和表面来看,还远比宋朝的健全。
但由于没有科举制度的配套,它的吏治实在是糟糕得透顶。
所谓“非科举毋得与官”的规定,使官员的文化素质得到保证。
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明清时期科举实行区域定额取中制度,这虽与“一切以程文定去留”的考试公平原则不一致,但对维护国家统一,改善各地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状态却有积极的作用。
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是古代中国式的代议制度,除了考试官吏之外,更重要的作用是代议(Representation)。
由于明代以后实行分区或分省定额录取进士,且许多科举出身者未做官而成为乡里或地方与官府打交道的代言人,而各地考上的官员参与“廷议”,这类似于西方的议会制度。
当不再用考试选官办法后,更显出科举制的政治功用。
1905年废科举后出现官员选任的制度真空,导致政府用人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
民国初建,孙中山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社会特性,认为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做到公平取才。
为此,孙中山提出五权宪法,主张建立考试院,使考试在民国时期的政治架构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与“科举学”》)
6.关于科举制,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举制是一种以试艺结果为主要依据决定录取与否的文官考试选拔制度,进士科是其主要科目。
B.科举制既是中国整个官僚体制重要构成部分,又是中国官僚社会的重要支撑力量。
C.科举制从唐代以后成为各个朝代士人尤其是中高层官员官职提升的首要途径。
D.科举制到宋代已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主要特征,甚至成为帝制下中国最为重要的政治及社会制度。
7.下列关于“科举与中国官场关系”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选官可以澄清吏治与杜绝私人,防止在官场中培植亲信、结党营私;
因科举结成的座师与门生、同年关系又可以防止朋党之争的发生。
B.宋朝实行科举制,官员的文化素质得到了保证,所以吏治清明;
元朝虽有健全的监察制度,但由于没有科举制度的配套,致使吏治糟糕到了极顶。
C.明清时期科举实行区域定额取中制度。
许多科举出身的人成为本地沟通官府的代言人,而各地考上的官员参与“廷议”,这其实类似于西方的议会制度。
D.古代中国的廉政状况与科举制度息息相关,在科举制度鼎盛的宋明清时期,吏治比较清明;
而在科举废止的清末,出现官员选任的制度真空,官场乱象迭出。
8.根据原文,下列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这句话形象地说出了科举制的重要政治功用,反映了科举时代多数士人都服膺于科举制度,也即“国家以科名奔走天下士”。
B.科举制以科名驱策志士,消弭社会上的反抗力量;
科举所选拔的人才都具有为国牺牲精神,宋末、金末、元末出现众多死节进士,这些表明科举制的目的基本达到。
C.明清时期的科举虽然违背了“一切以程文定去留”的考试公平原则,但客观上却维护了国家统一,改善了各地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状态。
D.唐宋时期通过科举选拔出了许多杰出人才,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他们不但以文显名,而且为官也有很好的政声。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凡治人者何?
曰,非五谷无以充腹,非丝麻无以盖形,故充腹有粒,盖形有缕,夫在芸耨①,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
夫无雕文刻镂之事,女无绣饰纂组之作。
木器液,金器腥,圣人饮于土,食于土,故埏埴②以为器,天下无费。
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今短褐不蔽形,糟糠不充腹,失其治也。
古者土无肥硗③,人无勤惰,古人何得而今人何失邪?
耕有不终亩织有日断机而奈何寒饥盖古治之行今治之止也。
夫谓治者,使民无私也。
民无私则天下为一家,而无私耕私织,共寒其寒,共饥其饥。
故如有子十人,不加一饭,有子一人,不损一饭,焉有喧呼酰④酒,以败善类乎?
民有轻佻,则欲心兴,争夺之患起矣。
横生于一夫,则民私饭有储食,私用有储财。
民一犯禁,而拘以刑治,乌在其为人上也。
善政执其制,使民无私,为下不敢私,则无力非者矣。
反本缘理,出乎一道,则欲心去,争夺止,囹圄空,野充粟多,安民怀远,外无天下之难,内无暴乱之事,治之至也。
苍苍之天,莫知其极。
古之帝王,谁为法则?
