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中英文学校地理组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0554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灌南中英文学校地理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灌南中英文学校地理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灌南中英文学校地理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灌南中英文学校地理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灌南中英文学校地理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灌南中英文学校地理组Word文件下载.docx

《灌南中英文学校地理组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灌南中英文学校地理组Word文件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灌南中英文学校地理组Word文件下载.docx

——以黄土高原为例水土流失的治理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鲁尔区的发展背景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环境恶化、传统产业衰落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改造扶持实现治理加强营造

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三个方案(优点、缺点)

——以南水北调为例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积极、问题

发展条件

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

——以长江流域为例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发挥优势解决问题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农业发展的优势、地位

问题→对策

发展的有利条件

自然环境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及开发

——以东北地区为例农业生产与布局

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快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化水平高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问题与对策

探究区域开发与整治(P106)——背景、实质、步骤

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导学探究题

章节

导学探究题内容

1.1

1、什么是区域?

2、区域是如何划分的?

区域划分为哪些类型?

3、区域的空间尺度是如何划分的?

4、区域有哪些特征?

5、在青藏高原上高寒条件下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6、区域为什么具有开放性特征?

1.2

1、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区域差异的比较有哪些方面?

3、日本和英国区域差异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4、日本工业为什么具有“临海型”的特点?

5、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6、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限是如何划分的?

1.3

1、在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再生阶段,区域有什么特征?

2、美国“钢都”匹兹堡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3、“芝匹带”形成后,面临哪些问题?

匹兹堡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匹兹堡是如何变成“知识城”的?

(解决问题的措施)

单元

1、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2、搜集的资料内容主要是什么?

资料收集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3、分析整理资料的方法有哪些?

4、比较法的含义和优点是什么?

5、区域差异的分析、比较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6、如何探索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2.1

1、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产生时间及前提?

2、人类中心论的思想局限及产生的后果?

3、人地伙伴论的产生时间?

4、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人地伙伴论的核心思想各是什么?

2.2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是由哪三大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

(内涵)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哪个文件明确定义了可持续发展?

5、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3

1、我国为解决全球性的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行动纲领?

2、我国的人口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3、我国的资源状况如何?

4、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如何?

5、经济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如何?

6、我国的人口战略、资源战略、环境战略、稳定战略各包括哪些内容?

1、小区域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2、小区域调查的步骤是怎样的?

3.1

1、黄土高原的范围是什么?

2、黄土高原地表特征如何?

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3、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土壤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哪两方面?

5、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过渡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6、黄土质地有什么特殊性?

7、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8、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什么?

9、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的中心是什么?

10、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1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小流域综合模式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3.2

1、鲁尔区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2、机械、纺织工业属于传统工业吗?

3、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工业结构有什么区别?

4、鲁尔区的煤炭、钢铁、炼焦、电力、煤化工、机械、建材等工业部门是同时发展起来的吗?

5、鲁尔区的煤炭、钢铁等工业发展最早,因而是鲁尔区的主导产业吗?

6、鲁尔区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7、鲁尔区传统产业衰落的内、外因是什么?

8、中国鞍山、本溪钢铁工业基地布局方式与鲁尔区相同吗?

3.3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有何特征?

2、我国的大河中,从水量、流域面积看最大的河流是哪条?

3、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是哪里?

为什么?

4、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工程有哪些?

5、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是哪里?

主要输往哪些地区?

6、西电东送工程中,山西作为能源输出地,其电能的主要供给形式是什么?

湖北省呢?

7、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路径如何?

8、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必须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1、数字地球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4.1

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分析的?

2、长江流域有哪些自然资源?

3、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上中下游分别形成了哪三大经济区?

4、长江流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除流域的城镇较少外,

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

5、长江三峡包括?

试从水文、地质、工程建设等方面分析为什么三峡大坝坝址选在三斗坪?

6、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问题洪水,洪灾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7、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任务,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4.2

1、东北地区的范围包括?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征?

2、东北地区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之一,这里的荒地有哪些优势?

3、读课本图4-2-8,东北三省农业产值结构有何特点?

4、黑土有哪些优缺点?

怎样提高其土壤肥力?

5、针对东北地区林业发展中的问题,我们都采取了哪些发展对策?

4.3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及经济发展特点?

