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短学期实习报告.docx
《庐山短学期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庐山短学期实习报告.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庐山短学期实习报告
家乡篇
一、家乡简介
安徽省大致位于东经114°54′~119°37′与北纬29°41′~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世称江淮大地。
地貌以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平原与丘陵、低山相间排列,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
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
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区。
自然植被和土壤亦因此自北而南更迭,即落叶阔叶林(棕壤);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和常绿阔叶林(黄红壤)。
空间分布上有明显南北向过渡特征,既有水平地带性分布差异又有垂直地带性上的分布[1]。
在主要栽培作物方面,也依次有小麦、杂粮、麦稻过渡和水稻占优势的差异。
图1安徽行政区划图
阜阳市位于安徽省的西北部的淮北平原(见图1),处于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温润气候,地带性植被类型为以落叶阔叶树种为主,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4.5~15℃,无霜期213~223d。
雨量适中,年均降水821~938mm。
阜阳的气候适宜各类农作物和动植物生长繁育,盛产小麦、水稻、红薯、棉花、玉米、大豆和水果、蔬菜、薄荷、中药材等,是国家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基地和山羊板皮重点产地[2]。
二、阜阳土壤
阜阳市农业大市,位于华北平原南端、淮北平原的西部,是国家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现有耕地96.36万公顷,主要土类有:
砂姜黑土(见图2),面积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73.84%;潮土,面积占17.88%;棕壤,面积占7.52%。
总体上,阜阳耕地面积大,但土壤经几千年来耕种,土壤已受人类影响极大,土壤肥力不佳,我市中低土壤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70%,土壤类型主要为砂姜黑土。
下文通过介绍家乡土壤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来具体了解家乡土壤状况。
图2砂姜黑土剖面
(一)土壤质地
我市耕层土壤的质地以重壤土面积最大,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4.87%,代表土种为砂姜黑土类的大部和坡黄土、泥骨土等,其保肥能力强,但耕性较差,适耕期短。
其次为中壤土,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9.64%,代表土种有两合土、砂泥土、青白土和白黄土等,其耕性好,易耕作,适耕期长,保肥保水。
轻粘土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10.44%,位居第三,主要是淤土类型,此类土壤为冷性土,耕性很差,适耕期短,耕作质量难以保证,保肥能力强。
轻壤土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05%,代表土种为砂土和麻砂土,该类土壤为热性土,透气性过强,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漏肥漏水,耕性好,易耕易种。
(二)土壤水分
我市的棕壤土、砂姜黑土和潮土中的壤土田间持水量都在21-35%之间;重壤土至轻粘土在22-36%之间,它们都具有较强的持水性能,但砂土保水能力较差。
我市淤土的吸水渗透能力都最强,但其质地粘重,膨胀系数大,块状结构单位之间的间隙大,易失水跑墒;砂姜黑土吸水渗透能力次之;两合土为中等,抗旱、涝能力较强;砂土与白碱土土体分散,易板结,透水性最差。
土壤水分的上升主要是通过毛管作用进行的。
我市砂土毛管孔径较粗,毛管水上升较快而高度不高;淤土、棕壤土和绝大部分的砂姜黑土的毛管孔径小,毛管水上长较慢,易干旱;两合土、砂泥土的毛管水上升得快而高,抗旱能力强。
(三)土壤结构、容重和孔隙度
我市绝大多数的耕层土壤为粒状或屑粒状结构,土壤熟化程度较高。
淤土由于质地过粘,土壤结构为不良的块状结构。
水稻土由于长期水耕,土粒分散,也不易形成粒状或屑状结构。
我市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容重偏高,在1.2——1.4g/cm3之间,平均值为1.3g/cm3。
耕层土壤的孔隙度平均值为50.19%。
(四)土壤矿质全量组成
我市的砂土、麻砂土、砂泥土等SiO2,Al2O3少,质地轻,保水肥能力弱;砂姜黑土、棕壤土和淤土含SiO2少,Al2O3多,质地粘重,保水肥能力强。