往世不可及,来世不可待,求己者也。
所谓天子者,四焉:
一曰神明,二曰垂光,三曰洪叙,四曰无敌。
此天子之事也。
今说者曰:
“百里之海,不能饮一夫,三尺之泉,足止三军渴。
”臣谓欲生于无度,邪生于无禁。
太上神化,其次因物,其下在于无夺民时,无损民财。
夫禁必以武而成,赏必以文而成。
(选自《尉缭子·
治本第十一》)
注释:
①耨(nò
u):
古代锄草的农具;
锄草。
②埏埴(shānzhí
):
用水和粘土,制成陶器。
③硗(qiāo):
土地坚硬、不肥沃。
④酰(dān):
同“耽”。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丝麻无以盖形盖:
遮蔽
B.女无绣饰纂组之作饰:
修饰
C.则欲心兴,争夺之患起矣患:
祸患
D.安民怀远,外无天下之难怀:
怀想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圣人饮于土,食于土故内惑于郑袖
B.古人何得而今人何失邪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民有轻佻,则欲心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民一犯禁,而拘以刑治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耕有不终亩/织有日断机/而奈何寒饥/盖古治之行/今治之止也
B.耕有不终/亩织有日/断机而奈何/寒饥盖古治之/行今治之止也
C.耕有不终亩/织有日断机而奈何/寒饥盖古/治之行/今治之止也
D.耕有不终/亩织有日/断机而奈何寒饥/盖古治之行/今治之止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要想治理好民众,必须要让百姓专事耕织,做到有饭吃,有衣穿,同时杜绝追求华丽纹饰,禁止奢侈浪费。
B.文章认为,治理国家要从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上解决问题,要因势利导,不误农时,保护百姓财物,要教育民众不自私。
C.文章认为,最高统治者要能敬畏天上的的神灵,能对天下普施恩泽,能建立宏大的功业,能让天下没有反对他的敌人。
D.文章认为,私欲的产生由于没有节制,而要想禁止坏人坏事,必须使用强制手段;
奖励好人好事,必须结合教化才能奏效。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古之帝王,谁为法则?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上神化,其次因物,其下在于无夺民时,无损民财。
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8分)
眼儿媚
王雱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①。
相思只在:
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注:
①秦楼:
王雱妻子独居之处。
(1)词的第一句“杨柳丝丝弄轻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分)
(2)请赏析“相思只在:
”(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陋室铭》中,刘禹锡描写了陋室的雅致环境和闲适生活,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例,证明这样的陋室一点也不简陋。
(3)在《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中,李清照将“情”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表现其感情不可遏止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2分)
16.请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为下面的文字续写出梅花绽放的热闹景象。
不超过40个字。
一夜春风后,那一树树梅花,昨天还是一簇簇密密实实的铁锈般的花蕾,仿佛转眼便悄然绽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四副对联,分别是为作家、历史人物、楼阁、风景区所撰写的。
读后请分别写出它们所对应的名字。
①岂有真鬼狐,前贤形此箴世;
安得装妖冶,后代剥它画皮。
②身入狼帮,壮志匹夫生死外;
心存燕国,萧寒易水古今流。
③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④多却怪武陵渔,自洞口归来,把古今游人忙煞;
欲寻彭泽宰,问田园安在,惟桃花流水依然。
①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__
18.下面是山东省扶贫开发基金会的标识,请写出文字以外的图形部分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0个字。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不寻常的一天
『俄罗斯]弗·
格列恰尼诺夫
和往常一样,这天也没什么特别的,上午、下午都过去了,现在是晚上,接着就该是深夜了。
列夫·
尼古拉耶维奇用自己的钥匙打开了家门,走进厨房,坐到了桌旁。
①“怎么了?
”索涅奇卡用期待的目光看了一眼丈夫说,“你还去?
”列夫·
尼古拉耶维奇很内疚地叹了一口气,没出声。
“我早就料到了。
”索涅奇卡说完就去卫生间洗被罩去了,也是去那儿偷偷地哭去了。
自己动手洗被罩是因为不喜欢去洗衣店,哭是因为刚才提到了丈夫又要出差很长时间,这是他今年第三次出差了。
丈夫这次要去特穆塔拉坎,离这儿很远,连一家像样的旅馆饭店也没有。
而最让人气愤的是,只在有这种差事的时候,处里才会想起列夫·
尼古拉耶维奇这个人。
尼古拉耶维奇又是一个爱面子的人,让他去就去。
办公室领来的办公用品,什么稿纸啊,还有其他一些不值钱的什么东西呀,同事们都统统拿回家去了,只给他剩些带格子的账本。
等工作中需要那些东西的时候,他只好去学生用品商店买,还得自己掏腰包。
有一次,他在家讲了这件事,打这以后,原来一直在心里暗暗恨他的丈母娘也就不再隐瞒对他的态度了。
“你嫁了个傻瓜,”有时候甚至当着他的面,丈母娘就这么跟女儿索涅奇卡说,②“你看看,他像谁?
