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鉴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0537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文鉴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古诗文鉴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古诗文鉴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古诗文鉴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古诗文鉴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文鉴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古诗文鉴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鉴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文鉴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令如“[越调·

天净沙]·

秋思”,套数如“[般涉调·

哨遍]·

高祖还乡”。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按照表达方式可以分为:

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说明

举例

叙事诗内容的鉴赏

叙事诗分两类,一类着重写事,一类着重记人。

对叙事类诗歌的鉴赏,一要能够分析出事件的概况、来龙去脉,二要能够解读出诗歌所塑造人物的性格、思想、命运等,三要能够品味出事件的意义,以及诗人寄托在事件描述中的思想感情。

着重写事的,如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闲适的农家生活、朴素的农家真情,构成了诗人笔下的美好田园,反映诗人热爱农居生活的思想感情。

着重记人的,如《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焦仲卿殉情的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他们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写景诗内容的鉴赏

写景诗,是以风景为描写对象,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

鉴赏这类诗歌,需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分析所绘景物的变化(如远近、高低、动静、虚实),并理解凝聚在景物描写中的作者的主观感情,从而进一步品味出诗歌的意境。

王维《鸟鸣涧》,描写了涧中之景: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前面两句,“春涧”是画面的主体,“桂花”是画面最突出的景物,诗人关注眼前的极细微的动态,看到桂花悄悄坠落,衬托出了山之幽静;

后面两句从声音的角度,通过“山鸟”的鸣叫反衬出春山的寂静。

于是在诗人所描绘出的大自然图景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超脱、纯净的内心世界,进一步体味到诗人所追求的佛学之“空”境界。

古代有一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寓情于景,阅读时要能够辨析出诗人的言外之意。

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从开头两句用远景描绘的大雪覆盖一切、寒冷包围一切的凄清情境中,不难品味出诗人遭贬后的落寞之情;

而后两句把镜头定格在独立傲世的老渔翁身上。

全诗传递出诗人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咏物诗内容的鉴赏

咏物诗往往借助歌咏的事物形象来表明诗人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在阅读鉴赏此类诗歌时要从物象的特点出发,把握作者的心志,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陆游的《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词通过高洁的梅花形象寄托了作者自己的理想,表现出诗人不畏馋毁、坚贞自守的孤高傲骨。

有的纯写物象,没有寄托,鉴赏的重点就在于运用联想、想象来丰富诗歌画面,从而理解诗歌蕴含的思想情感。

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诗句中,我们不难看到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轻松欢愉的心情。

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文化内涵。

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如:

“月”,对月引发思乡情愁;

“柳”,折柳伤离别,表达伤感的离情别绪;

“菊”,作为傲霜之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梅”,傲霜斗雪,纯净洁白,比喻坚贞高洁的品格;

“莲”,与“怜”同音,表示爱情;

“梧桐”,象征悲伤凄凉;

“杜鹃”,又叫“子规”,象征凄凉哀伤;

“雁”,引发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

月——李白《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柳——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菊——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梅——张谓《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莲——《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梧桐——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王令《送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

雁——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边塞诗内容的鉴赏

边塞诗描写边塞风光或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抒发们将士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

有的表达报效祖国的激情,有的抒写征士的乡愁,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有的惊异于塞外绝域的风光,等等。

鉴赏时要注意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或生活,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借描写西北塞外雪天景色和将士们的边塞生活,寄托着诗人咏雪送人的情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塞外的雪景比喻、想象成“梨花开”,于塞外萧瑟寒冷的景象中,透露出一番充满生机与活力。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

说的是从古到今,明月关塞未变,而征战未断,征人未还,他们大多战死疆场;

千百年来,人民盼望出现“龙城飞将”,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全诗雄浑豁达,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怀古诗内容的鉴赏

怀古诗常常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抒发寄托哀思、借古讽今、感慨兴衰等情感。

阅读鉴赏此类诗歌第一要基本了解诗歌所咏的历史事件,第二要能够准确找到诗人对此段历史的观点,第三需要进一步揣摩出作者在咏叹历史背后所抒发的对现实的感慨。

李商隐的《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不难看出,李商隐这首诗写出了隋炀帝和陈后主的亡国教训。

在昔盛今衰的对比中表达了诗人的观点:

奢侈荒淫必然带来毁灭!

