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最新精装版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1455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肥料最新精装版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土壤肥料最新精装版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土壤肥料最新精装版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土壤肥料最新精装版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土壤肥料最新精装版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肥料最新精装版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土壤肥料最新精装版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肥料最新精装版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壤肥料最新精装版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7、根部对无机养分的吸收包括离子和两个过程。

8、土壤养分向根表面迁移的方式有、和3种途径。

9、停止供水后土壤水分的蒸发一般分为、和三个阶段。

10、有机物质的C/N值为时,比较容易被微生物分解。

11、土壤中钾的存在形态可分为、和三种。

12、土壤水分类型有、、和。

13、作物吸收的氮素形态主要是和。

14、土壤的固磷机制主要有、、、四种。

15、作物缺钾时,通常叶尖和边缘发黄,进而变褐,渐次枯萎。

答案:

1、矿物质、有机物质、生物、水分、空气。

2、生理酸性,生理碱性。

3、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

4、质流。

5、氯化钾。

6、可塑下限或下塑限、可塑上限或上塑限、塑性值或可塑指数。

7、被动吸收、主动吸收。

8、截获、扩散、质流。

9、大气控制阶段、土壤导水率控制阶段、扩散控制阶段。

10、小于等于25:

1。

11、矿物态钾、缓效性钾、速效性钾。

12、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14、化学固定、吸附固定、闭蓄固定、生物固定。

15、老叶。

(三)

1、根据质量分数的高低,将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分为元素元素和元素。

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

2、施肥按施用时期分为、和追肥三个环节。

3、作物吸收的氮素形态主要是、和。

4、土壤的固磷机制主要有、、、四种。

5、速效性钾包括和两部分。

6、土壤全磷量是指,有效磷是指。

7、我国土壤钾素的地域性分布规律是。

8、土壤肥力根据来源分为和。

9、土壤腐殖质包括、和3个组成成分。

10、成土岩石根据成因分为、和3大类。

11、马铃薯等是喜钾作物,也是忌氯作物,向其施用钾肥时不能用。

13、土壤的保肥机制有、、、和五个方面。

14、硫铵为肥料,硝酸钠为肥料。

15、土壤养分向根表面迁移的方式有、和3种途径。

1、大量营养、中量营养、微量营养,氮、磷和钾。

2、为基肥、种肥、追肥。

3、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

4、化学固定、吸附固定、闭蓄固定、生物固定。

5、交换性钾、水溶性钾。

6、土壤中的所有形态磷的总量、能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磷素。

7、由北向南,由西向东渐减。

8、自然肥力、人工肥力。

9、胡敏酸、胡敏素、富里酸。

10、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1、氯化钾。

13、机械吸附、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物理化学吸附、生物吸附。

14、生理酸性、生理碱性。

15、截获、扩散、质流。

(四)

1、土壤的固相组成有、、,我们通常把称之为土壤的骨架。

2、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包括、、、、。

3、卡制土壤质地分类制利用两级分类法,即和的相对含量不同将土壤质地划分为、、三类。

4、土壤孔隙按其孔径大小可以分为、、。

6、土壤的通气机制有和两种,从而实现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的换气和土壤空气的更新。

7、土壤养分在土壤中的迁移方式有、和三种,其中这种迁移方式与蒸腾作用密切相关。

8、氮肥按其氮素存在形态不同可划分为、、和四种,尿素属于氮肥。

1、矿物质、有机质、土壤微生物、矿物质。

2、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

3、物理性砂粒、物理性粘粒、沙土、壤土、黏土。

4、通气孔隙、毛管孔隙、非活性孔隙。

6、扩散作用、整体流动。

7、截获、质流、扩散、质流。

8、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长效氮肥、酰胺态。

(五)

1、土壤肥力因素包括、、、四个方面,影响土壤肥力高低的决定性因素是。

2、风化作用可以分为三类,包括、、。

3、土壤吸收性能的类型有、、、、。

4、土壤结构可以分为四类,它们是、、、。

5、土壤孔隙的类型、、。

6、土壤水分的形态有、、、。

7、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有个。

其中属于大量元素的是,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8、常用氮肥的含氮量是:

尿素、碳铵、氯化铵。

9、氮肥依其氮素形态可分为、、。

10、常见喜钾作物有、、。

11、常见的忌氯作物(氯敏感作物)有、、。

12、影响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土壤温度、、、、离子间相互作用和通气性。

13、土壤岩石的类型有、、三种。

答案:

1、水、肥、气、热、肥。

2、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3、机械吸收、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离子交换吸收、生物吸收。

