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温与白平衡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0951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温与白平衡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色温与白平衡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色温与白平衡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色温与白平衡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色温与白平衡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色温与白平衡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色温与白平衡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温与白平衡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色温与白平衡关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了滤色镜,还需要色温表。

  顾名思义,“色温”与温度有关。

不错,凯尔文就是把一块黑铁在火中加温至800°

时,铁块开始发出暗红色。

随着温度上升,铁块的颜色也开始由红变白,温度越高铁块发出的光线中蓝色光谱越多,而红线光谱减少。

对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过程,本无需赘述。

但是,这个过程是很多人误以为温度与色温有关系,以为温度就是色温,而误解了色温真正的概念是物体光谱成份的改变,光谱本身并没有温度,蓝光比红光的色温高,是由于蓝光在光线中的比例大,而红光反之。

  一炉钢水的色温高,还是一个蓝色的荧光灯的色温高?

很多人说,钢水高。

错,把温度当成了色温。

假如在眼前放一块蓝色的滤色镜看钢水,钢水色温一下子就升高了2200K,那炉钢水的温度并没有升高,只是进进我们眼界的蓝色光线比例升高了。

一句话,色温就是检验光线中红-蓝光线的比例的一把尺子,蓝光多则色温高,红光多则色温低,与温度无关。

图3-56

在传统摄影中一般不使用白平衡这个词,摄影人可能比较生疏。

白平衡应用最多的是拍电视,开机后先对白,找到现场光的白平衡点再拍摄,基本不用滤色镜来转换色温。

数码相机与电视、摄像机一样,引进了白平衡概念,彻底解决了色温的困难。

首先再也不需要色温转换滤色镜,因此节省了一大笔开支和携带的麻烦。

假如会掌握,数码相机本身就是一块色温表,也省得带色温表。

其二,数码相机的拍摄前期,可以设置各种预置色温色,日光、阴天、阴影、荧光灯、白炽灯、闪光灯等,比起胶片只有日光和灯光两种色温,有了更多的选择。

其三,有些型号的数码相机可以以100K为单位来预设改变色温,比起滤色镜的精度要高

其四,可以做白平衡校正,以5个Milde(微倒度)为单位调整,进一步进步其精确度。

其五,可以根据现场光“自定义”白平衡。

与拍电视一样调白,捉住现场光。

其六,在后期制作中,通过图像软件可以对RAW格式文件的色温进行重新设定,精度达到1K。

数码技术的进步终于使160年来困扰人们的色温题目彻底解决,真正了解和掌握了数码相机在色温上的优异性和先进性,你就再也放不下手。

白平衡就是各种光色基本等量的色彩混合,我们看到的光线就是白光。

把一条黑白灰的色阶放在这种光线下,我们看到的就是纯正的黑白灰,不会出现任何色彩。

在日光下,将数码相机色温设定为日光,拍摄的照片色彩一定是正确的。

只可惜,这种完美比较少,我们碰到的尽大多数的拍摄题材都不是这种情况,因此,我们要做白平衡设置。

请留意,我们不可能改变现场光的光谱比例(也就是色温),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照相机里的平衡基点,使之与现场光线匹配,拍摄的照片就不会偏色。