黄泛潮土的砂土、雨含土和淤土通体富含碳酸钙,土壤偏碱性。
砂姜黑土和棕壤土因成土年代久远,碳酸钙被雨水淋溶到下层并淀积成砂姜,其铁素则形成铁锰结核或铁锰胶膜。
(五)土壤酸碱度
我市土壤pH值在6.5-7.5之间的中性土面积较少,只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1.13%。
pH值在7.5以上的土壤面积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88.96%。
(六)土壤养分含量
我市各种土壤养分含量丰缺不一,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我市土壤养分“三缺一富”,即缺有机质、缺氮、缺磷、富钾,其平均含量为有机质12.3g/kg,全氮0.89g/kg,全磷0.52g/kg,速效磷6mg/kg,全钾18.6g/kg,速效钾171mg/kg。
1999年全市地力监测的养分结果是:
有机质14.3g/kg,全氮1.0g/kg,速效磷13mg/kg,速效钾140mg/kg。
我市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
锰与钼均低于临界值,普遍缺乏,硼与锌在临界值上下,对于敏感性强的作物和高产地块也感缺乏,而铜铁则不缺[3]。
三、阜阳植被
安徽地跨暖温带和亚热带,其植被带的划分一直存在争议。
《安徽植被》将其划为:
皖北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皖中属于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皖南和皖西大别山南坡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阜阳地区是以榆科为建群种的落叶阔叶林,林内主要有青檀、大叶朴、紫弹朴、栓皮栎、麻栎和黄连木等落叶树种,同时这里也常绿-落叶混交林带,常绿乔木主要有雪松、大叶女贞等;落叶乔木主要有水杉、合欢、栾树、乌桕、白玉兰、紫叶李、悬铃木、银杏等;灌木主要有桂花、紫薇、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小蜡、火棘、紫叶小檗、石楠等;其中雪松、水杉、桂花构成全园的基调树种。
草坪地被植物种类有8种,主要有矮生百慕大、黑麦草、高羊茅、麦冬、红花酢浆草等,其中大面积地被绿化主要采用矮生百慕大和黑麦草混播方式;常见草本花卉有10种,主要有球根花卉美人蕉、葱兰,宿根花卉鸢尾、凤尾兰、芭蕉和一二年生花卉一串红、矮牵牛等;水生花卉有有很多,但种植面积均不大,主要有香蒲、荷花、凤眼兰、睡莲等;竹类有3种,主要为刚竹和慈孝竹;藤本有4种,分别为爬山虎、紫藤、凌宵、木香[4]。
图3田间道路旁的植被
由于阜阳市农业垦殖历史悠久,原始植被已很难见到,目前多系人工种植。
群落种类组成单一、结构简单。
因为平原广阔,农耕历史久远,在我生活的地方,你可以看到大片的农田,和田间道路的植被(见图3)。
在作物种植方面,主要种植水稻,麦子,一年两熟,近几年大豆、玉米、大豆种植面积增多,扁豆、豇豆、豌豆等豆类作物种植面积小,常插播在其他作物中。
在自家的菜园里可以看到各种瓜果蔬菜,比如芹菜、韭菜、苋菜、茄子、莴苣、大葱、洋葱、大蒜、菠菜、萝卜、胡萝卜、大白菜、小白菜等蔬菜。
尖峰山篇
一、尖峰山简介
金华尖峰山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北纬29°13′,东经119°35′,面积约20平方公里,山体以流纹岩为主,局部地段有石灰岩裸露。
土壤以亚热带山地红壤及黄壤为主,基带为红壤,有山地黄壤和粗骨土。
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9一17.2℃,7月平均气温21.3一29.1℃,1月平均气温0.6一5.4℃,年降水量在1500一1800mm之间。
二、土壤
(一)红壤
红壤主要分布于非洲﹑亚洲﹑大洋洲及南美洲、北美洲的低纬度地区,大致以南北纬30°为限,常见于热带雨林区。
红壤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
在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风化淋溶作用强烈,首先是铝(铁)硅酸盐矿物遭到分解,除石英外,大部分形成各种氧化物,使土壤溶液呈微碱性至中性,硅酸开始移动。
各种风化物随水向下淋溶,土壤上部的pH值逐渐变酸,含水氧化铁、铝则开始溶解,并具流动性,硅和盐基遭到淋失,粘粒与次生粘土矿物不断形成,铁、铝氧化物明显积聚。
1、剖面形态:
Ah层:
一般厚度为20~40cm,暗棕色。
Bs层:
为铁铝淀积层,厚度0.5~2m,呈均匀红色或棕红色,紧实粘重,呈核块状结构,常有铁、锰胶膜和胶结层出现。
Csv层:
包括红色风化壳和各种岩石风化物,呈红色、橙红色另外,在B层之下,有红色、橙黄色与灰白色相互交织的“网纹层”。
2、特征:
(1)红壤中四配位和六配位的金属化合物很多。
图4红壤剖面
(2)因此红壤在雨水的淋洗下反而发育构造良好。
(3)红壤结构水稳性差,临时性微团聚体较好。
(4)红壤富铝化作用显著,风化程度深,质地较粘重。
(5)红壤呈酸性一强酸性反应,表土与心土pH5.0-5.5,底土PH4.0。
3、我们的观察:
土层上方生长的植物主要是枫香树。
O:
枯枝落叶的分解不严重,残留较完整B:
B1上层有颗粒较大、半风化的土块,主要是风化碎屑组成的坡积物B1下有新生体,土壤紧实。
