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619尹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7231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619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619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619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619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619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619尹Word文件下载.docx

《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619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619尹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619尹Word文件下载.docx

以信息化、全球化和知识经济为特征的现代化浪潮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创新意识,更加重视公民素质,更加重视民族文化传承的方向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

“坚持德育为先是纲要战略主题的首要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占全国总人口近三分之一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学生道德建设入手,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而学校德育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构建小学德育课程体系是当前教育科学发展规划精神指导下的产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正式公布。

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

纲要中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

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

《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已公布。

该纲要指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要坚持德育为本”;

“完善德育工作机制,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的德育体系。

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由此可见,扎实、高效的对现有小学德育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尽快构建适合各地实际的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二)整体优化、构建小学德育课程体系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任务的重要内容。

目前,在我国长期的学校德育研究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果,这些成果证明:

学校德育是一个系统。

整体构建小学高效德育课程体系,就是要使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实施、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要素系统横向贯通,环环相扣,形成合力,以保证在整个德育过程中要素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发挥德育课程系统的整体功能。

我国最新颁布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公民素质的核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人的内在需求。

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基础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均明确提出:

要努力构建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指出: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要“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精选内容,优化结构。

重视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建设,完善统一与分散相结合的地方课程管理制度,切实开好安全、环境、传统文化、人生指导等义务教育必修的地方课程。

构建体系完备、结构合理、充满活力、适应性强的基础教育教材体系”。

同时,“改进德育工作机制,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是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指定的重点组织实施项目。

故,通过整体优化,构建高效、可行的小学德育课程体系也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任务的重要内容。

(三)“以校长为首,品德课程为主”构建形成的小学德育课程体系是改善当前我国小学德育工作不理想现状的重要举措之一。

从调研结果看出,虽然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中小学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但同时也可以看出当前小学德育和德育课程的实施确实也还存在若干问题,整体上说,大多数学校领导和教师口头上重视,实际上重视不够,研究不足,落实不力。

德育教育和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还需加强。

这也是我国德育教育与德育课程的“老大难”问题,具有普遍性。

山东省也不例外。

所以,加快构建具有我省特色、适合我省省情的小学高效德育课程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

《小学德育纲要》中规定,校长对德育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在整个学校德育工作和落实德育课程工作中有不可推卸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校长不但要精通教学业务,而且要熟悉德育规律。

要把学校德育状况作为考核校长工作的重要方面。

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管理者,应该成为学校的灵魂,校长的道德影响力是其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校长可以发挥以下作用:

1.校长应该成为德育工作的设计师,对学校德育作全盘的考虑和构建;

2.校长应该成为德育工作的导航员,使学校德育坚持正确方向;

3.校长应该成为德育工作的指挥员,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整体部署、监督执行、检查改进,要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实施校德育的总体规划,依靠工会、教导处、团队、年级组和一批德育教师、班主任等,充分发挥他们的育人功能;

4.校长应该成为德育工作的总后勤,保证实现德育工作的环境条件,使学校德育能够顺利进行。

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最主要、系统、全面的对学生实施德育的本位课程,成为学校实施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

其中《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该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从小热爱生活、发展自我、亲近自然、参与社会生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该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灵活、高效的品生、品社课堂教学,通过情景模拟、问题辩论、实践考察等探究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广大学生志存高远,关注自身的成长,重视自身的发展,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融于集体、融于社会,引导学生经历道德认知、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的过程,使高效德育在润物无声中进行,使学生素质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当然,德育工作理应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

通过有效的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使之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加强横向联系,拓宽教育渠道,形成学科间渗透、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补充的道德教育网络,从而进一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研究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对于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实现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要求,既十分重要,更十分迫切。

(四)科学、可操作的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有利于高效发挥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功能。

1、促进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

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谈到: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儿童是祖国发展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国家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德育居首。

当前形势下,强调学校德育,切实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是直接关系到未来接班人的素质的大问题,也是直接关系到民族兴衰成败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2、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德育是塑造与改造人的灵魂的工作。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然后再向有德性的人过渡。

小学德育工作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然后再向有德性的人过渡。

主要是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才会起到促进作用。

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它是种种错误甚至罪恶的渊源。

总之,学校德育可以使学生个体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它能为学生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做准备。

(3)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

学校教育是一个整体教育,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的历史责任。

中小学校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奠基工程,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

