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织厂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卫生防护技术措施评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3268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棉纺织厂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卫生防护技术措施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棉纺织厂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卫生防护技术措施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棉纺织厂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卫生防护技术措施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棉纺织厂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卫生防护技术措施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棉纺织厂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卫生防护技术措施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棉纺织厂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卫生防护技术措施评价.docx

《棉纺织厂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卫生防护技术措施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纺织厂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卫生防护技术措施评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棉纺织厂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卫生防护技术措施评价.docx

棉纺织厂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卫生防护技术措施评价

一、设计时间与地点

本学期第16周,地点9号楼A506。

 

二、设计目的与要求

为保护作业场所劳动者身体健康,通过对不同行业相关工厂的生产工艺、流程与设备的现场调查,了解生产过程与职业危害因素,并根据卫生防护设施和劳动者个体保护情况,判断接触者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劳动保护措施。

 

三、课程设计题目

这次课程设计,我被分到第四组。

设计题目为:

棉纺织厂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卫生防护技术措施评价。

主要包括:

(1)生产工艺过程及设备分析;

(2)主要职业有害因素识别(包括工人作业场所粉尘、臭气、废气、噪声、废水、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

(3)作业场所主要有害因素浓度(强度)监测结果与评价(列出监测指标、现场实测值与评价标准);

(4)卫生防护技术措施评价;

(5)工人健康监护检查及评价;

(6)企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措施与体系

四、前言

职业卫生及其工程控制技术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它着眼于人的健康,立足于减少职业危害,旨在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职业卫生及其工程控制技术作为企业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正日益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市场准入的必要条件而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正因为如此,职业卫生及其工程控制技术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许多高校相继开设职业卫生及其工程控制专业,国家也出台了各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制定了一系列职业病预防措施,设定了作业场所中有毒有害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

以此确保职工在进行作业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各种有毒有害因素的损伤,工业生产安全、有序进行。

 

五、课程设计内容

1、棉纺厂主要生产工艺过程

棉纺厂主要生产工艺过程包括:

原棉处理、纺纱、织布、整理、漂染等工艺过程。

2、其主要职业危害有:

粉尘:

在原棉处理、梳棉、粗纺等过程中,均可产生大量粉尘,除粉尘外,还含有沙土、种子壳、棉桃外壳、霉菌孢子等。

长期收粉尘影响,工人常易患慢性鼻炎、哮喘,甚至棉尘病,还可使人发生过敏,表现为发热、咳嗽等。

噪声:

机器运转时刻产生噪声,其中以织布车间最为严重,布机梭子往返高速运动时,梭心与梭壳撞击而产生的噪声频率高达1000~2000Hz,属高频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很大。

高温、高湿:

由于工艺的需要,防止车间要求达到一定的温度、湿度,加上机器散发的热量,可使车间温度升高;印染过程中的烧毛、煮炼、干燥、印染等工序,均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进行操作,夏季车间内气温可达到400C以上,易引起中暑。

3、作业场所各有害因素浓度及其可能对职工造成的危害评价

棉尘

棉尘在纺织过程的各个阶段均会产生,是对纺织工人危害较大的一种有害因素。

有长期棉尘接触史的职工易患棉尘病。

棉尘病棉尘病是由长期吸入棉花、软大麻和亚麻纤维等植物性粉尘后引起的一种呼吸道阻塞性疾病。

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慢性通气功能障碍。

主要见于在棉纺厂从事处理棉花的各道工序的工人,轧棉籽厂和废棉加工厂的操作工,麻纺织行业的打麻工、梳麻工等。

这些工种可导致碎裂的棉纤维、短绒等植物残片与细菌、霉菌、粉尘联合作用,引起棉尘病。

棉尘病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从事棉尘作业的工人,在开始作业的第一个工作日或车间生产几小时以后出现胸部紧束感、胸闷、气急或咳嗽;连续接触棉尘一段时间后,可发展为慢性呼吸疾病,致通气功能损坏,脱离接触后症状有明显改善。