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有什么特点?

3、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4、珠江三角洲整治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1、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实质和目标是什么?

2、一般而言,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主要包括、区域特征、、存在问题、________、重点开发整治地带和重点项目等内容。

1.1:

认识区域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的差异(如:

降水量分布不均)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区域”的特点:

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界限;

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区域”划分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

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以是综合指标;

可以是自然要素,也可以是人文要素。

区域一般分为均质区和功能区。

按照某些要素的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划分为均质区;

按照某些要素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划分为功能区。

凡以区域物质内容为指标的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均属均质区范畴,凡以区域内在联系为依据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均属功能区范畴。

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以划分为:

大尺度的区域、中尺度的区域、小尺度的区域。

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

反之,尺度越小,描述的就越具体、越详细。

特征:

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

整体性即区域内各要素的联系,差异性即区域间的差异,开放性即区域间的联系。

认识区域特征的意义:

认识区域的整体性,对于人类利用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认识区域的差异性,有利于在区域发展中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认识区域的开放性,有利于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青藏高原区域特征:

高寒,根本原因:

地势高。

人口稀少;

人口主要分布在河谷和低地。

区域是地球表面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地区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以及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

区域差异→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形成区域间的联系

其他知识点:

科学技术和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器;

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1.2: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不同,以及地形的影响。

一般包括: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自然环境(地形、植被、水文、土壤、矿产资源等)、人类活动(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生产活动方式、劳动力状况、人口状况、社会发展状况等)等。

自然条件→农业(农业结构、发展限制因素等);

自然资源→工业(部门、存在问题及解决等)

自然环境的比较、经济发展的比较(农业生产的比较、工业发展的比较)。

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所需工业原料需从国外进口;

同时,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大多依赖国际市场。

因此,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这里港湾众多,海运便利,既便于进口原料,又有利于出口工业产品,形成明显的“临海型”布局格局。

近年来,有向南北两端和内侧(里日本)转移的趋势。

(地形、气候的地区差异)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mm年降水量线为界;

青藏高寒区的范围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吻合,大致以横断山脉、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和昆仑山脉为界。

另:

根据经济发展的差异,我国分为三个经济地带(了解“大西部”的范围)。

拓展延伸:

分析区域差异一般要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来入手。

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最为密切,通常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的地方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工业的发展,则要考虑资源、市场、技术、交通、水源等条件。

附: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比较

三大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势

海拔较低,属于

第二、三级阶梯

海拔较高,差别显著,

属于第二级阶梯

海拔很高,

为第一级阶梯

气候

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寒气候

植被

以森林为主

草原、荒漠

荒漠

土壤

多为钙质土,

淋溶作用强

有机质含量较低,

可溶性盐分含量较高

土壤发育程度差,

土层浅薄

水文

多外流河(湖)

以内流河(湖)为主

多冰川、湖泊、

多大江大河源头

人类对自然

界的影响

广泛而深刻

不够广泛深刻

微弱

农业限制

条件

水旱灾害

水分

热量

农业生产

结构

重要农耕区,

以种植业为主

以畜牧业为主,

还有灌溉农业

还有河谷农业

城市

众多

较少

很少

人口

稠密

1.3: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点拨:

资源型区域发展的一般模式,发现资源→开发利用资源→出现问题→解决问题。

发现资源,开发资源,区域发展进入初期阶段;

大规模利用资源过程中区域进入成长阶段,此阶段后期,必出现一些问题,于是需要转型,力求十区域早日进入再生阶段。

初期阶段:

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对资源的开发,区域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城镇很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

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伴有盲目性、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

城市和工业迅速扩张,区域内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

环境日益严重,人地关系趋于紧张,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转型阶段:

成长阶段后期,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以及劳动力价格提高等,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

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导致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老龄化)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人地矛盾加剧;

再生阶段:

“对症下药”给区域经济注入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以促使区域经济复苏。

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人地关系的变化:

协调→不协调→协调

水陆交通枢纽,水运便利;

附近铁矿石资源丰富;

第二次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北美近代工业的发展。

3、美国东北“芝匹带”形成后,面临哪些问题?

