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辅导员事迹Word下载.docx
《全国优秀辅导员事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优秀辅导员事迹Word下载.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学习研究会"
为依托,从总体上强化各班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的工作,使他们的工作扎实有效,避免流于形式,成为空架子。
她还创造性地建立了"
高带低"
的低年级学生党支部工作模式,即聘请保研的优秀党员担任低年级党支部书记,解决了低年级正式党员不够、经验不足无法成立年级党支部的问题。
在团员评议和团支部登记评估工作中,引入量化评估手段,使评估工作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更为规范、可信。
为我校各院团委提供了借鉴。
2007年4月,孙慧环借调至奥组委任奥林匹克公园北区场馆群观众服务经理。
为了尽快实现角色的转变,孙慧环同志加班加点研习业务知识,精益求精制定赛前规划。
一次,为了研究人员点计划,孙慧环同志连续在场馆工作,直到两岁的儿子给她打电话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在场馆熬了三天三夜。
就这样,凭着多年的专职辅导员生涯培养出来的职业素质,孙慧环同志很快完成了角色的转变。
作为一项专业较强的工作,要实现赛时高效有序的运行,熟练掌握业务知识是前提条件,慎密完善的赛前规划是重要保障,而赛时运行工作的核心则是人的管理--因为观众服务有一支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他们也是将所有计划变为现实的生力军。
只有建设起一支团结奋斗的观众服务志愿者团队,才能做好一切工作。
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各高校积极配合,更需要制定缜密的招募培训计划。
3个月近万人的一对一面试,层层筛选,优中择优;
近半年100多场的志愿者岗位培训,注重细节,精益求精;
建立了《岗位服务规范》、《行为规范》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和要求,明确规范,严格管理;
加强团队建设、激励机制,凝聚队伍,塑造精英。
经过孙慧环同志的精心策划和积极推动,扎实有效地实现了北区场馆群观众服务志愿者的高效管理,在北区场馆群组建了一支专业扎实、素质过硬的观众服务志愿者队伍。
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一言一行都是一种直接有力的教育因素,言传身教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孙慧环同志时刻不忘以高尚的品德影响和感染着团队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
2008年8月10日,网球开赛的第一天就因雨退票。
不满的观众们聚集在场馆门口不肯离去。
孙慧环同志和观众服务工作人员们一边冒雨为观众分发雨衣,一边安抚情绪激动的观众。
面对观众的指责与辱骂,志愿者也有了一些思想起伏,她微笑着,亲自向这些观众道歉,耐心地解释着相关的政策和情况,最终安抚了观众的情绪,也为志愿者做了最好的示范。
8月11日凌晨3时最后一名网球观众终于满意的离开场馆。
夜里,一名志愿者发了这样一条短信:
"
孙老师,谢谢您!
今天我们离开场馆时候,想着今天被观众责骂的委屈,看着您淋湿的样子,我流泪了。
您冒雨工作了十二个小时依然保持微笑。
我今天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志愿者。
孙老师,您辛苦了!
正是这种艰苦奋斗、以身作则的态度,才使得她能够带领观众服务团队,不畏辛苦,勇挑重任,克服种种困难,确保赛事的顺利进行。
即使在场馆工作期间,孙慧环同志仍不忘自己是一名辅导员,她时刻关心、爱护志愿者,以奥运为契机培养这支队伍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信念,努力使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奥运的过程,成为他们奉献爱心、服务社会、增长才干的有效途径。
在赛前作计划的时候孙慧环同志就考虑到志愿者们在比赛中思想上将面临的挑战。
她将志愿者服务过程分为:
兴奋期、平静期和疲惫期三个阶段,认真分析志愿者在每个阶段心理特征,制订了《志愿者思想教育指南》。
