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21573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讲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具有广泛的渗透性;

3、比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具有更大的稳定性;

4、具有显著的实践性。

道德职能是多方面的,如调节职能,教育职能、认识职能、激励职能等.

道德的社会作用:

1、道德能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进一步完善和巩固;

2、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3、在阶级社会中,道德还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这个阶段的道德包含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道德,即国民公德、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某种特定职业的人们,有着共同的劳动方式,经受共同的职业训练,因而具有共同的职业兴趣、爱好、习惯和心理传统,结成某些特殊关系,形成特殊的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从而产生特殊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职业道德产生很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有关医德、将德的记载.

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l、职业道德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

2、职业道德与各种职业要求和职业生活相结合。

3、职业道德具体、多样、有很大的适用性。

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1、调整职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

2、调整职业内部关系。

3、调整职业之间的关系。

4、促进职业成员的成长。

第二讲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或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

职业,就是人们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职责、义务以及所从事的专门业务。

教师职业,就是指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以培养人的能力和思想品德的一种职业。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师德意识要求高水准.

2、师德行为要成为楷模.

8、师德内容具有继承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l、调节功能。

2、教育功能.

3、反映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l、教师道德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力量.

2、师德对社会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有促进作用。

3、师德有助于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为人师表;

从而产生了特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1、献身教育,甘为人梯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4、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5、互相学习、团结协作

加强教师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师德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师觉悟,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2、加强师德建设,有助于激励和鼓舞教师自觉献身人民教育事业。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第三讲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演变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起源,从历史上看人类的教育是一种极其古老的社会现象(它是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在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教育不发达,学校尚未出现,教育是伴随生产和生活过程进行的,即人们根据生存最迫切的需要学习知识,可以说,这是人类教育的重要时期。

那时,没有专职的教师,教育工作是由一些有感情、有经验的长者来担任的;

同时也没有专职学生,教育对象是部落内部的儿童和青少年,充任教育工作的长者的职责.就是言传身教地向他们传授种植、捕鱼、狩猎等方面的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

由于人们当时定居在村庄里,教育开始变为教授广泛的知识,如在宗教仪式、舞蹈和部落的一般文化活动中向青少年传授各种知识,其中包括向他们讲解本部落或本氏族的历史、英雄故事及各种传统和风俗习惯等.可见,这时只有一些教育活动中的粗浅的行为习惯和朦胧的师德意识.所以说,这一时期是师德产生的萌芽、时期。

随着文字的出现,开始出现教育和学校。

在雅典,为青少年设立了不同类型的学校,如文化学校、琴弦学校、体操学校,以及“埃弗比”团等。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的哲学家普罗塔哥拉、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发表了有关教育心理学、伦理学和教学法的首批著作;

也是在雅典,国家开始对教育机构进行监督。

雅典社会还要求教师首先实践,被马克思誉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古希腊四大美德(智慧,公正、勇敢、节制)。

在罗马,西塞罗是教育机构之父,他主张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即重视对德、智、体等方面教育的结合,他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师德修养,而且要求教师用温和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教学.

至于我国,早在奴隶制时期就建立了官学,但比较简陋,而且有“政教合一"

、“官师合一"

的性质。

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代,生产关系急剧变化,各种学派应运而生,各派学者纷纷聚徒讲学,宣传自己的政治思想、学术观点,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私学由此兴起。

在私学形成的过程中;

专职教师开始出现,这时才真正产生教师职业道德.

