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流域污水市场化集中治理商业运作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21803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流域污水市场化集中治理商业运作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区域流域污水市场化集中治理商业运作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区域流域污水市场化集中治理商业运作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区域流域污水市场化集中治理商业运作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区域流域污水市场化集中治理商业运作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流域污水市场化集中治理商业运作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区域流域污水市场化集中治理商业运作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流域污水市场化集中治理商业运作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流域污水市场化集中治理商业运作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包括对污水的收集、处理及深度净化。

1、污水处理行业分类

按污水来源分类,污水处理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

生产污水包括工业污水、农业污水以及医疗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

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

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

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

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率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2、污水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空间分布不平衡。

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水资源的需求缺口也日益增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污水处理行业成为新兴产业,目前与自来水生产、供水、排水、中水回用行业处于同等重要地位。

我国的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重要的阶段:

时间

阶段

主要特征

50-60年代

起步阶段

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处理技术和管理水平都比较落后

70-80年代

发展阶段

各地市都建设了不同规模的污水处理厂,我国的污水处理厂由60年代的十几座到几十座。

90年代后

快速发展阶段

全国各地都开始建设大型污水处理项目并相继投产,我国污水处理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09年,随着国家政策逐渐向节能环保方向倾斜,国家对于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投资加大,污水处理行业规模扩大速度较快。

2005-2009年,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工业总产值高速度的增长,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31%。

污水处理行业工业总产值所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由2005年的0.011%增加到2009年的0.029%,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8.96%。

3、项目的提出

我国污水治理产业市场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多年以来,我国污水治理一直以政府为主进行投融资活动。

建设资金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资金和银行贷款,投资主体单一,投资管理模式和项目建设管理组织形式十分落后,缺少市场配置机制,风险约束机制和财政杠杆机制的约束,导致城市污水设施的建设不仅严重滞后,且现有污水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不理想等问题。

通过城市污水治理行业的产业化、市场化,逐步建成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富足的民营资本、外国资本及其他社会资本,投资我国城市污水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给予合理的激励政策和利润回报,不仅可以缓解我国在这些基础设施上的财政压力,使因财政原因而搁置的污水处理项目迅速的得到建设和运营,有效地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满足全社会对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的需求。

对于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来说,有机会投资我国城市污水治理等基础建设设施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长期的、具有稳定可靠的投资回报。

不仅如此,竞争机制的引入,区域工业污水的集中处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成为产业内企业追求的目标,有利于改善我国现有污水治理设施运行高耗低效的现状。

我国污水治理产业的市场化不可能一嫩而就,在市场化的进程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因素制约产业健康的发展。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

希望通过对整个产业的分析,找出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从而做到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

也希望结合在其他基础设施领域成功采用的投融资模式,提出一些在我国污水治理产业中可行的模式,及其实施时应加以注意的事项,促进我国污水治理企业的发展。

二、污水处理行业现状及市场前景

据正在编制的“十二五”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工业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水处理厂、农业等领域会有超过1万亿元的投资空间。

预计2010年至2015年期间,仅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的投资需求就7000亿元(含污泥处理处理投资1500亿元),平均每年新增投资1100亿元;

污水再生利用投资为300亿元。

污水处理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我国污水排放现状

1998-2008年,我国废污水排放量逐年上升,从593亿吨增长到758亿吨,增长27.8%,工业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7.1生活污水排放量增长79.3。

见下图:

数据来源:

水利部

废污水排放总量和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增长率曲线图,由图中可见,08年我国生活污水排放增长率大幅增长,而工业废水排放增长率大幅下降,在国家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下,以及对工业污水排放标准要求,预计未来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长速度仍将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

2、我国污水处理行业规模高速扩张

我国污水处理规模高速扩张,2005-2009年11月,污水处理行业投资项目数量增加,资产总额由211.84亿元增长到566.83亿元,资产增长速度较快,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7.9%,负债总额和增长率逐年上涨,由2005年的100.32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09.84亿元,复合增长率为6.10%,资产增长超过负债增长20个百分点以上,行业规模扩张速度较快。

另外根据住建部的数据,到2009年底,我国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数量和日污水处理总能力较2005年的水平分别增长了120%和75%,污水处理总量已于美国相当。

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如此之快,与我国多个省市实施“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计划息息相关。

根据建设部关于减排工作的目标,到“十一五”期末,全国设区市和县城所在的建制镇均应规划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全国设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4500万吨。

从2007年的城市污水排放量(减少约1.5亿吨)和城市污水处理率(62.87%)来看,今年年实现城市污水处理率70%的目标已经不是问题,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将可能达到75%。