她充分关注每位志愿者心理和思想状态变化,以活动为载体,及时为其解决问题或提供工作指导,帮助他们尽快调适心理状态,减少志愿者们的挫折感,增强他们的荣誉感,保证志愿者以最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
在曲棍球测试赛初就开辟了志愿者心愿墙,鼓励志愿者们及时地记录下自己工作时的心得体会,宣泄压力,保护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热情;
适时组织观众服务集体生日会,对志愿者进行适时的心理辅导,缓解志愿者的倦怠情绪;
利用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带领志愿者们创造了--爱的鼓励--这种简单易行的鼓掌激励法后来成为了观众服务志愿者的团队标志,并在所有的奥运场馆中推广。
在孙慧环同志的努力下,服务的每一天都成为观众服务志愿者永远难忘的一天。
志愿者们在这个温暖的集体中学着如何用最委婉的话拒绝观众的过分要求,如何最快速的解决观众的问路,如何用微笑缓解观众的愤怒和焦急。
他们会利用瓶盖做激励墙,也会悄悄地做其他志愿者的"
守护天使"
。
他们学会了在挫折中成长。
从2007年5月到2008年9月,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策划、准备,孙慧环与8名观众服务副经理一起,带领着奥运会1608名,残奥会1320名观众服务志愿者,圆满地完成了奥运会15个比赛日53个单元425场比赛和残奥会11个比赛日33个单元365场比赛的服务工作,共接待奥运会观众31万6千人次,残奥会观众18万1千人次。
成功处理了300余起运行事件,解决了千余起观众投诉和抱怨,此外,还应对了支援11号安检大棚安检协查工作、网球比赛因雨取消、观众涨台,突降暴雨等紧急突发事件。
奥林匹克公园北区场馆群观众服务志愿者们胸怀祖国、情系奥运、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用自己的热情微笑和周到服务,为国内外运动员、教练员和海外游客献上了一张张北京最好的名片。
孙慧环同志本人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了"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
的荣誉称号。
三、获奖情况
2008年: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先进个人;
北京交通大学服务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工作者标兵;
2007年:
北京高校奥运会筹办工作先进个人。
为辅导员事业奉献34年
--河北经贸大学赵敬兰个人材料
赵敬兰,女,中共党员,1954年2月生,1975年7月至今担任学生辅导员。
2008年担任河北经贸大学2005级会计学1、2班、2006级酒店管理1、2班(共计154人)辅导员。
(一)34年风雨征程,34年矢志不移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育人是我的天职。
我选择辅导员职业,终身奋斗,无怨无悔。
这是赵敬兰同志常讲的一句话,就是这样一句话,一个信念,支撑着走了34年。
1、传承父辈老红军的精神,造就新时代红色接班人。
赵敬兰的父亲是抗日战争时期县八路军游击队大队长,母亲是八路军联络员,两个伯伯都是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英雄。
她是接过父辈革命的火种走到今天,见证新中国的建设,参加改革开放、国家繁荣富强的新一代接班人。
她认为育人至高无尚,培养国家需要的红色接班人是自己的重任。
正是出于这一理念,她执着选择了辅导员这一职业生涯。
她爱这份工作,她的目标是培养的学生将来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她的信念单纯而执着,就干一辈子辅导员工作,矢志不移。
2、大爱无边,真情奉献。
34年中,赵敬兰有过三次大的灾难。
一次是丧母,一次是丧子,还一次是自己得了心肌炎至今未愈。
那是10年前的岁月,"
不要管我,先去上班"
,这是她母亲常说的一句话。
82岁高龄的母亲就是这样支持她的工作。
学生刚入学事务繁重,再加上秋季运动会的准备,一直没能去看母亲,由于保姆与其母亲关系不协调,保姆自己回来了,留下母亲在老家,此时的她像热锅上的蚂蚁,怎么办?
应该马上去把母亲接回来,可是她工作一天也离不开,在公与私的问题上,还是以大局为重,没有离开学生,打算学生开完运动会后再去接回母亲。
