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3282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资料.docx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资料.docx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资料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为科学、快速、有效地处置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充分发挥消防部队在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中的骨干作用,为更好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统一领导,协同作战,区分性质,因情施策,快速反应,安全防护、妥善处置”的原则,积极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事故发生时迅速、高效、有序地指挥抢险救援,集中警力全方位的开展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实现救灾减灾的目的,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

二、灾害特点

(一)突发性强。

因危险化学品性质、其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及其在运输过程中极易造成事故的原因,决定了事故发生时的突然性,如自然原因、战争原因、工艺设备技术原因,这种事故往往防不胜防,给预防工作和处置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涉及范围广。

化学事故发生后,其泄漏的气体和液体往往由空气或者水源以及地表传播,扩大染毒范围,短时间内可严重污染空气、地面、道路和生产设施,并且可能产生二级灾害性事故的可能性极大,这就增加了处置的难度和要求。

(三)灾害性强。

由于危险化学品往往具备易燃易爆或者有毒腐蚀性和放射性强等多种特殊性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对人体和环境进行伤害,部分物质造成污染往往几年都难以消失,给人们的生活及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四)处置行动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在处置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过程中,需要气象、医疗、军警等政府部门协同配合,增加了指挥难度,并且给救援人员和设备带来更高的要求,处置难度高,稍有不慎极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组织指挥

在市政府、支队的统一组织指挥下,成立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总指挥部,由大队长李柏村任组长,负责指挥事故现场的处置和协调工作。

三、组织指挥

(一)在当地政府的统一组织指挥下,中队成立重特大交通事故处置作战小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处置和协调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中队全体指战员。

职责:

确定处置对策,提供行动保障,积极抢救受困人员,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消防抢险救援指挥部下设以下各战斗组:

1、现场指挥组

组长:

成员:

职责:

主要收集现场情况,制定相应作战方案;组织指挥现场力量采取各类战术措施、确定任务分工;组织搜索、侦查、救人、警戒等任务。

2、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

职责:

负责各项战斗保障和医疗救护工作;运送抢险救援所需物资和装备器材;为现场指战员作好食宿保障。

3、宣传报道组

组长:

成员:

职责:

联系电视、广播、报刊等有关新闻单位报道事故及抢险救援情况;搞好命令、处置情况的上传下达;负责抢险战斗中的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宣传英雄事迹,开展创模立功活动,表彰先进,鼓舞士气。

4、通信保障组

组长:

成员:

职责:

负责现场的通信联络,保证与增援的消防力量和救援中的通信联络畅通,并做好火场信息收集、情况上报工作。

(四)力量调集

1、在铜仁市辖区内发生较大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时,主要由全体官兵进行处置,交警、治安等单位到场协助处置。

如灾情严重,铜仁市的消防力量确认不足时,根据需要首先调集等消防大队增援。

前沿指挥部指挥员根据现场情况,将增援大队编入战斗编成,搞好协同作战。

2、各联动单位职责

联动单位由交通、医疗、供水、供电、环保等部门和危化品单位、县安监局分管领导担任指挥员。

主要任务有:

交通部门:

要及时做好车辆、人员的调度工作,必要时,要组织对现场附近其他工艺流程人员、物料进行疏散转移,避免造成更大的灾害事故。

医疗部门:

接到报警后,应立即组织有关医疗力量,对现场抢救出的受伤人员进行医疗抢救。

供水部门:

根据现场灭火救援需要,增加现场附件供水管道的供水压力。

供电部门:

根据现场灭火救援需要,要及时对相应的线路拉闸断电。

若现场需要照明,则要架设好照明线路和设备,确保灭火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

环保部门:

在灭火救援行动中,要对现场周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为总指挥部确定行动决策提供参考数据。

灭火救援行动结束后,在消防队协助下,负责事故现场清洗,对污染物、有害物及废弃物进行处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后勤部门:

负责对长时间战斗的事故救援提供器材装备、饮食住宿及通信等事务的保障工作。

四、处置程序

(一)停靠位置

1、设置指挥部。

2、到场力量应从上风或侧上风方向接近事故部位,并使用侦检器材确定危险物扩散的范围。

3、立即划定事故警戒区域,车辆和人员必须停靠于安全区域,部署力量时应在警戒区域之外。

(二)防护

1、进入事故中心区域,实施抢险堵漏的特勤人员执行一级防护,并采取水枪保护。

2、进入重危区,人员实施二级防护。

3、凡在现场参与处置人员,最低防护不得低于三级。

级别

形式

防化服

防护服

防护面具

备注

一级

全身

内置式重型防化服

全棉防静电的内外衣、手套、袜子

空气呼吸器

在下列场合不应使用过滤式防护面具:

①氧含量低于17%环境中;②地下和密闭空间;③高温、浓烟及强辐射环境中

二级

全身

封闭式防化服

全棉防静电的内外衣、头罩、手套、袜子

空气呼吸器

三级

战斗服、无钉靴

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护器材

(三)侦检

1、第一出动力量到达现场后,应按照以下顺序收集情况,并向总指挥报告,同时报局指挥中心请求增援力量。

(1)有无受伤人员和需要救助人员,人数是多少;

(2)灾害情况(蔓延、泄漏、流淌或飞洒情况等);

(3)设施情况(事故设施形态、作业内容、灾害发生位置等);

(4)生化武器的种类、品名、数量;

(5)与灾害有关的危险品的危险性(含混合接触危险)及紧急措施;

(6)是否有发生二次灾害发生的危险性;

(7)如有灭火设备等,其种类及动作状况;

