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Word格式.docx
《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Word格式.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虽然摆法各不相同,但只能添加到前面或后面,不能添加到上、下、左、右面。
2、教学例2。
出示例2:
你能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图形吗?
(1)动手操作,让学生根据例题提供的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的图形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与同桌交流摆法。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呈现多种图形。
通过刚才的拼摆你有发现了什么?
一旦确定了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的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也就确定了,也就是说本题只有一种摆法。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2.第2题:
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组织交流摆法。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第
(1)题中有多种不同的摆法,第
(2)题是不能确定5个小正方体怎么样摆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有多种摆法。
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只有一种摆法。
当想象不出来时,用小正方体摆酒变得简单了。
教后反思
观察物体(三)练习
第2课时
1、通过练习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通过练习巩固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一、复习铺垫: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的一些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在从一个和多个方向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二、基础练习:
1、第3、4题学生自己独立练习,再交流。
对于第4题第
(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请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的。
2、第5题:
可以让学生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3、第6题:
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
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
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
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4、第7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根据题意摆一摆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讨论。
三、提高练习:
1、同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是不是相同的呢?
从不同方向看呢?
2、小华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3、用小正方体拼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如下图,至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四、课堂小结
师:
1.指名回答,一起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的重点:
通过三个面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只有一种可能。
2.当想象不出来的时候,用小正方体摆就变得简单了。
第二单元
课题
因数和倍数
课时
第一课时
班级
五
(1)
编写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
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
在地位上,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铺垫。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领会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谈论,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所有因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依据乘法算式自主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的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总体上还处在具体运算操作的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是他们的优势。
由于在前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积累了探索数字规律的基本方法与策略,使学生学会灵活地、有序地思考,及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学生充分经历了"
由形到数、再由数到形"
的过程,既为倍数和因数概念的提出积累了素材,又初步感知倍数和因数的关系,为正确理解概念提供了帮助。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基于以上的教材解析及学情分析,我认为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该:
第一,从生活切入,实现数形结合,完成概念的有意义建构。
数论的内容,如果从数字本身出发进行研究,对小学生来说就抽象了些。
本节课,我以解决问题“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
”为引子,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概念,避开了抽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建构。
同时,在解决问题时,学生思考“哪几种拼法”时,教师给出了不同的建议,可以想象,也可以在本子上画一画,这样既符合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有不同,又有针对的引导,其次,使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这样,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仅是数字上的认识,而且能与操作活动与图形描述联系起来。
学生经历了“先形后数”的过程,也就是知识抽象的过程。
第二,抓住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学会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的技能与方法。
能列举一个数的因数,是本节课技能目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教学活动中,应牢牢的抓住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独立的列举一个数的因数,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应适时的追问“用什么方法找的?
”,让学生充分暴露个性化的思考方法,教师点拨出学生思维中各自的优势:
一对一对的找;
从“1”开始有序的找,再通过有效分析,取得学生整体的认同。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独立思考——集体交流——互相讨论过程中,学习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技能与方法,做到即关注了过程,又关注了结果。
第三,充分借助生成的素材,实现有效的合作探索,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归纳寻找共性。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单凭记忆也不难接受,为防止学生进行“机械学习”,教师提出问题“任意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观察6、11、16和24的因数,思考: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其中最小的是几?
最大的是几?
教师在研究方法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引导,学生的思维有了明确的指向,便于通过探索发现规律。
五、教学环境及资料准备
课件、练习纸、游戏卡片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在观察、思考中建立概念。
1、认识倍数和因数
师:
本周末老师要评出一些课堂发言踊跃的同学。
并奖给他们铅笔。
你们想得到吗?
(出示铅笔)这儿一共有12支铅笔,要平均分给一些同学。
可以怎样分呢?
请大家分分看。
你能用乘法算式把这些分法表示出来吗?
写在本子上。
因为2×
6=12,所以12和6、12和2之间存在着一种什么关系呢?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
遇到困难可以向书本请教,自学课本第12页。
谁来把你学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板书:
倍数和因数)
从其他两道算式里你也能知道什么?
(指名回答) 师:
看看这两道算式3×
6=18、9×
5=45,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
说给同桌听。
师:
你也能写出有倍数关系的算式吗?
写写看。
我也写一道好吗?
12×
2=24,我说12是因数。
24是倍数,行吗?
为什么?