就在运动会结束的最后一天,家里来电话,说她母亲病危了,原来她母亲回老家住了四十天,由于无人照顾,得了脑溢血,不能及时抢救,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她压住悲痛擦干眼泪,坚持工作。
这一年她带的班级获河北经贸大学"
十佳优秀班集体"
称号,她本人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8年更是赵敬兰倍受煎熬的一年。
这一年,疾病无情地夺走了她的独生儿子。
家庭的不幸,给她心灵和身体带来巨大的创伤,过去得过的心肌炎又犯了。
天灾和疾病的折磨,并没有压倒她。
她说:
自己虽然遭受了不幸,失去了亲人,但对学生的情感永远暖在心中"
这一年,她除去处理儿子的丧事请了几天假,拖着带病的身体,坚持天天上班。
特别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她的部分学生到北戴河实习,她不仅天天通过手机短信和利用晚上打电话教育学生要关心人民的疾苦,积极捐钱捐物,用优异实习成绩报答祖国和人民。
她还利用暑假深入北戴河实习地看望学生,她指导学生利用实习业余时间自编自排爱的奉献节目,为抗冰雹、3.14事件、抗震救灾前线下来的英雄们演出很多节目,受到领导及英雄们的好评。
赵敬兰同志党性意识强,时刻把学生的疾苦放在心上。
她的学生患肺结核,她挺身而出,亲自带学生去市肺结核医院检查,安排住院治疗,送钱送药,并多次到医院病房看望守护。
妈妈,你对学生比对我还好。
这是她儿子常说的一句话。
是的,儿子患病七年,她几乎没有时间在家照顾,儿子拖着病体自己做饭。
在儿子几次生病住院期间,她从不请假,让两个姑姑轮流陪护。
看到学生的鞋破了,马上给学生买一双新鞋,看到特困生没有生活费了马上给学生钱,她还曾带过两个孤儿,自入学到毕业,从生活到学习,给予了孤儿无微不至的关怀,妈妈一样的关心,经常带孤儿到家里过节吃饭,到公园游玩照相,学生亲切地称她为"
赵妈"
她自己寒假患心肌炎期间,大年三十还在医院输液住院治疗,开学后却照常带班,不误工作。
她目前仍带着四个班154人。
面对学生就业问题,她年年都到省人才市场千方百计联系企业推荐学生,帮助学生找工作单位。
她任学院基层党支部书记,年年都要培养一批新学生党员,给党组织不断输送新鲜血液,用新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学生工作。
(二)深入实际,善于探索,不断创新辅导员工作新思路
1、零距离撞击学生思想的火花。
她所带酒店管理专业有26名补录生,学生文化基础底子薄,出现补考现象。
她多次召开座谈会,开展一帮一活动,同时与任课教师进行了沟通,及时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并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作业,加强纪律管理,使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提高,杜绝了补考现象。
她还针对独生子女心理素质差的特点,在班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为内向性格的学生提供上台演讲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
2、扬学生闪光点,激励产生共鸣。
思想工作无时不在,比如饭店班一学生参军就要离开母校,来办公室看她,她同他合影,还不忘叮嘱学生在今后的道路上如果遇到困难时,就要想起辅导员对你的期望,一定要战胜困难。
再如,她去东校区取学生毕业十年师生联欢的光盘,下班车,正巧遇上四名专科班的学生,为了学生安全,她马上和校班车司机师傅联系上,半小时后把他们拉回北院,安排好以后,还与同学们进行了交谈,问期末考试复习的怎样。
四位同学分别谈了自己的情况,其中一位说:
任课老师说了都让毕业"
,她说光有侥幸心理是不科学的,得靠自己的实力去考才现实。
四名同学接受了她的思想,认真复习考出了好的成绩。
3、科学管理,事半功倍。
首先,制度领先,科学管理,学委、班长、任课教师签字,每周报表一次,及时掌握学生正常上课情况。
其次,把所负责的四个班课程表上无课的时间记录下来,作为辅导员做思想工作的课程表。
再次,每次召开班或年级会议,她都提前备课,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效果。
4、突出"
三观"
教育。
赵敬兰深知"
教育的重要性,她把"
教育渗透到各个环节,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就是"
教育课,另外,结合国家的重大事件,像汶川大地震,奥运会等,开展形式多样的"
汶川大地震,赵敬兰组织学生搞了很多募捐活动,北京奥运会期间,她与学生组成志愿者,宣传奥运知识,并积极参加火炬在石市的传递观看活动,帮助维持观看秩序,为奥运加油!
