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知识教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2549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17 大小:18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基础知识教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管理学基础知识教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管理学基础知识教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管理学基础知识教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管理学基础知识教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基础知识教程Word下载.docx

《管理学基础知识教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基础知识教程Word下载.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学基础知识教程Word下载.docx

(7)政治经济形势;

(8)政府;

(9)社会文化。

(三)管理的任务、职能、层次。

管理作为一项工作的任务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使在这一体系中共同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等),去实现他们既定的目标。

管理作为一个过程,管理者在其中要发挥的作用,就是管理者的职能,也就是通常说的管理职能。

管理和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能是相同的,即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

但由于主管人员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不同,他们在执行这些职能时也就各有侧重。

组织中的主管人员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上层主管(topmanager)、中层主管(middlemanager)、和基层主管(firstlinemanager或supervisor),根据所处的不同层次,他们将各有侧重地执行其职能。

(四)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管理不是个人的活动,它是在一定的组织中实施的。

管理活动自始至终,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是与人打交道的,因此说管理的核心是处理组织中的各种人际关系。

(五)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大体上分三类:

1.管理一个组织(managingabusiness),求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必须:

(1)确定该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有什么目标,如何采取积极措施实现目标;

(2)求得组织的最大效益;

(3)“为社会服务”和“创造顾客”。

2.管理管理者(managingmanager).组织的上、中、下三个层次中,人人都是管理者,又都是被管理者,因此必须:

(1)确保下级的设想、意愿、努力能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2)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

(3)培训下级;

(4)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

3.管理工人和工作(managingworkers&work)。

因此要认识到两个假设前提:

(1)关于工作,其性质是不断急剧变动的,既有体力劳动,又有脑力劳动,后者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2)关于人,要正确认识到“个体差异、完整的人、行为有因、人的尊严”对于处理各级各类人员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从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第二节管理的性质

管理,从它最基本的意义来看,一是组织劳动;

二是指挥、监督劳动,即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生产想联系的自然属性和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管理的二重性。

从管理活动过程的要求来看,既要遵循管理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科学性要求,又要体现灵活协调的艺术性要求,这就是管理所具有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一、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

管理一方面是由于有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是有效地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另一方面,管理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必然体现出生产资料占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学习和掌握管理的二重性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管理的二重性体现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关系。

(二)西方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是人类长期从事生产实践的产物,是

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同生产力的发展一样,具有连续性,是不分国界的。

(三)由于管理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体现着一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四)任何一种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和手段的出现总是有其时代背景的,也就是说,它是同生产力水平及其他一切情况相适应的。

二、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

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

管理的这一特性,对于学习管理学的和从事管理工作的主管人员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促使人们既注重管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又不忽视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地灵活运用,这一点,可以说是管理成功的一项重要保证。

第三节管理学的特点和容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一、管理学的特点

(一)一般性。

管理学作为一般管理学,它区别于“宏观管理学”和“微观管理学”。

它是研究所有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的基础理论学科,无论是“宏观管理”还是“微观管理”,都需要管理学的原理作为基础来加以学习和研究。

管理学是各门具体的或专门的管理学科的共同基础。

(二)多科性,或综合性。

①在容上,它需要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的管理活动中概括和抽象出对各门具体管理学科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思想、原理和方法;

②在方法上,它需要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来研究管理活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

管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但从它又要综合利用上述多种学科的成果,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来看,它又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三)历史性。

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实践和历史的产物,管理学尤其如是。

管理学是对前人管理实践、经验和管理思想、理论总结、扬弃和发展。

(四)实用性,或实践性。

管理学是为管理者提供从事管理的有用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的实用性学科。

管理的实践性表现为它具有可行性,而它的可行性标准是通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加以衡量的。

因此,管理学又是一门实用学科,只有把管理理论同管理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这门学科的作用。

二、管理学的研究容和围

研究容大体上有这样三个侧重点:

(一)从管理的二重性出发,着重从三个方面研究管理学。

1、生产力方面。

管理学主要研究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即合理组织生产力的问题。

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组织中的人、财、物,使各要素充分发挥作用的问题;

研究如何根据组织目标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以求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问题。

2、生产关系方面。

管理学主要研究如何正确处理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以及各种管理体制等问题;

研究如何激励组织成员,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

3、上层建筑方面。

管理学主要研究如何使组织部环境与其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

研究如何使组织的规章制度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保持一致的问题,从而维持正常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着重从历史的方面研究管理实践,思想、理论的形成、演变、发展,知古鉴今。