问题:

一是自然资源被大量开采,导致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需要从区外输入大量资源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是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人地矛盾比较紧张。

原因:

一是环境恶化,新兴工业不愿到这里落户发展;

二是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使得传统产业的衰落。

积极进行环境整治,压缩传统工业规模,加大区域的技术革新力度。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东北工业区又呈现繁荣景象。

对于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匹兹堡的类似的问题,如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等,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资源利用率、深度,依靠科技发展新兴工业,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城市生态,才能从苦境中走出,使区域产生新的增长活力,达到区域经济复苏目的。

单元活动1:

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分四步:

①搜集区域的相关资料;

②资料的分析与整理;

③区域差异分析、比较;

④探索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内容:

①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②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植被、土壤、水文、矿产资源等;

③经济条件,包括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与发展方向;

④社会条件,包括政治、文化、交通、民族与宗教等。

方法:

直接搜集法(实地考察法——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谈话、问卷等调查形式——可以了解当地情况);

间接搜集法(查阅图书资料,如查询当地统计年鉴与地方志——这是获得区域资料的一个最直接的途径;

网络——可以较快捷地获得资料。

定性描述法、定量描述法、综合描述法。

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例如,定性的方法侧重于定性说明,如地形平坦、气候湿润;

定量的方法侧重于量化分析;

综合的方法侧重于综合分析。

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其研究所及往往也都是综合性的,而综合的方法中也会用到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三种方法研究的思路、手段和程序都有很大的不同。

比较法是分析和说明不同区域差异的常用方法,区域差异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如何分析一个区域的特征;

二是如何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域的差异。

①确定比较要素;

②列表;

③填写比较内容;

④发现和提出问题;

⑤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发现和提出问题,并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列表比较是掌握区域差异及其分布规律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将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诸要素及特征制成表格加以比较,可以把知识系统化,加深理解区域差异、区域特征,避免重复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生产的比较: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位置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干湿地区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农田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灌溉方式

浇灌

漫灌

粮食作物

以小麦为主

以水稻为主

耕作制度

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

在地理学习中,经常用到类似于这样的比较。

我们要学会选取项目和比较内容,从而学会运用表格比较法,并移植到其他领域的地理学习中。

如世界地理中各大洲的学习,中国分区地理的学习,工业区、农业区等知识的学习,都可以列出类似的表格。

2.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前提:

人类社会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对地理环境依赖性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时间:

人类社会发展早期。

(忽视了人对环境的能动性,夸大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思想局限:

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的对象,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视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后果:

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20世纪60年代)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的适应环境。

人类中心论:

人类是世界的主宰,人定胜天。

人地伙伴论:

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有反作用,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

倡导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

2.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由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复合系统。

其中: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也就是说发展不能以耗竭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质量、提高效率,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即“权利”,如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符合这一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即“义务”,因为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现在的环境问题已由地区向全球化发展,需要全球携手加强合作)、阶段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即在资源分配上的时间公平性和空间公平性,主张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

阶段性: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推进的过程,各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可持续发展阶段

发展目标

在可持续发展中承担的责任

发展中

国家

初级阶段

经济发展,并开始关注

资源与环境问题

少,次要责任

发达国家

高级阶段

经济、社会与环境的

协调发展

多,主要责任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

三次重要的会议:

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1992年环境与发展大会(巴西的里约热内卢);

2002年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南非的约翰内斯堡)

(1992年,)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一系列文件和决议。

(2002年审议了《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

2.3: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

我国地大物博,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再加上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资源短缺已开始制约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与当前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

(资源问题,即资源短缺和环境的恶化)

发展不仅指经济发展,而且还包括整个社会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共同进步。

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它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切入点和归宿点。

人口战略:

⑴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⑵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资源战略:

⑴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⑵依靠科技进步充分挖掘潜力,促使其增值;

⑶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生活消费等方面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

环境战略:

搞好生态建设,防止环境污染,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

稳定战略:

⑴鉴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必须毫不动摇地把经济发展摆在首位,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

⑵中国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到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协调和组织各部门、各地方和全体公民的行动,在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下,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①我国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压力巨大;

是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矛盾的根源;

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单元活动2:

学会小区域调查

⑴深入了解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通过调查研究,用所学的知识,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⑵掌握区域调查的方法,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培养我们综合素质、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

选定调查内容和课题→制定调查计划→进行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交流调查成果。

小区域调查分为综合性调查和专题性调查两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