二、奴隶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

我国文化教育源远流长。

早在公元前十六世纪,我国就有了正式的文字“甲骨文”。

这是一种刻在龟壳、兽骨、青铜器上的文字,成为我国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成文史,为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及道德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按甲骨文记载,我国早在夏朝已进入奴隶社会,这时不仅有了文字,而且有了学校,到西周时期还出现了“国学”、“乡学”及“私学"

,从此开始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史。

先秦时期是我国文化繁荣时代。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从春秋到战国这段时期,政治思想、道德理论都发生了变化,有了新的内容;

在文化领域亦出现了“百家争鸣"

的新局面.这种形势下,出现了一大批“文学游说之士"

,他们形成一个知识分子阶层,人数很多。

如战国中期,在齐国都城近郊的“稷下学宫"

,就聚集了一千多人,其中有70余人享受“上大夫待遇”,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是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表。

这些人中最著名的代表首推孔丘,墨瞿、盂柯、旬况等一批思想家、教育家,他们在开办“自由讲座”、创办“私学”等教学活动中,对师德理论进行了论述。

孔丘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招收学生办私学,在师德教育中,有一系列的教育原则:

在道德教育态度上,他要求教师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良好品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的精神;

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强调教师要因材施教,对受教育者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要”;

在道德修养方法上,他还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肯定师德的榜样作用,是道德教育思想中的一个进步。

在这方面,孔丘还提出许多中肯的意见,强调教师要博学多识,“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在这个基础上,然后进行比较和反省,“见贤思其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他强调教师要学与思结合,言与行一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认为“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这些道德论述都有合理因素,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借鉴。

孟柯对师德也有研究,并有丰富经验。

跟孔丘一样,他本人一生热心教育工作,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中一大乐事。

在道德修养方法上,他主张教师应严格要求受教育者,坚持高标准;

教师要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来教育,“君子行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君子深造之以道,故其自得之也.”他也要求教师本人以身作则,以身示范,作出表率,“贤者以己昭昭,使人昭昭"

,必须正已然后才能正人;

教师本人说得再有道理,自己不去做,他的说服教育也就没有力量。

盂柯关于师德的这些理论,在我们今天的师德教育中也是值得借鉴和汲取的。

在道德修养上,旬况要求教师在道德修养上坚持努力,日积月累的提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他还特别强调师德修养的实践作用,“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行之而止矣.”这些道德格言已经融入我们民族的道德宝库和民族精神中,永远不朽。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教育的开创时期,先秦诸子的道德学说为中国道德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后来的文化教育、道德理论其中包括师德理论,大都可以从先秦找到根芽.

二、封建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

唐朝是我国封建文化教育的鼎盛时期,学校已相当完备,达到了空前的的昌盛,加上唐代历代君主都十分重教重学,尊师重道,师德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唐代大思想家韩愈不仅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他看来,教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生、解释疑问的人;

而且还提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超越性的特质,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时勿嫉妒学生,要甘为人梯。

这些对师德的见解,是值得我们很好吸取的。

南宋的朱熹、明朝的王守仁、清朝的颜之等人,对师德修养都提出于很有见地、很值得吸取的观点和主张。

三、近代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民众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不能不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社会动荡的过程中,逐渐从封建士大夫阶层分化出一些有识的开明之土,他们要求改革弊政,抵抗侵略,御侮图强。

他们反对宋学、汉学空疏无用、厚古薄今、舍本逐末的学风,主张学术应为政治服务,“经世致用"

,解决实际问题。

他们对士大夫阶层的道德堕落,土林风气日下的现状深为痛恨。

他们批判旧的纲常名教,提倡新的理论思想,这都对职业道德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清末改良派领袖康有为,是19世纪末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驱人物。

他对师德颇有研究,十分重视师德修养。

他认为儿童正处在发育生长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缺乏自理能力,需要有教师的照顾和关怀,这就要求小学教师不仅应具备良好的德行学问,还应有慈母般的情怀。

因此,他提出小学教师“当选任德性仁慈,威仪端正,学问通达,诲诱不倦者完之。

”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意识还不成熟,自立性、持久性、沉着和自制力等还不如成人,常常出现有始无终、忽冷忽热不守纪律的行为,更需要有德才兼备的教师加以指导。

因此“中学之师,尤当妙选贤达之士,行谊方正,德性仁明,文学广博,思悟通妙,而又诲人不倦,慈幼有恒者方当此任"

作为启蒙思想家的康有为针对不同教育对象而提出不同的师德要求。

他对选拔教师是极为严格的。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也极为重视教育工作,对教师职业给予高度评价,他说:

“小学教员在社会上的位置最重要,其责任比大总统还大些"

为担负此重任,他要求教师的行为和品质成为学生的楷模。

一次他对师范生演讲时曾说过:

“什么是师范?

