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3130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一、科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孔子对民生问题是重视的,但语焉不详。

孟子则把孔子的仁学落实到政治的措施上,要求社会统治者和管理者在解决民生基本问题上体现仁民爱物的思想感情,中国近代的民生主义即发源于此。

首先,要“制民之产”,使百姓丰衣足食。

仁政最核心的内容便是解决好民众的吃穿问题,使他们的物质生活有起码的保障。

其次,“省刑罚薄税收”,人民的负担要有一个限度,过此即有灾难,所以要省刑罚,必须薄税敛。

第三,救济社会上孤苦无援者。

第四,加强教育,德化民俗。

孟子认为要在富民的同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使民去恶从善,形成礼义之风。

这样,社会才有秩序,人民才会有真正的安宁寿福。

在早期儒家代表人物中,没有哪一位比孟子更重视民众的社会作用和历史地位。

孔子讲过“民无信不立”的话。

孟子则大大前进了一步,他提出“得天下有道,得斯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这就是民为邦本的思想。

孟子相信天命,但他把天命化为民意,认为这两者是一致的,这实际上是用民本思想重新解释了传统的天命论,大大提高了民众的地位。

他引《太誓》的话: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的感受和意志,体现了上天的精神,“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君王只要能使百姓满意,就等于服从了天命。

孟子用民众的意志代表天命,从而限制君王的意志,“君权天授”变成了“君权民授”。

孟子提出了一个超越同时代人的口号: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个口号一经提出,便使社会震动,响彻了两千多年,成为批判君主专制的有力武器。

这个“民贵君轻”的说法,在先秦诸子之中是极为罕见的,它肯定民众是国家的主体,对于君权至上的制度具有很大的冲击力。

按照孟子这一思想来设立政治体制,至少能发展出开明的君主立宪制。

这是孙中山提出民生、民权主义的思想源头之一。

孟子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是确立中国士人的独立性格,提升了士人的精神境界,为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建立了一种较高的标准。

孟子认为君臣关系完全是相对的,这已经具有了朴素的平等和民主思想色彩。

他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士可以为明君而死,但不必为昏君而死。

暴虐之君可以被废除诛讨,所以他不赞成愚忠。

他认为明君必须“贵德而尊士”,“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

这样,孟子就大大提高了士君子的社会地位。

孟子刻画了有社会责任心的知识分子的气象,此即是: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大丈夫的气度是何等的雄伟宏大,富贵、贫贱、威武这三样东西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节,在生死考验面前能“舍生而取义”,最后成全自己完美的人格。

对于我们来说,孟子的思想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如能认真开发而运用,对于今天人性的改良,社会的治理,民族的复兴,将有莫大的助益。

 (选自牟钟鉴《从孔子到孟子》,有删节)

1.下列对于孟子“仁政”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和孟子都很重视民生,但孔子的论述模糊、零散,相比之下,孟子的“仁政”思想更清楚,更具体,更有条理,也更具有可操作性。

B.孟子不仅继承而且创造性地发展了孔子的“仁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社会的统治者和管理者提出了具体施政要求。

C.孔子关于民生的论述虽然语焉不详,但它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基础,所以,也理应把它看做是中国近代民生主义思想源头的一部分。

D.与要求保障基本民生、减轻百姓负担、保护和救济社会弱势群体相比,孟子的仁政更强调用孝悌之义对百姓实行道德教化,以确保社会秩序,这是孟子仁政的核心内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民本思想和“君权民授”的新天命论,都充分体现了孟子对民众的社会作用和历史地位的前所未有的重视。

B.西欧和日本等国之所以能发展并保留成熟的君主立宪制,是因为这些国家比中国封建王朝更能接受孟子的学说,更愿意放弃君权至上的封建制度。

C.孟子为中国知识分子所建立的一套立命处世的高标准,不仅确立了中国士人的独立的人格,而且提升了士人的精神境界。

D.孟子重新阐释了君臣关系,认为士可以为明君而死,但不必忠于昏君,暴虐之君可以被废除诛讨,这已经具有了朴素的平等和民主思想色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重视和强调民众的社会作用和历史地位,这不仅在整个儒家学派中是最突出的,而且在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是很少见的。

B.孟子的仁政学说对后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孙中山近代革命思想中的民生思想和民权思想也都从孟子那里汲取了精华。