4、块状和核状、柱状和棱柱状、片状、团粒。

5、通气孔隙毛管孔隙无效孔隙。

6、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7、16、C,H,O,N,P,K,Ca,Mg,S、Fe,Cu,Mn,Zn,Mo,Cl。

8、46%、17%、25%。

9、铵态N、硝态N、酰胺态N。

10、甘薯、马铃薯、菜花。

11、马铃薯、甘薯、西瓜。

12、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照、PH。

13、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六)

1、五大自然成土因素为、、、、2、土壤热量的主要来源是。

3、磷肥的制造方法有、、三种。

4、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比叫。

5、土壤有机质转化可分为和两个过程。

6、土壤微生物包括菌、菌和菌。

7、写出三种绿肥、、。

8、腐殖质的两种主要组分是和。

1、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

2、太阳辐射热。

3、机械制法、酸制法、热制法。

4、盐基饱和度。

5、矿质化、腐殖化。

6、细菌、真菌、放线菌。

7、紫云英、苜蓿、沙打旺。

8、胡敏酸、富里酸。

(七)

1、有机物质中含有的养分大部分是,而化肥中的养分是。

2、土壤养分到达根表面的途径有、和。

3、土壤中有机物质包括、和腐殖物质。

4、土壤氮素损失(或无效化)的途径有、、、和。

5、土壤永久电荷主要来源于和。

6、土壤4大肥力因素是、、和。

1、缓效养分、速效养分。

2、质流、扩散、截获。

3、新鲜的有机物质、半腐解的有机物质。

4、黏粒对铵的固定、有机质的固定、硝酸根的淋失、氨的挥发、反硝化脱氮。

5、土同晶替代、矿物晶格断键。

6、水、肥、气、热。

(八)

1、氮肥的种类有、、、。

2、母质的类型有、、、、、、、。

3、土壤由、、三相物质组成。

4、肥料的分类是、、。

5、岩石矿物的风化有、、。

6、五大成土因素是、、、、。

7、成土矿物分为、。

8、土壤孔隙分为、、。

9、土壤结构体的类型有、、、、五种结构。

10、土壤耕性的类型有、、、、、。

11、土壤的物理结持性有、、、。

12、土壤胶体的类型有、、三种。

1、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长效氮肥。

2、残积物母质、坡积物母质、洪积物母质、河积物母质、海积物母质、湖积物母质、风积物母质、黄土母质。

3、固相、液相、气相。

4、有机肥、无机肥、生物肥。

5、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6、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

7、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8、空气孔隙、毛管孔隙、无效孔隙。

9、块状、核状、柱状、片状、团粒。

10、土酥柔软、土轻松散、土重紧密、淀浆板结、紧实僵硬、顶犁跳犁。

11、黏结性、黏着性、可塑性、胀缩性。

12、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九)

2、根据成因,土壤中的矿物可分为和两大类。

3、磷肥按溶解性大小可分为、、3类。

4、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包括土壤的、、和。

5、作物吸收的氮素形态主要是和两种。

6、土壤有机物的转化包括和两个完全对立的过程。

7、土壤胶体按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和。

8、速效性钾包括和两部分。

9、土壤养分向根表面迁移的方式有、和3种途径。

10、氮肥按氮素化合物的形态可分为氮肥、氮肥和氮肥三类。

11、土壤水分类型有、、和。

12、土壤的固磷机制主要有四种、、、。

13、施肥方式包括、和这三个环节。

14、肥料三要素是指、和。

15、土壤腐殖质由、和三部分组成。

2、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3、难溶性磷肥、水溶性磷肥、弱酸溶性磷肥。

4、粘结性、粘着性、涨缩性、可塑性。

5、铵态氮、硝态氮。

6、矿质化、腐殖化。

7、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体。

8、交换性钾、水溶性钾。

9、截获、扩散、质流。

10、铵态、硝态、酰胺态。

11、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12、化学固定、吸附固定、闭蓄固定、生物固定。

13、基肥、种肥、追肥。

14、N、P、K。

15、胡敏酸、胡敏素、富里酸。

(十)

1、绿肥除具有一般有机肥的作用外,还具有、、等特殊作用。

2、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的粒径范围分别为__、__、__、_。

3、土壤养分向植物根部迁移的方式为、、。

3、磷肥的加工方法主要有、、。

4、自然土壤形成因素是、、、、。

5、微量营养元素从缺乏到过量之间的临界范围,因此,在施用微肥时必须注意。

6、高温堆肥的堆制腐熟过程可分为、、和四个阶段。

7、作物缺钾的症状一般最先在表现出症状,水稻缺钾的主要症状是。

1、生物改土、生物固氮、生物覆盖。

2、>

2mm、2~0.02mm、0.02~0.002mm、<

0.002mm。

3、截获、扩散、质流。

3、机械法、酸制法、热制法。

4、地形、母质、生物、气候、时间。

5、小、注意施用浓度和施用均匀。

6、发热阶段、高温阶段、降温阶段、后熟保肥阶段。

7、老叶上、下部叶片出现褐色斑点。

(十一)