比如现场光的色温是5600K,相机的设定也调整到5600K(或者使用闪光灯、日光设置),那么色彩还原就会正确。

现场光假如是舞台灯光,色温3000K,红黄光光谱的比例大。

假如色温设置为5600K,现场光色温低于照相机的白平衡点,拍摄的照片就会愈加偏红。

而把色温设置3000K时,相机的白平衡基准点向低色温偏移,加强和进步了蓝色的比例来抵消红黄色,结果拍摄的照片色彩不再偏红,显示出正常的色彩。

  照相机会自动计算现场光的光谱比例,取长补短,使之达到全色显示需要的红绿蓝三原色等比例的完全光谱。

图3-57

  由照相机改变光谱比例,达到改变色温以正确地还原照片颜色的情况,在拍摄中占尽大多数。

在数码相机上不存在胶片上的灯光型和日光型这样的定式,数码相机没有色温的不变定式。

对每一张不同的照片,都可以使用不同的色温设定来与之匹配,达到张张都正确的出色(图3-57)。

图3-58

左边的照片是青躲高原。

高山、阳光、蓝天、白云,色温高达7500K。

使用手动白平衡设定为7500K,事实上就是进步了红黄比例,来压制、平衡蓝光,结果照片的色彩非常正确。

右边的照片是晚霞,使用自动白平衡,相机丈量到大量的红光,于是它就进步蓝色,来压制、平衡红光,结果彤霞不过头,蓝紫色的天空也得到了很真实的表现(图3-58)。

假如设为5400K,则更能够增强红光的比例。

明白了白平衡的道理,我们就可以愈加灵活、艺术地利用白平衡原理来塑造色彩,而不仅仅在只求“色彩正确”这么一个最基本的、较低的技巧层面上运用白平衡。

图3-59

  如图3-59所示,拍摄山顶这匹骏马时,可以用自动白平衡来正确地再现当时的色彩。

为了说明题目,我把这张用RAW格式拍摄的照片后期图像转换时改变其色温(这与现场设定色温的效果完全相同)。

也可以以为,这是在前期拍摄时,做相同的设置(现场5600K,设置5600K,色彩完全正确)。

假如把相机色温设置改为3800K,此时即是把现场色温进步了1800K,蓝色被加强,于是照片就出现了蓝色。

图3-60

  把色温设置到8000K,即是把现场的色温降低了2400K,红色得到了扩展,于是照片就出现了红色(图3-60)。

图3-61

  留意:

这种调整是左右移动中点,也就是改变了照相机的白平衡光色的比例,得到的效果与色温值相反,进步即是加红,降低即是加蓝(图3-61)。

就似乎打枪,把准星往左,子弹就会打在右边。

人们一般形成的印象是,高色温蓝,低色温红,这是典型的印象思维。

下面是典型场景的色温数据,列出了经常碰到的一些典型拍摄场景的色温的数据。

依照这个设定,你可以得到基本正确的色彩。

在此基础上,调高或者降低相机色温值可以得到相反的色彩效果。

相机的色温范围基本包括了全部的色温段,用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但是拍摄实践告诉我们,相机的自动白平衡的“自动”能力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它不是包打天下的“利器”。

从图3-62看出自动白平衡只对4500K~7000K色温值有效。

有些相机说明书称可以达到3000K~7000K,实际上多数达不到。

  碰到相机自动白平衡不能奏效,或手动设置色温获得的色彩不够精确,仍不满足时,可以采用数码相机的白平衡漂移,能够把色彩还原倒非常精确的程度。

图3-63

  图3-63是在色平衡的条件下,相机的自动已经失效,用色彩偏移纠正色温的实验。

夜间,对电脑桌一个局部拍摄。

照明条件是屋顶一盏11瓦的节能日光灯。

我们知道,日光灯光谱是缺少了红色的不连续光谱,照片偏青、黄绿色。

使用的相机是佳能1DsMarkⅡ,感光度800、F10、快门1s,我分别使用以下的条件来拍摄:

自动白平衡,自动白平衡,手动设置色温为2800,分别结合2800及白平衡校正B9+M7、B9+M5、A6+M3、B9等,共9种方式拍摄。

  使用自动白平衡拍摄存在着严重的偏色(黄青绿颜色),因此自动白平衡拍摄无效,是完全失败的拍摄。

自定义白平衡拍摄存在着稍微的蓝色偏色。

在缺少红色的光源下,自定义白平衡使用了过多的蓝色。

其余的白平衡校正都显示出明显的纠正的效果,其中,A4+M3色温最正确。

读取画面中苹果电脑的机箱正面的灰色,RGB均为128,为纯正的灰色。

照片中其他物体的色彩也都正确地表现。

在这种糟糕的光线下,用彩色偏移纠正色温,竟然达到“零误差”,着实令人惊异。

数码相机对色温的控制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经过试拍性研究,可能永远都难识庐山真面目。

图3-64

  把所有色温设置拍摄的相同灰点(苹果电脑的机箱正面的灰色)数据色都放在同一色彩空间中。

可以清楚地看到,除了2800K+A4+M3之外,其余的都处在不平衡的状态,差得最远的恰正是自动白平衡,这和过往的拍摄经验也是一致的(图3-64)。

最佳色温设置(下)

图3-65

  图3-65是放大了的色彩空间的局部。

我们看看白平衡色彩偏移校正是怎么回事。

图中以灰色为中心,向四个方向延长一条线,形成偏移坐标。

每个坐标分为9级(与数码相机色彩偏移的设置级别相同),图中以2800K设置为例,结合了图3-63,发现照片中苹果电脑的机箱中灰采样点在色彩空间的落点偏青绿色,色温矫正2800K+A4(琥珀色)+M3(品红色)后,中灰采样点准确地落在了色彩空间的消色点(RGB128)。

此时的照片色彩还原准确,没有任何偏色。

  准确地落在了色彩空间的消色点(RGB128)。

  那么,A4+M3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在数码相机说明书中(以

1DsMarkⅡ为例),标明蓝色(B)/琥珀色(A)每纠正一级为5个Mired,A4+M3即相当于在不同方向上偏移4格和3格。

我们看看计算公式。

  式中Mired(微倒度)是摄影领域中使用的一种精确计算色温的方便的测量指标。

与用凯尔文(Kelvins)表示的色温相比,mired值能更准确地理解色温和控制色彩。

  式中T为色温。

  白平衡矫正2800K+A4+M3代表多少色温呢?