范就是模范,为人的榜样。

他不仅要求教师为人师表,而且他本人作为中国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时时处处作出表率,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师德形象。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开辟了教育文化发展的新纪元。

从此,中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近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被人们誉为“人之模范"

,他甘愿抛弃教授之位,放弃舒适安逸的城市生活亲自到贫穷落后的农村创办“乡村教育”,为自己定下了师德的标准,他说:

“乡村人民儿童所敬爱的教师应该具备健康的体魄;

农民的身手;

科学的头脑;

艺术的兴味;

改造的精神。

”他严以律己,好学不倦认为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接受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陶行知先生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养桃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鲁迅先生从事教育事业多年,深得学生们的爱戴和尊敬。

他亲自关怀和热情扶植青年学生成长,不惜“化为泥土”、“俯首甘为孺子牛”,哺育新生的幼苗。

在师德方面,鲁迅先生要求教师既教书又育人,以自己的思想、知识、感情和信念去影响青少年。

他特别关心儿童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发展,他极为重视师德的影响作用,曾热情地赞扬过自己的老师寿敬吾、章太炎,也曾经高度评价过日本老师藤野严九郎,热情赞扬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正直、朴素、治学严谨、刻苦钻研的高尚品德。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形成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核心的经济制度,旧的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政权,法律彻底垮台和被废除了,教育的性质也随之改变,成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广大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在批判继承人类历史上师德优秀遗产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

随着社会的前进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道德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增添了崭新的内容,成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形成教师的职业心理、形成教师特有的道德习惯、道德传统,以及推动教师的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体现如下精神:

1、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忠于职守。

2、要求教师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3、要求教师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献身精神。

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8.7)

1、依法执教。

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

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晶德。

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3、热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平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4、严谨治学。

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5、团结协作。

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6、尊重家长。

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

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7、廉洁从教。

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8、为人师表。

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第四讲教师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

教师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是践行教师道德规范,提高教师道德的两种紧密相连的道德活动形式,它们分别从他律灌输和自律修养两个特定的方面,在外因与内因的结合上,致力于铸造教师的道德人格推动教师向着崇高的道德价值目标和理想的道德境界登攀。

一、所谓教师道德教育,就是为使教师践行教师道德,面对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

这是社会主义的教师道德得以转化为教师的内在品质,从面对教师生活发生作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教师个体道德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三个发展时期即:

道德的他律时期、道德的自律时期和道德的价值目标的形成时期。

教师道德教育具有强化教师道德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他律价值。

教师道德教育的特征:

教师道德教育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在于,接受道德教育的对象本身又都是道德的教育者。

根据教师在道德教育中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的基本特征,教师道德教育无疑应该采用略高于社会一般成员的道德标准,所以,在教师道德教育的内容上,要既坚持立足于现状,又着眼于未来的原则。

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师道德教育的内容,既要全面系统地传播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和范畴,又要根据现实状况侧重于某些规范、范畴和准则,以及规定出适合现状的具体实施细则。

教师道德教育的途径:

教师道德教育的起点,首先是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教师道德教育过程的第二个环节,是陶冶教师的道德情感。

教师道德教育的第三个环节是锻炼老师的道德意志。

教师道德意志是教师道德人格形成的关键。

教师道德教育的第四个环节是使教师确立道德信念,这是教师道德教育的中心环节。

这个环节是以其他三个环节为基础的,只有识深、情笃、意果,才能形式坚定的道德信念。

教师道德教育过程的最后完成,在于养成道德习惯,即使教师对于教师道德规范要求习惯于遵守,须臾不离,从心所欲而不逾短。

这就要求对教师不断地进行教育,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二、教师道德修养。

所谓教师道德修养,主要是指教师在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等方面进行的自觉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的功夫。