翻开古今中外教育史,任何阶级培养人的基础素质都以“德”为首。

因此在当今的教育大背景下,学校和教师要善于找到突破口,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真正认清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作用,是关系到办学方向,关系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重大问题,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构建全员育人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学校统一领导、教师全员参与、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变德育工作以班主任为主管理学生为任课教师全员参与,变学校为主教育学生为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变注重学生学业成绩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形成“人人承担育人任务、堂堂渗透育人内容、时时蕴含育人理念、事事体现育人作用”的良好局面,全面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学校整体的内涵式发展。

同时,校园安全、规范、和谐,才能保证师生安心工作学习。

以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基础的小学德育工作,要抓住教会学生“学会做人”这一关键,加强校风、校纪建设,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次,看一个学校办得好坏,只要看看学生的行为习惯,看看校风,基本情况就掌握了。

行为习惯体现一个人的修养,涉及人际关系,它不仅对本人起作用,还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自然界起作用。

可见,加强学校德育是学校品牌的一把标尺。

(五)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也是全省德育工作者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应该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努力方向。

全校上下形成一种“全员育人”的氛围,“全程育人”的良好环境,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树立“人人有责”的育人理念,形成“人人参与”的育人模式,是学校德育工作真正提高实效的关键。

当前,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教师,其价值观念的陈旧已经构成了对德育科研工作的严重束缚。

从当前德育工作现状看,德育工作者进行德育工作多凭经验办事,随意性较强,这种经验型的德育工作模式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教育事业是一门博大精深、永无止境的科学。

只有最大限度地探索并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才能成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也才能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工作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德育教育必须走一条学习、实践、科研相结合的道路,培养科研型的德育工作者,以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与探索,力争培养、成就一批专家型、科研型、业务素养极高的德育工作者,全面提高我省德育工作者的全面素质和科研能力。

(六)本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更是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为他们未来成人、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会坚持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地为本的生态化原则,坚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的促进受教育学生的发展,所以,整个实验的进展过程,也是我们的学生品德修养和全面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总之,正是基于以上认识与考虑,结合我省当前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特拟定开展“‘以校长为首,品德课程为主’构建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的实验研究”。

二、课题概念界定

构建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就是要使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实施、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要素系统横向贯通,环环相扣,形成合力,以保证在整个德育过程中要素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发挥德育课程系统的整体功能。

构建以校长为首,品德课程为主的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就是在学校里以校长为首要负责人进行全面领导、全面协调,学校教师、家长、社区、学生等各要素人员全员参与,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为主要载体和主要实施渠道,将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实施、管理、评价等要素系统进行横向贯通,环环相扣,形成教育合力,保证整个德育过程中要素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以灵活、高效的发挥学校德育课程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三、课题研究目标

1、学生层面: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实现从道德意识到道德行为的飞跃,真正实现道德内化,为我省全体小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2、教师层面: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以校长为首,全员参与的“校本化”、“师本化”的课题研究,使我省全体小学德育工作者获得高效性、专业性的发展,全面提高我省德育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与科研能力,创建一只充满活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专业化德育教师队伍。

3、学校层面:

通过本课题的开展与实施,真正的促进我省各校德育工作真实、高效、多样的开展与实施,形成学校人人参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促进我省各校形成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团队的建设,促进各校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的真正转变与提高。

4、课程层面: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现有小学品德课程建设工作,研究构建具有我省特色、适合我省省情的“小学德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设置体系、管理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等。

四、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构建具有我省特色、适合我省省情的“小学德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设置体系、管理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全面、高效的提高我省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科研水平,营造“校长为首,全员参与”的浓厚小学德育科研环境氛围,提高我省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五、课题研究周期

实验研究周期暂定为两年(2011年6月——2013年10月)。

六、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课题组组织人员重点运用文献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等,实验教师重点运用经验总结法、观察法、案例研究和教育叙事法方法等。

1、文献研究法

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大量关于德育课程、当前学校德育实施现状、国家教育特别是德育工作政策、方针等方面的资料、文件等文献,为课题研究的选题、设计与实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法。

