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测量实施细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59739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坦桑测量实施细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坦桑测量实施细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坦桑测量实施细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坦桑测量实施细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坦桑测量实施细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坦桑测量实施细则Word下载.docx

《坦桑测量实施细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坦桑测量实施细则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坦桑测量实施细则Word下载.docx

严格按照坦桑规范及标准记录数据。

3.2测量仪器应按计量法规的要求定期进行检定,准确记载检定、维修情况,并应做好日常保养工作,保证状态良好。

3.3测量仪器由专人进行保管,建立保管、使用、维修台帐。

4、认证填写测量施工日志。

5、各种技术文件的接收、登记、分发、保管、更改等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制,施工测量文件管理范围:

建立登记和签收制度,借阅须办理借阅手续,避免丢失。

6、做内业计算时必须做到严谨、科学、负责、实事求是。

7、在开展任何施工测量之前,必须提前24小时通知咨询工程师,在得到其同意时,方可进行测量工作。

8、现场测量如有不符,应立即向咨询工程师报告,请工程师其给出指示和进行协调。

9、对于现场控制桩,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保护,以免被移动,如果被移动或者破坏,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如:

调整被移动控制桩的三维坐标或者重新布置控制点。

10、严格控制测量精度,使线路各部位到达坦桑规范公差要求。

 

测量工作流程图

三、组织机构(分工)图

四、施工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⑴、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及其他资料。

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

成果精度指控制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

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

《测量规范CAP-390》、《坦桑道路工程标准规范(2000)》。

1.4了解测区的气温、大气压、距离归化系数等数据。

2.现场交桩、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等资料到现场踏勘。

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2.1原有的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

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

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2.3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

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3.1内业计算:

外业成果资料的分析和评价,选定的起算数据及其评价,选用的计算数学模型,计算与检校的方法及其精度要求,成果资料的要求等。

3.2控制测量技术设计过程如下:

3.2.1已有控制网成果的精度分析,必要时实测部分角度和边长,掌握起算数据的精度情况。

3.2.2平面控制采用导线测量。

高程控制采用水准测量,布设成附和路线。

4.检校仪器

按规范要求在控制测量作业前对准备使用的仪器和配套的器具进行检定和校准。

⑵、埋建测量标志

1.选点

控制点选在通视良好、交通方便、地基稳定且能长期保存的地方。

视线要避开障碍物。

对于能够长期保存、离施工区较远的点要考虑到图形结构和便于加密。

直接用于施工放样的控制点要便于放样。

2.建标

2.1施工测量的首级控制点和要长期保存的各级控制点应埋设具有强制归

心装置砼标墩。

2.2砼标墩埋标过程:

实地标定点位;

点位编号必须统一编写,既有点位编号不变,加设点位,编号按原编号按A、B……顺序编写,点号必须明确。

⑶、全站仪角度观测

1.观测注意事项

1.1角度观测遵守下列规定:

观测应在成象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

如果成象模糊或跳动剧烈,不应进行观测;

1.2观测过程中仪器不得受日光直接照射;

1.3仪器照准部旋转时,应平稳匀速;

制动螺旋不宜拧得过紧;

微动螺旋应尽量使用中间部位。

精确照目标时,微动螺旋最后应为旋进方向。

1.4观测过程中,仪器气泡中心偏离值不得超过一格。

当偏移值接近限值时,应在测回之间重新整置仪器。

1.5观测成果应做到记录真实,字迹工整,注记明确,观测要求及各项限差均应符合技术要求的规定。

1.6观测完后,应立即检查记录,计算各项观测误差是否在限差范围内,确认全部符合规定限差方可离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返工与重测。

1.7角度统一观测线路前进方向左角,一个角度测量两个测回,第一测回置盘0°

00′30″度左右,不能为0度,第二次置盘90°

00′30″度左右,不能为90度。

2.角度观测前准备工作

2.2资料准备:

观测计划、人员分工、作业技术规范。

2.3观测设备:

全站仪、脚架。

2.4照准设备(后视棱镜):

照准杆或觇牌、基座、脚架。

2.5通讯及交通工具:

对讲机或无线电话、车辆。

2.6辅助工具:

小钢尺、温度计、气压表、计算器、测伞。

2.7记录工具:

记录本、笔等

3.一个测站上观测工作顺序

3.1安置全站仪

3.1.1先将脚架安放在测站上,使脚架头大致水平,脚架头中心大致对准测站中心;

把仪器固定在脚架上,移动脚架的两个脚,使地面测站标志中心与对中器中心大致重合;

3.1.2通过升降脚架使圆水准气泡居中,松开仪器连接螺丝,移动仪器,使地面测站标志中心与对中器中心精确重合,拧紧连接螺丝。

3.1.3用仪器脚螺旋精确整平仪器:

先将长水准管与两脚螺旋平行,调整这两个脚螺旋使水泡居中;

再使长水准管垂直于这两个脚螺旋的连线方向,调整第三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以上对中、整平过程可能要反复进行,直到精确对中,且旋转照准部在各个方向上,长水准管气泡居中。

在强制对中观测墩上安置仪器时,没有

(1)、

(2)步骤。

3.2根据观测方案,利用技术设计或选点略图寻找并识别各观测目标;

3.3量取温度、气压,对仪器进行设置。

3.4观测:

角度观测采用测回法进行

3.5记录检查,如有需要重测(或补测)的,应马上重(补)测。

注意事项如下:

3.5.1重测在两个测回(即规定的全部测回)完成以后,对全部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正确的取舍,并尽可能分析出影响质量的原因后再进行。

如有不符合要求的数据,增加一个测回,直至满足要求。

切忌不加分析,片面地、盲目地追求观测成果的表面上合格,以致最后得不到良好的结果。

3.5.2因对错度盘、测错方向、读错记错、碰动仪器、气泡偏离过大、上半测回归零差超限以及其它原因未测完的测回,都可以立即重测,并不算重测的测回数。

3.5.3一测回中2C互差超限或化归同一起始方向后,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超限时,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起始方向的度盘位置与原测回相同)。

3.5.4一测回中超限的方向数大于测站方向总数的1/3时,应重测整个测回。

3.5.5若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或下半测回的归零差超限,则应重测整个测回。

3.5.6在一个测站上重测的方向测回数超过测站上方向测回总数的1/3时,应重测全部测回。

3.5.7基本测回成果和重测成果都要汇总于记簿中,每一测回只取一份合格成果。

3.6通知镜站,仪器装箱,清点物品,搬站。

⑷、全站仪距离测量

1.测距注意事项

1.1测线宜高出地面和离开障碍物1.3m以上,以减小折光影响。

1.2测线避免通过发热体和较宽水面上空。

1.3测距时避免背景部分有反光物体。

1.4在大气稳定和成像清晰的条件下观测,雨天不宜观测。

1.5测站、镜站不准离人;

2.边长改算

2.1检查外业记录,摘抄计算数据。

2.2气象改正:

仪器已经设置测量时的温度及大气压,其自动改正。

2.3投影改正:

按监理给定数据投影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

2.4平均平距:

计算出往、返测改后距离的中数。

⑸、平面控制测量内业计算

1.检查测量数据。

2.进行平差计算。

3.整理上报资料

⑹.水准测量

1.水准路线布设为附和水准路线,每五公里为一个单元。

2.选点和埋石

根据现场具体情况,水准点的布设在平面控制点上。

3.水准仪和水准尺检校

由测量工程师按规范要求的检校项目和方法,在测前、测后对水准仪和水准标尺进行检校。

4.精密水准测量注意事项

4.1读塔尺的两面,一面估读厘米以下的小数,另一面读厘米以下的小数,以提高读数精度;

读数取平均值,如有0.1mm,取较小值。

4.2视线长度、视线高不能超限,每站的前、后视距基本相等;

4.3一测段水准路线上(两个水准点之间)的测站数必须是偶数。

往、返测的前、后标尺必须交换。

4.4各测段应沿同一路线、用同类仪器与塔尺进行往返测。

5.高程平差计算

5.1检查外业观测资料。

5.2分别计算往、返测高差、附合线路闭合差、各边高差中数。

5.3平差计算。

5.4资料整编,技术总结。

⑺.技术要求

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导线

长度

(Km)