(二)着重从管理者出发研究管理过程,主要有:

1、管理活动中有哪些职能;

2、执行这些职能涉及组织中的哪些要素;

3、在执行各项职能中应遵循哪些原理,采用哪些方法、程序、技术;

4、执行职能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障碍、阻力;

5、如何克服这些障碍、阻力。

三、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

(一)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学习管理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科学技术进步决定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

但是,仅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没有先进的管理水平,没有相应的管理科学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无法得到推广和有效运用的。

它的作用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还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因此,在当代,人们普遍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科学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

管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学习管理学是提高各级主管人员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管理。

管理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随着未来社会共同劳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劳动分工协作更加京戏,社会化大生产日趋复杂,管理就更加重要了,在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这样两个文明浪潮以后,以全新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浪潮”不久就会冲击到我们的身边,可以预测,全新的技术,高速度的发展必将需要一套更科学的管理,才能使新的技术、新的能源、新的材料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比起过去和现在,未来的管理在未来的社会中将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第四节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管理学产生于管理的实践活动,是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

研究和学习管理学,必须坚持实事的态度,深入管理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并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使管理实践上升为理论。

在学习和研究中还要认识到一切现象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一切事物也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因此,还必须运用全面的历史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重视管理学的历史,考察它的过去、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不能固定不变地看待组织及组织的管理活动。

二、系统方法

要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必须对影响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总体的、系统的分析研究,才能形成管理的可行的基本理论和合理的决策活动。

总体的、系统的研究和学习方法,就是用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研究和学习管理的原理和管理活动。

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根据这个定义,管理过程是一个系统,管理的概念、理论和技术方法也是一个系统。

这样,从管理的角度看,系统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系统是一种实体;

二是指系统是一种方法或手段。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在分析和研究管理过程这个系统时,要把握其作为一种实体所具有的如下特征:

(一)整体性。

管理过程是由各个管理职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它的各个要素的简单叠加。

(二)目的性。

管理系统的目的就是要使组织中的各个要素得到合理配置,以创造价值和提供服务,从而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开放性。

管理过程本身是一个系统,但它又是社会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因此,它在不断地与外部社会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因而具有开放的特点。

(四)交换性。

管理过程中各种因素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管理系统可以转换被管理的各种因素,使管理取得更大的功效。

(五)相互依存性。

不仅管理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而且管理活动与社会其他活动也是相互依存的。

(六)控制性。

管理过程具有信息反馈的机制,以使各项工作能够及时、准确地被控制而得到有效的管理。

系统作为一种方法、手段或理论,则要求在研究和解决管理问题时必须具有整体观点、“开放的”与相对“封闭的”观点、反馈信息的观点、分级观点、等效观点等等有关系统的基本观点。

学习管理学,绝不能把各项职能工作割裂开来,而应把它们当作整个管理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来系统地分析和思考,从而真正认识到作为一个主管人员应该做些什么工作,怎样把工作做好,以及相关的知识有哪些。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具体说可以是案例的调查和分析、边学习边实践,以及带着问题学习等多种形式。

理论联系实际还有一个含义,就是在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时,要注意管理学的二重性,既要吸收工业发达国家管理中科学性的东西,又要去其糟粕;

既要避免盲目照搬,又要克服全盘否定;

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加以取舍和改造,有分析、有选择地学习和吸收。

在学习和研究外国的管理经验时,至少要考虑到四个不同:

即社会制度的不同;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自然条件的不同;

民族习惯和传统的不同。

我们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吸取外国的科学成果,通过实践,并且在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学。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管理学发展史概述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们的社会生活就离不开管理,所以管理的实践早就出现了。

一、早期管理活动或实践阶段

这是指从人类社会产生,人们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有了集体劳动的分工、协作开始,到18世纪这一历史阶段。

这一阶段人类仅仅为了谋求生存而进行各种活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围是极其广泛的。

但是从未对管理活动本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以认识,提出某些见解。

仅有的管理知识是代代相传或从实践经验得来的,人们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

二、早期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

这是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这一历史阶段。

这一时期人们逐渐地观察各种管理的实践活动,对管理活动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产生了一定的认识。

在军事、经济、政治、行政等的某些领域或某些环节,提出了某些见解。

但这一切都停留在一个较低水平上,还没有能够进一步系统地、全面地加以研究,因而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见解仅仅散见于一些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军事学等著作之中,只是一些对管理的零碎的研究。