即教师个体道德发展的“自律"

时期。

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

教师道德向着以教师良心为核心的道德自律的升华。

教师道德修养方法:

第一是“慎独"

“慎独”一词出我国古籍《礼记·

中庸》。

意思是道德原则一时刻也不能离开,要时刻检查自己。

第二是要“积善成德”.教师只有用持续的“积”的方法,才能逐步具备高尚的教师道德品质。

第三要“防微杜渐”。

对任何不符合教师道德的言行,都务必注意克服,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指的就是这种防徽杜渐的修养方法。

三、教师道德境界。

“境界”,最早只有“地域”,“疆界”的意思,后来引申为人们所处的境况,以及在某一领域中学识、技艺、智慧等所达及的程度。

在伦理学上,所谓境界,就是指人们接受道德教育,进行道德修养所达到的程度.

教师道德境界是一种复杂的道德意识现象.是指教师通过接受教师道德教育和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所达到的教师道德觉悟程度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状况和精神情操水平。

这就是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第三个时期,即:

教师道德价值目标与理想人格的实现期。

这一时期良心和义务在价值目标的统帅下融汇在一起,成为教师道德内涵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此时的教师个人道德达到了成熟的高度,教师道德的他律性和自律性交相辉映,有效地发挥着道德的强大功能。

从另一个方面讲,教师道德的自律性和他律性的高度统一,就在新的意义上构成了道德价值目标.

第五讲道德评价与道德选择

道德评价与道德选择,是一切道德活动的主要环节,也是教师道德得以确立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道德归根到底,要体现为教师对自身职业和职业行为的道德评价与道德选择,因此,每一个教师的道德评价与道德选择,就集中体现了他的道德素质发展水平。

一、道德评价,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善恶评价,它从某种既定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集团所认同的道德价值准则出发对人们的行为作出正当与否的评估.道德评价的特点在于:

l、价值倾向性;

2、稳定性;

3、非逻辑性。

教师道德评价的意义:

1、教师道德评价是教师行为的道德价值的仲裁者。

2、教师道德评价是维护师德的保障。

3、教师道德评价可以促进教师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4、教师道德评价可以有效地调节教育内外的人际关系。

道德评价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

l、自我评价,是教师本人对自身的教育行为的道德反思形成,是个人对其行为是善是恶的一种判定.

2、社会评价,则是社会有机体对教师的教育行为的善恶性质的判断方式,典型的形式有:

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

(1)社会舆论就是众人的议论,即一定社会的人们,从某种信仰、经验出发,对其所关心的社会生活中的事件或对象所表达的某种倾向性意见。

社会舆论通常以反映民众心理为己任,对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予以褒扬,而对违背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给予谴责,因而在道德评价中有重大意义。

(2)传统习惯,是一定社会、一定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习以为常的社会倾向、行为习惯和道德心理沉淀。

传统习惯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直接性。

二、教师道德选择

在人的所有选择中,道德选择属于最复杂、最困难的选择.因为:

l、道德选择,从本质上说,是价值选择,而不是事实判断。

2、道德选择,凭借的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相统一的力量..

3、道德选择,既要关注现实,又要超越现实。

教师道德选择的基本原则包括:

l、主体性原则。

2、代价原则.

3、责任原则。

当代教师的使命与道德选择。

当代广大教师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人民教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做到:

第一,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并把这种最深层的爱具体化为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爱学校,爱天真活泼的孩子们。

第二,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适应时代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变化,不搞封闭式教育,大胆探索,努力创新.

第三,树立起坚强、独立的人格,努力培养学生们独立自主、自尊的道德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