A层较潮,大致判定为壤土B1层比B2层干,B2层与C层湿度相差不大。
(二)山地黄壤
山地黄壤的形成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富铝化作用,指的是铁、铝在风化壳或土壤中富集的过程。
由于高温多雨,在成土过程中硅酸盐矿物以及水溶性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先后受到破坏和淋失,移动困难的铁、铝含量就在土壤中相对增多。
二是氧化铁的水化作用。
由于土壤终年处于雨量足、云雾多、相对湿度大、水热状况稳定的环境中,土壤含水量较高使土体中大量的氧化铁发生水化作用而形成针铁矿,使心土层呈黄色。
1、剖面形态:
O层:
枯枝落叶层,厚10~20cm左右,受到程度不同的分解。
A层:
为暗灰棕至淡黑的富铝化的腐殖质层,厚10~30cm,具核状或团块状结构,动物活动强烈。
AhBs是过渡性亚层。
B层:
呈鲜艳黄色或蜡黄色的铁铝聚积层,厚15~60cm,较粘重,块状结构,结构面上有带光泽的胶膜,为黄壤独特土层。
C层:
多保留母岩色泽的母质层,色泽混杂不一。
2、特征:
(1)黄化和弱富铝化过程使土体呈黄色而独具鲜黄铁铝B层。
图6山地黄壤剖面
(2)质地一般较粘重,多粘土、粘壤土。
(3)中度风化强度淋溶,黄壤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pH4.5-5.5。
(4)因湿度大,黄壤表层较红壤高1~2倍,且赘合淋溶较强,腐殖质组成以富里酸为主。
3、我们的观察:
O层主要是沿阶草和松针。
A层为壤土,B粘土。
由A至B,图层越来越疏松。
图7山地黄壤剖面示意图
(三)粗骨土
由于山丘地区地形起伏、切割深、坡度大,加上风蚀,导致细粒物质淋失,土体中残留粗骨性砾石。
另有部分母岩在各种气候因子综合作用下,以物理风化为主,形成半风化的碎屑风化层,显示粗骨特性。
1、剖面形态:
粗骨土在剖面形态上表现为较石质土厚,且石砾含量也比石质土多,但剖面为A-C或A-AC-C型,表土层10-20cm厚,疏松多孔。
除表层土壤因有机质的作用略显暗淡之外,整个剖面具有一致性,颜色随成土母质而异。
粗骨土广泛分布在河谷阶地、丘陵、低山和中山等地多种地貌地形部位。
凡地形陡峻、地面坡度大、强烈切割和剥蚀地区,均有粗骨土分布。
2、特征:
(1)性状源于母质,如质地变化就很大,土壤酸、中、碱性均有。
(2)pH4.5-8.5,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植物速效养分不高。
(四)紫土
紫土发育于亚热带地区石灰性紫色砂页岩母质土壤。
全剖面呈均一的紫色或紫红色,层次不明显。
紫色土是在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物理风化强烈、化学风化微弱、碳酸钙不断淋溶,尤其是经物理分解为碎屑物后更为显著。
但岩层屡受侵蚀,成土母质不断更新或堆积,碳酸钙淋溶也持续不断进行,使土壤发育处于相对幼年阶段。
全剖面继承了母岩色泽,呈紫色或红紫色。
紫色土分布于湘、赣、浙、皖的红色丘陵性盆地中,形成于石灰性紫红色砂页岩上。
以四川盆地分布最广,在南方诸省盆地中零星分布。
紫土的特征:
(1)土壤形成深受母质影响。
(2)紫色岩的组成和质地对紫色土性状有更为直接的影响。
(3)紫色土土层浅薄,通常不到50厘米,超过1米者甚少。
(4)紫色土有机质含量1.0%左右,其发育程度较同地区的红、黄壤为迟缓,尚不具脱硅富铝化特征。
(5)属化学风化微弱的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pH值为7.5~8.5。
在骆家塘菜市场附近的的山体我们做了一个剖面(见图8),在剖面深度为3-5米的地方开始取土根据我们观察如下,土壤较潮,致判断为砂质土,土壤紧实。
(六)实验结果
1、pH值测定图8紫色土剖面
表1土壤酸碱度的数据
土类
加蒸馏水pH
加KCl溶液pH
山脚
OA
4.58
3.25
B1上
4.08
3.03
B1下
4.46
3.21
B2
4.20
3.16
C
4.50
3.01
山腰
上
5.20
3.90
中
4.30
3.36
下
4.33
3.35
山顶
5.26
紫土
4.28
3.17
从表1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尖峰山从山脚到山顶,总体上,随着海拔的升高,pH值开始呈升高的趋势,在山腰上层的pH值达到最大,而后,随着海拔的继续升高,pH值降低。
总体上pH值较小,土壤呈酸性。
2、吸湿水及质地测定
表2吸湿水的数据
土类
吸湿水
<0.01mm土粒%
土壤质地
山脚
OA
0.3139
30.29
中壤土
B1上
24.28
轻壤土
B1下
14.24
沙壤土
B2
14.24
沙壤土
C
22.27
轻壤土
山腰
上
0.2650
32.29
中壤土
中
36.30
中壤土
下
40.31
中壤土
紫土
0.3668
2.20
松砂土
从表2中可以看出,尖峰山的土壤以壤土为主,山腰处的土壤中小于0.01mm土粒所占比例大于山脚处,山腰出的土壤质地较山脚处要好些。
3、固液气三项比测定
表3固液气三项比的数据
紫色土
山腰处——山地黄壤
山脚处—红壤
自然含水量:
17.15%
12.47%
17.13%
容重
1.75g/cm3
1.444g/cm3
1.4019g/cm3
孔隙度
33.96%
45.51%
47.73%
体积含水量
28.26%
18.07%
24.12%
通气孔隙度
5.7%
27.51%
23.73%
V固:
V液:
V气
33:
14:
53
35:
38:
27
47:
24:
29
从表3中可以看出山脚处的红壤固液气三项比中,固体所占比例较大。