(三)重视"
特殊"
学生的教育
1、重视学习学习成绩落后生的教育。
把握学习落后学生的思想,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喜好、学习方法,了解他们学习落后的原因,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成绩,帮助他们找差距,找出努力方向。
2、重视做好年龄小的学生教育。
每年总有16岁独生子女进入大学校园,过去一直由父母呵护下生活,独立性差,常有一些坏习惯,比如:
赖床、爱睡觉,迟到现象严重。
针对这种情况,她派专人负责,年长的照顾年幼的,一帮一,几帮一,最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
多年来赵敬兰很重视这项工作,近两年,已有4人获国家奖学金,14人获励志奖学金。
在全年级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
2005级会计学二班一名同学因母亲患重病花光积蓄,无学费未按时报到上学。
来到学校后,她帮学生申请了绿色通道,先办了入学手续,又帮学生找了勤工俭学的岗位,解决了生活费问题,并把这名学生作为重点照顾对象。
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赵敬兰从方方面面去努力,抓两头,促中间,管倒末,重视特殊,她用百倍的耐心,千倍的信心,去研究,去攻克,去战胜,去引导,去帮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解决问题,达到了预期思想教育的目的,培养了一批合格人才。
河北经贸大学2008年优秀学生工作者
中共河北经贸大学委员会2007-2008学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育人先律己用爱关怀人
--复旦大学辅导员赵强个人材料
一、个人简介
赵强,男,汉族,中共党员,1981年11月生,2004年9月参加辅导员工作,现任复旦大学复旦学院学工组长,2008年担任复旦大学复旦学院一个班(115人)辅导员。
工作四年来,赵强抓住"
爱与责任"
以及"
学术科研"
两条主线,始终秉持"
育人先律己,用爱关怀人"
的信念,严格要求自己,身先垂范,倾情于工作,注爱于学生。
(一)一次挽救生命的行动
赵强的手机始终24小时开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找到他。
每个学生对赵强而言,都是独一无二的,他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关爱他们。
其中有一个学生,更是让赵强至今牵挂。
2006年夏天,04化学班一名同学因尿毒症晚期住进了医院,情况十分危急,惟一的治疗办法是换肾。
该同学家境贫寒,昂贵的治疗费用对这个贫穷的家庭来说是"
不能承受之重"
他因此一蹶不振,父母忍泪告诉赵强,他们打算放弃治疗。
这可急坏了赵强。
他一面安抚学生,劝他好好养病,一面劝慰学生家长,要相信社会的力量,相信爱的力量,看病的费用会有的。
赵强暗暗下了决心,绝不放弃学生,一定要让他活下去!
赵强马上召集班委、党员开会,成立了筹款小组。
那三个星期,赵强与全班同学一起,顶着炎炎夏日四处奔走求助,捐款倡议书从学校一直分发到校外,每天平均睡眠不足5小时。
一次次碰壁,他们不气馁,一分分捐助,他们心存感激,挽回生命的信念让他们始终坚持,最后他们共募得来自国内外捐助共80余万元。
学生的手术费用终于解决了,手术也进行得很成功。
学生的父母感激地说,是辅导员和同学们挽救了孩子的生命。
现在,该同学已经恢复健康,重返校园继续学业。
在他送给赵强的新年贺卡上写道:
当我身患绝症命悬于一线之间时,是您不辞辛苦募集捐款雪中送炭,让我生命之花再次绽放;
当我重回校园,又是您悉心照料,让我再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令赵强意料不到的是,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后来还成为上海高校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力。
现在,上海高校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已经实行,像这样的大学生再也不用担心大病医疗费用的问题了。
(二)一个装满爱心的书包
赵强始终相信,对学生全心全意的关心和付出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为人处世,而最终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爱传递开去,这就是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
为人"
在去年那场令所有国人悲痛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曾患尿毒症的学生第一个捐款,他说,他要回报曾经给他活下去希望的社会。
赵强是四川人,在汶川县威州中学度过了6年中学生涯。
5·
12地震发生后,赵强和全国人民一样关注着每一条来自灾区的信息,虽然他的家人安然无恙,但许多好友都在这次灾难中离他而去,那段时间,他每天都会收到故人逝去的消息。
在悲痛之余,赵强始终不忘自己的责任,仔细了解班内每一位川籍学生家里的情况,安抚学生情绪,配合学校做好安全稳定工作。
地震后的第一个不眠之夜,赵强在一位汶川籍学生的寝室里度过,在那些与灾区通讯中断的日子里,赵强一直陪伴着他,直到他与家人取得联系。
在学校的支持下,赵强发起了"
阳光书包百分百,灾区重建心连心"
的爱心结对活动,倡议兄弟院系的学生党支部与他的母校--汶川县威州中学的中学生结对子,每位中学生都将收到一个装满了复旦大学学生爱心的"
阳光书包"
,书包中有学习用品,有励志书籍,还有学生们写下的祝福和鼓励。
全校本科生党支部共认领了103个阳光书包,与103名灾区中学生结下了爱的联谊。
赵强承担了全部的联络工作,威州中学校长周秀华在写给复旦大学的信中写道:
当贵校老师、也是威中校友联系到我,表示想开展结对子活动,我万分激动。
