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第二百一十八篇《大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34349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第二百一十八篇《大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诗经》第二百一十八篇《大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诗经》第二百一十八篇《大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诗经》第二百一十八篇《大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诗经》第二百一十八篇《大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经》第二百一十八篇《大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诗经》第二百一十八篇《大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第二百一十八篇《大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经》第二百一十八篇《大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指谷壳已经结成,但还未坚实。

  (10)稂(lá

ng):

指穗粒空瘪的禾。

莠(yǒu):

田间似禾的杂草,也称狗尾巴草。

  (11)螟(mí

吃禾心的害虫。

螣(tè

吃禾叶的青虫。

  (12)蟊(má

吃禾根的虫。

贼:

吃禾节的虫。

  (13)稚:

幼禾。

  (14)田祖:

农神。

  (15)秉:

执持。

畀:

给与。

炎火:

大火。

  (16)有渰(yǎn):

即“渰渰”,阴云密布的样子。

  (17)祁祁:

徐徐。

  (18)公田:

公家的田。

古代井田制,井田九区,中间百亩为公田,周围八区,八家各百亩为私田。

八家共养公田。

公田收获归农奴主所有。

  (19)私:

私田。

  (20)稚:

低小的穗。

  (21)穧(jì

已割而未收的禾把。

  (22)秉:

把,捆扎成束的禾把。

  (23)滞:

遗留。

  (24)伊:

是。

  (25)馌(yè

送饭。

南亩:

泛指农田。

  (26)田畯(jù

n):

周代农官,掌管监督农奴的农事工作。

  (27)禋(yīn)祀:

升烟以祭,古代祭天的典礼,也泛指祭祀。

  (28)骍(xīn):

赤色牛。

黑:

指黑色的猪羊。

  (29)介:

“丐”的假借,祈求。

景福:

大福。

[译文]

广阔的田地将开始种庄稼,农夫们忙着选种整修农具。

那些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我就扛着锋利的板锹下地。

我从南北垄向的地块开始,播下五谷杂粮稻麦黍菽稷。

棵棵庄稼长得挺直又健壮,曾孙看了喜上眉稍心顺意。

禾苗开始秀穗进入灌浆期,很快籽粒坚硬开始成熟了,地里没有秕禾也没有杂草。

农夫们除掉食心虫食叶虫,还有那些咬根咬节的虫子,不教害虫祸害我的嫩苗苗!

祈求田祖农神发发慈悲吧,把害虫们付之一把大火烧!

高天上浓厚的流云满山飘,小雨淅淅沥沥润如酥奶酪。

先灌溉好我主人家的公田,再把我们农奴家的私田浇。

那里有没割下来的嫩棵子,这里有没捆起来的稻谷草。

那里有丢落的束束麦个子,这里遗漏的禾穗子也不少:

都成了孤寡老妇的手中宝。

周王亲到田间地头来视察,携妻带子和农夫们把话唠。

到南北垄向的田头把饭送,管农业的小官儿喜上眉稍。

周王亲临恭恭敬敬来祭祀,献上红牛黑猪作的牺牲品,供上五谷杂粮黍菽稷麦稻。

虔诚祭祀进献供品把香烧,祈求上苍降下大福禄位高。

赏析壹壹/此诗是《小雅·

甫田》的姊妹篇,两诗同是周王祭祀田祖等神祇的祈年诗。

甫田》写周王巡视春耕生产,因“省耕”而祈求粮食生产有“千斯仓”“万斯箱”的丰收;

大田》写周王督察秋季收获,因“省敛”而祈求今后更大的福祉。

春耕秋敛,前呼后应,两篇合起来为后人提供了西周农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等相当真实具体和丰富的历史资料,是《诗经》中不可多得的重要的农事诗。

全诗四章,其中第三章最重要也最精采,其他各章如众星之拱月,绿叶之衬花。

第三章实写丰收,前二章起铺垫作用,末章是祭祀套话式的余波。

农业丰收不是从天而降神赐的。

诗首章追叙了对春耕的高度重视与精心准备。

起句“大田多稼”虽是平淡的直赋其事,然而画面雄阔,涵盖了下文春耕夏耘秋收种种繁复场景,为之提供了纵情挥写的大舞台,气势不凡。

由此可窥见当时绝非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而是井田制下的原始大生产耕作。

第二句“既种既戒”,实是抓住了农业生产的“牛鼻子”,即选择良种与修缮农具。

有了良种,播种的“百谷”才能“既庭且硕”;