棉尘病的首发症状是胸部紧束感或气短,进而发展为干咳、持续咳痰等呼吸道刺激症状。

该病的临床分级情况是这样的:

观察对象,偶尔有胸部紧束感和(或)胸闷、气短等特征性呼吸系统症状,出现第一秒最大呼气量下降;棉尘病I级,在每个工作周第1天均出现胸部紧束感和(或)胸闷、气短;棉尘病Ⅱ级,在棉尘病I级反复发作基础上,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持续加重并伴有慢性通气功能损害,第一秒最大呼气量、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班后与班前比较减少。

在正常情况下,吸入粉尘量不大,尘粒无毒,气管、支气管、纤毛上皮、吞噬细胞不受损伤,清除过程顺利进行,则肺内的尘粒基本上可全部清除掉,但若吸入粉尘量过大或长期吸入粉尘,鼻粘膜、气管、支气管纤毛上皮受损吞噬粉尘的巨噬细胞数相对不足,或巨噬细胞吞噬过多的尘粒而不能移动,这是清除功能被破坏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巨噬细胞吞噬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尘粒,细胞在其毒副作用下移动缓慢,或细胞很快崩解死亡。

游离二氧化硅尘粒从死亡的细胞中逸出,再被有活力的巨噬细胞吞噬。

此过程可反复进行,肺内粉尘沉积量逐渐增加,使肺部产生进行性、弥漫性的纤维组织增生,将出现呼吸机能和其它器官障碍的全身性疾病。

棉尘中存在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最高的开清棉车间超过10%,如果棉尘浓度超过2mg/m3,就会发生尘肺。

因此,开清棉车间棉尘最高允许浓度是2mg/m3,而纺织工业部1985年制定的棉纺织工业企业设计技术规定(FJ102-84)(试行)中规定开清棉车间的含尘浓度标准为3mg/m3。

所以在未治理的开清棉车间工人得尘肺病的可能性极大,对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棉尘作用于呼吸道粘膜,早期引起局部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分泌大量粘液,以阻留更多的棉尘,这是保护性反应,久之形成肥大性改变,最后由于粘液细胞营养供应不足而致萎缩,形成萎缩性改变。

此外,棉尘还能吸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随空气侵入人体内部,引起纺织厂常见的过敏性或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及消化道、皮肤和眼睛的疾病。

棉尘肺发病率和空气含尘浓度有关。

从表1资料可知,含尘(15m以下)浓度<1.0mg/m3时,发病率不高,含尘浓度超过3mg/m3后,棉尘病发病率激增。

在最新颁布的GBZ2)2002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首次采用了8h工作班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

表1棉尘发病率

含尘浓度mg/m3(15m以下)

棉尘病发病率(%)

n

0.2~0.5

1.5

212

0.5~1.0

2.8

108

1.0~2.0

9.9

1259

2.0~3.0

0.5

1226

3.0~4.0

34.0

465

4.0~5.0

55.0

246

5.0~15.0

27.5

92

纺织业从业人数众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与噪声,以往主要采用定点采样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进行分析评价,但纺织厂机器设密集,挡车工操作位并不固定,一个挡车工负责在一台至数台同型机器间巡回操作,因此本次采用随工人操作位移动的个体采样法检测评价挡车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

对象与方法

对象对某纺织厂挡车工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进行检测。

选择粉尘采样对象44名,并选择粗纱、细纱、络筒、布机4个工种,每个工种抽取3名工人,根据工人巡回操作范围按照区域布点法进行定点检测。

方法粉尘按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的要求,每名采样对象佩戴个体粉尘采样器,采集粉尘8h,测算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

检测结果与评价

生产性粉尘检测结果粉尘检测点的合格率为56.8%(25/44),19名挡车工的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不同程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1mg/m3),其浓度为1.44~8.14mg/m3,各工种粉尘检测点的合格率见表1,合格率最低为布机挡车工,其次为络筒和并条挡车工。