而山腰处的山地黄壤的固液气比较稳定。
二、尖峰山植被
金华尖峰山位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东植物地区。
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有木荷、苦槠、枫香等,灌木层主要有格药柃、杜鹃、马银花等,草本植物以鳞毛蕨、马兰、芒草等为主。
尖峰山从山脚到山顶,植被经过了从乔木到灌木的过度,随着海拔的升高,乔木逐渐减少,灌木逐渐增多,层次结构也由简单变得复杂。
在山脚处主要分布常绿阔叶林,树种多为香樟、苦槠、樟,苦槠、棕榈、枫香等,其中落叶树种混生。
而山腰的植被是从针阔混交林到针叶林的过渡,锥栗,林下有木芙蓉。
再到山顶处,植被则以灌木为主,其中多为杜鹃。
北山北坡仅有次生灌丛分布,南坡的植被基带为常绿阔叶林。
阳坡(南坡)和阴坡(北坡)相比,植被较好(植物较粗、茂密),水热条件更好,阴坡水分条件也较好,阳光不够,长成次生灌木,而对于北方地区,阳坡较阴坡植被较少,北坡反而更好。
庐山篇
一、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江西省九江市南部,西北滨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是座地垒式断块山。
地理坐标是:
东经115°50′~116°10′,北纬29°28′~29°45′。
庐山是由断裂抬升的断块山,山体呈肾状,由西南向西北倾斜延伸,中部宽而向东北向西南延伸,长约25公里,宽约20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牯岭街1167米,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米,属中山类型。
庐山的地形成因是断裂隙起的断块山,周围断层颇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大,由于这种断层块构造而形成的山体,故多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千姿百态,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
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
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5]。
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
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实习时间
2013年9月2号到9月6号
三、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这次实践教学活动,是学生对自然地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理论有一个叫充分和全面的理解,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能将之运用到今后教学实践中去。
四、实习路线
9月2日牯岭镇→王家坡→望江亭→牯岭镇
9月3日牯岭镇→芦林湖→黄龙寺→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电站大坝→锦绣谷→仙人洞→如琴湖→花径→飞来石→牯岭镇
9月4日牯岭镇→植物园→含鄱口→大校场→牯岭镇
9月5日牯岭镇→三叠泉→牯岭镇
五、实习内容
(一)土壤
1、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四纪以来的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m的土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给予南、北坡的气候、生物和土壤的分布以一定影响。
山体内部由于由于内力作用塑造的各种地貌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土壤性状的差异和土壤类型的分布规律
2、主要土壤类型:
庐山土壤的垂直结构类型比较简单,自山麓至山顶,依次分布着红壤和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
(如图9所示)
图9庐山土壤垂直分布图
(1)地带性土壤:
①红壤:
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
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
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②黄壤及山地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
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③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
山地棕壤:
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木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残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