结合诗人政治上受到排挤,困顿失意的一生以及晚唐浮靡的社会风气,就不难理解诗人在“怀古”背后的“伤今”警世意义了。

哲理诗内容的鉴赏

古代写景、叙事、咏物的诗歌中,有的以理趣见长,称为哲理诗。

哲理诗中的理趣离不开形象,诗人常常借景、借事、借物来言理。

鉴赏这类诗歌,要透过诗人写景、叙事、咏物的文字,领悟诗人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哲理上的启迪。

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后两句诗景中寓理:

“春色”是关锁不住的;

同样,新生事物也是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束缚,蓬勃发展。

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写自己游庐山所见所感,但是这一感想又有着普遍意义的哲理:

看问题角度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应该掌握各种修辞手法,如古诗中经常出现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反语、双关、互文等。

一些常见的典故和意象内涵也应积累。

还要体会常常提到的感情基调和创作风格:

现实、浪漫、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清新、明丽、豪迈、豪放、奔放、刚劲、低沉、幽怨、哀伤、凄凉、缠绵、积极、消极、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等。

二、把握形象,体味意境。

诗歌的形象,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意”与“象”的结合,即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形象。

鉴赏一首古诗的形象,首先要把握这首诗刻画的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意”是诗的主旨,是意境的内核,这种“意”,不是“意念”的“意”,而是“意趣”的“意”,即经过情思的物态化后可看可听可感的“意”。

正如诗中之象,也非纯客观的景物刻画,而是情思化后的“象”。

意象一般由单个意象和整体意象两种形态。

单个意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艺术形象,整体意象则是一组或一串意象构成的有机的整体画面,也称意象体系。

意象的选择是第一步,意象的组合则是第二步。

意象组合必须着眼于诗歌意境的创造,这是由诗歌艺术表现的特点所决定的。

诗歌的意蕴就蕴含在它们的不同组合中,解读诗歌,首先要搞清楚这些最基本的意象组合,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鉴赏诗歌。

所谓意境,是指作品通过意象组合所描绘出的生活图景,与诗人主体审美情感融合为一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能诱联和开拓出丰富的审美想象的空间的整体意象。

三、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举例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乐府诗《陌上桑》: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写罗敷的服饰美;

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

实写和虚写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前两句写当前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有情有景,是实写;

后两句是对未来重聚欢乐的憧憬,为虚写。

这样虚实结合,更见今夜心境的郁闷、孤寂。

动景和静景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

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

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多角度描写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从不同角度(俯、仰、远、近等)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色彩渲染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刚抽芽的翠柳,成双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颜色构成一幅绚丽的图景。

直抒胸臆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人借梦境中天姥山神奇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憎恶,结尾直抒胸臆,石破天惊地发出呐喊,凸现了诗人蔑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借景抒情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通过眼前之景表达绵绵的别离之情,用帆影消失在天际、江水悠悠长流表达出情意之长。

借典抒情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借燕太子丹为荆轲在易水饯别的典故,抒发了内心对武则天不满,欲为匡正朝纲而献身的悲壮激愤之情。

古代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很多,主要是比喻、夸张、拟人、借代、对比、对偶、双关、互文、用典等。

在实际运用中,还需注意多种修辞方法的连用。

比喻

杜甫《江汉》: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前一联以“落日”喻暮年,表现诗人壮心不已的精神;

后一联用典(也是比喻),自比“老马”,抒发老当益壮的情怀。

拟人

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用拟人手法,写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寒冷,表现自己遭贬后的孤苦和清高。

夸张

李白《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用夸张手法突出了诗人愁之深之浓。

借代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用“绿”、“红”两种颜色代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表明自己伤春惜花的闺怨,表现自己内心的孤寂伤感。

对比

欧阳修《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的否定。

对偶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八句全对偶。

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对偶增强音乐美,表意凝炼。

双关

刘禹锡《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与“情”谐音双关。

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中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男子在对她唱歌;

传情含蓄,给女方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互文

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首句互文,突出秦淮水面和沙岸上烟雾更多、月色更明的特征,暗示了自己忧时伤国的怅惘情怀。

(三)表现形式(手法)

(1)想象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推理、分析等方法,制造成一种新的观念。

如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从眼前之景联想到异日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的情景

(2)象征诗歌惯用手法,由此物联想到彼物、借以表现与之相似相近的思想和情感。

如元王冕《墨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以墨梅代表自己的高洁和不向世俗献媚的操守。

郑板桥《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用竹子的“坚劲”,象征人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排挤打击的坚韧劲拔,是诗人人格的生动写照。

(3)烘托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描写,以突出人物的心绪或形象。

简单说,烘托是不论本身,只论与之相关的事物,以达到烘托的目的。

此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注意分清二者区别。

唐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诗人从石头城周围景物人手,烘托出石头城的没落和荒寂。

题为“石头城”,不从石头城入手,而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烘托出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4)渲染对人物形象、环境等作多方面的描写,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感染力。