1、母质的类型有、、、、、、、。

2、土壤胶体的类型有、、三种。

3、成土矿物分为、。

4、灌水或降水后的土面蒸发根据其蒸发速率的变化规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可以通过和来保墒。

7、作物缺钾的症状一般最先在表现出症状,水稻缺钾的主要症状是。

8、土壤孔隙按其孔径大小可以分为、、,其中毛管孔隙既可以保持水分,又可以供应水分,当这类孔隙充满水时所对应的水分常数是(在地下水较深,地下水与土壤水无联系的土壤中)。

1、残积物母质、坡积物母质、洪积物母质、河积物母质、海积物母质、湖积物母质、风积物母质、黄土母质。

2、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3、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4、大气蒸发力控制阶段、导水铝控制阶段、扩散控制阶段、中耕切断毛管、覆砂。

8、通气孔隙、毛管孔隙、非活性孔隙、田间持水量。

(十二)

1、影响堆肥腐熟的因素有、、、、。

2、磷肥的加工方法主要有、、。

3、成土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它们是、和。

4、土壤中养分向根部迁移的途径有、、三种形式。

5、土壤结构可以分为四类,它们是、、、。

6、影响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土壤温度、、、、、。

1、水分、空气、温度、C/N、PH。

2、机械法、酸制法、热制法。

3、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4、质流、截获、扩散。

5、块状和核状、柱状和棱柱状、片状、团粒。

6、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照、PH、离子间相互作用、通气性。

(十三)

1、风化作用可以分为三类,包括、、。

2、常见的有机肥料有、、、、。

3、土壤肥力因素包括、、、四个方面,影响土壤肥力高低的决定性因素是。

4、土壤的固相组成有、、,我们通常把称之为土壤的骨架。

5、卡制土壤质地分类制利用两级分类法即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的相对含量不同将土壤质地划分为、、三类。

6、土壤的通气机制有和两种,从而实现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的换气和土壤空气的更新。

7、现代农业化学的奠基人是,提出了、和三个学说。

8、土壤酸度的类型、。

1、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2、粪尿肥、堆肥、厩肥、绿肥、沼气肥。

3、水、肥、气、热、肥。

4、矿物质、有机质、土壤微生物、矿物质。

5、沙土、壤土、黏土。

6、扩散作用、整体流动。

7、李比希、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矿质营养学说。

8、活性酸度、潜性酸度。

(十四)

1.一般作物体内含N量占干物重的。

2.作物主要以和形式吸收N素,均为吸收过程。

3.追肥的方法有、、和等。

4.N肥按氮素化合物的形态分为三类,即:

,和。

5.尿素的化学式为,含氮量为。

6.是世界上最早的化学磷肥,其有效P含量(PO)。

7.中性和石灰性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测定采用浸提。

8.氯化钾含KO左右,是一种生理性肥料。

9.土壤的四大基本肥力因素指、、、。

10.李比西于1840年发表了题为文,提出了学说和学说。

11.肥料三要素是指、、。

12.堆肥主要包括有机物质的和过程,大体经过、、等四个阶段。

13.N、P、K的残留比例一般在低于;

镁、钙、硫的残留比例一般在;

而铁、铝、锰等残留比例一般大于。

14.土壤矿物质包括和两种。

15.土壤速效钾含量常采用法测定。

1.0.3—5%。

2.铵态氮、硝态氮、主动吸收。

3.条施、穴施、深施覆土、结合灌水表层撒施。

4.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

5.CO(NH)、46%。

6.普通过磷酸钙、12—18%。

7.碳酸氢钠。

8.60%、酸性。

9.水、肥、气、热。

10.《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矿质营养学说、归还学说。

11.氮、磷、钾。

12.矿质化、腐殖化,发热阶段、高温阶段、降温阶段、后期保熟阶段。

13.10%、10%~30%、30%。

14.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15.火焰光度计。

(十五)

1.土壤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项物质组成的多孔体。

固相部分包括_____、

和_______、_______。

2.国际制土壤矿质颗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粒组。

3.腐殖质的主要组分是有______、______、______。

4.土壤耕性改良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土壤耕性好坏的标准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6.植物营养期包括________、________。

7.施肥的基本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________、_______。

9.庄稼一枝花,______________。

10.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土壤样品采集中,布点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14.世界化肥品种朝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发展