为了保证本课题实验的科学性、规范性,在实验过程中对课题实施方案、研究进度等进行及时适当地充实或修正,从而使研究的价值增升。

3、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研究者从一定的研究目的出发,深入教育实际,有计划、有系统地向有关人员收集关于研究对象的资料,从而达到了解事实、发现问题,并揭示有关现象的发展趋势或提出解决问题措施的一种方法。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是在课题选题的前期进行了品生、品社课程实施的现状进行调研,并预计在课题研究的中期阶段对各子课题组的实施情况进行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规范和高效实施与进行。

4、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形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的一种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

在阶段性总结和实验完成的验证总结过程中,依据实践过程中所获取的事实资料,对实验情况进行及时的分析和总结,从而将实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有价值的教育现象,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5、案例研究与教育叙事法

案例研究与教育叙事法是通过对某一案例的描述和分析,表现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并试图从个别现象的分析中揭示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的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最早是哈佛大学学者在法律、医学、商业教育中广泛运用的。

随着行动研究的流行及反思性教学的提出,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非常适合中小学教师结合日常工作开展的研究方法。

七、研究实施步骤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1月)

1、选定课题,申请立项;

2、组建课题组,通过研究前的调查研究与实践分析,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同时,统筹规划适合各地市的相关子课题,下发选题指南;

3、组织开题会,同时征集各地市各级子课题并撰写各子课题实施方案,进入课题实施阶段。

(二)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1月——2012年12月)

1、举行开题培训会:

对实验教师提出实验要求,进行前期培训;

2、认真开展课题研究:

在总课题组的组织、管理和指导下,各地市、学校根据总课题实验方案及各级子课题实施方案,认真开展课题研究;

3、各课题小组实验教师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和提炼各类过程性研究资料,撰写研究论文和阶段性研究报告等;

4、总课题组和各子课题实验小组及时、灵活的调整和修正课题实施方案,推动课题研究扎实高效的开展。

(三)课题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0月)

1、总课题组负责收集整理各级各类课题成果并装订成册,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

2、各子课题组收集整理各课题的相关科研成果,撰写子课题研究报告;

3、课题实验教师整理实验成果,撰写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实验论文或研究报告;

4、进行课题结题鉴定。

八、课题组成员分工

主要包括课题领导小组、课题专家小组和课题实施小组。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课题实验研究的全面领导、协调和监督,确保课题实验顺利实施。

专家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实施、指导和引领,进行研究工作的检查、评估和总结;

为实验教师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保证实验工作的落实。

实施小组主要是具体参与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参与具体的实践与探索,并及时总结和上报实验进展、成效情况,收集各类过程性资料等。

九、研究条件保障

1、建立健全省、市、区各级科研机构,成立以本课题主持人为龙头的课题管理领导小组和各子课题管理领导小组。

成员主要以省教育厅领导、各地市教研行政机构人员为主构成。

主要以课题跟进式指导为主的方式,全面负责各级课题实验的管理、指导、和协调工作;

负责监督落实课题研究所需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师资力量的充实;

保障研究经费及时到位,确保研究工作顺利实施。

2、成立各级课题实验工作小组。

成员主要以省教研室专职教研员、各级科研专家、各地市专职思品学科教研员和各地市学校的专职骨干教师组成。

主要以课题跟进式指导为主的方式,督促、指导各实验小组、各位实验老师制订各年度实验计划、实施实验研究、收整实验材料,对实验课题进行评估和总结,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等;

同时负责加强实验教师的理论学习,专题培训等,并及时聘请省内外有名望的专家作为课题组顾问,参与科研,指导工作,以保障课题实验的科学性、规范性。

3、通过建立健全各级给类科研制度,加大课题管理力度,保障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十、预期课题成果

(一)阶段性成果

1、阶段性研究工作报告;

2、实验教师优秀论文;

3、实验教师优秀案例;

4、实验教师优秀课例;

5、实验教师优秀课件(光盘);

6、小学德育课程体系之校本课程系列资料;

7、小学德育课程体系之目标体系系列资料。

(二)最终成果

1、课题研究总报告;

2、适合我省省情,具有我省特色的的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3、适合我省省情,具有我省特色的的小学品生、品社教材系列;

4、实验教师优秀论文集、案例集、课件集等;

5、优秀校本课程汇编。

(三)最终成果转化

1、改进小学德育工作机制,提高我省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推进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精选内容,优化结构,完备体系,加快推进和完善我省小学德育课程建设;

2、树立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齐鲁校园文化;

3、加强小学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德育课程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等;

致力于为我省素质教育工作和课程改革工作深入推进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