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农奴以“覃耜”去犁田,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覃耜”只是“既戒”工作的举隅,其它可以想见。

除了选种与修具外,还需有其他一系列次要的准备工作,诗用“既备乃事”一笔带过,笔墨精简,疏而不漏。

用三个“既”字表示准备工作完成,干脆利落,要言不烦。

末句冒出“曾孙是若”,好像很突兀,其实有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

“曾孙”是当时政治、经济舞台的主角,也是此篇的核心人物,农奴一切卖力的活动都是为了顺应“曾孙”的欢心。

春耕开局不错,最愉悦的人,当然是主角“曾孙”。

这句客观上明确无误地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主奴关系。

从全篇看,第四章曾孙将出场巡视和主祭,这里先提一句作伏笔,也起到了贯通全篇血脉的作用,所谓着一子而满盘皆活。

次章追叙夏耘,即田间管理,主要写除杂草与去虫害。

播种后倘让作物自生自灭,那秋收就很渺茫,因此必须加强管理,而且要贯穿百谷成长的全过程。

“既方既皁,既坚既好。

”四个“既”像电影中的慢镜头特写,将作物阶段性生长的典型画面作了逐步推进的忠实记录,很有农业科学性,不谙农事的人是很难如此简练精确表述的。

而“不稂不莠”却是关键句,即除尽了稂莠,才使粮食长势旺盛,这是略去了种种艰辛劳动过程而提炼出来的重要经验。

另一条经验是灭虫。

百谷有螟螣蟊贼以及蝗虫等许多天敌,如果不加清除,“田稚”难保,也许会导致粮食颗粒无收。

除虫的办法,主要用火攻。

让害虫在“炎火”中葬生。

由于虫害在一定程度上不像除草那样可以完全由人工加以控制,所以先民又搬出了被称作“田祖”的农神,祈求田祖的神灵将虫害去尽。

虽然带有迷信色彩,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低下,但也表现了农夫们的迫切愿望。

《诗经》中此处提到的除虫方法,后世继续奉行沿用,典型例子是唐代姚崇驱蝗。

开元四年(716年),山东蝗虫大起,姚崇奏道:

“《毛诗》云:

‘秉彼蟊贼,以付炎火。

’……蝗既解飞,夜必赴火。

夜中设火,火边掘坑,且焚且瘗,除之可尽。

”(《旧唐书·

姚崇传》)于是遣使分道杀蝗,终于扑灭虫害,保住庄稼。

这明显是受了《小雅·

大田》诗的启发。

如果说上二章写的是尽人事,那么天时对于农业也至关重要,所以第三章前四句就写了风调雨顺情况。

阴云弥漫,细雨绵绵,真是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公田、私田都有充沛雨水。

外界景观与内心感受打成一片,农夫的喜悦在这四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公田”、“私田”的先后关系中,展现了社会矛盾缓和时期农夫们的忠悃厚道心情,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那是非常真率自然的。

三章其余五句写丰产丰收。

若从正面写,谷穗金黄一片,农夫挥汗如雨干得热火朝天,肩挑车载沉甸甸,大囤小囤满满装,也可以写得沸沸扬扬,动人心目,但那毕竟是寻常蹊径,易于雷同俗套。

此诗之妙在于侧写,在于烘托,在于细节描写,不写收,而写不收,从不收中反映丰收,构思之妙,令人拍案叫绝。

你看,有长得欠壮实故意不割的,有割了来不及捆束的,有已捆束而来不及装载的,还有许多飘洒散落在各处的谷穗。

这些镜头读者闭目想像一下,是丰收还是歉收,不言而喻。

至于怎么个丰收法,那就由读者各自去驰骋想像。

该实的地方却留下一片空白,让人自行补充,这才是炉火纯青的艺术妙谛。

对于此点,历代论者均赞赏不已。

三章的末句“伊寡妇之利”,又使诗的意境得到升华。

如果没有这末句,人们或会有疑问:

大田里散落漏收那么多粮食,是不是农夫们偷懒和不珍惜呢?