某纺织厂粉尘CTWA检测结果

工种人数CTWA合格率

清花30.26~0.96100.0

梳棉50.46~2.1360.0

精梳60.43~6.2466.7

并条50.39~5.1040.0

粗纱60.18~801450.0

细纱70.22~2.1357.1

络筒30.57~1.8233.3

倍捻30.22~0.35100.0

布机42.19~2.990

整经20.58~0.69100.0

噪声

噪声的定义:

凡是使人感到厌烦的、不需要的或者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

噪声具有一切声音的特性,是声音的一种。

生产性噪声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的声音。

噪声是影响范围很广的一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在许多生产劳动过程中都有可能接触到,当人们长期处于一定强度的噪声时,噪声则可以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噪声在生产过程中越来越明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不断涌现出来。

噪声可对人体四大系统产生危害:

1、在心血管系统方面:

噪声会使人出现脉搏和心率改变,血压升高或降低,心律不齐,传导阻滞,心脏病加剧,外周血流变化等,加速心脏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

另外,突发生的噪声也会令人过度紧张而导致心血管疾病。

2、在神经系统方面:

噪声长期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会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失调,条件反射异常,使人出现头痛、头晕、易疲倦、失眠、心悸、情绪不安、易怒、自卑、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神衰症,也可造成脑电图慢波增加,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等,严重者可产生精神错乱。

3、在内分泌系统方面:

噪声会使人肾上腺分泌增加,导致内分泌异常,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基础代谢率升高、性机能紊乱和月经失调、流产率增加等危害。

4、在消化系统方面:

噪声会使人唾液、胃液、胃酸分泌减少,胃蠕动减弱,胃功能紊乱,食欲不振,引起胃溃疡,消化机能减退,从而导致胃病或胃溃疡发病率的增高

噪声还对人体的听觉系统产生重要影响,是早期引起影响中最主要的生理改变,在此之后才会出现病理性变化。

噪声对听觉系统影响主要表现为听觉减退或听觉丧失,一般由暂时性听阈位移逐渐发展为永久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又可分为听力损失或听力损伤以及噪声性耳聋。

噪声的来源可以分为三类:

机械噪声、空气动力噪声和电磁噪声。

在棉纺厂,噪声的来源主要是机械噪声。

本次采用随工人操作位移动的个体采样法检测评价挡车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同时将噪声的个体检测结果与噪声定点检测计算岗位工人的8h等效连续A声级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对象与方法

对象对某纺织厂挡车工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进行检测。

选择噪声暴露测量对象36名,并选择粗纱、细纱、络筒、布机4个工种,每个工种抽取3名工人在进行个体噪声检测的同时,根据工人巡回操作范围按照区域布点法进行定点检测。

方法噪声按GBZ/T189.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9部分:

噪声》的要求,每名测量对象佩戴美国QUEST公司生产的Noisepro个体噪声计量仪,测量8h等效连续A声级(LEX,8h),使用Noisepro的专业软件通过红外传输将个体噪声检测收集的数据作进一步分析。

定点检测是根据每名工人巡回操作范围按照区域布点法选择检测点,用CEL-450倍频程声级计对每个噪声检测点在岗位工人耳高度水平测量1min等效声级,根据噪声能量平均的原则,计算各岗位的8h等效连续A声级,并比较个体噪声检测与定点检测的结果。

采样检测过程做好质量控制,噪声测量前后对CEL-450倍频程声级计和Noisepro个体噪声计量仪分别进行声校准。

结果与评价

生产性噪声检测结果噪声检测点的合格率为8.3%(3/36),8个工种33名挡车工噪声接触水平(LEX,8h)不同程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85dB(A)],噪声暴露水平最高为布机挡车工,其次为细纱挡车工和粗纱挡车工。

某纺织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工种人数LEX,8h合格率(%)

清花483.6~86.625.0

梳棉387.2~88.60

精梳387.2~88.70

并条386.2~88.70

粗纱687.8~92.40

细纱692.1~97.10

络筒486.2~89.10

倍捻289.8~91.30

布机399.3~101.20

整经276.2~76.8100.0

4个工种噪声个体与定点检测结果比较

细纱、粗纱、络筒和布机4个工种噪声个体检测结果均高于定点检测,但差值均<1dB(A),4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