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953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诸子,都是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没有一个是纯粹的文学家。

但是,他们要让自己的思想说服人、感染人,就不能不运用文学手段。

而且,有一些思维方式,从产生到完成都必须仰赖自然、譬引鸟兽、倾注情感、形成寓言,这也就成了文学形态。

我对先秦诸子的文学品相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

庄子、孟子;

第二等级:

老子、孔子;

第三等级:

韩非子、墨子。

在这三个等级中,处于第一等级的庄子和孟子已经是文学家,而庄子则是一位大文学家。

把老子和孔子放在第二等级,实在有点委屈这两位精神巨匠了。

我想他们本人都无心于自身的文学建树,但是,虽无心却有大建树。

在文脉上,老子和孔子谁应领先?

这个排列有点难。

相比之下,孔子的声音,是恂恂教言,浑厚恳切,有人间炊烟气,令听者感动,令读者萦怀;相比之下,老子的声音,是铿锵断语,刀切斧劈,又如上天颁下律令,使听者惊悚,使读者铭记。

孔子开创了中国语录式的散文体裁,使散文成为一种有可能承载厚重责任、端庄思维的文体。

孔子的厚重和端庄并不堵眼堵心,而是仍然保持着一个健康君子的斯文潇洒。

更重要的是,由于他的思想后来成了千年正统,因此他的文风也就成了永久的楷模。

本来,孔子有太多的理由在文学上站在老子面前,谁知老子另辟奇境,别创独例。

以极少之语,蕴极深之义,使每个汉字重似千钧,不容外借。

这让中国语文,进入了一个几乎空前绝后的圣哲高台。

不止一位西方哲学家说:

“仅从语言方式,老子就是最高哲学。

有一段时间,德国人曾骄傲地说:

“全世界的哲学都是用德文写的。

”然而,当他们读到老子就开始不说这种话了。

据统计,现在几乎每个德国家庭都有一本老子的书,其普及度远远超过老子的家乡——中国。

我一直主张,一切中国文化的继承者,都应该虔诚背诵老子那些斩钉截铁的语言,而不要在后世那些层级不高的文言文上厮磨太久。

说完第二等级,我顺便说一下第三等级。

韩非子和墨子,都不在乎文学,有时甚至明确排斥。

但是,他们的论述也具有了文学素质,主要是那些干净而雄辩的逻辑所造成的简洁明快,让人产生了一种阅读上的愉悦。

更重要的是要让出时间来看看第一等级,庄子和孟子。

孟子是孔子的继承者,比孔子晚了180年。

在人生格调上,他显得有点骄傲自恃,甚至盛气凌人。

这在人际关系上好像是缺点,但在文学上就不一样了。

他的文辞,大气磅礴,浪卷潮涌,畅然无遮,情感浓烈,具有难以阻挡的感染力。

文脉到他,气血健旺,精神抖擞,注入了一种“大丈夫”的生命格调。

但是,与他同一时期,一个几乎与他同年的庄子出现了。

庄子从社会底层审察万物,把什么都看穿了,既看穿了礼法制度,也看穿了试图改革的宏谋远虑,因此对孟子这样的浩荡语气也投之以怀疑。

岂止对孟子,他对人生都很怀疑。

真假的区分在何处?

生死的界线在哪里?

他陷入了困惑,又继之以嘲讽。

这就使他从礼义辩论中撤退,回到对生存意义的探寻,成了一个由思想家到文学家的大步跃升。

他最杰出之处,是用极富想象力的寓言,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而在这些寓言故事中,都有一系列鲜明的艺术形象。

此后历史上一切有文学才华的学人,都不会不粘上庄子。

这个现象很奇怪,对于其他“子”,都因为思想观念的差异而有明显的取舍,但庄子却例外。

没有人会不喜欢他讲的那些寓言故事,没有人会不喜欢他与南天北海融为一体的自由精神,没有人会不喜欢他时而巨鸟、时而大鱼、时而飞蝶的想象空间。

在这个意义上,形象大于思维,文学大于哲学,活泼大于庄严。

1.下列对划线部分“也就成了文学形态”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先秦诸子集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遗憾的是其中没有一个纯粹的文学家。

B.先秦诸子为了让自己的思想有说服人、感染力的魅力,就不能不借助文学手段。

C.其中有一些思维方式,从产生到完成,最终形成具有文学色彩的寓言。

D.先秦诸子笔下的寓言,都必须仰赖自然,譬引鸟兽,倾注情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把老子和孔子这两位大家放在第二等级,只是按照先秦诸子的文学品相而定,并没有否定他们大成就的意思。