也或会作如是想。

有了脱颖而出的此句,人们才恍然意识到农夫们故意不收割殆尽是有良苦用心的。

为了让鳏寡孤独无依无靠者糊口活命,又免于他们沿街挨户乞讨的窘辱,农人有意留下一小部分丰收果实让他们自行去采拾,那种细腻熨贴,那种宅心仁厚,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有拯溺帮困的恻隐之心,那是一种宽广胸怀和崇高美德,至今读来仍令人感动不已。

此诗中的“寡妇”,比之唐代杜荀鹤诗中写到兵荒马乱时世的“山中寡妇”那“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的境况来,真是幸运多多。

关于此句,还引发过一场怎样理解此诗主旨的论辩。

《毛诗序》谓此诗“剌幽王也。

言矜寡不能自存焉”。

而朱熹《诗序辨说》则驳道:

“此序专以‘寡妇之利’一句生说。

”至于两者优劣,应当说,寡妇之拾穗,也确实反映了贫民生活的无保障,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的黑暗不公,说诗有“刺”的含意也并不太离谱。

但从诗的整体意向而言,是“美”的成分居多,即赞美农夫通过辛勤劳动而喜得丰收。

《毛序》以偏概全,朱子所驳也属平允。

田间劳动大军正在收割捆载,忙得不亦乐乎,田头有农官“田唆”在第一线指挥督察,后方有妇女孩子提筐来送饭食,整个画面一片繁忙热闹景象。

这时最高统治者“曾孙”来了,其热气腾腾场面顿时达于沸点,至少从田唆的“至喜”表情上能让人领悟到这一点。

第四章实写曾孙省敛,与首章春耕时“曾孙是若”相呼应。

更与上篇《甫田》描写“省耕”时情景密合无间,是一模一样的四句。

这大约是当时颂扬王权的套话吧。

接着是曾孙祭祀田祖,祭祀四方神,牺牲粢盛恭敬祗奉,肃穆虔诚,为黎民为国祚祈福求佑。

王权与神权互相依傍而彼此更为尊崇显赫,这大约也是曾孙省敛时所能做的最正儿八经的事吧。

其实这都是歌功颂德的冠冕堂皇话,无甚精义,后世捧场诗文的层出不穷,其源头也可追溯到《诗经》上,正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此诗在艺术上造诣颇深。

诗主要运用白描手法,为后世勾勒了一幅上古时代农业生产方面的民情风俗画卷。

其中的人物,如农人、妇子、寡妇、田唆、曾孙,虽着墨无多,但各有各的身份动作,给人以真实感受。

凡此均体现出诗作的艺术魅力,给人无穷回味。

佚名

赏析贰贰/《小雅大田》篇笺释解题:

《大田》,以成王之美政,祈年祭祀田祖,刺幽王之政衰。

《毛诗》正文:

大田,刺幽王也。

言矜1寡不能自存也焉。

大田2多稼3,既種4既戒5,既備6乃事。

以我覃7耜,俶載8南畝9。

播厥百穀,既庭10且碩11,曾孫12是若13。

既方14既皁15,既堅既好,不稂不莠16。

去其螟螣,及其蟊賊17,無害我田稺18。

田祖有神19,秉畀20炎火21。

有渰22萋萋,興雨祈祈23。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24。

彼有不穫稺25,此有不斂穧26。

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

曾孫來止,以其婦子27。

饁28彼南畝,田畯29至喜30。

來方禋祀31,以其騂黑32,與其黍稷。

大田四章,二章章八句,二章章九句。

注釋:

1、矜:

《經典釋文》:

“矜,古頑反。

注皆同。

字或作‘鰥’”。

敦煌經部文獻《詩經·

大田》作“矝”。

《說文》:

“矝,矛柄也。

從矛令聲”,段注:

“各本篆作矜。

解云今聲,今依漢石經、《論語》、溧水校官碑、魏《受禪表》皆作矝正之。

《毛詩》與天、臻、民、旬、填等字韻,讀如憐,古音也。

矛柄之字改而為“矛堇”,云古作矝,他義字亦皆作矜,從今聲。

”臧庸《拜經日記》卷八:

“唐本《說文》,矛部,矝下有憐也一訓,而今本止有矛柄之義。

後世字書韻學混淆致改《玉篇》,誤從今。

唐以來字書遂無有作矝者矣!

