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项目技术建议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智慧校园项目技术建议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校园项目技术建议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总体来看,教育信息化的深层次发展是如何促进创新能力、教育均衡、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的突破与发展,这是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智慧校园建设思路
智慧校园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对校园的基础设施、教学内容、教育活动、教育信息等进行的以人为本的数字化改造;
通过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来最优化地实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成长环境。
智慧校园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教育科研、师资培训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服务好学生、教师、家长与管理者四类对象,促进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服务、师资队伍和教育管理五个现代化的实现。
如下图所示:
智慧校园的建设的核心是教学平台的建设,通过教学平台,实现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互动课堂,为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带来深刻的变革。
1、教师信息化应用
教师:
通过简单易用的功能模块,教师可以有效地管理课程、设计教学、制作内容、布置作业和评测反馈,使教学更丰富生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学生信息化应用
学生:
通过丰富的教学工具和多终端支持,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按照自己的需求获取教学资源,参与教学活劢,进行交流协作,使学习更主劢,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3、家长信息化应用
家长:
通过课前对于教学计划的了解及课后对于学习结果的评估,家长可以准确、及时地掌握孩子的学习行为、学习结果,从而对孩子的学习进行针对性的监督与辅助。
4、管理者信息化应用
管理者:
通过与业的课程及系统统计分析报告,管理者可以准
确地掌握教学数据信息,从而为教学改革和评测提供数据依据,制定相应管理机制,使管理更高效。
三、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
智慧校园建设包括基础设施、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几部分建设,建设目标为:
(1)搭建资源共建、共享的教学平台
基于学生终端和教师终端,提供互动教与学的基础,围绕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活动,针对师生课前、课中、课后、课外等教学实践每一环节所创造生成的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对其进行有效收集、管理、使用、提炼和积累,逐步建成教育资源良好的共建共享机制,推进优质资源在教学中的普遍使用。
(2)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通过支持教学各环节的师生互动,结合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支持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教学方法由教师讲授式变为双向、多向交互,教学设计由内容设计变为过程设计,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协作者,为学生提供优质、多元、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
(3)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全面支持学生各学习环节的个性化学习和互动学习,结合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在互动课堂的基础上,将学习模式转变为利用基于教学资源的自主创新学习、协同合作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形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率。
四、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1.智慧校园总体架构
智慧校园主要由提供教学支撑服务的教学平台、提供教师数字化教学应用的教师客户端以及提供学生数字化学习应用的学生客户端三部分组成,基于教学平台,家长也可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管理者可依据获取的数据进行教学评估。
智慧校园的总体架构如下:
平台在J2EE框架下,实现了应用服务层功能、业务应用层功能以及信息资源层功能,并且对系统提供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和维护管理与支持系统,使系统平台不仅具有足够的安全保障,而且具有比较完善的维护管理及相应的技术作为支撑。
(1)应用支撑层提供网络、安全、计算等基础设施以及统一身份认证、用户管理、用户授权等应用支撑,是整个教学平台的基础支撑。
(2)信息资源层主要完成各种数据资源的存储和备份管理,主要数据资源主要包括题库资源、学生数据、教师数据、学习数据、考核数据、行为与结果分析数据等。
(3)业务应用层则是提供资源、备课、互动课堂、考试评价、综合评价等业务应用。
(4
)应用服务层是对学生、教师以及管理员等系统角色所能运
用的具体功能,由于对不同角色应用功能不仅相同,所呈现的功能与角色的权限分配密切关联,所有应用均由管理员进行配置。
2.智慧校园建设内容
智慧校园的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2.1基础设施建设
IT基础设施建设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包括网络、个人终端、直播\录播教室建设、班班通等相关设施。
通过IT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班班通’工程,使各学校基本实现网上学习、教研、培训办公、视频点播和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功能,营造网络学习与办公环境。
2.2教学资源建设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是以资源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为核心,面向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资源管理与辅助教学的平台。