我们代入上面的公式后,得到100万除以2800等于357Mired,再用2800K除以357mired约等于8K/mired。

也就是说,每一个Mired代表的色温是8K。

数码相机说明书中标明每纠正1级为5个Mired,9级乘5个Mired再痗8K等于360K,那么,色温为2800K的时候,9级最大的可以调整的幅度为360K,可以单方向调整,也可以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调整,加上零位置以下的反向,9级共计可以在720范围内进行调整。

例如A4为4×

8=160K,M3为3×

8=120K。

  在2800K色温圆点的基础上,进行A方向160K,M方向120K偏移纠正以后,色彩回到了准确的中心灰点上。

  由于微倒度计算时,色温是一个很大的变量,所以,不同的色温的微倒度偏移一级的色温基础不同,所以不可以认为上面中的一级等于8K是一个定式。

下面是室外色温下(5400K)的计算方法。

  100万/5400K=185,5400K/185=29(每Mired代表的色温是29K)。

  5×

29=1305K,可以调整的最大区间是1305K。

此时,假如还使用A4×

29=580K,M3×

29=435K的色温。

我们再回顾刚才的室内拍摄,先动手设置色温2800K,色彩偏移A4+M3拍摄以后纠正的色温。

即A4可以降低黄青绿色色温,增加了琥珀色色温160K。

M3降低了黄色色温,增加了品红色的色温120K。

  色温不同,色彩偏移每设置一级,可纠正的色温不同。

同理,同样修正800K色温,所代表微倒度也不同。

下面看同样修正800K色温时,微倒度的变化。

  通过实际拍摄,我们可以发现,数码相机自动白平衡对室外自然光非常有效,不管是阴天、雾天是晴天,而一旦到了光照差、色温较低的环境,自动白平衡的校正不奏效,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色温较低的mired相差太大,超出了自动白平衡的校正能力。

实例1、2的色温变化都是800K,但是微倒度低色温相差143mired,高色温相差仅19mired。

数码相机对相差很大的低色温基本有能力自动校正。

  数码相机的白平衡自动校正有效范围在4500~7000K之间。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了解色温的微妙。

过去我们只知道升降色温。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仅仅升降色温还是一个很粗的概念,色温还可以细分为绿、黄、琥珀和品红,至少还可以分成几种。

在图3-65中标示的色彩空间白平衡校正,有助于我们对付各种复杂的色温现象。

当然,这个实验一共拍了9次,并且在电脑中定点采样对其精确读数,而后再进行微倒度计算,这是比较麻烦的。

但是,经过这样的实拍计算,我们会从色温的抽象猜度中走出来,变得更加理性和主动。

当然,如果需要特别的精确地色彩,这种实验使我们得到极为精确的色彩成为可能,这就是它的意义。

图3-66

  图3-66是户外拍摄的照片。

在室外光线充足,色温较好的情况下,自动白平衡怎么样呢?

用6种模式拍摄同一个外景,6张照片的色彩差别不大。

远比室内的图3-63的照片色彩差别要小,特别要提出的是自动白平衡非常有效,色彩最好,证明相机白平衡的能力。

但是,勿忘前提条件,此外光线充足色温在4500K~7000K之间。

我们再看图3-67,在色彩空间上,各种色彩模式的分布点可以看出4500K~7000K之间的色温相当集中(但并非绝对准确,依然存在轻微色彩偏移),大大地好于室内拍摄灰点较大偏移的状态。

  提供色彩拍摄准确概率的一个好方法是使用白平衡包围曝光。

  在某些仓促拍摄的、没有时间仔细调整相机的情况下,使用白平衡包围曝光,也不失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先初步地根据经验确定并设置一个色温,然后设置白平衡包围曝光,具体的设定方法每种相机不同,这里不一一列举。