如唐王昌龄《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即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秋寒夜。

(5)对比将两种不同的事物作比较,通过其不同表现,强化情感的抒发。

唐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的繁荣和后一句的凄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极深。

对比还有动态对比、色彩对比等多种描写形式。

如唐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一句为静,后一句为动,以动衬静,反衬山中的宁静。

李白《望庐山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一个“挂”字,化动为静,同时以“挂”带出下句“飞流直下三千尺”,又以静衬动,手法之巧妙让人叫绝。

色彩对比的如唐骆宾王《鹅》: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唐杜甫《绝句》:

”宋李清照的名句“绿肥红瘦”等等,色彩巧妙地对比,构筑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给人美妙的视觉享受。

(6)抑扬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两种。

以两者的落差,来达到诗人所要强调的主旨。

如唐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先扬后抑;

先是“不知愁”,后是“悔”,表现了少妇触景生情的感伤,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先抑后扬,前两句写诗人的扫兴,后两句却写出了诗人的惊喜。

(7)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的同时,加入了作者的感悟,使全诗更含蓄蕴藉。

如虞世南《咏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唐白居易《杨柳枝词》: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以高树之蝉和荒园孤柳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8)抒情分成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又称为直抒胸臆。

如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间接抒情又分两种:

一是借景抒情;

二是以景融情,情景交融。

这两种抒情方式有合有分。

合是两者都以景抒情,分则是借景抒情,其重点在抒情上;

而以景融情、情景交融,其情隐藏更深,情感是含在景物描写中的。

(9)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前者如唐白居易《放言》: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宋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史典故,且融而无迹,贴切自然,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后者如宋姜夔《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出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是虚写;

“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奇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0)从对面着笔、杜甫《月夜》

四、会解“诗家语”

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主要有诗歌的“炼字”、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诗人的语言风格三个问题。

项目

说明和举例

一般形容词。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塞上城堡地势险要,突出环境孤苦,饱含征夫的悲切愁绪。

周密《高阳台·

寄越中诸友》:

“梦魂欲渡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

”写怀友,以“轻”字描状梦魂,有绵邈之思。

重叠式形容词。

姜夔《扬州慢》:

”“青青”二字的叠用,突出了城池荒芜、人烟稀少的凄凉情景。

色彩形容词。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碧”、“红”相映,表现西湖荷花的姿色风韵。

拟声词。

李煜《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潺潺”形容雨声,渲染了春夜寒意袭人的气氛,烘托了词人从忘却身份、一晌贪欢的梦境回到真实人生时的凄凉心情。

一般动词。

宋祁《玉楼春》:

“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闹”字写出了蓬勃的春意。

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不说“照”而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字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有时具有神奇的功能。

周邦彦《满庭芳》: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形容词转成动词的“老”、“肥”,将莺雏与梅子的变化与风雨联系起来,在句中起到了点铁成金的作用。

炼数量词

齐己《早梅》: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把“数枝”,改为“一枝”,与“早”意入扣。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数”字表明风笛声悠远长久,把惜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炼虚词

杜甫《蜀相》: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空”二字写出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

隽永:

意味深长。

李煜的《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描写江南秋色,抒发游子秋思,境界寥廓,意味深长。

雄浑:

雄健浑厚。

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早低见牛羊。

”描绘北方草原的风光,苍茫、壮阔、充满浩然之气。

平淡:

素淡质朴。

金昌绪《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绮丽:

鲜艳美丽。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绝句》: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写出了花朵的盛密,蝶莺的繁忙,全诗色彩艳丽,纤细稠秾。

直白:

直露率真。

汉乐府民歌《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一篇女子自誓之辞,表示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女主人公火一样的热情,急于表白心迹的情态,使这首诗具有十分感人的力量。

含蓄:

蕴藉不露。

同是李白的送别诗,有的直白,有的含蓄。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写得欢快,可谓直抒胸臆。

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则含蓄蕴藉,描绘出一幅行者已远离而送者犹伫立的画面,足见其依恋之情。

沉郁:

低沉顿挫。

”全诗通过对登高所见秋江景色的描绘,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慨,写得感情悲壮,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

豪迈:

气势盛大。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借写打猎,抒发了词人杀敌立功的豪情壮志,气概豪迈。

孟浩然:

恬静浑健。

《宿建德江》: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王维:

静逸恬淡。

《山居秋暝》:

高适:

慷慨悲壮。

《别董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