(2)非地带性土壤:
①山地草甸土:
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
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
②山地沼泽土:
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其有机质含量较高,粉砂粒含量也较高,粘粒也有一定的含量,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时期积水,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较强,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③古红土:
分布在海拔1088米处,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和灌木草丛。
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庐山地壳运动抬升的结果。
第三世纪来,庐山气候湿热,风化壳粘粒含量高,较粘重,挡水效果明显,水只能从土壤裂隙、植物根系流动,形成还原环境,氧化铁还原,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二价铁溶解性强,二价铁流去,颜色变淡,初步的网纹层为白色。
水稻土:
庐山山麓、岗丘和江、湖冲积平原均有分布,水稻土为自然土壤经人工耕种而成。
庐山水稻土主要为岗丘上的网纹红壤发育而成[6]。
3、庐山土壤理化性质
表4庐山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由表4分析可知,庐山不同类型土壤,由于母质大都为石英砂岩残积物或坡积物,少部分为风积物、第四纪冰碛物,所以质地相似,介于重壤到轻粘之间。
各土壤中有机碳、全N、速效N、速效P、速效K、代换性盐基及盐基饱和度均随土层的加深呈现递减的趋势,这与其地面生长的植物类型及其凋落物密切相关。
土壤pH值介于4.5~5.7,呈酸性或强酸性。
各土壤速效磷含量较低,变幅较大而表层速效钾含量除山地红壤低于50mg/kg外,其它土壤表层速效钾含量均高于90mg/kg。
另外,地带性土壤表层有机碳大体上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增大,随土层的加深逐渐减少,其含量除取决于山地气候外,很大程度上取决地上植被枯枝落叶的多少[6]。
3、实习成果
(1)山地黄壤
我们在黄龙寺道路旁做了一个土壤剖面,海拔895m,经判断该土壤应为山地黄壤(如图10所示)。
图10山地黄壤剖面
山地黄壤剖面形态
O层:
枯枝落叶层,厚度为13cm,黑色。
周围有竹林、杉树和枫树。
Ah层:
腐殖质层,厚度为21cm,黑棕色,潮湿,土壤松软,呈团粒状结构,孔隙很多,有很多植物根系,大块少量侵入体。
AB层:
过渡层,厚度8cm,棕色,潮湿,土壤松软,呈团粒状结构,孔隙多,有较多的植物根系,有少量侵入体,比腐殖质层的石块小。
B层:
淀积层,厚度44cm,淡黄色,土壤很湿,稍紧实,呈小团块状结构,孔隙比上层要少些,植物根系也有明显减少,侵入体更小。
山地黄壤的成土过程
庐山的黄壤分布在海拔500~900m的地带,局部地区也可达1000m左右。
由于地处山地,日照少、云雾多、湿度大,导致土体经常处于湿润状态,富铝化强度相对红壤为弱,盐基淋溶强度也较红壤弱,土体发生黄化,有机质累积作用明显。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针阔混交林,部分为落叶阔叶林。
成土母质也都主要为石英砂岩等风化的残积物和坡积物。
黄龙寺剖面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夹有马尾松林。
发育在中更新统和晚更新统的坡积物上,成土过程经历了脱硅富铝化过程,明显的脱硅淋溶和铝的富集,使之成为偏酸性土壤,质地中偏重壤,心土层鲜黄色,氧化铁以氢氧化铁形式保留在土层中,有机质含量高。
(2)山地黄棕壤,
图11所示的土壤剖面是在海拔960m处的山地黄棕壤,周围植被为杉树林。
图11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庐山海拔800m~1000m之间的林区。
局部地区海拔可达1300m左右。
成土过程中具有坡积作用明显、土体较松、厚薄不一等山地土壤的一般特点,该类土壤均分布于山体上部,温凉湿润,林被茂密,有机质累积速度较黄壤大,淀积粘化与脱硅富铝化的成土作用特征明显。
植被以常绿针阔混交为主,伴有落叶阔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郁闭度高发育在残积和坡积的母质上,是一种过渡性土壤,成土过程具有粘化过程和弱富铝化过程,整个土壤偏酸性,质地粘重,心土层为黄棕色,有机质含量较低,但植被条件好,有机质补充迅速。
(二)植被
1、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
据初步统计有2000多种,1000多属,森林覆盖率达76.6%。
高等植物近3000种,庐山野生植物中有不少稀有和珍贵的植物,野生种的比例高达90%。
主要分布有樟科、山茶科、壳斗科、豆科、木兰科、蔷薇科、胡桃科等植物。
庐山的森林植被在海拔700m以下主要为常绿阔叶林带,