各种相机白平衡包围曝光的基本手法是基本相同的。

这样可以一次获得3张不同色温的照片。

如果结合白平衡包围曝光,一次可以获得多张不同密度和色彩的照片,保险系数很大。

在设置白平衡包围曝光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可能偏色的方向。

比如在日光灯下,只可能偏青绿色,在设置时就可以以G→M之间的范围内,而不必设置到B→A的区域内,假如拍摄晚霞,B→A是合理的,G→M则不妥当。

白平衡包围曝光的“一级”,数据意义上与前面公式的概念相同。

图3-68图3-69图3-70

  图3-68~图3-70以上照片是在云南香格里拉藏族家里面拍摄的照片。

冷白色日光灯照明,相机色温设置为荧光灯。

在使用色彩修正包围曝光G→M设置后,偏G3,照片偏绿,如图3-68所示。

设置偏M3,照片偏品红,如图3-69所示。

在中间,色彩较准确,如图3-70所示。

通过这种色彩偏移包围曝光设置依次拍3张,总有1张是比较接近准确色彩的,选一张,稍作调整就可以达到满意效果。

  最后,用这一节的内容提示和公式,我们作一次演练。

图3-71图3-72图3-73

  图3-71这张照片是上午九点用自动白平衡拍摄,色彩基本准确,微微有点偏黄。

  图3-72是用自定义色温拍摄,手动定色温4100K,有一点偏蓝灰色。

  现在,我按微倒度计算公式在白天的5400K色温,设置色温偏移B9,计算出来B9约为1300K(有小数点,四舍五入)。

5400-1300=4100,再拍摄一张(图3-73)。

照片仍然偏蓝灰色,与图3-72手动定色温4100K相比,色温相同,两张照片色彩非常接近,证明公式是正确的。

我们可以找到这样的规律:

色温不同时,偏移纠正的1级概念大小差别很大。

可以通过计算找到精确的数据,从而获得几乎完美的测量数据。

上面的计算也说明,白平衡包围曝光,四个方向的9点数值有着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并不是一个摆设。

目前多数人不怎么使用它,而报怨数码白平衡难以控制,实际上还是对数码相机不了解,对其性能掌握得不够。

了解白平衡和白平衡的设置技巧

当笔者试着就白平衡的构造对厂家进行咨询时,甚至得到了“这是商业机密不能说”的答复。

这个最常用的功能到底包含了怎样的机密?

怎么设置才能得到最精准的色彩还原?

来看我们为你解答。

  让人吃惊的自动白平衡发展进程

  从不加分析地表现物体本来的颜色,到可以根据一个画面内不同区域色温分别调整。

自动白平衡的发展到底怎样呢?

  在数码相机的像素刚超过百万的时候,使用自动白平衡(下文简称AWB)拍摄晚霞,其独特的红色被完全地修正了,变成了普通的阴天的样子,这就是AWB的过度修正。

再例如,画面中满是黄色的油菜花,如果单纯地修正的话,全都会变成蓝色。

以前的AWB是“还原正常的颜色”,而不理会不同被摄体的特性。

  当然,现在的AWB已然不是这样了。

拍摄晚霞的时候,会还原出天空中残留的红色。

这一技术进步,花费了厂商们大量心血。

现在的AWB在画面的黑、白或者灰色等无色彩部分的精度或者说是准确度会提高。

也就是说照相机更容易从这些无色彩部分推断出光源的色温,所以无色彩部分越多越能正确地进行修正。

  自动白平衡发展趋势

  AWB最近的新动向是理光的GR-DIII和GXR上搭载的“复合AWB(Multipatternautowhitebalance)”机能。

在此之前的AWB是一调整就是整个画面都调整,复合AWB机能是说“向阳处和背阴处”这种一个画面内存在多种色温区域的场合下,可以分别为每个区域匹配最合适的色温。

  白平衡的比拼

  不同品牌、不同档次的相机、不同的预设白平衡模式,是否有优劣之分?

就让我们做个简单的比较。

  原来每台相机的白平衡预设值都不同

  不同厂商的荧光灯白平衡对比

  预设白平衡设定,具体修正多少,是由厂商决定的。

表格中的数字单位为K(开尔文)。

色温低的偏红,色温高的偏蓝。

拍摄对象的色温不同,结果自然不同。

拍摄时以松下的石英水银灯作光源,x-Rite的色彩检测仪拍摄而成。

  除了自动白平衡,相机内一般都有晴天、阴天、室内等多个预设白平衡模式可以使用。

不同厂商的不同档次的机型所搭载的预设模式不同。

  以荧光灯模式为例。

众所周知,荧光灯有白色、冷光色等很多种类,每一种的色温都不同。

比如说,佳能的荧光灯模式叫做“白色荧光灯”,宾得的有“昼光色/昼白色/白色/电灯色”4种,奥林巴斯则有“荧光灯1(4000K)/荧光灯2(4500K)/荧光灯3(6600K)”三种,索尼只有“荧光灯模式”这一种,而尼康有“钠灯混合光/电灯/温白色/白色/昼白色/昼光色/高温水银灯”,仅“荧光灯模式”就有7种之多。

就算是人们可以识别区分出各种荧光灯的类型,但是实际使用中,让普通用户区分起来还是太麻烦了。

  可以看到因为荧光灯的种类很多,要想正确的调整很困难。

有趣的是,作为荧光灯制造商的松下没有在自厂的照相机上搭载任何的荧光灯白平衡模式,可能是因为它比谁都更了解荧光灯吧?