1、固、液、气、矿物质、有机质;

2、石砾、粉粒、粘粒、砂粒;

3、胡敏酸、胡敏素、富里酸;

4、增施有机肥、客土法、种植绿肥;

5、耕作的难易、耕作质量的优劣、适耕期的长短;

6、植物营养临界期、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7、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率、报酬递减率、因子作用综合率;

8、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率;

9、全靠粪当家;

10、氨的挥发、硝态氮的流失、反硝化作用;

11、土壤温度、光照、土壤通气性、土壤酸碱性、养分浓度、植物吸收养分离子的相互作用。

12、对角法、三角形法、蛇形法;

13、烘干法、酒精燃烧法;

14、高效化、液体化、复合化、缓效化。

(十六)

1.土壤物理性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组成地壳的岩石根据其成因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三大类。

3.贮存化肥必须经常作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五防”工作。

4.堆肥的堆制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植物必需灰分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植物营养的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

7.有收无收在于_____,多收少收在于_____。

8.施肥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土壤耕性改良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气候因素直接影响土壤的_______、________状况。

11.土壤中养分向根的表面迁移的三种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土壤空隙性、土壤结构、土壤物理机械性和耕性;

2、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3、防潮、防热、防火、防毒和防腐蚀;

4、水分、空气、温度、碳氮比、酸碱度;

5、K、Ca、Mg、Al、Zn、Fe、P、S、Si、B、Se、Cl;

6、植物营养的选择性、植物营养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7、水、肥;

8、基肥、种肥、追肥;

10、掌握适宜水分状况、增施有机肥料、改良质地,创造良好结构;

11、水、热;

12、截获、质流、扩散。

(十七)

1、成土矿物可以分为______与______。

2.地球是由几个不同状态物质的同心圈层组成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土壤是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相物质组成的多孔体。

固相部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

4.腐殖质的主要组分是有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有机肥料来源、特性和积制方法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大类。

6.常用的钾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土壤通气性的主要机制包括________、________。

8.植物吸收离子态养分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

9.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土壤样品采集中,布点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分为________、________两个完全对立的过程。

12.基肥的有效施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2、大气圈、岩石圈、土壤圈、水圈、生物圈;

3、固相、液相、气相、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生物;

4、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

5、粪尿肥类、堆沤肥类、绿肥、杂肥、商品有机肥类;

6、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

7、土壤空气的整体交换、土壤空气的扩散;

8、被动吸收、主动吸收;

9、水、肥、气、热;

10、对角线法、三角形法、蛇形法;

11、矿质化、腐质化;

12、撒施、穴施、环施(或分层施用)。

二、选择题

1.当土壤颗粒的粒径大于0.01mm时,。

A、吸附能力比较强B、吸附能力比较弱

C、吸附能力没有变化D、不表现出任何吸附能力

2、土壤中的氮素可分为。

A、水解性无机氮和非水解性有机氮两大类B、铵态氮和硝态氮两大类

C、无机态和有机态两大类D、水溶性氮和水解性氮两大类

3、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土壤。

A、粘粒含量B、砂粒含量C、有机质含量D、大小不同的土粒组合比例

4、有机物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是。

A、腐殖质B、CO和HOC、褐腐酸D、胡敏酸

5、一旦表层土壤形成干土层,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A、仍然比较多B、比较少

C、决定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D、决定于土壤质地

6、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

A、粘粒含量也高B、原生矿物少C、次生矿物多D、吸附能力强

1.B2、C3、D4、B5、B6、D

四、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为了提高烟草品质,氮肥宜用。

A、尿素B、氯化铵C、硝酸铵

2、氮素肥料进入还原层后主要以那种形态损失。

A、NOB、NC、NOD、NH

3、大白菜的“干烧心病”可能缺。

A、铁(Fe)B、锰(Mn)C、锌(Zn)

D、钙(Ca)E、硼(B)

4、过磷酸钙与草木灰。

A、可以混合B、不能混合C、能混合不能久放

5、土壤有效水的上限是_______。

A、最大分子持水量B、田间持水量

C、最大吸湿量D、毛管持水量

6、土壤的PH值在地理分布上有_______。

A、南碱北酸B、南酸北碱C、南酸北酸D、南碱北碱

7、作物缺Fe时_______。

A、老叶发黄B、顶芽坏死C、叶片出现棕色斑点D、幼叶发黄

8、_______属于生理酸性肥料。

A、(NH)SOB、NHNOC、KNOD、NHHCO

9、土壤水吸力相同时,_______。

A、砂土比黏土的含水量高B、砂土比黏土的含水量低

C、砂土与黏土的含水量差不多D、决定于其它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