因此,未来全国各城市在利好政策下将逐步完善,污水处理需求将放缓,未来保持低速增长。

下图为2003-2007年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建设部要求,全国设区市和县城所在的建制镇均应规划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由此可以预计,污水处理能力较弱的县城市场将会成为未来几年污水处理行业的增长点。

此外随着我国污水处理标准的不断提高,绝大多数污水处理厂都需要升级改造,也形成了较大的投资需求。

因此完善污水处理的政策法规,建立监管体制,创建合理的污水处理收费体系,扶持国内环保产业均衡发展,将是我国政府推进污水处理行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快速发展的贯的方针。

3、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容量分析

2005-2009年11月,污水处理行业工业总产值大幅增长,由20.45亿元增加到97.7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2.9%,其中,2009年增长最快,由2008年11月的46.73亿元增加到2009年11月的97.70亿元,行业工业总产值增加一倍以上,污水处理行业供应增涨较快。

2005-2009年11月污水处理行业工业总产值及其增长速度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销售收入自2005年以来保持快速增长。

由2005年的2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93.16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38.9%,污水处理行业是水务行业中需求增长最快的,政策上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对污水十一五计划的制定促进了行业的整体发展,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容量巨大。

2005-2009年11月污水处理行业销售收入及增速

三、我国对污水处理行业的政策支持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污水处理通常作为公共服务部门和自然垄断行业,由政府全额投资,作为事业单位运营。

近年,我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开辟投资渠道,一视同仁地鼓励民营、外资进入污水处理领域,并提供相应的融资优惠条件。

制定了扶持环保产业的优惠政策,为污水处理业特别是运行初期的污水处理企业提供必要的财政补贴。

2001年12月11日,国家计委发出了《关于印发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指出要“逐步放宽投资领域”,“除国家有特殊规定的以外,凡是鼓励和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领域,均鼓励和允许民间投资进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经营性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

2002年1月,国家计委发出《“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指出要积极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放宽外贸、教育、文化、公用事业、旅游、电信、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行业的市场准入。

2002年3月,国家计委公布新的《外商投资产业名录》。

原禁止外商投资的供排水等管网首次被列为对外开放领域,国家在城市公用事业及基础设施行业扩大开放政策的逐步到位。

2002年12月,建设部出台《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要求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确保社会公众利益,促进市政公用行业发展为目的,加快推进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

鼓励社会资金、外国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结构。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是环保行业发展的重大利好政策,该项规划将明确行业的发展目标、优惠政策、重点发展产业等,有望年内出台。

一系列市场准入政策的颁布逐渐放宽了污水处理行业的政策壁垒,加快了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必要性分析

1、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目前的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行、管理是一种典型的计划经济模式,已不符合现代的市场经济,造成污水处理厂建不起、养不起,建的不想建、管的不爱管、用的不想用的局面。

  

(2)造成污水处理厂不能完全正常运行的第二个原因,是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使雨、污水不分、生活和工业污水不分,造成污水处理厂系统的整体效率低下。

还有部分工业企业以已缴纳污水处理费为由,超标、超总量向污水处理厂排污,使污水处理厂难以接纳,造成处理效率低下,污染物被二次排放。

  (3)污水处理费征收不到位,是造成污水处理厂不能完全正常运行的第三个原因。

现已开征污水处理费不足,使污水处理厂难以维持设施正常运转,没有开征污水处理费的污水处理厂,日子更难过。

(4)我国近40%的污水处理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很多建好的处理厂只能晒太阳。

在安徽省安庆市,已经投入1.98亿元资金、原计划于去年年底建成的全市第一个污水处理厂,因资金问题和厂网配套设施跟不上等原因,至今悄无声息。

投资6700多万元、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4万吨的宁夏固原市污水处理厂,2004年10月建成,到现在还没有正式运营。

湖北省荆州市斥资1.4亿元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自去年6月验收之后,基本没有启动过。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地方也并不鲜见。

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已建成的709座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只有三分之一,低负荷运行的约有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开开停停甚至根本就不运行。

(5)污水处理体系仍然不完善

由于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污水处理行业正在快速增长,污水处理总量逐年增加,城镇污水处理率不断提高。

但目前中国污水处理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一方面,中国目前的污水处理能力尚跟不上用水规模的迅速扩张,管网、污泥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

另一方面,中国的污水处理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且处理设施的负荷率低。

另外污水处理行业总体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就建设方面,我国至今还有106个设市的城市没有建成投运的污水处理厂,主要分布在东北和中西部的省份,65%的县城污水处理还是空白,绝大部分的乡镇没有任何污水处理设施。

2、选择新模式的必要性

与一般性的竞争性行业不同,污水行业具有一些特有的产业特点,具体表现在:

(1)经营形式的自然垄断性

经济学用成本的弱可加性来定义自然垄断。

所谓成本的弱可加性是指,存在单一产品情况下,由单个企业生产给定产量的总成本小于多个企业生产时的总成本;

或在多种产品情况下,由单个企业生产给定数量的多种产品的总成本小于由多个企业生产该产品组合时的总成本。

污水处理行业有着很强的自然垄断性质,一方面是由于该行业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政策壁垒阻止其他行业进入造成的。

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其首要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般认为,只有一家或数量很少的经营主体进行经营,可以避免重复建设,这样才能做到更加符合经济效率的原则。

(2)污水治理产业提供准公共品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公共品是指在消费上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人们称之为纯公共产品.相对而言,私人产品是指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具有消费上的独立性的产品1。

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纯公共品并不很多,如国防、灯塔等,多数是介于纯公共品和私人产品两极之间,具有公共品和私人产品双重属性的准公共产品或称混合产品。

污水治理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准公共品的特性。

一是具有局部排他性,表现为污水收集和处理的能力紧张时,只能为一定区域里的污水排放单位提供收集和处理的服务。

二是有限的非竞争性,在一定的消费容量下,每个消费者都不会影响他人的消费,但是一旦超过临界点,非竞争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

由于其产品与服务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从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出发,市政设施的建设和经营必须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后者中直接包含着公众利益。

其次,从社会的根本制度和公共健康的角度出发,政府必须保证社会中所有的群体都能享受到公共事业的产品和服务。

(3)必需性和不可替代性

污水治理行业的直接产品是被净化的水,所提供的服务是收集和处理污水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乃至维持生存繁衍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且具有不可替代性。

一方面,水本身属于稀缺性资源,水具备的资源功能在经济上相对而言是不可替代的。

另一方面,污水治理行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社会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必需品,消费用户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

污水治理行业具备的不可替代性也使得其不用担心替代产品或服务的竞争。

(4)资本的高密集性和强沉淀性

污水治理设施属于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投资建设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因此污水处理行业成为了资本高度密集的行业。

污水治理设施具有很长的生命周期,使用的年限至少2年。

而且其资产的专用性很强,固定资产投资一旦形成,就很难被用于其他的用途,残值较低,形成了巨额的沉没成本。

(5)投资的低回报性和回报的高稳定性

由于污水治理产业的自然垄断性和准公共产品的特性,政府必然会加强对投资收益的管制。

尤其是透过基于成本的价格监管,严格限定投资收益,使污水治理产业成为低回报的行业。

不仅如此,随着行业市场化、产业化的深入,产业内的竞争也会进一步加剧,使得隐藏的高收益的可能性愈来愈小。

虽然投资污水治理产业的回报率低,但其经营回报具有高稳定性。

污水处理作为一种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服务,其设施投产运营后,企业的收益稳定,具备较好的现金流。

(6)明显的地域界限性

受城市规模和排水管网的限制,污水治理产业具有明确的地域范围,很难建立覆盖多个城市的全国性排水管网;

同时,由于不同城市的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展程度、各地政府的财力、居民的消费水平、以及各污水治理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城市间的污水治理状况和水平一定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正是因为污水治理产业具有以上较为明显的经济特性,所以该产业必然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必然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而目前我国污水治理行业的现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基础上,探索污水产业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选择区域性污水商业化集中治理已成必然。

五、污水处理行业商业化运行模式选择

1.鼓励污水处理厂集中建设,以减少投资浪费。

  我国过去大多采取"

谁污染、谁治理"

的分散建设模式,每个产生污染的企业和生活区均要建一个单独的污水处理厂,这样不仅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而且由于各污水处理厂缺乏专门的管理人才,造成处理设施管理不善,导致处理装置出水达不到设计及排放要求。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应逐步淘汰这种分散建设模式,采取企业只进行预处理,由城市统一建设集中式或分片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模式。

采取这种方式,一是可以节约大量建设资金。

就总体投资而言,一般可节约20~30%建设资金。

二是可以节约大量运行费用。

由于集中管理,可以节省80%以上人力,电费、药剂费等等均可大幅度减少。

三是可以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

很多工业废水,由于成分单一,单独处理无论采取物理还是生物方法都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特别是采取生物处理时,有些废水单独处理时,由于废水中某些抑制物质浓度偏高,生物活性受到抑制,甚至不能生存,但如果与其他废水混合后处理,不仅抑制物浓度降低,有时有些原抑制物质由于其互补作用,可以取得很好的去除效果。