教学资源则是网络课程建设的最基本素材,包括图形图象、视音频、多媒体教案、网络课件、试题库等等。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将本着开放性、共享型、可扩展性和高可靠性原则,开发校内专业优质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开发、引进和整合国内外行业相关教学资源,具有一定原创性比例和信息海量存储容
量、使用方便快捷的大型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体系。
2.3教学平台建设
教育平台提供备课系统、授课系统、作业系统、测试反馈系统、班级论坛系统、互动答疑系统、教学统计系统、班级管理系统等教学应用系统,并可根据用户需要增加新的教学应用。
根据用户角色和使用场景分别调用应用的不同功能。
1)备课系统
依据教师组织教学的需求,支持与资源、作业、测试、讨论及学案五个应用系统形成有效衔接,整合各应用系统功能,为教师进行教学准备提供支持。
2)授课系统
该系统实现互动课堂,与教师、学生终端配合使用可实现授课、作业、随堂测验的信息化。
授课系统提升课堂授课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所有的学习行为可记录,用于后期进行分析。
3)作业系统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向学生布置作业,学生提交的作业,客观题系统会自动批阅并进行统计、即时分析;
主观题由教师批阅,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评语有针对地学习。
4)测试反馈系统
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答题,学生提交后可对学生的测试情况进行快速统计,即时评估教学效果,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
5)学案教学系统
教师通过设计学习任务、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通过学案评阅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时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实现分层教学、个别化教学导。
6)教学统计系统
对用户在平台中的应用进行统计,并依据权限和用户统计需求推送给不同的用户。
支持对学生课程内容学习的统计,和对教师工作的统计。
7)班级管理系统
对平台上的教师和学生用户的班级属性进行管理,形成和现实学校班级相对应的‚虚拟班级‛,形成师生互动的基础。
2.4互动课堂解决方案
2.4.1学生终端:
电子书包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个人电子终端为载体的数字化学习系统平台,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学习各个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
学生端软件主要包括我的作业本、我的课堂、课堂互动、随堂测试、我的教材几部分,涵盖了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
具体的功能如下:
1)课前预习
学生端系统为学生提供了课程预习功能。
学生可以查看各科教师推送的预习课程并完成练习题。
同时,系统可以显示学生的答题情况,
并智慧校园项目技术建议书2017配有试题解析,帮助学生自学。
预习过程中学生可针对该预习课程中不懂的问题进行在线提问,所有问题将自动汇总到教师空间。
2)课堂上课
学生端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互动答题功能,课堂上学生通过学生终端集体答题。
采用学生终端替代传统举手的答题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
学生的答题情况实时显示在电子白板上,教师可根据答题的对/错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讲解。
答题结束后学生的答题情况将自动保存到分析统计系统,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一目了然。
3)课后复习
学生端系统为学生提供了课程模块。
学生可查看教师的讲课课件来进行课后温习。
(讲课课件于当日下午自动发送至学生空间)
同时学生端系统会将学生做过的习题汇总到‚习题‛模块中就;
同时,做错的习题会自动加入错题本,用于学生课后复习。
2.4.2教师终端:
教师终端是为教师的关键教学业务需要开发的教师工作平台,为教师提供系统的课程资源服务,满足教师的资源管理与整合、备课、授课等多媒体教学需求,同时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客户端系统。
教师端软件包括我的课堂、备课室、作业、检测、教研、我的教材几部分,涵盖了课前、课中、课后几个阶段。
具体功能如下:
1)课前备课
教师终端系统为教师提供了方便灵活的课程设计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课前教师从素材库和习题库中选择各种教学资源(课件、练习题等)按照顺序制作预习课程和讲课课程。
预习课程用于学生课前预习使用(系统会根据设定的上课时间提前自动发送到学生空间);
讲课课程用于教师课堂授课使用。
系统为教师提供了试题库功能。
教师可自己编写试题,也可从试题库中选择练习题,用于学生在线测试或家庭作业。
同时,方便的共享机制,便于老师将自己的习题分享出去,形成公共试题库。
系统为教师提供了素材库功能。
教师可将个人教学资料(文本、视频、语音、图片等格式)上传至教学平台,进行网络存储。
方便的共享机制,便于老师将自己的素材与其他教师分享,形成公共素材库。
2)课堂授课
课上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及在线提问情况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
教师通过教师终端在电子白板上打开讲课课程,调出本课的知识点进行讲解。
同时,在讲课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学生终端集体答题,教师可根据答题的对/错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讲解。
答题结束后学生的答题情况将自动保存到分析统计系统。
讲课过程中教师可方便的使用抢答、分组等灵活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结束后,学生可及时反馈课堂的学习效果。
3)课后分析统计功能
教师端系统为教师提供了强大的教学分析功能。
教师可按照时间或章节查看某个班级乃至某个学生的随堂测验、课后习题、考试的答题正确率,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整体和阶段性的学习情况。
同时,依托后台记录的学生课堂表现、学习习惯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影响学习的各相关因素,为教学创新提供更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