”故“矜”當作“矝”明矣,又《說文》:

“鰥,鰥魚也。

見齊風。

毛傳曰。

大魚也……殆非是。

鰥多叚借爲鰥寡字。

鰥寡字葢古衹作矝。

矝卽憐之叚借。

从魚。

眔聲。

古頑切。

古音在十三部。

齊風與雲韵、可證也。

眔古讀同隶。

十三十五部合音也。

”故鰥為叚借字,《釋文》或作‘鰥’為俗本假借。

2、鄭《箋》:

“大田,謂地肥美,可墾耕”,《疏》:

“知大田非天下田者,以文連“多稼”,又云“既種既戒”,皆謂田中之事,不得為天下之田,故以為肥美之大田,可墾耕者也。

舉肥美以與民,則自然為天下田矣。

地自山陵、林麓、川澤、溝瀆、城郭、宮室、塗巷,其外皆可墾耕作者,舉其年豐,明田多,故云“大田”。

3、《箋》:

“多為稼”《疏》:

言‘多為稼’者,《地官·

司稼》注云:

‘種榖曰稼,如稼女有所生’《草人》:

‘掌土化之法’,《稻人》:

‘掌稼下地’,《秋官·

薙氏》:

‘掌殺草’,《月令》云:

‘燒薙行水’,皆是為稼也。

為稼,謂為此等之稼。

以糞美其地,故云‘多稼’。

”此即言為稼之行為。

4、《疏》曰:

“既種為相地之宜,而擇其種也。

5、《箋》曰:

“《月令》季冬命農計耦耕事,脩耒耜,具田器,此之謂戒。

”朱子《詩集傳》:

“戒,飭其具也”。

6、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云:

“備者,服之假借。

‘,治也。

’字通作服,《爾雅·

釋言》:

‘服,整也。

’整亦治也。

凡從、從葡之字古多通用,備即服之假借。

《周頌》:

‘亦服爾耕。

”《夏小正》“初服于公田,既備乃事”,猶云既服乃事也。

7、毛《傳》曰:

“覃,利也。

”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注云:

“魯‘覃’作‘剡’”。

疏云:

“魯‘覃’作‘剡’者,《釋詁》:

‘剡,利也’郭注:

‘《詩》曰:

‘以我剡耜’’陳喬樅(三家詩遺說考)云:

‘郭注是據舊注魯詩之文’。

張衡《東京賦》‘介御間以剡耜’,衡習魯詩,可互證也。

《淮南·

氾論訓》:

‘古者剡耜而耕’,字亦作‘剡’,皆從魯文。

毛作‘覃’假借字。

” 

8、《箋》云:

“俶讀為熾。

載讀為菑栗之菑。

時至,民以其利耜,熾菑發所受之地,趨農急也。

田一歲曰菑”《疏》云:

“是俶載者,用耜于地之事,故知當為熾菑,謂耜之熾而入地,以其菑殺其草,故《方言》‘入地曰熾,反草曰菑’也。

連言‘菑栗之菑’者,《弓人》云‘凡鋸干之道,菑栗不迆,則弓不發’,注云‘玄謂栗讀如裂繻之裂’。

彼鋸弓幹,以鋸菑而裂之,猶耕者以耜菑而發之。

義理既同,故讀從其文以見之也。

上云‘乃事’,是豫以待時之言,故云‘時至’,以為相連文次也。

‘田一歲曰菑’,《釋地》文。

郭璞曰:

‘今江東呼初耕地反草為菑。

’則是入地殺草之名”又胡承珙《毛詩后箋》云:

“鄭云俶讀為熾者,熾與植同,《郷射禮》今文或作植,是讀俶曰熾,猶讀俶曰植也。

植又為置……栽猶植也”馬瑞辰之論頗複雜,仍以為:

“是始耕之地多黏土,必以利耜發之,遂以入地為樴,熾又樴之假借也。

”“熾菑二字雙聲,即俶載之轉。

9、南畝,數見於天子祭祀祈年之詩,饁彼南畝,《載芟》:

“有略其耜,俶載南畝”,《良耜》:

“畟畟良耜,俶載南畝”,《信南山》:

“我疆我理,南東其畝”,《甫田》:

“今適南畝,或耘或籽”,多出於《雅》、《頌》,南畝信為祭祀社稷,土地神之所,《左傳》襄公七年:

“夫郊祀后稷,以祈農事也,是故啓蟄后郊,郊而后耕”上古有祈農事之禮。

10、《傳》曰:

“庭,直也。

”同見於《韓奕》《閔予小子》傳,《釋詁》:

“庭,直也”。

11、《箋》云:

“碩,大。

12、曾孫:

成王。

《信南山》:

“畇畇原隰,曾孫田之”《傳》:

“曾孫,成王也。

”《疏》:

“成王而謂之‘曾孫’者,以古者,祖有的而宗有功,因為之號。

文武受命伐紂,定天下之基,以為祖宗,。

《祭法》云:

“祖文王而宗武王”是也。

成王繼文武之後,為太平之主,特異其號故《詩經》通稱成王為曾孫也。

不繼於文王,不之言‘孫’者,蓋周雖文王受命,而大王亦有王跡所起見其王業之遠,故繼而稱曾孫。

不言玄孫者,玄孫對高祖為定名,世數更多,則不得稱玄孫矣。

曾者,重也。

自曾祖以至無窮,皆得稱曾孫,故《維天之命》箋云:

‘自孫之子而下,事先祖皆稱曾孫。

’是為遠辭。

明周德之隆久,故繼大王而不稱玄也。

”又顧炎武《日知錄》卷五:

“《禮記·

祭法》言適子,適孫、適孫、適曾孫、適來孫。

《左傳》王子虎盟諸侯,亦曰‘及而玄孫,無有老幼’。

玄孫之文見於《記》、《傳》者如此。

然宗廟之中並無此稱。

《詩·

維天之命》‘駿惠我文王,曾孫篤之’,鄭氏《箋》曰:

‘曾,猶重也。

自孫之子而下,事先祖皆稱曾孫。

’《禮記·

郊特牲》‘稱曾孫某’注:

‘謂諸侯事五廟也,於曾祖已上稱曾孫而已。

’”

13、《箋》曰:

“若,順也。

成王於是則止力役,以順民事,不奪其時”《釋言》:

“若,順也”馬瑞辰以《說文》:

“若,擇菜也”,謂“曾孫擇其稼之善者而勸之,即省耕之謂也。

”強解也。

14、方,《箋》曰:

“方,房也,謂孚甲始生而為合時也。

”《疏》曰:

“謂米外之房者,言其孚甲,米生於中,若人之房舍然也。

”孚者米外之粟皮甲者,以在米外若鎧甲。

15、《傳》:

“實未堅者曰皁。

”馬瑞辰:

“皁即草字之俗,古借早字為草,《周官·

大司徒》‘其植物宜皁物’,《釋文》‘皁音早,本亦作早’是也。

‘草,艸斗,櫟實也。

一曰,象斗子。

從艸,早聲。

’引申之,凡植物有孚甲者皆可成早。

《詩》‘既方’,《箋》訓為房,謂孚甲始生而未合者,則‘既皁’是狀其孚甲之既合,有如草斗。

戴侗《六書故》:

“橡櫟之實為皁,象皁有斗承實形。

《詩》曰‘既方既皁’,言黍稷之稃如皁也。

’其說是矣。

16、《傳》曰:

“稂,童梁也”《釋文》曰:

“童稂,草也。

《說文》作‘蓈’。

云‘稂’或字也。

禾粟之秀生而不成者謂之童蓈也。

”方玉潤《詩經原始》:

“莠,似苗而害苗者也。

”胡承珙:

“《毛傳》兩言稂童梁,又言莠似苗。

《說文》蓈、莠二篆相次,蓋稂為莠之未成者,莠則已成而揚起者,又《說文》皆連禾粟为言,则蓈莠之未成者,莠则已成而揚起者。

又《說文》皆連禾粟為言,則稂莠自是禾粟間一種相似之草,惟其擇種不純,雜以浮秕致生稂莠故惟禾粟中有之。

《國語》‘馬餼不過稂莠’亦對食粟之馬為言,若《爾雅》孟狼尾本與童梁列為二草,又莠名狗尾,隨處有之。

不應獨惡其亂苗,然則稂莠自是害苗之草之專名,其狼尾名茛,狗尾名莠 ,或因禾粟之稂莠以為名而實非,一物要與詩言無涉耳。

17、《傳》曰:

“食心曰螟,食葉曰螣,食根曰蟊,食節曰賊。

”《疏》云:

“皆《釋蟲》文。

陸璣疏云:

‘螟似子而頭不赤。

螣,蝗也。

賊似桃中蠹蟲,赤頭身長而細耳,或說云:

‘蟊,螻蛄也。

食苗根,為人患。

’許慎云:

‘吏犯法則生螟。

乞貣則生螣。

’舊說螟、螣、蟊、賊一種蟲也,如言寇賊奸宄,內外言之耳。

故犍為文學曰:

‘此四種蟲皆蝗也。

’實不同,故分別釋之。

18、嚴粲《詩緝》:

“稺,音稚。

《説文》曰:

‘穉;

幼禾也。

’今曰:

“《閟宫》‘稙穉菽麥’,《傳》云:

‘後種曰穉’,《疏》云:

‘後種後熟,以其遲晚,故幼穉也’”

19、田祖。

見《小雅·

甫田》:

“以御田祖”,《傳》云:

“田祖,先嗇也。

“《郊特牲》注云:

‘先嗇,若神農。

’《春官·

籥章》注云:

‘田祖,始耕田者,謂神農。

’是一也。

以祖者,始也。

始教造田,謂之田祖。

先為稼穡,謂之先嗇。

神其農業,謂之神農。

名殊而實同也。

以神農始造田,謂之田祖,而后稷亦有田功,又有事於尊可以及畢,則祭田祖之時,后稷亦食焉。

后土則五穀所生,本云句龍能平之,則句龍亦在祭中。

而《籥章》云‘以樂田畯’,尚及典田之大夫,明兼后土、后稷矣。

故《大司徒》注云:

‘田主,田神后土及田正之神所依也。

’詩人謂之田祖,以句龍為后土,后稷為田正,而言詩人謂之田祖,則田祖之文,雖主於神農,而祭尊可以兼卑,其祭田祖之時,后土、田正皆在焉。

故鄭揔言‘詩人謂之田祖也’。

言此田祖,其文得兼有后土、后稷,而《司徒》言田祖,則其文不得兼神農。

何則?

彼云‘設其社稷之?

而樹之田祖’,則田主唯社稷,不得有神農,故鄭唯云‘后土、田正’,其言不及神農,是其意也。

20、《釋文》曰:

“秉,執持也。

畀,與也。

”《釋文》:

“《韓詩》作‘卜’。

卜,報也。

”王先謙:

“‘秉作卜。

卜,報也’者,《釋文》引《韓詩》文。

段玉裁云:

‘‘卜畀’,猶俗言‘付與’也。

’《爾雅》:

‘卜,予也。

’胡承珙云:

‘《白虎通·

筮龜》云:

‘卜,赴也。

’《小爾雅》:

‘赴,疾也。

’《禮·

少儀》、《喪服小記》注并云‘報’讀為‘赴疾’之赴,是訓‘卜’為‘報’,猶訓‘卜’為‘赴’。

‘卜畀炎火’者,謂亟其而畀之炎火也。

21、《傳》:

“炎火,盛陽也”。

22、。

[疏]傳:

“渰,雲興貌。

萋萋,雲行貌。

”王先谦:

“齊‘渰’作‘黤’,魯作‘晻’,韓作‘弇’”先漢三家詩皆不與毛同。

阮氏《校勘记》據諸書訂正‘萋萋’當作‘淒淒’。

马瑞辰:

“《説文》:

‘渰,雨雲皃。

’徐本作‘雲雨皃’,誤,此从段本據《初學記》、《太平御覽》所引正。

《毛詩》作渰者正字,《漢書》作黤,《吕氏春秋》引作晻,皆音近假借字,《説文》:

‘黤,青黑色也。

’‘晻,不明也。

’‘黭,果實黭黯黑也。

’義竝與渰爲陰雲相近。

蓋本三家詩。

今《漢書食貨志》引詩亦作渰,特後人依毛詩改耳。

《毛傳》“渰,雲興貌”,當从定本、集注作“陰雲貌”爲正,《顔氏家訓·

書證篇》引《毛傳》正作陰雲。

顔師古漢書注:

“渰,陰雲也。

”義本毛傳。

《吕氏春秋》高誘注:

“晻,陰雨也。

”陰雨亦當爲陰雲之譌。

23、傳云:

“祈祈,徐也。

”嘉业堂藏宋刊本《毛诗》“祈”作“祁”,阮勘亦是。

嚴粲:

“今曰:

監本作‘祁’,俗本作‘祈’,誤也。

《采蘩》‘被之祁祁’《七月》及《出車》‘采蘩祁祁’《韓奕》‘祁祁如雲’,鳥來假祁祁皆作祈,有考見《七月》。

“祈祈,各本引詩皆作祁祁,惟監本、毛本,作祈祈,嚴可均謂避明諱(朱祁鎮),是也。

”又有云“興雨”當作“興雲”者,應為“興雨”方是,馬瑞辰云:

“《釋文》:

‘興雨,如字。

本或作興雲,非也。

’正義:

‘經興雨或作興雲,誤也。

定本作興雨。

’瑞辰按:

《顔氏家訓》據班固《靈臺詩》‘祁祁甘雨’,謂詩興雲當作興雨。

臧琳《經義雜記》、段玉裁《詩小學》竝謂當作興雲。

今按《箋》云‘其來祁祁然不暴疾’,古但言?

風、?

雨,未有言?

雲者,則“不?

疾”指雨無疑,是鄭君所見毛詩作興雨之證。

《鹽鐵論·

水旱篇》、《後漢書·

左雄傳》引《詩》皆作興雨。

《吕氏春秋·

務本篇》引《詩》雖作興雲,但高注云:

“陰陽和,時雨祁祁然不?

疾也。

”似高誘所見《吕氏春秋》原作興雨。

唐石經作興雨,與《釋文》、《正義》本同。

是毛詩作興雨也。

王伯厚《詩攷》引《韓詩》作興雲,《韓詩外傳》引詩亦作興雲,則知作興雲者自爲韓詩。

”故毛詩當做“興雨”為是,韓詩作“興雲”。

24、陈奂:

“《孟子·

滕文公》篇引《诗》云: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為有公田,由此觀之,雖周亦助也。

使畢戰問井地,孟子曰:

‘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有畝,同養公田,公田事畢,然後敢治私事,多以別野人也。

’戰國時周家井田之法已壞,孟子乃據大田詩言公田而略陳其概如此也。

”朱子曰:

“言農夫之心先公後私,故望此雲雨而曰,天其雨我公田、而遂及我私田乎。

25、馬瑞辰:

“稺有二義。

《閟宫》詩《傳》:

‘先種曰稙,後種曰稺。

’《説文》:

‘稺,幼禾也。

’《繫傳》本下有‘晚種後孰者’五字。

是禾之幼者曰稺,禾之晚種者亦曰稺。

此詩‘無害我田稺’,謂幼禾也。

‘彼有不穫稺’,謂晚種後孰者也。

26、陳奐:

“秉、把雙聲同義,不穫稺,未刈者也。

不斂穧,刈而未斂者也。

“穧者,禾之鋪而未束者。

秉,刈禾之把也。

27婦子:

見《甫田》箋:

“成王來止,謂來觀農事也。

親與后、世子行,使知稼穡艱難。

“女在其國稱女,在途稱婦,入國稱夫人。

’諸侯夫人入國卽不稱婦,婦子自指農夫之婦子,非謂后、世子也。

王親耕,后親蠶,后無隨王省耕勸農之事。

王肅、孫毓駁之,是也。

大田‘以其婦子,饁彼南畝’,與此同義。

正義曲申箋説,失之。

”見於《七月》:

“同我婦子”。

28、饁,見於《七月》:

“饁彼南畝”,《傳》云:

“饁,饋也。

“饁,炎輒反,野饋也。

“‘饁,饋’,《釋詁》文,孫炎曰:

‘饁野之餉’”。

見於《左傳·

僖公三十三年》:

“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賓”,杜注:

“耨,鋤也;

野饋曰饁”。

《詩經》凡三見:

《豳風·

七月》,《甫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