  直方图告诉你白平衡调整技巧

  即使在拍摄时只使用AWB(自动白平衡)拍摄,在后期修改时,Aperture孔径3也可以用内置不同模式的白平衡进行调整。

  使用苹果的Aperture3进行白平衡的设定,当设定改变时,图像变化结果如图。

同样的照片,白平衡设定不当的话,颜色可能完全失真。

我们可以从图片的直方图中看出各个模式下红、蓝、绿三个通道都是如何调整的。

图片左下角的直方图是蓝、绿、红三通道的灰度数据。

  白平衡的调整,不能单纯地调整一个颜色,而是明部、暗部和中间调都作调整。

使用RAW格式拍摄时,在后期时可以手动调整白平衡、自动调整白平衡、使用预设白平衡模式、或者用吸管工具来校正白平衡。

最近也有了针对JPEG图像进行拍摄后的色温调整的软件。

不过JPEG格式的画质确实会随着颜色的修正而降低。

  要得到更准确的色彩就要使用手动白平衡

  当预设白平衡不能令人满意的时候,我们就要用到手动白平衡功能。

想获得精准的效果,可不是光把白纸放在镜头前这么简单。

  手动白平衡设定诀窍公开

  手动白平衡在抓拍快照时很少使用,多用于强调还原色彩的商品摄影中。

各品牌相机的操作方法不同,但原理是一样的:

开启手动白平衡,拍摄镜头前的白纸。

白平衡系统会将白纸“去色”──即去掉现场光源颜色的影响,以此调整白平衡。

  通过彩色滤镜调整白平衡

  如果是使用胶片,要使用滤镜来进行白平衡修正。

滤镜厂商由于数码化的推进,颜色修正用的滤镜的销量减少,而保护镜和偏振滤镜的销量则是稳步增长的。

此外,极端情况下,如通红的光源,经过滤镜校正的数码相机的白平衡调整功能,能更正确地进行修正。

  手动调整白平衡注意事项

  白纸或者灰卡等是能够比较轻松调整白平衡的附件,不过在进行手动调整白平衡时,还有几点是要注意的:

  在荧光灯等闪烁不定的光源下,设定手动白平衡时,快门速度过快的话,拍摄出的颜色可能有问题。

这是因为在不断闪烁的光线下设定白平衡引起的。

快门速度在1/30秒以下时就基本上不受闪烁光源的影响了。

  手动白平衡的可调整范围是有界限的。

不同厂商的界限值不同,例如佳能EOS系列是2000K─10000K。

因此,假如在极端的光源如通红的灯下进行拍摄,可能就无法调整到正确的白平衡。

如果是在这种场合,可以尝试在镜头上加装合适的颜色滤镜,预先修正颜色的偏差,从而获得正确的色调。

  即使是在手动白平衡调整范围内,使用光学滤镜进行预先修正,也可以抑制和弥补画质的损失。

  必须在拍摄时就选好白平衡吗?

  何时设定白平衡对画质的影响更小?

是在拍摄时选好白平衡,还是在后期调整中再修改白平衡?

这要根据你选择的图片格式决定。

  现在使用RAW格式拍摄的人很多,因为RAW格式包含实际中使用不到的色彩信息,因此白平衡可调整范围更广。

在成像后白平衡可以自由调节。

因此RAW模式下,无论是拍照前还是成像后,何时设定白平衡都不会影响画质的。

  反之,经过压缩的JPEG格式已丢弃了部分用不到的颜色信息。

当白平衡失真时,从中间调到亮部受影响最大的是白色部分,要勉强修正的话,亮部颜色会变得怪异。

如果使用JPEG格式拍摄,最好是在拍摄前确定好所需的白平衡。

  调整RAW文档的白平衡

  与JPEG格式相比,RAW数据的白平衡调整范围更广。

由于图像在进行JPEG转换时删掉了部分数据导致的。

如图所示,过亮和过暗的部分,在JPEG转换的时候都被删掉了。

  图中表示的只是简单的绿、红、蓝色的偏移量,在实际白平衡调整时,暗部和亮部以及中间调的偏移量是不同的。

善用多种白平衡模式拍出不同风格的照片

白平衡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