这就说明19世纪以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

三、管理理论形成阶段

这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直到现在这一历史阶段。

这一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经过管理学者们的不断研究、观察和实践,甚至亲自实践,使对管理的科学认识不断丰富和具体,从而对其进行概括和抽象,这才逐渐地形成管理理论,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才真正蓬勃地兴起。

第二节早期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思想

管理的活动或实践自古以来就存在,它是随人类集体协作、共同劳动而产生的。

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实践,大约已超过六千年的历史,早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见于埃及、中国、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文献之中。

有关管理思想的最早记载,是《圣经》中的一个例子。

希伯莱(今以色列)人的领袖摩西在率领希伯莱人摆脱埃及人的奴役而出走的过程中,他的岳父叶忒罗对他处理政务事必躬亲,东奔西忙的做法提出了批评,并向他建议,一要制定法令,昭告民众;

二要建立等级、授权委任管理;

三要责成专人专责管理,问题尽量处理在下面,只有最重要的政务才提交摩西处理。

这位叶忒罗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管理咨询人员了。

他建议摩西采用的,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授权原理和例外原理,同时也体现了现代管理当中的管理宽度原理。

第三节中世纪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公元6世纪到8世纪,在欧洲大体上是奴隶社会末期直至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社会生产力、商品生产有一定的发展,并产生了所谓的“重商主义”从管理来看,主要出现两种类型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种是商业行会(TradeUnion)和手工业行会(CraftGuild);

一种是厂商组织(Firmorganization)。

贸易的发展需要管理贸易的机构,于是在11世纪初产生了商业行会。

第二种行会形式——手工业行会在12世纪初在西欧的城镇出现了。

每个手工业行会都获得许可证,被授予在特定地区垄断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权利。

厂商组织可以算作是最早的“前店后厂”。

为了筹措资金,有两种主要的形式:

合伙(Partnership)和联合经营(JointVenture)。

二者都是未来公司的前身。

①在中世纪,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都有很大发展。

15世纪世界最大的几家工厂之一的威尼斯兵工厂(ArsenalofVenice),早在当时就采用了流水作业,建立了早期的成本会计制度,并进行了管理的分工,其工厂的管事、指挥、领班和技术顾问全权管理生产,而市议会通过一个委员会来干预工厂的计划、采购、财务事宜。

这有是一个管理实践的出色例,也体现了现代管理思想的雏形。

②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尼古拉?

马基雅维利(NiccoloMachiavelli)于16世纪所著《王子》一书中,对统治者怎样管理国家、怎样更好地运用权威,提出了四条原则:

(1)群众认可,权威来自群众;

(2)聚力,组织要能够长期存在,就要有聚力,而权威是必须在组织当中行使的;

(3)领导能力,掌权之后要能够维持下去,就必须具备领导能力;

(4)求生存的意志,就是要“居安思危”。

第四节管理学理论的萌芽

中世纪后期,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欧洲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

随着工业革命以及工厂制度的发展,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也有很多的实践。

许多理论家,特别是经济学家,在其著作中越来越多地涉及有关管理方面的问题。

这些著作和总结,为即将出现的管理运动打下了基础,是研究管理思想发展的重要参考文献。

概括起来,其重要意义有三:

(1)促使人们认识和意识到管理是一门具有独立完整体系的科学,值得去探索、研究、丰富和发展;

(2)预见到管理学的地位将不断提高;

(3)区分了管理的职能与企业(厂商)的职能。

这一时期的著作,大体上有两类:

一类偏重与理论的研究,即管理职能、原则;

另一类则偏重于管理技术、方法的研究。

一、有关管理职能、原则方面

这些经济学家及其著作主要有:

亚当?

斯密(AdamSmith)及其《国富论》(1776年);

塞缪尔?

纽曼(SamuelP.Newman)及其《政治经济学原理》(1835年);

约翰?

斯图亚特?

穆勒(JohoStuartMill)及其《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

艾尔弗雷德?

马歇尔(AlfridMarshall)及其《工业经济学原理》(1892年)。

大体上说来,所涉及的管理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1)关于工商关系。

(2)关于分工的意义及其必然性。

劳动的地域分工、劳动的组织分工、劳动的职业分工。

(3)关于劳动效率与工资的关系。

所谓“劳动效率递减等级论”。

(4)关于管理的职能。

二、有关具体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方面

(一)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

?