因为这就像一场及时雨,给了我们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慰,更重要的是,送到我们手上的不仅是一只书包、一份礼物,还有来自远方的惦记、心与心间的交流,我们将由此共同见证真爱、友谊与希望的传递。
(三)一本启迪人生的好书
2007年9月,赵强在担任04化学辅导员的同时,兼任了复旦学院志德书院的学工组长。
作为由所有大一新生组成的复旦学院,经典读书计划成为学院实施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征询经典读书书目到组建读书小组,从联系指导教师到跟踪阅读质量,从编写《学而》报到建立"
学而时习斋"
,赵强都亲力亲为。
他从自己多年担任辅导员的经验出发,结合大一新生的实际情况,在反复征求各院系教授意见和调研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拟定了《复旦学院经典读书计划推荐书目》。
在推荐书目的90余部中国人文科学经典著作和124部西方人文科学经典著作中,赵强希望,这其中的每本书都能够帮助学生启迪人生,感悟生活。
在赵强的努力下,经典读书计划得到了老师和学生们的认可,2008年下半年,110位教授、副教授担任了经典读书计划的指导教师,1125名学生组成了110个读书小组,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
(四)一段共同成长的经历
为做好学生们的导航人,赵强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同时在自身的实践中寻找更多经历和经验,与学生共同成长。
他身先示范,取得多项佳绩,拥有2项发明专利、多篇国际期刊学术论文,先后夺得"
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等多项殊荣。
此外,他还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撰写了多篇研究论文。
其中《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一文入选全国首届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征文,他还在主论坛上进行了论文交流发言。
他注重学生的学业指导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他自己编写了一本《学习自助指南》,帮助学生摆正心态,学会学习;
他设计了《化学系学生指导问卷》、《化学学习兴趣量表》等工具,有的放矢地开展指导工作。
在04化学120人中,有15人获得了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训练营资助,37人获得复旦大学科创行动项目资助,参与发表的SCI论文有22篇,还有4人获得了复旦大学科技创新类杰出单项奖,学生的学习情况、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为了帮助学生走好事业的第一步,他积极开展个性化的职业规划辅导。
他带领大三学生开展"
就业情况调研"
,通过查找资料、拜访公司、走访学长等多种途径,完成调研报告,帮助他们更加客观地了解就业形势。
赵强还引导大四学生拓宽就业视野,树立自己发展与祖国命运相联系的理念,做好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
四年中,赵强所带班级先后获得了复旦大学"
优秀本科生党支部"
、复旦大学"
优秀团支部"
光华自立奖"
等多项校级荣誉,被评为2006年"
上海市先进集体标兵"
,并于2007年荣获"
全国先进班集体"
称号。
但他总说,这所有的荣誉都属于这个集体,而他自己,只是用心为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平台,让他们拥有值得骄傲和无悔的大学生活。
辅导员生涯让他拥有了120份值得珍惜的情谊和财富,在工作中,他得以磨练自我、成就学生。
现在,作为学工组长,赵强觉得身上的责任更大了,他要把他从事辅导员工作经验与他的同事们一起分享,在陪伴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他们还将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上海市十佳辅导员
复旦大学十佳辅导员
复旦大学优秀住楼辅导员
赤诚之心系工作奉献之情育学生
--上海师范大学辅导员孙雅艳个人材料
孙雅艳,女,汉族,中共党员,1979年5月出生,2004年7月起辅导员工作(07年8月至08年8月参加团中央第11届中国扶贫接力计划支教团),现担任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08级学生(100人)辅导员。
(一)爱岗敬业,以无限的热忱投入学生工作
孙雅艳热爱学生,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辅导员,她曾担任过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03年级6个班级146名学生的辅导员、学院党委组织员和分团委工作。
在四年中,她记录了厚厚的十二本工作笔记,用文字把与学生相处的点滴及时记录下来,146个学生的感人故事形成了《我爱我生手记》手稿计15万余字。
《手记》让她与学生一起见证感动、体味成长。
她把部分手记的感动故事上传到学校的bbs上和自己的博客上与学生共享,《手记》使学生获得了发现爱、懂得爱和珍藏爱的启迪,架起了辅导员与学生及其家长沟通的桥梁。
一位学生说,我时刻沉浸在一种幸福之中,因为我身边有这样一位关心我、爱护我的好老师。
更让她意想不到的是,一位曾经与她有过隔阂的学生,在看完她写的对学生表示有愧疚感的文字后,竟然回帖说:
老师,我从来没有怪你,我会加倍珍惜大学的生活,我会把自己写的第一首歌献给你。
《手记》在学生家长中也产生了良好的回应。
一位学生家长在读完孙老师描写关于他孩子的手记片段之后,打电话说,"
连我自己对孩子都失去信心了,没想到老师却始终用满腔的爱对待我孩子"
寒假期间,她还访问了上海和苏州等地的47名大学生家庭,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