(8)中和等处理剂及防护服等器材的种类及数量等;

(9)周边单位、居民、地形、电源、火源等情况。

2、如不能从单位或知情人处了解到以上情况,又不可能全面掌握现场情况时,应努力收集以下情况:

(1)了解事故设施的标志、警示板及容器的表示符号;

(2)从现场了解内部有无人员、数量多少;

(3)从现场了解生化武器的大概数量;

3、消防官兵到现场后,使用有害气体监测仪、生命探测仪等器材进行侦检。

(1)搜寻遇险人员;

(2)使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物质的性质、浓度、扩散范围。

(3)测定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

(4)确认设施、建(构)筑物险情及可能引发爆炸的各种危险源;

(5)确认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6)确定攻防路线、阵地;

(7)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

4、警戒

(1)根据现场侦检情况设置警戒范围;

(2)将警戒区域划分为:

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重危区可用警戒带、轻危区可用标志牌),在安全区外由治安和交警设立隔离带;

(3)合理设置出入口,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物资,并进行安全检查、逐一登记。

5、救生

(1)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

(2)采取正确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通过洗消后转移至安全区域;

(3)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和标识;

(4)将需要救治人员交由医疗急救部门救治;

(5)及时通过电话、广播、电视或派出人员通报污染区的单位和居民群众,利用附近的人防工事或密闭建筑物进行隐蔽;紧急情况下,可运用简易个人防护器材进行防护。

(6)当空气严重污染,一般性防护不能奏效,要组织居民尽快撤离。

6、展开

(1)启用单位喷淋、泡沫、蒸汽等固定、半固定灭火设施;

(2)选定水源、铺设水带、设置阵地、有序展开;

(3)设置水幕或蒸汽幕稀释、降解泄漏物浓度;

(4)采用雾状射流形成水幕墙,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7、堵漏

运用各种堵漏器具实施堵漏。

抢险人员进入事故现场执行堵漏任务时,必须切实搞好防护,并要指定监护人,以确保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

(1)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

(2)所有堵漏行动必须采取防爆措施,确保安全;

(3)在容器泄漏处直接堵漏时,一般不要轻易先关闭阀门或开关,而应先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采取降温降压措施(如喷射大量冷水),然后再关阀门止漏,以防因容器内压力和温度突然升高而发生爆炸;

(4)关闭前置阀门,切断泄漏源;

(5)根据泄漏情况,可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

(6)对不能立即止漏而继续外泄的有毒有害物质,可根据其性质,与水或相应的溶液混合,使其迅速解毒或稀释。

8、输转、转移

(1)利用工艺措施输转至其它生产线、倒罐或放空;

(2)对事故现场危险源进行转移;

(3)如不能进行转移的应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防止次生化学事故的发生。

9、紧急撤退

(1)对容易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可能需要紧急撤退时,事前应规定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并进行适当的演练。

(2)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或清晰,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能看到或听到。

撤退信号可为汽笛齐鸣并用高音喇叭通知,撤退等级分为撤退、紧急撤退。

紧急撤退时汽笛为一长一短间断长鸣,所有人员立即沿最近路线从上风或侧风方向撤离现场;撤退时汽笛为持续长鸣,所有人员立即收拾器材,沿规定路线撤离。

11、现场清理

(1)全面核查,用雾状水、蒸汽、惰性气体、洗消液等彻底清理现场内事故罐、管道、低洼、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消除隐患;

(2)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装备;

(3)撤出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五、勤务保障

(一)通信保障。

大队到达灾害发生区域时,可使用消防专用的频点加入该地区无线通信组网,所缺通信器材,由火场指挥部和后勤保障组负责协调解决。

(二)在灭火行动中,需要紧急调用其它灭火器材和装备时,由火场指挥部协调,统一安排。

(三)后勤保障组要负责联系装备器材的生产厂家和消防设备公司,保证作战行动所需器具、灭火剂等消耗品的供应,组织技术人员及时对现场车辆装备器材进行维修保养,避免因车辆、装备器材故障损坏而影响灭火战斗行动。

六、注意事项

(一)大队全勤指挥部人员应对本预案进行熟悉和掌握,适时开展演练,按照各自的分工和任务,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二)了解掌握部队官兵的思想动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确保部队高度稳定。

(三)加强灭火救援业务理论学习,掌握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力量及社会抢险救援力量的动态。

(四)经常检查部队执勤备战和业务训练工作,加大装备的配置力度,以适应灭火救援的需要。

(五)进入灾害现场人员的个人防护必须符合要求,同时接受器材装备检查与登记,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六)消灭泄漏点的火源,必须在堵漏准备工作就绪的情况下,才可实行,切不可盲目灭火,堵漏方案必须与技术人员参与商定。

(七)一切行动听从指挥,各组必须协同作战,严禁各自为战。

七、常见危化品理化性质

(一)氯气、液氯

1、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主要用途:

用于漂白,制造氯化合物、盐酸、聚氯乙烯等

熔点(℃):

-101;相对密度(水=1):

1.47(比水重);沸点(℃):

-34.5

相对密度(空气=1):

2.48(比空气重);饱和蒸汽压(kPa):

506.62/10.3℃

溶解性:

易溶于水、碱液;临界温度(℃):

144临界压力(Mpa):

7.71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最小引燃能量(mJ):

无意义

2、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助燃;建规火险分级:

危险特性:

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

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发生燃烧爆炸。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氯化氢;稳定性:

稳定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禁忌物:

易燃或可燃物、醇类、乙醚、氢

扩散性:

液氯能流淌和迅速蒸发,气态能随风扩散,并积聚在低洼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