平均

边长

测角中误差("

测距中误差(mm)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相对闭合差

DJ2

5

0.25

15

≤1/5000

2

10√N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水准仪型号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mm)

每公里高差中数中误差(mm)

与已知点联测

附和

偶然中误差

全中误差

DSZ3

单面

往返各一次

±

12√N

20

注:

n为测站数。

五、施工放样作业指导书

(一)、施工测量放样工艺流程图

(二)、施工测量放样作业方法及要求

⑴、说明

本工程包括构造物、填方、挖方、结构层、路面、磅站、排水等各类工程及同一工程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对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不同,所以对测站点和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也不相同。

作业时请严格执行《坦桑道路工程标准规范(2000)》7000系列——公差、测试和质量控制中的要求。

⑵、测量资料收集

1.测量放样前,必须获取工程师签认的施工区已有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资料。

2.根据现场控制点标志是否稳定完好等情况,对已有的控制点资料进行分析,确

定是否全部或部分对控制点进行检测。

3.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文件、修改通知进行测量放样,不得凭口头通知和未经

批准的图纸放样。

⑶、放样前准备

1.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2.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或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

3.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

给仪器充电,检查仪器常规设置:

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

4.将控制点(包括拟用的测站点、检查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

⑷、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点

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

气温、气压、棱镜常数;

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

后视点上架设棱镜,输入棱镜高,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2.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高程。

3.测量放样,调取需要放样的数据,进行放样。

4.放样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5.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6.填写测量放样交样单,进行现场交底。

⑸、全站仪后方交会法放样

1.采用后方交会法进行放样能够在任意点设站,利于施工放样。

2.根据仪器说明书,使用全站仪放样,必须保证测站点精度,精度不满足要求时,可以多个控制点交会。

交会完成后,检查后视点。

3.放样结束后,同样进行测站复核、填写资料、现场技术交底。

⑹、高程放样

1.使用满足精度要求的水准仪和水准尺。

2.在适当位置安置水准仪,整平。

3.水准仪分别照准二个以上已知高程基准点读数复核无误后进行高程测量。

4.再次检查基准点测量记录计算数据及标注数据是否正确。

5.填写测量放样交样单,进行现场交底。

⑺、各类工程放样部位示意图

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工程设计位置、高程。

计算各点位三维坐标。

然后到施工现场进行放样工作。

以下图示为各类工程放样点位,具体用A、B、C……表示。

说明:

1.各点位必须放样三维坐标,进行详细交底,交底必须附图说明,为保证点位在施工中不被破坏,可以向外延伸点位,但交底必须说明。

待施工完成后,进行检查,保证设计位置的准确性。

2.涵洞第一次放样后进行技术交底,需在放样点中提供一个基准高程点,用于控制基坑开挖深度,开挖到位后进行检查,进行第二次放样。

3.结构层采用机械半幅整体摊铺、碾压,故采用定位架进行平面及高程控制,定位架位置见图示。

4.路面施工采用机械整体摊铺、碾压,因厚度为3cm,只需要控制平面即可。

5.磅站、排水等其他工程项目,定位方法同涵洞。

6.必须严格控制测量精度,以保证满足规范要求。

⑻、配合现场施工放样

在施工之前,必须提前24小时通知咨询工程师,现场平面桩点放样由测量组完成,包括中桩放样、填方边桩放样、挖方切开放样、涵洞放样等,放样必须设护桩。

路基填挖方放样:

G3层放样两次(高填方、深挖方进行多次放样),其余各层必须每次放样中桩、边桩,进行准确定位。

现场高程放样由现场技术人员实施,具体由技术人员负责,黑人测工配合。

结构物平面位置由测量组精确定位,高程放样由现场技术人员负责。

现场技术人员要采取措施保证护桩的完好,以便指导多次施工。

测量组必须与现场密切配合,构成相互复核、检校的体系。

测量组、现场技术人员每次测量后必须对现场进行详细交底,交底必须有交底人、复核人签字,严格执行双检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