C.孟子宣扬的“舍生而取义”人格已经成为一种完美人格和优秀精神的坐标,长久以来一直影响着中国有社会责任心的知识分子的思想。

D.孟子的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只要我们认真开发、运用,就必定能完成今天人性的改良、社会的治理和民族的复兴。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道光间,先生奉命封琉球国王。

礼成,散步于馆外,见一屋中有棺焉,前和有题识曰“天朝参将某公之柩”,异而询之,则乾隆间护送封王之使,至彼国而以病死者也。

问何不归,曰:

“海船忌载柩。

”先生曰:

“是俗忌耳,何足虑。

吾当归之。

”谋于副使,副使不可,先生曰:

“吾两人犹彼也,万一死海外,亦无归乎?

请以吾舟载之,虽沉溺无悔。

”而一舟之人亦皆执不可。

先生怒,卒载之行。

未一日,风浪大作,舟中人咸归咎于先生,请弃柩,先生不可,而风益暴,求者益众。

先生曰:

“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

”众舁柩至船头,为陈设祭品。

先生衣冠而出,登木而坐,谓众曰:

“速投之海。

”众愕然,请先生下,先生曰:

“吾不下矣,吾与俱投于海耳。

”众大惊,争前挽先生,先生叱曰:

“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正相持间,风浪亦息,先生笑曰:

“舟平如常,汝曹何纷纭乃尔?

”于是仍舁柩下。

而自此风恬波静,安抵粤东。

参将故粤人,访其家而归之。

仁者必有勇,先生之谓欤?

先生曾授衡州府知府。

彭雪琴侍郎其部人也,方应童子试,先生见而才之,招至署中,教以读书作文之法。

衡阳一县应童试者千余人,侍郎是岁县试,咸拟正案第一,侍郎亦自谓然。

至正案发,乃第三。

越数日,县令召而语之曰:

“以文论,汝宜第一矣,亦知不得之故乎?

”谢不知。

曰:

“府尊意也。

府尊曰:

‘彭某他日名位未可量。

一衿之得失迟早皆可不计,今岁在吾署读书,若县试第一人,必谓明府推屋乌之爱耳,是其终身之玷矣。

’”是岁侍郎竟不入学。

后数年,乃隶诸生之籍。

侍郎以此感先生知遇益甚。

(选自《清代名人轶事.高先生轶事》,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一舟之人亦皆执不可   坚持   B.舟中人咸归咎于先生  怪罪

C.先生见而才之  才能            D.咸拟正案第一     打算

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B.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C.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D.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螺舟先生为清国去册封琉球国王,看到乾隆年间一位护送册封使而在琉球病亡的的参将的灵柩,因为禁忌不得送回,长久搁置在琉球。

B.高先生决意把灵柩送回国,回来时海上风浪大作,同船的人跪求高先生把灵柩丢到海里。

他坐在一块木板上,对众人说:

“把我也丢到海中。

C.一番相持,海上又是风平浪静。

高先生的封舟抵达粤东,参将的灵柩终于送归祖国,终于得以安息在自己的故乡。

D.高螺舟先生任积衡州知府时,特意交代衡阳县令,降低童生彭雪琴县试成绩的名次,他当年也没能考中秀才,而彭雪琴对高先生却非常感激。

7.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9分)

(1) 是俗忌耳,何足虑?

吾当归之。

(5分)

(2)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

(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

王维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

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

寂莫於陵子,桔槔方灌园。

[注]①青菰:

俗称茭白,生于水中,叶如蒲苇。

②於陵子:

齐国高士陈仲子的号。

据《高士传》载:

陈仲子认为其做官的史长不义,就带着妻子到了楚国,住在於陵,自号於陵子。

楚王听说他很贤德,派人聘请他做宰相,他就又逃到别处替人浇灌园子。

③桔槔:

井上汲水的一种工具。

8.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5分)

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二、四联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

“ __________,不悱不发。

_____________   ,则不复也。

(2)曾子曰:

“_____________,仁重而道远。

____________,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3)____________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4)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爱国家邓叔群

经过清华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美国.两时去的同大多选择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的农林专业。

留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到最精湛的知识。

他不仅主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荣誉会颁发的两枚金钥趣证幸。

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急需一位植物病理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

邓叔群却认为,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

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

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隶于数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增添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史上为我国的真菌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

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大120年来作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

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

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

他们冒风雨,顶烈日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给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

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

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