你像谁?
你们的孩子又像谁?
这些话让列夫·
尼古拉耶维奇感到特别委屈和不公平。
尼古拉耶维奇本人像一个地地道道的主任工程师,这也正符合他的身份;
妻子则完全像一个经济学家,这也和她的职业相当;
孩子们有的地方像他,有的地方像索涅奇卡,更像这个世界上其他的孩子。
列夫·
尼古拉耶维奇活得不太舒心。
公交车上有人对他说话无礼,售货员卖给他东西总是缺斤少两,因为他从不看秤,他认为这不体面,即使看了,也不出声。
不过,只有一次,他没忍住,说了出来。
回到家,他对妻子说,他替售货员感到羞耻。
听了这话以后,本来就沉默寡言的索涅奇卡更没动静了,连着两个星期没说话。
这时,索涅奇卡红肿着眼睛从卫生间里出来了,默默地找出一只旅行箱,开始往里面放丈夫出差要带的东西。
“索涅奇卡,”列夫·
尼古拉耶维奇实在受不了这种沉闷的气氛了,央告说。
“我到底错在哪儿啦?
索涅奇卡也控制不住自己了,“上帝呀,”她低声喊道,“为什么你就不能像别人那样活着?
你哪怕拿一沓复印纸回来也行啊!
“我不会拿复印纸。
尼古拉耶维奇回了一句。
“那你就学学。
”索涅奇卡说,“要不我走,永远不回来了。
最后一缕阳光照进房间后,太阳落山了。
尼古拉耶维奇穿上一件鼓鼓囊囊的上衣,戴上一顶涂着防潮油的窄边帽子,走出了家门。
“好,”他自己也不知道是在威胁谁,“我这就去给你们拿。
随后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于是他走进了拐角处的一家小商店,闭上眼睛,往衣兜里塞了一块友谊牌软形干酪(值26个戈比),就径直往外走。
他等着有人来拦住他,臭骂他,再把他的双手扭到背后去,甚至也许还会把他关进监狱里去。
但是,什么事儿也没发生。
他一直在一个什么地方徘徊,自言自语,还来回晃动着胳膊。
明亮的月光洒满了大地。
黎明时分,他回到了家,把那块该死的干酪塞进了冰箱,就睡着了。
清晨,响起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
“列夫·
尼古拉耶维奇,”处长异乎寻常地温和,甚至有点像讨好似地说.“您今天坐飞机去一趟里加吧,去参加个研讨会。
千万别急着回来。
在那儿晒晒太阳,好好休息休息,我们可没少让您受累。
“那出差的事儿怎么办呢?
尼古拉耶维奇刚一开口,电话里处长马上又和蔼地说:
“您就别考虑这事儿了,会找到人的。
总之,您就出发吧,什么也别想了。
我已经派车接您去了。
尼古拉耶维奇去了里加。
回来的时候,精神饱满,皮肤黝黑,简直像换了个人似的。
不久,列夫·
尼古拉耶维奇在里加刚认识的一个大人物,就把他调去了,让他当了主任,当时正好空出来一个主任的位子。
再后来他有了一套位于河湾处的房子,那儿空气清新,离地铁站只有几步远,虽然那个时候他早就把地铁给忘了。
孩子们转到了一个因材施教的学校,丈母娘现在也只是星期天才登门了。
尼古拉耶维奇也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现在他穿着高档,但很有品位,人年轻了,腰挺直了,步伐矫健,目光自信,睡眠酣畅。
只是一到望月那天,他就失眠,躺在那儿辗转反侧,心烦意乱。
当月亮爬上窗户,月光照进这套大房子最黑暗的角落的时候,他就悄悄地从床上爬起来,穿上那件鼓鼓囊囊的上衣,戴上那顶涂着防潮油的窄边帽子,到街上去。
直到黎明时,他才回来,这时他已经安静下来了,也疲劳了,然后就躺下睡觉了。
第二天,一家商店的工作人员准会发现门槛上有26个戈比,已经接连好几年了。
开始时他们还感到奇怪,后来也就习以为常了。
人嘛,对什么事儿都会习惯的。
(有删改)
19.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下面的题目。
(1)分析画线①处的表达技巧与表达效果。
(2分)
①“怎么?
(2)解释画线②处的含意。
②“你看看,他像谁?
20.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21.小说以“人嘛,对什么事儿都会习惯的”来结束全文,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22.小说写的是列夫·
尼古拉耶维奇不止一天的人生故事,为什么用“不寻常的一天”作为题目?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要求: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