得出:
倍数和因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师说明:
为了方便。
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预设生写:
2×
6=12 1×
12=12 3×
4=12
生:
(如果3×
4=12,那么12是4的倍数,12是3的倍数,3和4是12的因数。
)
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
从评选踊跃发言的同学并颁发奖品入手,提出“12支铅笔可以怎样分?
”,分完后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把分法表示出来,结合具体的乘法算式介绍倍数和因数。
引出倍数和因数概念。
师有意写出12×
2=24,12是24的因数。
与上面12是3和4的倍数进行比较,感悟出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第一环节让学生充分经历“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
既为倍数和因数概念的提出积累了素材,又初步感知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为正确理解概念提供了帮助。
教师及时“介入”,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从内涵上加深对倍数和因数意义的理解。
二、探索一个数的倍数
1、写一个数的倍数。
刚才大家认识了倍数和因数,现在我们来找一个数的倍数,和老师比赛写3的倍数,怎么样?
看谁写得多。
请写得最多的介绍经验。
用乘法口诀来写,既快又一个不漏。
3×
1=3、3×
2=6、3×
3=9、3×
怪不得你写得这么多!
那我们继续写,看谁先把它写完?
因为写不完,所以添上“……”。
继续写2的倍数、5的倍数。
2.观察发现。
刚才大家找了2、3、5的倍数,你觉得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同桌交流。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指着黑板)举例说明你的发现。
一学生做裁判喊停,而老师有意写得慢些
估计此时学生都能有序地写下去
汇报交流,相互补充。
通过师生开展比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让学生之间积极互动,“捕捉”对方的想法,完善自己的认识,初步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通过交流比较,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探索一个数的因数
1.写一个数的因数。
你觉得我们这节课还要学什么?
(找一个数的因数)你会找吗?
找出16所有的因数。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你是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的呢?
16÷
1=16,16÷
2=8,16÷
4=4,所以16的因数是1、2、4、16。
你们也能这样找吗?
试试看,15的因数有,36的因数有。
回顾:
你觉得要正确地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诀窍是什么?
(按一定的顺序一对一对地找,找到两个数接近为止。
你又发现什么了?
得出:
一个数的因数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生可能想( )×
( )=16,也可能想16÷
( )=( )。
(可能有学生少写、漏写、重复写,请写得好的学生介绍,师适时指导)
(指名学生回答,互相补充至完整)
“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是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
本环节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力求使学生学会灵活地、有序地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例子发现总结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
四、智力闯关
1.说一说。
下列各数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看谁说得多。
8 4 3 15 9 18
2.填一填。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21,这个数是_________,它的倍数有个_________。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是21,这个数是_________,它的因数有个_________。
3.辨一辨。
130是倍数,5是因数。
( )
21是任何自然数的因数。
3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
41的因数只有1个。
⑤24是8的倍数,24也是4的倍数。
4.思一思。
(优等生选做)
①一个数,既是40的因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几?
②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
老师的年龄既是6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老师可能有多大?
整个练习力求体现层次性、实效性。
做到面向全体。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训练。
既重视基础知识的练习,又突出逻辑思维的培养。
五、知识拓展
其实,关于因数和倍数的后续知识还有很多。
老师带来一份跟因数有关的资料。
大家想看吗?
播放课件,介绍完美数。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惑?
七、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
第二课时
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求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学习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铺垫。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学生在本节课以前,已经知道了因数和倍数这样两个基本概念,但是儿童的认知心理总容易误认为它们之间是“一一对应”的。
1、创设情景,引发思维。
2、组织讨论,深化思维。
3、加强练习,发展思维。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
1、老师这里有几组数,请大家判断一下,哪一组中的两个数之间具有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4和2015和58和2412和1227和13和6
2、判断下面的话是否正确。
(1)、6是30的因数。
(2)、9是27的因数,27是9的倍数。
(3)、8是因数,16是倍数。
(4)、5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5。
(5)、一个数的倍数都比这个数要大。
生判断
数学课程的两大重要特点就是它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上新课前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带领学生回顾一下相关的旧知识,以作为新知识的前提和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二、新授:
(一)找因数:
把18盆花摆放在院子里,可以摆几行,每行有几盆?
(不要有余数)
可以分别用下面的算式表示:
6=18,
9=18,1×
18=18
那么可以看出:
18的因数有:
1,2,3,6,9,18。
也可以把18的所有的因数写在同一个集合圈里来表示:
2、练一练:
请你找一找30的因数有那些?