四是可以取得更佳的环境效益。

由于集中管理,可以配备少而精的专业管理人员,以确保处理系统的运行稳定,从而保证获得最好的处理效果,取得最好的环境效益。

  2.改革我国现行的污水处理建设、运营、管理机制。

  把污水处理作为一种市场行为,作为一种商品生产的过程。

中水作为一种商品,通过销售中水来取得维系运行的经费,为经营者创造利润和再发展的资本。

这样才能调动污水处理的积极性,投资者积极的多渠道融资。

扩大资金来源,经营者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寻求最佳方案、提高水质、降低成本、扩大销售,使污水处理持续发展下去。

  鼓励企业以BOT方式建设污水厂,即建设权与运营权结合的方式,由专业化的治理公司自己投资建设污染治理设施,自己负责设施的运营,实行社会化的有偿服务。

采用BOT投资方式,有利于降低工程投资,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水平和运行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大大减轻地方政府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满足全社会对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的需求。

BOT投资项目规模大,BOT投资项目一般都是由多国的十几家或几十家银行或金融机构组成银团贷款,再由一家或数家承包商组织实施。

利用这种方式可以拓宽吸引外资的渠道,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并可带来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等等。

BOT投资项目经营周期长.从BOT项目的协商谈判、进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准备,到经营周期最终结束,时间跨度往往达数年、数十年甚至更长,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风险。

投资难度大。

每个BOT投资项目都各具特点,一般均无先例可循,对于承包商来说,他遇到的每一个BOT项目都是一个新课题,都得从头开始研究,这无疑加大了投资的难度。

各方协作难度大。

BOT投资项目的规模决定了参加方为数众多,它要求参加方都参与分担风险和管理。

参加BOT投资项目的各方只有通力合作才能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如期竣工。

BOT模式通过使基础设施商业化和私营化,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服务效率;

可以补充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不足,有利于减少政府直接的财政负担;

避免了政府的债务风险,政府不承担项目的贷款债务;

可以给大型承包公司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有利于刺激经济发展和就业率的提高。

  3.制定一系列的相关的政策、法规,实现污水处理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制定鼓励污水处理的经济政策,实现污水有价排放、有偿处理、有偿使用。

并利用价格杠杆,使污水排放的价格略高于处理的价格。

这样污水处理厂,只要认真管理、积极经营、就会有赢利,且略高于其他行业的赢利水平,这样就会使污水处理有发展潜力,在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中,有竞争力。

不断的调整价格,使污水处理持续发展。

二是实行按质供水。

为了确保再生水的销售市场,合理使用水资源,政府应出台按质供水政策。

目前我国水资源不仅在数量上浪费惊人,在水质上的浪费更为突出。

根据需要确定合理的供水水质,按水质确定供水价格,这即可节约水资源,又可降低需要低水质的用户成本,调动用户使用再生水的积极性,既避免了用水水质的浪费,又减少了水资源的过量开发,保持水资源的合理储备,以求持续开采。

六、以BOT模式投资污水处理设施可行性分析

采用“BOT模式”政府不仅可以用将来的按政策征收的污水处理费来发挥现实的环境效益,变以前的一次集中支付为分期支付,可以进一步减轻财政压力,可以使因财政原因而搁置的污水处理项目迅速的得到建设和运营,有效地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满足全社会对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的需求。

可以从国际、国内乃至民间多渠道融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本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放大,而且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项目管理水平、技术水平都会有较明显的提高。

在民营经济己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得重要推动力量的情况下,以BOT模式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污水处理设施,已经成为我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重要选择之一,为了促进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我国政府对以BOT模式投资污水项目建设将给予一定政策扶持。

根据中国环保总局的文件,城市供水价格将包括污水处理.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标准将优先调整到满足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的需要上,污水生产用电按优惠用电价格执行,对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可采取行政划拨方式提供项目建设用地,投资,运营企业在合同期限内拥有划拨土地规定用途的使用权。

对于国内民间资本和国外投资者,以BOT模式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等基础建设设施进行投资为他们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了一个长期的、具有稳定可靠投资回报的投资方式。

此外污水治理设施具备BOT项目要求:

(1)投资规模较大,资金需要量大:

(2)技术要求高;

(3)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

(4)使用期限长。

污水治理设施属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在建造和运营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巨大资金,而且要求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为了吸引投资,政府会通过补贴、税收优惠、政策倾斜、保障排污费的征收等手段保证城市污水治理设施的投资者从处置污染物的服务中获得稳定收益。

而且,污水治理设施的使用寿命一般都比较长,因此比较适宜于用BOT方式进行投资。

七、区域(流域)整体污水市场化集中治理模式

1、区域(流域)国家整体特许经营

所谓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

兴建-经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