B.孔子的文风之所以成为“永久的楷模”,是因为孔子开创了中国语录体,其厚重和端庄似乎并不堵眼堵心,始终保持着斯文潇洒的风度,并且他的思想后来成了千年正统。

C.孔子恂恂教言,浑厚恳切,令听者动容;老子铿锵断语,刀切斧劈,使听者惊悚:

二者各具风格,难分伯仲。

D.老子另辟奇境,别创独例,言简意丰,让中国语文穿越时空,走进了德国家庭,令西方哲学家为之叹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非子和墨子能让人产生一种阅读的愉悦感,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论述从根本上排斥文学,主要借助的是那些干净而雄辩的逻辑所造成的简洁明快。

B.孔子的继承者——孟子,其文辞大气磅礴,情感浓烈;其文脉气血健旺,精神抖擞,拥有一种“大丈夫”的生命格调,尽管他在为人方面骄傲自恃、盛气凌人。

C.庄子完成由思想家到文学家的大步跃升,经历了从社会底层审察万物——看穿一切,怀疑人生——从礼义辩论中撤退——回归对生存意义的探寻等过程。

D.庄子最杰出之处,是用极富想象力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寓言故事,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艺术形象。

这也是后世学人“粘”上庄子的根本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

其仕在官,有名绩矣。

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

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

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

君之少也,为学自成。

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

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

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

及试,报罢。

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

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

江宁故巨邑,难治。

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

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

既而去职家居。

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

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

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

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

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

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櫺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

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

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

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

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

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

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水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

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

皆曰:

“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

”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

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

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

君殁,遂为之铭曰:

“粤有耆庞,才博以丰。

出不可穷,匪雕而工。

文士是宗,名越海邦。

蔼如其冲,其产越中。

载官倚江,以老以终。

两世阡同,铭是幽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省叔父于巡抚幕中省:

探望,拜访。

B.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知:

知晓,了解。

C.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造:

构造,修筑。

D.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达:

表达,倾诉。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

B.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

C.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

D.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枚出身贫寒门第,家居钱塘,中年从陕西辞官后定居江宁,直到终老,享年八十二岁。

B.袁枚本来是因文章出色入选翰林院的,也有声望,但出乎意料地被排挤外放;直到做了知县,才显示了为官的才能。

C.袁枚任溧水县令时,袁父前来看望他,为了解儿子的吏治能力,袁父隐瞒姓名到民间察访。

得到众人的夸赞后,他才在袁枚的陪同下高兴地进了县衙。

D.袁枚不喜欢别人用歌曲的形式传播他的为官政绩。

他死后,与他交往甚密的姚鼐为他写下一篇铭史,以记述他的功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2)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

(二)古诗词阅读(11分)

阅读下面清诗,完成8—9题。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袁枚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注释:

①借园,友人李晴江居所名号。

②主人,即借园主人李晴江。

8.赏析诗中的“笛”这一意象。

(6分)

9.袁枚论诗云:

“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作诗文贵曲”的看法。

(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慨。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体现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情,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阿房宫赋》中,运用想象、夸张,极写阿房宫规模宏大,气势非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爱的磨难

[美国]欧·亨利

乔从中西部来到纽约,梦想绘画。

迪莉娅从南部来到纽约,梦想搞音乐。

乔和迪莉娅是在一间画室里相见的。

不久以后,他们成了好朋友并且结了婚。

他们居住的只不过是一套狭窄的房间,却生活得很幸福。

他们互敬互爱,而且双方都热衷于艺术。

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已经花完了所有的钱之前,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顺心满意的。

迪莉娅决定去做家庭音乐教师了。

一天下午,她对丈夫说:

“乔,亲爱的,我找到一位学生了,一个将军的女儿。

她是位性情温柔的姑娘。

一星期我教三节课,一节课5元。

但是,乔并不高兴。

“我干些什么呢?

”他说,“你以为我可以眼睁睁地看你工作而自己却轻松地搞自己的艺术吗?

不,我也要挣钱。

“乔,亲爱的,你真傻。

”迪莉娅说,“你必须继续练习绘画。

我们一周有十五元钱,会生活得很幸福的。

“或许我还能卖掉一些我画的画哩。

”乔说。

每天,他们早晨分手,晚上相见。

一星期过去了,迪莉娅带回家十五元钱。

她却显得有些疲惫。

“克莱门提娜有时使我感到烦恼,恐怕她不会下苦功夫练习的。

但是,那位将军真是一位最可爱的老人!

我多么想你能见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