克劳斯威茨(CarlVonClausewitz)认为:

“企业简直就是类似于打仗的人类竞争的一种形式”,因此他关于军队管理的概念也适用于任何大型组织的管理,其主要观点如下:

1、管理大型组织的必要条件是精心的计划工作,规定组织的目标。

2、管理者应该承认不肯定性,从而按照旨在使不肯定性减少到最低限度的要求来全面分析与计划。

3、决策要以科学而不是预感为根据,管理要以分析而不是直觉为根据。

第五节管理学的产生与形成

19世纪末叶才出现科学管理的开端,甚至第一次利用了“科学管理”这一术语。

在短短几年,人们对管理的认识已经有了变化,把它看成是对人类经济活动有影响的一门完整知识。

管理原理这一主题已经从工业界扩散到大学的课堂。

管理终于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一、美国出现“管理运动”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管理运动”时间大约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大体上有四五十年的时间。

工业革命发生在欧洲,一百年以后的“管理运动”却出现在美国,这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

工业革命以后,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所发生的变化和发展,以及组织规模的扩大和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文化当中出现的新概念,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推动力,促使人们重视管理。

19世纪末,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废除黑奴制,开发西部,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

1862年出现了一种新的筹资形式——有限责任联合公司(LimitedLiabilityJointStockCompany)。

1890年封闭边境,国人口趋于稳定,资本注意处于蓬勃发展时期。

工业革命的种种结果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大陆,使得美国的商品经济、劳动分配、工厂制度得到了发展,从而使人们认识到需要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和行政人员;

“社会达尔文主义”信条则承认存在无情竞争的制度,结果是“适者生存”;

工会运动的兴起,促使人们去研究新的管理课题——劳资关系;

改革,承认教徒可以拥有个人财产,鼓励个人从事工商活动;

企业、公司产品的多样化和生产经营的分散化,小规模条件下独裁类型的管理,逐渐被专业类型的管理所代替;

技术的进步则引起了管理思想与哲学的巨大变化——寻求借助技术之力增强人类活动力的适当方法,即管理。

美国规模最大的公司是铁路公司。

由于开发西部的客观需要,铁路发展非常迅速,但是由于缺乏管理,问题很多。

19世纪末叶,《美国铁路杂志》的编辑亨利?

普尔(HenryPool),在分析了美国铁路系统从初创到成熟这一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许多误点和事故的原因后,指出铁路必须进行有效管理。

他提出应该通过明确的组织机构系统来进行管理,即设置一套组织分工系统,汇报通讯系统,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以便使管理者能及时了解铁路运行情况,采取各种措施来避免事故发生。

此外,他还提出在管理中要重视人的因素,要使组织协调,充满团结精神,要采取新的领导方式,以克服旧领导方式中墨守成规与单调刻板的毛病等等。

普尔作为一位先驱者为后来的“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系统管理”等管理理论的形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对早期管理思想作出了很大贡献。

但是,仅有少数有见识的工业家和工程师认识到科学管理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还不足以形成为一个管理运动,还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向社会、向公众广泛宣传科学管理,这就是管理运动的“三次高潮”。

第一次是1911年铁路公司提高票价意见听证会和1912年美国国会为泰罗举行的听证会。

第二次高潮是192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改组。

第三次高潮是1924—1932年梅约在美国西屋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实验,结论引起轰动——提出要注意人的因素,这可以看作是管理科学的里程碑之一,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二、科学管理——泰罗及其同代人

(一)泰罗与“科学管理”理论。

弗雷德里克?

温斯洛?

泰罗(FrederickWinslowTaylor),出生于美国费城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中学毕业后考上哈佛大学法律系,但不幸因眼疾而被迫辍学。

1875年,他进入一家小机械厂当徒工,1878年转入费城米德瓦尔钢铁厂(MidvaleSteelWorks)当机械工人,他在该厂一直干到1897年,在此期间,由于工作努力,表现突出,很快先后被提升为车间管理员、小组长、工长、技师、制图主任和总工程师,并在业余学习的基础上获得了机械工程学士学位。

为了改进管理,他在米德瓦尔钢铁厂进行各种试验。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容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泰罗认为,健全的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是:

使工人的能力同工作相配合,管理当局的责任在于雇员找到最合适的工作,培训他成为第一流的工人,激励他尽最大的努力来工作。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用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标准化原理。

泰罗认为,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对工人的操作方法、工具、劳动和休息时间的搭配,机器的安排和作业环境的布置等进行分析,消除各种不合理的因素,把各种最好的因素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最好的方法,他把这叫做是管理当局的首要职责。

4、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既能克服消极怠工的现象,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工人的积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