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3056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文档格式.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文档格式.docx

19世纪初,英国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西贸易长期有利于中国局面发生逆转,这不仅破坏了清政府财政收支平衡,而且导致银两兑铜钱的比价上升,这意味着民众事实上必须缴纳更多的地租、赋税。

4: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的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综合运用)

①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经过40余年复辟与反复辟的多次较量,1688年,终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②美国经过独立战争,1776年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法国经过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也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在欧洲其他主要国家,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制定符合本阶级利益的各项政策,以巩固自己的统治政治,并利用国家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

商品生产的无限增长,需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寻求新的殖民地。

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他们把目标瞄向古老的中国。

1825年,英国经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些人主张用战争摆脱危机。

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与此同时,法国、美国、俄国的国家也对中国垂涎欲滴。

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开拓国外市场和摆脱国内危机的冲动,严重威胁着中国这个东方古国,一场战争在所难免了。

5: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识记)

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与美国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与俄国签订了中俄《伊利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

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两国公使交换了《天津条约》的批准书,并签订了《北京条约》;

与俄国先后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两国缔结《中法新约》。

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以签订《辛丑条约》而结束。

6: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屠杀中国居民的惨案(识记)

①1894年11月,日本占领旅顺,连续进行了4天大屠杀,他杀中国居民约2万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②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略北京后,仅在庄王府一处,就杀害义和团团民和平民1700多人。

③1900年,俄国入侵中国东北时,在江东六十四屯将数千中国居民,不是杀死,就是赶入黑龙江中淹死,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7:

教案(识记)

一些传教士凭借外国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庇护,无视中国法律和民族感情,干预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活动,扰乱地方,横行无理,欺压百姓。

教会还把治外法权扩大到教民(中国的信教者),引进中国人民的普遍反对,酿成“教案”。

8:

通商口岸(识记)

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夏门、福州、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

1858年,《天津条约》又开放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10个口岸。

1860年,《北京条约》又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陆路方面,开放伊犁和喀什葛尔为商埠。

9: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识记)

①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政治支柱。

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④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发展的很缓慢,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⑤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外国列强的争斗和间接统治之中,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后来,外国列强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⑥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在外国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10: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政治控制(领会)

①控制中国内政

②操纵中国外交

③享有领事裁判权

④把持中国海关

⑤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⑥扶植、收买代理人。

11: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领会)

①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②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③对华倾销商品。

④对华资本输出。

⑤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12: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侵略中国的舆论(领会)

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

较早的外文刊有《中国从报》和《北华捷报》(后改名《字林西报》),是为外国列强侵华服务的。

广学会是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英国人李提摩太把“争取中国士大夫中有势力的集团,启开皇帝和政治家们的思想”作为办会的指导思想。

广学会发行的《万国公报》,除介绍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外,还竭力宣扬殖民地奴化思想,为外国列强侵华进行辩护。

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

13: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简单运用)

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它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14:

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以及特点(简单运用)

①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工资待遇低,又毫无政治权利,其革命性最强。

②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从地区上讲主要集中于上海、广州、武汉、天津等大城市,从行业上讲主要集中于纺织、面粉、采矿、铁路等行业,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③它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的。

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因此,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15: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综合运用)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

①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两大历史任务的区别:

二者的主体、内容是不一样的。

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

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任务,才能为第二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

①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

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的和封建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6: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识记)

1841年5月,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联络附近103个乡的群众,设下埋伏,与英国侵略者展开激烈战斗。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7:

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识记)

①1867年,美国海军入侵台湾,副舰长马肯基率陆战队在琅峤(今恒春)登陆,被击毙,侵略军被打退。

②1874年,日本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侵入台湾琅峤,遭到高山族人民的迎头痛击。

③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台湾人民闻知割台消息之后,表示与台湾共存亡。

台湾人民与总兵刘永福所率领的黑旗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吴汤兴、徐骧等指挥的台湾义军与吴彭年、杨泗洪指挥的黑旗军在新竹、彰化、嘉义、台南等地与日军激战,许多人牺牲。

④从1895年6月到10月。

台湾军民对抗日军两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日军死伤3.2万多人。

18:

为国捐躯的清政府爱国将领(识记)

11841年2月,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

21842年6月,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以身殉国,7月,副都统海龄(满族)在镇江战死疆场。

31859年6月,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提督史荣椿、乐善(蒙古族)战死。

4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战死平壤,志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在黄海战斗中英勇牺牲,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不蟾在威海战斗中为国捐躯。

19:

林则徐、魏源与睁眼看世界(识记)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除了坚决主张严禁鸦片,组织渔民等以抵御外国侵略以外,注意了解西方,赞成正常的对外贸易。

1839年,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了《四洲志》。

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综述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中国应采取的对外政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其国家富强来抵御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20:

严复与“救亡”口号(识记)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图谋瓜分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的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此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

21: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及其失败的原因(领会)

图谋:

1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开始蚕食中国的边疆地区。

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又从缅甸侵入云南;

法国则从越南侵犯广西;

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

日本吞并琉球,侵犯台湾。

中国陷入了严重的“边疆危机“之中。

2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达到高潮。

俄国一直把中国东北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马关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引起俄国强烈不满,它便联合法、德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还给中国。

俄国以此为借口迫使清政府之签订了《中俄密约》、《旅大租地条约》、《续订旅大租地条约》等,东北全境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

31898年3月,德国强租胶州湾,将山东划入自己势力范围。

41899年11月,法国强租广州湾,并要求清政府不得把云南、两广割让给他国,滇、桂、粤三省便成了法国的势力范围。

51898年2月英国要求清政府不得将长江沿岸各省租与他国,长江流域成了英国的势力范围;

6月,强租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以北及附近岛屿的中国领土99年;

7月1日又强租威海卫。

61898年4月,日本要求清政府不得把福建省让予他国,福建成了日本的势力范围。

7美国由于来的较迟,便于1889年9月至11月间照会各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即美国可以获得他国在中国获得的所有权益。

失败的原因:

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重要原因)

2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最根本原因)

【当然,由于农民小生产者的历史局限,义和团运动存在盲目、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无法认清帝国主义与清王朝相互勾结的本质,曾一度为清政府欺骗,还存在有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

但是,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不容抹煞:

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遏制了侵略者瓜分中国的图谋。

22:

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简单运用)

1社会制度的腐败。

(最根本的原因)

清中叶以后,封建统治日趋衰落,进入近代以后,社会制度没有根本改变,相反却更加腐败。

腐朽的清王朝统治者为了自身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总是把防止人民的反抗放在首位,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以后危及自身的统治,宣扬“防民甚于防寇”,常常压制、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导致反侵略失败。

甚至在反侵略斗争取得一定胜利的时候,腐败的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力主闭战求和,为此不惜割地。

赔款。

2经济技术的落后。

进入近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而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局面没有改变,经济总量较小,工业技术落后,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没有改变这种局面,必然导致被动挨打。

经济技术的落后,又使中国在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列强。

23:

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夕,先进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综合运用)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林则徐、魏源。

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建忠、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某些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他们一般都反对列强的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对中国社会发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

②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

严复。

1898年4月,康有为疾呼,中华民族面临着成为“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的危险。

要求中国人要发愤自救。

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