说说你是怎么找的?
乘法思路:
1×
30=302×
15=303×
10=305×
6=30
除法思路:
30÷
1=3030÷
2=1530÷
3=1030÷
5=6
成对寻找的思思路:
5、6;
3、10;
2、15;
1、30。
3、小结:
我们先后找了18和30的因数,现在请大家讨论:
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因数的个数有多有少;
所有的因数都在1和这个数之间;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出示例2:
说出一些2的倍数。
板书
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
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
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其它的都比它大,没有最大的倍数。
学生尝试完成:
汇报
可以摆3行,每行6盆;
可以摆2行,每行9盆;
可以摆1行,每行18盆。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5,6,10,15,30
学生汇报:
2、4、6、8、10、12、……
2、让学生练一练:
7的倍数有哪些?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学生也是教学资源,而且是最鲜活、最生动的教学资源,适时地组织讨论,就是在充分挖掘和运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来丰富我们的教学,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巩固提高
1、填空。
(1)、25的因数有()
(2)、36的因数有()
(3)、7的因数有()
(4)、1的因数有()
(5)、8的倍数有()
(6)、50以内9的倍数有()X|k|B|1.c|O|m
(7)、有一个数即是13的因数,又是13的倍数,这个数是()。
2、用铅笔把下面数中3的倍数圈出来。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我们不仅学会并掌握的求因数和倍数的一般方法,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
2、5的倍数的特征
第三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
因此,掌握能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结合具体实例,了解2、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的2、5的倍数;
理解奇数、偶数的含义。
能正确、迅速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
2、学生经历探究2、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操作、观察、归纳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通过探索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激发探索规律的兴趣。
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数与计算方面的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体学习意识,且有因数、倍数知识的积淀,
基于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情况,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在预习的基础上可采用“主体式”学法和“指导式”教法。
课件、卡片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谈话:
学校开展了阳光健身活动,来增加大家的体质,其中有一项集体舞比赛,大家想参加吗?
现在有三个舞蹈可供我们选择,你们想参加哪一个?
(出示信息窗1)
3、追问:
我们班有多少人?
如果每个同学都参加,应该选择哪个舞蹈?
为什么?
5、追问:
还可以选派多少人参加,为什么?
6、追问:
如果参加圆圈舞应该选派多少人参加,为什么?
8、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来研究2、5倍数的特征。
2、学生可能回答:
参加交谊舞或其他两个舞蹈
4、学生可能回答:
选择交谊舞,因为48是2的倍数。
7、学生回答:
要选5的倍数。
从生活情境入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合作探究、概括特征
1、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
(1)跳交谊舞可以派多少人?
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可以派多少人?
学生可能列举很多不同的数(如6、8、20、14、98等)学生可能说是2的倍数,也可能说是双数等。
(2)2的倍数特征
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了“双”即为“2个”的经验,可能从列举的数中概括出:
都是双数等结论。
生活中哪里用到双数?
这些双数都是2的倍数,它们有什么特征呢?
对待数学问题不能只凭猜测,要进行验证。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老师为你提供一张百数表,你可以从表中把2的倍数圈出来,也可以把2的倍数写出来,然后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小组合作研究
(4)汇报交流
学生的结论可能有:
个位上是双数
与十位没有关系,个位是0、2、4、6、8
(5)验证结论
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些数比较小,你能举一个多位数来验证一下吗?
(6)学习偶数、奇数。
①介绍偶数、奇数的概念。
举多个数,学生判断是偶数还奇数。
②说明:
0是偶数,但我们在这个单元中一般不考虑0。
③介绍学习方法:
刚才同学们把2的倍数写出来研究的方法叫列举法,这是一种很好的数学研究方法。
3.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
(1)用刚才的方法自己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
(2)交流:
个位上是5或0。
(3)学生举例验证。
4.2和5倍数的共同特征
学生独立思考总结:
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双数,初步感知2的倍数的特征。
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教给学生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而探索研究的方法学生一般想不到,对学生进行探索方法的引领和指导十分必要。
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提高自主探索能力。
前面已经研究了2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很容易就发现5的倍数的特征,所以这里应该让学生独立思考。
1.自主练习2
2.自主练习
先让学生自己填一填,再交流,然后根据2、5共同的倍数让学生把两个集合圈重新画一画
2的倍数5的倍数
3.按要求组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
用什么方法研究问题?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双数个位上是5或0
偶数、奇数
3的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